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说起土改和人民公社,讲讲我家的例子 -- mandman

共:💬40 🌺8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说起土改和人民公社,讲讲我家的例子

这些都是我爸对我说的,其中有些是爸爸亲历的,有些是爸爸听爷爷奶奶说的。

我爷爷是贫农出身,年轻的时候给地主家扛长工,给资本家开的工厂里当雇工。1946年老家土改了,爷爷家分了十亩水田,两亩旱地。后来又租了人家的两亩水地,五五分成。

有鉴于一家一户种田,没有耕牛,完全靠人力犁地,生产力非常低下。大家都知道,耕牛在农村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价格也很贵,但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牛的力气大,牛犁田拉的犁,要八到十个男壮劳力才能拉动。我爷爷便伙同其他三户农民用股份制的方法买了一头牛。具体的做法是:三家出钱买牛,爷爷出体力(包养牛、用牛),一条牛为四股,四家各占一股(每家一条牛腿)。四家(包括爷爷家)的地全是爷爷耕,当然不收钱,给四户以外的人家耕地的工资则由四户平分,牛吃的草也由四家平摊。这是四九年的事情

我爷爷一看有了奔头,干活非常卖力。第一年,他把赚的钱买下了第二条牛腿;第二年,他又把赚的钱买下了第三条牛腿;第三年,我爷爷终于完全拥有了这头牛的所有权。到了1954年,我爷爷还添置了一部大车(水车)。有牛有车,这在土改时要算是富农至少也要算是富裕中农了。眼看着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中农、富农、地主。。。。。。我爷爷憧憬着,也在拼命苦干着。我爸说,土改之后短短的几年时间,老百姓的生活就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孤寡人家,有谁家不养猪呢。那时没有化肥,养猪是农民解决种田肥料的一个重要来源呢,俗说“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那时到过节时杀猪的人家很多,猪肉无法销售,杀猪的人家要预先拉关系上门托肉呢。这些都是合作化之前的事情。

(从共产党在当时农村一呼百应,也可反衬出土改后农民生活水平的状况。1948年11月发起 的淮海战役,要征调大量的民工支前。我的太爷爷不在征调的范围,但他坚决要求参加,后被分配做炊事员。我爷爷是独子,也不在征调范围,但爷爷买了人家的一份担架任务,到淮海战役的战场上去抬担架。)

谁知,好景不长,先是强制合作化,初级社、高级社,然后迅速发展到人民公社,一平二调、强刮共产风,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化,我爷爷费尽心血挣来的耕牛和水车一下子先变成合作社的后来就是公社的了,当然,合作社也开了张一直也没有兑现的白条(水牛60元,水车65元),但就是这白条上的价格,也比原先的价格低了很多。爷爷近十年艰苦创业的成果就这么轻轻地飘走了。面临合作社对私有土地和私有生产资料近乎无偿的征用,农民们无奈而恐慌。后入社的抓紧套现,稍迟一步的想套现也来不及了,还有哪个傻子买呢?于是家里面还有牛包括马、骡、驴等大牲畜的,纷纷宰杀。时老家有一户杀猪的人家也改行杀起牛、马、骡、驴来了,最忙的日子里,他家院里院外拴着二三十头马呀骡呀驴呀,由于照看不过来,我爸爸经常与邻居家的小伙伴们晚上把他家的待宰的马呀骡呀驴呀偷牵出来,进行奔跑比赛呢。舍不得出售和宰杀的以及已被登记了而不允许动的,只有入社。几千年来,农民都是爱牛如命,啥时候开始宰牛吃肉来了?你不要跟我说什么小农的劣根性,农民是最现实的了。

我家经此一役,元气大伤,家道中落(当然整个社会的元气也大伤了);关键是对我爷爷士气的打击是致命性的,多少年没有缓过劲来,梦想着中农、富农、地主,结果和那些“游手好闲的二流子”一个下场,变成赤贫了。随之而来的“三年困难时期”,不要说猪肉了,粮食都吃不饱;世事变化之快,莫过于此了。

农村的生产力就是这样子下去的。直到邓小平的改革路线得以实行,中国的农村才又变了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