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张爱萍将军刚刚去世,各位有他的轶事吗? -- 司马水镜

共:💬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张爱萍将军刚刚去世,各位有他的轶事吗?

"神剑"张爱萍(zt)

  张爱萍将军文名满天下,有旷世之度,以“军中才子”、“马上诗人”名于世,军中有才好学有识之士咸折节之下。

  张爱萍将军夫人李又兰解释将军名曰:青萍、莫邪乃干将之宝剑。爱萍,即爱剑,“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张爱萍将军喜摄影,战争年代曾拍摄照片上千张,十分珍贵。晚年仍乐此不疲,凡外出活动,相机必挂胸前,不识者误为摄影师,知之者称为“将军摄影家”。

  张爱萍将军善书法,尤善行草,得米芾、张旭神韵。将军书法英气勃发,酣畅淋漓,结体茂密,态势飞动,山呼海啸而连绵不断,缠绕游丝而收放自如。

  家父吴佩之告余,1944 年9月11日,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阵亡。四师开追悼大会,张爱萍将军草书一挽联,悬于主席台两侧,上联为“恨寇贼杀死吾战友”,下联为“率全师誓为尔报仇”。时人称为佳对。是时张爱萍将军由新四军三师副师长,接任四师师长。

  张爱萍将军有“座右铭”曰:“将有三忘:出家忘妻,出门忘乡,出阵忘身。”

  张爱萍将军才思敏捷,殊出意表,凡来往公函,当日事,当日毕。持笔濡墨,随阅随改,涂抹勾勒,有原稿数千字而仅存百余字者,亦有添改至数十百字者,如疾风扫落叶,顷刻而尽。有时一边批阅文件,一边接电话,一边听汇报,三者均不误也。

  张爱萍将军原则性强,风骨卓然。1964 年夏,张爱萍将军至甘肃酒泉原子弹基地视察。基地领导请示,林彪1960 年10月来基地视察过,基地准备拨30万元为林彪修纪念亭。其时,林彪正红,而将军闻之,果断曰:“没有这个必要,花这么多钱,还不如建一个汽水厂、冰棒厂呢!”1975 年某日,时任党中央副主席的王洪文召见张爱萍将军。王洪文对将军言,舒龙山(七机部造反派头头)是我的朋友,希望你支持他的工作。而将军返回后在审定造反派头头调出名单时,于舒龙山名字旁,毫不犹豫批曰:“同意。”

  台儿庄大战前,张爱萍将军受周恩来委派,奔徐州见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先生。李宗仁先生问计,将军曰:“依愚之见,此战非打不可,且宜早不宜迟,宜聚不宜散,宜速不宜缓。”将军走后,李宗仁先生叹曰:“今方知后生可畏也。”

  张爱萍将军治军赏罚分明,且严于律己。抗日战争时期将军任新四军三师副师长,某日全师会操,恰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找将军谈话,迟到4分钟。操毕,将军当众宣布:“副师长张爱萍同志迟到4分钟,罚站10分钟。各单位自行带回,张爱萍原地罚站。”全场闻之愕然,继而掌声雷动。

  1955 年1月18日午后,时任华东军区参谋长的张爱萍将军,奉命指挥陆海空三军对一江山岛发起渡海登陆作战。战前,将军与士兵同演练模拟登陆,一丝不苟,步步到位。抢占滩头阵地,战士鞋中满灌沙砾,步履沉重。将军与之研究,用布袜子缝在鞋帮上。此法推广所有参战部队。后又见登陆船抵岸,易撞岩。即提出用汽车轮胎挂船舷,以缓冲力。此法亦推广至所有登陆船。是役,仅三小时,克一江山岛,继不战而克大陈岛。

  张爱萍将军好学习,善思考,有独立见解。“文革”中,林彪宣传学习毛主席著作“立竿见影”,张爱萍将军曰:“晴天立竿可以见影,阴雨天怎么见影?”又曰:“林彪的这些话摆摆龙门阵还可以,写进文件里就不妥当了。”

  “文革”中某日,造反派批斗张爱萍将军,欲挥铁链鞭之,将军唬地站立,怒目相对,举板凳以自卫。事后,将军曰:“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1975 年11月26日上午,“长征2号”火箭携带“尖兵”返回式卫星顺利升空。张爱萍将军电话询问现场指挥马捷能否顺利回收,马捷答:“胜利在望。”张爱萍将军一字一顿曰:“胜利在望不行,一定要胜利在握。”其时,将军正在接受造反派之批斗,白天接受“帮促”,夜晚即到指挥室与现场指挥所通话,了解情况,下达指示。“尖兵”卫星发射后于太空遨游三日,安全返回地面,举国欢腾。张春桥闻之则恨恨曰:“卫星上天是幌子,红旗落地才是真意!”

  1976 年1月18日,北京先农坛体育馆。造反派召集万人批斗张爱萍将军。大会决定:张爱萍要有个检讨。是日,张爱萍将军带病泰然赴会,登台检讨曰:“去年3月我重新工作以来,接触了一些单位,接触了一部分干部群众,讲了一些话,也做了一些决定。假如我犯了路线错误,将由我个人承担全部责任。与其他同志没有任何关系。”检讨仅寥寥数语,心平气和,不卑不亢。言毕即拄杖离席,若无其事也。当事人后来言:“张爱萍将军讲错误为假如,责任是个人,作检讨仍不失大将风度,高士品格!”

  粉碎“四人帮”,张爱萍将军第三度出山。将军意气风发,以横扫千军之势,率领国防科研大军出色完成三项国防科研任务,将军谓之“三抓”:1980 年5月18日,成功地向太平洋海域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洲际导弹;1982 年10月,成功地向太平洋海域发射了潜艇水下发射的潜地火箭;1984 年4月,成功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静止通信卫星。

  

  1980 年,张爱萍将军即向中央提出离休,年年打报告,年年无消息。1987 年,中央批准将军离休。将军大喜,是日与家人欢庆至深夜。

  张爱萍将军称在位为“出家”,离休为“还俗”。将军曰,当“和尚”就得撞钟,而且还总想撞得响一点。晨钟、暮鼓、做佛事,好不清苦。如今“还俗”,一身轻松。将军离休后,公开声明:“我是老百姓了,百姓,百姓,百事不管。”故凡官方会议和活动,皆坚拒不出。

  张爱萍将军结婚五十年纪念日之际,将军长子张翔、次子张胜、三子张品及全家为将军共贺金婚之喜。将军和夫人李又兰兴之所至,欣然起舞。舞后将军吟诗一首:“老夫聊发少年狂,既吃肉,又喝汤,撑得肚皮饱饱涨。牛牛闹华堂,二亮歌声扬,男女老少笑连笑,盛会好一场。”

家园 转贴一个张爱萍上将的轶事:

红军胜利到达吴起(今吴旗)镇不久,1935年11月,军委一道命令把张爱萍调到军委骑兵团当政委。

  尽管“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特别是战争年代,军队指挥员调动频繁,朝东暮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是,从步兵到骑兵,从马下到马上,从单臂挥枪到刀枪并举,张爱萍不能不感到突然,终究心里没个底儿。

  军委骑兵团的前身是陕甘根据地创始人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军骑兵团,后为红十五军团骑兵团。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后,甘肃军阀马鸿逵兄弟经营多年、称霸大西北的马队,三番两次侵袭红军。为加强中央军委直属队的战斗力,保证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安全,军委决定以红十五军团骑兵团为基础,连同缴获敌人的一批战马,组建中央军委骑兵团,也是军委惟一的一个骑兵团。无疑,要把这个骑兵团建设成为一支无坚不摧、所向无敌的铁骑。

  张爱萍深感肩头上的分量。接到命令,了解了一下团里的情况,就带着警卫员张来发上路了。

  骑兵团团长康天民(后改为康健民),对张爱萍的到来既高兴又很谨慎:“政委,你说怎么干吧?”

  张爱萍说:“你说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哪能呢?”康天民粗大的手掌一摊,憨厚地笑了笑说,“我长这么大,都在这黄土高坡上转悠,马笼头大的字不识半马褡儿,你是中央来的……”

  张爱萍赶忙截断了他的话:“中央来的更应该好好地学。你转悠的地方不大本事大,文化不高骑术高。这个团成立了三年半,你在这个团待了42个月,你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吗?”

  康天民愕然、欣然。

  “我说的是真的。”张爱萍进一步交心,“我这个人不会说好话,刚才说的是实话。你想想,我连骑兵怎么当都不知道,怎么能当好骑兵团政委呢?”

  “好当,骑兵好学,一学就会。”

  “那好。我从现在起就拜你为师。”

  “不敢不敢1康天民又是摆手又是摇头。

  “是真的。近阶段的工作全靠你。我从骑兵基础课学起,就像步兵练立正、稍息一样,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

  “好,那我就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1康天民一见面时的谨慎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高兴、感动。他没有想到这位来自中央、又能吟诗作词的军中秀才这样尊敬他,这样看重他。嗨,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老大哥,你说咱什么时候开始吧 ”

  “现在就开始”

  “现在?好,现在就现在。”

  如何上马,怎样坐马,怎样牵马,如何赶马,如何喂马,怎样饮马,就连如何刷马洗马都学到了。学生学得虚心,老师教得认真;学生练得刻苦,老师传得仔细。

  半天下来,张爱萍下不来马了。两条腿像坠了两块巨石,前后动动都疼痛难忍;就像断裂的一样,又像沿脊椎骨穿进了根铁丝,弯不得伸不得。马在原地转了几回,他就是跳不下来。过来了两个警卫员才把他扶下来。脚一着地,就像通了电,麻到脊骨,疼到脊骨。

  警卫员张来发心疼得眼泪都快要掉下来了:“政委,你下午别再练了”那声音简直是央求。

  康天民也跑了过来:“你也太能拼了!我给你说了嘛,要慢慢地来,身子骨儿总得有个适应过程。下午不要练了”

  下午,他又把马牵了出来。可是,腿重腰直,上了两次都没有上去。警卫员知道不让他练是不可能的,忙过来扶他。

  “不用1他大吼了一声,一咬牙,忍剧疼,拼全力,又跃上了马背,抬手一鞭,任马飞奔。上、下、伏、仰;仰、伏、下、上……整整练了一下午。高原初春的寒风在他身上失去威力,汗水湿透了双层军衣,尾骨由麻变痛又变麻到几乎失去了知觉;那两瓣屁股就更不用说了,动一动裤子就针刺般的疼;全身骨节好像全都裂开了缝儿,躺在床上如卧针毡。真想放开喉咙呻吟几声。但是,他没有。他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此时的疼痛,他不希望因此而停止了他明天的训练。

  但是,康天民还是知道了,还是要停止他的训练:“不行啊老兄,这样是学得快,可吃的苦太大。你明天一定要休息了1康天民一边给他按摩着一边劝慰。

  “想学真本事,不交点学费怎么行?”

  “那也得慢慢地来。”

  “慢慢地来?马鸿逵的马队来了,本团政委就袖手旁观?或者告诉他:等本政委练好了你再来?不行啊老弟,带兵的人没有兵的本事大,不仅丢人而且失职。有你这么位好老师,对我来说是多好的机会呀!拿出你的看家本事吧,尽早教教我马上劈刀、马上射击……”

  马上劈刀、射击,是项综合本领。既要骑术精湛,又要刀枪纯熟,还要人马合一。不下大功夫,是很难得心应手的。

  张爱萍从来就不怕下大功夫。

  “八段锦”、“地趟拳”拌着一身汗水拉出了旭日:“飞马劈刀”、“纵马射击”带着满身尘土与酸疼又送走了那轮太阳;飞快的“拳击”在沙袋上留下了血迹,也敲出了满天星斗……

  一个个树桩,一个个草人,傲视着他;而他,横刀马上,注视着这一个个树桩、草人,注视着,蔑视着,仇视着,仇视着这一个个顽敌与寇匪!顿时他纵马挥刀,劈、砍、斩、戳……漏网的,又补上一刀;砍翻的,再斩其半;拼杀一趟,又拨马重杀……身上,大汗淋漓;心中,淋漓痛快!

  基本掌握了马上功夫之后,他又学习喂马。康天民告诉他:“自己骑的马一定要自己喂,这样能培养马与人之间的感情。”他谨记心中。他放牛时也曾听说“马不吃夜草不肥”。每天夜里,他都要起来三次喂马。

  也就在这时,上级调来了一批优良马,优中选优,挑出了一匹枣红马。周身火红,油光锃亮,鬃毛如刷,一双眼睛犹如一对蓝宝石,熠熠闪烁,透出勇猛、精干与威严。当然,好马的显著特征还不在于这些,而在于它的耳尖、骨响。两耳尖尖的如竹削一般,这是千里马的象征;隔皮敲骨,似敲铜敲钢一样,此马骨力坚劲,耐行耐战。此二者,枣红马全都具备。张爱萍欣喜异常,不禁想到李贺的“马诗”:“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张爱萍很想骑它一骑。可是,稍向它靠近,它就昂首翻蹄。康天民说:“看我的”他熟练地“过过”两声,马果然听话,没再挺胫昂首。康天民就势把手搭在它的鬃毛上,纵身一跃,跳上了马背。就在他颇为自得地向张爱萍一笑的当儿,枣红马后身猛地往上一掀,脑袋往下一低,把康天民摔了个仰八叉。随即,枣红马轻轻地长啸了一声,似在发出警告:“不要惹我了”

  这一啸把张爱萍的劲头给啸出了10倍,如果说刚才只是想试一试,那么这一次就非骑上它不可。

  他紧了紧皮带,挽了挽袖口,示意两个警卫员帮忙。当两个帮忙者猛地抱住马头捂住马眼马尚未反应过来时,张爱萍已经窜上了马背。他清楚,论骑马的本事,自己远不如康天民。康之所以摔了下来,那是他“大意失荆州”。凭自己刚刚入门的三拳两脚,当然要百倍的注意了,而且还要随时防备枣红马的新花招。

  你甭说,枣红马的花招还真不少。

  就在张爱萍跳上去的当儿,它疯了似地就地旋转了三圈,它是想把立足未稳的张爱萍从身上旋下来。可张爱萍一上去就双手抓紧马鬃,两腿夹紧马腹,上身贴紧马背,并横下一条心:你除非就地18滚,把我碾成肉酱,我是不会松手、放腿、离身的。

  枣红马一看此招失灵,立即扬起前腿,整个身躯几乎与地面成90度直角,并且猛烈地摇摆两下,张爱萍未被晃掉;接着,便后腿上抬,像倒立一样向上撅了三下,张爱萍依然如故。

  枣红马三转两立没有如愿,便驮着张爱萍飞奔而去。两个警卫员慌忙跃马去追。穿山,越涧,跨沟,过河……足足跑了两个多小时,才停下来。枣红马气喘吁吁,张爱萍周身瘫软。此时如果枣红马紧走两步,张爱萍就会从马身上滑下来。他实在没有抓紧马鬃的力气了,也很想顺势滑下马身,倒在草地上大睡一常但是,他立即意识到此刻不能充孬,我的马是在考验我。如果我充孬了,它就很可能瞧不起我这个主人;此次我征服不了它,今后它就很可能不让我征服。想到此,他运了运全身的力气,一个鲤鱼打挺,跃下马身,轻轻拍了拍马的额头,又细细理了理马鬃,还满有情致地对马说:“好伙计!不简单,你是我的好伙计”

  也许真是好马通人性。枣红马看了看它的主人,“咴咴”一声低吟,接着把嘴巴伸向了张爱萍的右手,好像在说:“服你了,我的主人”它是不是学习了西方的礼节,也来了一个“吻手”呢?张爱萍兴奋地抱住了它的脑袋。

  好马快刀,志壮军雄。为配合大军东渡黄河抗日,军委骑兵团转战长城内外之榆林、靖边、定边、安边地区,牵制敌军,纵横驰骋,所向无敌。张爱萍当时写的一首诗《长城扬威》,就很能说明彼时彼景:

  瀚海万顷起波澜,

  长城内外铁骑喧。

  连克宁条、张家泮,

  百里扬鞭奏凯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