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黑历史中的高达30年(上)——传说的开始 -- 江城孤舟
30集左右是个分水岭。后边那女主角造型有点那啥了。
比如说其监督河森正治与中国就是有缘分的,可以参见他的下列发言:
“在制作完成『可曾记得爱』后,我独自去了中国旅行。一个人游历了内蒙、云南、丝绸之路沿线这些少数民族云集地区,在这些地方我受到了极大的文化冲击。同时开始思考像我这样一个做着『MACROSS』以及『可曾记得爱』这些以文化冲击为主题的作品的家伙,在邻国居然受到了这样大的文化冲击。对自己如此深信电视和媒体对中国的宣传,并对中国有如此多的误解感到吃惊,同时也觉得日本依然还是处在一个锁国的状态,这些错误的信息分明就是情报管制嘛。于是在这样的心情下,我首先是在『MACROSS PLUS』中,安排莎朗·爱普的洗脑音乐的情节,后来的『MACROSS 7』中巴洛塔军的洗脑手法也有运用到。同时,去破解这些洗脑的手法,便是用属于文化的歌声。”
从这个感想来看,河森也真是很有思想与主张的一个人物呢。不过要叫我再把类似的材料集合成篇,那实在是做不了,既耗时间,而且我还不想当专业宅男……
真的看过它最初的剧场版,还是陈慧娴唱的粤语主题歌。
而且还是文韬武略、内外兼修的江城孤舟兄,我这宅男发自内心的高兴啊。鄙人在文学研究和阿拉伯语、伊斯兰文化方面的造诣看来这辈子也超不过江城兄了,没想到在日本动漫这老本行也被压得死死的,看来水平低就是不行啊,干什么都是浅尝辄止,牛人研究什么都牛,呵呵。不说了,花一朵!
要不是做监督的吉野劝他改剧本,不知道MF还要变成什么样
前30集除去抄袭的部分,写的也还算可以,后面就乱来了。SEEDD就更不行了。 00这个,2期已经跟CG一样要不行了。不过00这个人物太多是主要问题,大家分分戏份一集就没了,故事缺的部分比较多
我觉得日本对机器人有精神崇拜。这也许是因为高大的机器人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有安全感的壳,可以给他们一种自己其实是强大的错觉。
日本曾耗资数千亿开发智能机器人,希望能借此抢占新世纪科技的制高点。当时影响也非常大,美国经历了激烈的讨论之后,并没有跟进。十几年后,日本空有机器人技术领先的名声,却很难说拿到多少实质的利益。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开发遇到的困难比想象的多得多。而走另一条路的美国不断领世界风气之先,这让做梦都想让自己变成正常国家的日本人黯然神伤。
于是,当初的希望破灭之后,就只能麻痹自己。过去拥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的作品也演变为空洞单薄的偶像剧。
我不是高达粉丝,小时候看过太空堡垒,不过没积累下崇拜情节。在我这里,机器人动画的起点是EVA。也许这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吧。
但我崇拜EVA的,不是他基督教的背景,不是人类补完的主题,也不是各个人物命运的走向,仅仅是庵野秀明的个人才艺秀。
EVA的渲染,烘托,对比,转折都做到了极致。以至于看完了EVA很难有心思再看一部类似的作品。
我觉得日本机器人作品都有点科学玄学化的趋势,不知道它的历史轨迹是什么。望江城兄指点。我觉得这种趋势实际上是削弱了片子的表现力。现在如果要看一部科幻类作品,我还是倾向于找一部类似攻壳的来看。
对了,有一部叫叛逆的鲁鲁修,我看了一点,觉得右翼思想很明显,但这部片子好像在国内非常火。不知道各位怎么看?
商业化已经到了自己泄漏剧情吸引人气的地步了。1期前半还行,之后和2期就神仙鬼怪都来了,故事最后能圆上算不错了.
日本人的确有机器人情结,这是毫无疑问的,乃至于EA在做红警3时都拿这一点来开涮。
然而,机器人也是可以详细分类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
1、拟人机器人(android),这类机器人如同人类大小,有类似人类的情感,如铁臂阿童木、机器猫等;
2、自律型机器人,这类机器人有类似人类的情感,但体型巨型化,如变形金刚、勇者系列等;
3、远距操作型机器人,这类机器人基本没有自我意识,依靠无线电等操纵,如横山光辉的《铁人28号》、《Giant Robo》等;
4、搭乘型机器人,这类机器人也基本没有自我意识,需要驾驶员进入其中驾驶,大多数日本机器人动画都是这个类型。
您提到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大体上属于第1、2类,这类动画不是没有,但不是日本动画的主流。归根到底是,日本机器人动画兴起之初,还没有人工智能这个概念。日本机器人动漫的开山鼻祖是横山光辉的《铁人28号》,早在1956年就推出了漫画版。许多现代日本机器人动漫的基本概念都是这部作品里确定的,如由人来操纵机器人,机器人本身没有善恶,随着操作者的选择,可以成为正义使者,也可以成为破坏工具等。而到了70年代,永井豪的《魔神Z》更是将这种观点发挥成熟,诸如“魔神Z既可以成为神,也可以成为恶魔”等,魔神Z也成为日后超级机器人动画的始祖。
日本人迷恋巨大机器人,实际上和中国人衷情武侠,美国人喜欢超级英雄是同样的,都是对超越常人的强大外力的追求,是一种自我满足的心理体现。
在绝大多数超级机器人动画中,机器人是作为主角身体的外现化,随着主角的举手投足而行动,谈笑间打倒强大的敌人,机器人受伤时,主角也会感同身受。机器人还可以作为铠甲、战友、兵器、爱车等,寄托了观众们多种的心理期望。
可是,为什么要将期望寄托的对象具现化为机器人呢?这也许是日本人内心深处一方面存在着对科学的信仰,而另一方面则是对人类自身脆弱的不自信心态,按照高达08MS的说法,是只有在“钢铁的子宫”里才能获得安全感。
而且这种情感又寄托了更加异样的因素。早在《铁人28号》里,这机器人就是当年日本为了争取二战胜利而开发的秘密武器,而到了《魔神Z》里,教授将发现的新元素命名为Japanium,又指出魔神Z的实力单机即可以与整个美国第七舰队抗衡。正如美式电影里经常由美国英雄人物充当救世主一样,日本动漫中,由日本人来充当救世主的例子那也是多得不胜枚举。但另一方面,在机器人动漫中,日本乃至世界毁灭的情节也一样不罕见。这种两极分化的剧情表现,也许正是日本人民族性中矛盾因素的集中体现。
当然,您提到近期的日本动漫有玄学化的趋势,它的根源就在富野由悠季,我在正文里也提过,EVA的导演庵野秀明是富野的崇拜者,EVA本身是向富野的《传说巨神伊迪安》致敬,它的许多情节在《传说巨神》里早就表现过。但是庵野的高明之处在于,一方面更加鲜明地刻画了那些在日本人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是大胆地引入了基督教要素。
庵野在EVA里引用基督教背景,完全是在故弄玄虚。事实上,后来他也承认,这样做完全是因为基督教背景比较有意思而已。而在EVA之后,跟风之作如雨后春笋,可惜能把故事讲好的却不多,在外表上学EVA最像的,应该是《翼神传说》,把死海文书换成了印第安神话,但其内涵也没有深到那里去。毕竟连庵野自己都没有再拍出一部超越EVA的作品,玄学化这条路越走越窄是肯定的。
关于《叛逆的鲁鲁修》,我没怎么看,不想发表什么意见,不过这片子在国内的人气,恐怕大多数是冲着那个“11区”去的。该片原先只打算做一季,后来由于人气度不错,SUNRISE又打算制作第二、第三季,可由于第二季收视率过低,在黄金档播出,收视率却只及深夜档的MF,因此遭到腰斩,剧情遭删改,草草结尾了事,这该算是个商业化作品的又一悲喜剧吧。
洋洋洒洒写了很多,有不成熟之处,还望各位指教。
除了成人动画片大行其道之外。在可预见的将来,还有什么趋向吗?
最近从网上下了记器猫的最近几年的电影版。发现里面的人物面貌已经改了。最新那部竟然是把八十年代初“大雄与恐龙”翻炒。不知是否因为其作者去世了,接手的创作组不知如何搞下去,才旧瓶换新酒。我觉得机器猫有可能坚持不下去了,要么大改。我们老一辈会接受不了。
江城兄果然造诣深厚,非我这个后辈可比。既然江城兄把机器人系列讲的这么详细,我就重点分析分析EVA以和之。
EVA应该是日本机器人不断发展的一个结果。不过像我这样,对日本机器人发展历程的认识没有一个清晰的脉络,第一次看到EVA的时候,震撼是非常巨大的。
庵野对细节的处理是非常用心的。我记得女生操作EVA的时候她们的战斗服是非常臃肿的,但只要她们按一下手腕上的按钮,战斗服马上变得贴身,将凹凸有致的身材表现的淋漓尽致。仅仅是进入机体的一个动作,庵野也能玩出这种花活儿,把女主角的身材美感表现出来,确实是不简单。
还有像葛城美里,在第一集里先是以干练的形象救下真嗣,而后又表现为马虎的路痴形象,最后回到自己家,突然来了个对着镜头端着啤酒耍酒疯的特写。这么短的时间把一个角色的性格塑造的这么有层次,也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
像其他的角色,处理的也非常好,性格都没有雷同。凌波丽有点像日本动漫里那种外表人类内里机器人的角色,不太适应人类的社会的交际,话不多表情也冷,但偏偏能打动那么多人。还有像与十三个使徒战斗,每次都能做到打斗过程不一样,这也是其他模仿者很难做到的。
其实我觉得EVA最优秀的地方是庵野对双重性格角色的处理,如果这是他的原创的话那么戏剧史上就该有他的位置。
双重性格,也就是把两个戏剧角色捏成一个,从而造就戏剧冲突,一直是戏剧表演中的最高峰。
莎士比亚那时候还没有双重人格的概念,他就写两个长得特别像的人物,以此制造误会和冲突。
大话西游之所以成为周星驰最好的电影,也是因为他把极庸俗的至尊宝和极叛逆的孙悟空成功的捏在一起。
但是动画片,因为很多表情符号化了,所以很难像真人表演那样丰富有层次。这也使得他在塑造双重性格角色的时候,对外部冲突表现的还行,但对内心冲突表现就吃力了。
但庵野把彪悍野蛮的初号机和懦弱有内心障碍的真嗣捏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角色。这个角色在纷繁复杂的外部冲突之后,隐隐有内心的对立和冲突,而且更加直观和视觉形象化。这种把传统双重人格的戏剧形式变成两层壳的尝试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也是非常天才的。
当然,EVA的结局是有点那个,既然是戏剧嘛,就应该照着戏剧的程式走完。完全剥离故事情节,仅仅用内心的独白支撑,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一点。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日本创作人员的权利之大。
这也是日本能崛起的原因之一吧。
您分析的很好,但弄错了一条——您以为庵野还有GAINAX原来就打算把EVA最后几集做成那样啊?
大段的静态画面与独白,扭曲闪现的线条和文字,反复重复的镜头,还有那著名的60多秒大定格……出现这些场面的根本原因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三个字——没钱了。
事实上,这也是GAINAX的一贯风格。当年它做《王立宇宙军》时为了精益求精,而欠下一屁股债,让BANDAI的8亿资金血本无归,原来打算做部动画出来赚钱偿还债务后就关门的,结果在做完《飞跃颠峰》后,欠的债更多了,求死不能,只好继续开张下去,为了公司生存,他们连18禁游戏都做过。可日后在做《蓝宝石之谜》时,还是欠债状态,为此又作了著名的游戏《美少女梦工场》……
到做EVA时,BANDAI根本不敢为GAINAX投资,只好找上了角川书店,但给的钱也不多,还不及同样是他们投资的《天地无用》的一半。虽然放映后引起大轰动,但这个时候追加投资已经来不及了,原定26集的预算,到15集的时候,就已经快用光了,后面当然能省就省。
“首先是进一步用海外业者代替本国业者,16话以后制作团队中韩国人的比例已经超过了75%。大量使用只有黑白大字的场面,因为那个只要在可反复使用的录象带上直接编辑打上字就可以了,连胶卷都不需要用。还有各人物心中的风景,随便找张风景照片来处理一下就可以混进去。当然最酷的还是一分钟以上的静止画面。在这些极端手段都已用过了之后,GAINAX终于跨过了预算节约的极限,走到了结尾。”到了最后两话,那画面根本就是在忽悠观众。也难怪当年有人给庵野寄恐吓信,还有人往GAINAX公司墙上喷标语。
不过,EVA的结局原先是早已经定下的。“在制作人的记事本上,很清楚的写着‘明日香发疯而死’‘真嗣溶解后复活’‘丽也死亡’的字样.而最终话的主题,则是‘真嗣VS元渡’,另一方面绫波丽的声优林原惠美小姐也在电台节目上说‘我应该会和真嗣君一战吧’,同时还包括‘美里VS律子然后双方都死亡,而真嗣则因为美里的死觉醒’这样一些话.
但是放映到二十话真嗣溶解在驾驶舱后,PTA(家长教师联合会)抗议了:‘不可以让小孩子看的动画中出现那种恶心的东西。’这当然也包括之前的十九话中初号机VS三号机的场面。而TV东京的上层对此的批示是‘不管因为什么理由,今后只要PTA再有抗议的动画就立刻被腰斩’,连当时同时在电视台放映的《爆裂Hunter》和《不思议游戏》什么都没做也同时被警告了。结果EVA只能临时改变剧情,拿掉了薰直接被杀的场面,也废弃了预定的结局。”
当然,在TV版播映结束后,庵野被日本观众的抗议淹没,搞得快精神失常了,所以最后他弄出个剧场版结局来,彻底地恶心那些宅们一回,这也算人之常情。
是不是因为这个就拿到通宝了呢?呵呵
不过EVA还是有些意思的,不是说它的立意有多深刻,而是它提出的问题还是很深刻的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