西西河

主题:说起土改和人民公社,讲讲我家的例子 -- mandman

共:💬40 🌺8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说失去牛腿的那三家吧

把牛腿卖给你爷爷的那三家,应该很高兴吧?牛腿又回来了.

家园 集体化问题,我是这么看

首先,在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集体化是个必然趋势,小农经济、小私有经济,为了提高效益、必然会产生自发的、形式不同的集体化经营模式。

其次,即使有社会大生产背景带来的巨大压力,自发集体化依然不是稳定而一成不变的,在这一必然趋势成为比较普遍、较为稳定的现实以前,会有很多反复和波折。

再次,如果忽视参与者的利益和主动性,采取强制集体化这样的大呼隆,后遗症会非常严重、集体化经营也将面临大量不必要的内耗。

家园 几个层次的问题,要点是因地制宜,符合实际。

相对人多地少的地方,对机械化要求比较大如东北新疆,可以农民自愿,政府引导的方式搞大一点。

关内绝大部分地方人均耕地少,能够搞些互助组之类的形式就蛮好。比如几家合买耕牛,就是一种不错的互助形式。

大水利不管集体还是自耕,都是国家搞的,不谈。

小水利,可以参考台湾方式,国家和基层农会共同搞。

一刀切的大呼隆,越大越好,则明显脱离了实践和常识。脱离客观物质基础具体情况谈“社会化大生产”,没有意义。

比如机械化生产,是不是搞大呼隆的集体经济才能搞? 实际上北方情况我不太清楚,据说东北的大机械化农场相当多。在人多地少的南方多数地区,普遍已经实现了“懒人庄稼”。耕地有专业机械耕作队,收割,脱壳也有专业机械队伍为农民有偿服务。可以说现在南方种地累活基本不用手工干被机械代替了。 可见不搞大呼隆,条件成熟了照样可以机械化。

家园 还有个问题你没回答

  你父亲分田是在哪,简单点说是哪个县吧。

  四六年土改,能分到二十亩水田,其中也提到了稻草,说明是水稻区。直到强制合作化期间一直能安心地种田赚钱。

  这样的地方难找,俺想知道。

家园 看来那个环境下如果都如同M爷爷这样干

每人都可以多三条牛腿的。

牛只有四条腿

幸好牛不止一头

家园 如果那三家一样卖力的话呢

真实情况是,他们四个合伙就已经又买了2头牛了,这样四个人分3头牛,每人都有三条牛腿。

这样还有啥可高兴的呢?

当然如果他们不怎么卖力的话,只能是他们把牛腿卖给M的爷爷了,于是他们就会像老兄说的“应该很高兴”了。

让卖力干活的人吃亏,不卖力的开心,然后告诉大家,因此咱们的生产力更发达了~~~

没办法,我脑子笨,想不明白这个道理。

家园 是苏北的老解放区

新四军的老根据地,土改工作进行得比较早。

家园 有道理,如果那个社只有4家人的话
家园 苏北根据地到四七年全部丢失。

  那段时间地主还乡团的反攻倒算也是最残酷的,许多得地农民遭到迫害甚至残杀。

  你爷爷能安安稳稳地挣钱买牛腿,真是不容易。

家园 你从哪看出“已经又买了2头牛了”

  我只看到,四家合买的这头牛被并兼了

第一年,他把赚的钱买下了第二条牛腿;第二年,他又把赚的钱买下了第三条牛腿;第三年,我爷爷终于完全拥有了这头牛的所有权。

  看来这另三家都“不怎么卖力”,要么就是“游手好闲的二流子”。

  不是说私有化最能激励人的生产积极性吗?在这个个例中,我看到被激励了生产积极性的只占四分之一?

家园 那就好问一问为什么那几家要卖牛腿了

不是说农民们最重视生产资料,尤其是耕牛吗?

这么轻易就卖出的原因是什么?

从这个例子还可以看出的是,生产资料逐渐集中于“被激励了的四分之一的生产积极性”

我倒是想知道,这样的情况还不能激励大家好好生产的话,还要什么情况才能激励呢?

在这种情况下还不愿意卖力干活的人,集体化合作社以后,就愿意努力干活了,我从哪里也看不出这一点。

另外,按照初始设定条件的话,似乎四户人家在这几年的收入应该差不多吧?大家一起种地,一起用牛,既然M的爷爷能买牛腿,大家应该有能力一起合伙买耕牛吧?不是没有好选择,愿意不愿意罢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关于过年过节杀猪,农民没有那么傻,同时杀猪卖不出去

没有冰箱,活猪是最好的把冰箱。村子里的农民,往往会错开杀猪的时间,这次杀猪的乡亲会把猪肉分送给这次没杀猪乡亲,下次别的家杀猪的时候再又互相调剂。

家园 四川杀年猪时间还是很集中的

要做腊肉,灌香肠,内脏也可以码盐风干。

家园 关键是大家都偷懒的话

也可以建设和谐社会。

家园 无言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