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就达雅兄的备战经济说几句,兼及改革三十年(窘给大家道歉) -- 葡萄
五:中东-应许之地了流淌的不只是蜂蜜与牛奶
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
第一道名叫比逊,就是环绕哈腓拉全地的。在那里有金子,并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里又有珍珠和红玛瑙。
第二道河名叫基训,就是环绕古实全地的。
第三道河名叫底格里斯,流在亚述的东边,第四道河就是幼发拉底河。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
-------------------圣经.创世纪.第二章
泱泱华夏,悠悠五千载,龙马负河图伏羲做八卦,文王制周易,衍圣鼻祖做系辞。
这段古说的是河图、八卦、周易和易经系辞的一脉来由,这个是中土教化薪尽火传的肇始,也是中国人夸耀的五千年文明的滥觞。不过我们先别忙着自夸,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的摩亨朱达罗整齐的街道下面有着世界上保存最早的城市环卫系统,而那时候中国还传说中有巢氏与燧人氏的时代,炎、黄二帝大战蚩尤(炎帝、黄帝与蚩尤今为华夏共祖)离那时期还有近千年的时间。(不过最近有学者把这场大战推到公元前4000年到4500年,我这里不采信,理由一是缺乏实物考证,还有一点揣测就是出于过度民族自尊心,理由接下来就说)
而此同时来自尼罗河上游南方河谷地区的上埃及王美尼斯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也有说在公元前4000年与公元前5000年这个没有看见具体考证文献不敢采用,有兴趣的可以去查阅,有什么收获不要忘记一起分享呀,呵呵)终于PK掉了三角洲下埃及,从此南方的河谷地带为上埃及从此红白王冠合而为一,蜂蜜与眼镜蛇共同庇护埃及历史上第一个法老美尼斯。(想起这位还是因为前不久去动物园散心看到了河马,这个美尼斯法老终局就是尼罗河的河神一只大河马召唤去的,同样写这个文字想起美尼斯是这河马召唤我的,一笑)。但是在此一千多年前,苏美尔人的《吉尔伽美什》就已经在为我们今天的世界吟颂文明之光。
苏美尔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文字,在这个文字体系流经埃及与两河之后再从中东向西方和东方扩散。今天对世界文明最大的几个宗教中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起源自中东,正是在这样一个文明环境中孕育、萌芽、成长、发展壮大,然后在世界开支散叶绽放出无比绚烂的文明之光。尼罗河畔金字塔与时间永恒,两河之地月神的后裔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石柱的法典穿越时空的也不只是巴别塔与空中花园的无尽遐想,宇宙四方之王的子孙承载你们名字的非只有帝国的荣光,走出汗志与内志的阿拉伯人把安拉给世界奉上哈仑与马蒙的智慧宫里今天与昨天的交融至今回荡。《圣经》中说上帝应许犹太人到处流淌牛奶与面包之地栖身,那里矗立起所罗门的圣殿,一位位弥赛亚把希伯莱人的牧羊神和他们的经卷,把苏美尔、尼布甲尼撒、拉美西斯、居鲁士还有所罗门和耶酥故事给世人传唱。
多事之秋耶路撒冷的天空/破碎的梦应许之地消失中/你神圣的外表之中有多少无奈/这纯粹的仇恨啊你想证明的是什么/我不应该对你有任何遐想/就任凭你无止无尽地诉说/多残酷的笑话我逃离我冷静不下来/就让仇恨随风带走伤带走痛/让眼泪不再流为生命找个出口/当血染红天空却用爱去承受/愿天使从废墟灰飞淹没中把爱降落。 -----------《应许之地 》.无名诗人
今天的中东巴以冲突的双方把希望留给了隔离墙,迎来光辉民主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依然兄弟阋墙,不久前红海之滨血色未消,而今天波斯湾的天空死神静默在恐惧总和之旁。黑金是诅咒,还是通向梦想的祝福这个我不知道,只是背叛与复仇习以为常。虽然和平之城在还应许之地的心脏,但是哭墙边哭泣依旧,应许之地期许的和平至今尤在天堂。
笔者按:文明是承载光荣与梦想的地方,就象流淌牛奶和蜂蜜应许之所。活跃在今天世界舞台的民族与国家,都爱把自己的历史回归于文明。的确,欧洲文明,华夏文明,印度文明及其旁支分流都给各自国家的崛起与复兴奠定了厚重的基础。然而,光芒的背面是死亡的阴影。世界历史上的民族与文明的沉浮告诉我们,文明不只是生与幸福的力量源泉。亨廷顿博士把21世界看成文明冲突的生死世纪。而中国人期待和平崛起与光荣复兴,俄罗斯与欧洲觊觎世界之巅而努力追赶的印度急切的要把未来抓在手里。光荣与梦想真的就唾手可得么,看看中东吧。今天的世界文明或多或少都承载了来自伊甸园的基因,但是暴力与冲突似乎成了中东地区挥不去的梦魇,应许之地了流淌的不只是蜂蜜与牛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六:土耳其-希望在左梦想在右,向着希望与梦想飞奔
这个国家以一个游牧民族名字命名,这个游牧民族曾经几度崛起,这个民族创造的帝国东方与西方最强大的君主们也曾经避其锋芒求城下盟约,在一个千年里这个游牧民族震撼过东方,也震撼过西方。这是一个最终定居的游牧民族,也是文化最灿烂的游牧民族之一,这也是创造不逊色于农耕文化帝国的文明的游牧民族,也是立国时间超过中国任何一个王朝的游牧民族,这个帝国鼎盛时期疆域横跨亚洲欧洲和非洲,控制面积达2000多万平方公里。正是这个帝国横梗在东方与西方之间,使西方不得不向大海寻找去东方的路。这个游牧民族叫突厥,这个游牧民族缔造的帝国叫奥斯曼帝国。
到20世纪初,曾经辉煌的奥斯曼帝国遭遇到和东方的中国一样的深刻危机,屡战屡败内焦外困被称为欧洲病夫的奥斯曼帝国幸运的有一批被称为欧洲最优秀的外交官,他们无疑要比还沉迷天朝大国梦想的中国士大夫有着清醒的多的头脑。但是当时被嘲讽为帝国的全部实力系于外交官的奥斯曼帝国终究是不能依靠外交官挽救帝国的命运的。帝国的危机本质是帝国封建制度与伊斯兰教文明与来自建立在西方现代制度上的科技和文明挑战的冲突与矛盾。在如何拯救帝国与民族前途的问题上,与苏丹交从甚密的帝国元帅在民族危亡之际终于废除苏丹和哈里发建立了现代的土耳其共和国。这个帝国元帅叫凯末尔,被称为土耳其之父的那个凯末尔。
面对分崩离析的国家与民族处在命运十字路口的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在这个时候对外巧妙的利用了协约国之间的矛盾,使其签订了挽回败局的《洛桑条约》,开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先河。对内在1931年5月凯末尔提出了作为土耳其共和国立国纲领的六条根本意义的原则,后来这六条原则被总结为为六大主义,并写进土耳其共和国新宪法第二条,既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革命主义、世俗主义和国家主义。这六大主义一直是土耳其政府制定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土耳其共和国的官方政治意识形态。六大主义的前五项,是土耳其现代政治结构的理论基础,而国家主义则是土耳其经济现代化的指导原则。围绕着这六大主义的一系列改革被称为凯末尔改革,为当时同时期亚非欧民族国家独立与改革唯一成功的例子。
凯末尔改革后土尔其完全接受了西方的制度、观念。也承认了西方的文明,并且用事实证明由此而给土尔其带来的力量和活力。因此,这个国家也就成了中东最西方化的国家。但是作为伊斯兰世界中一个最西方化的改革模式伊斯兰国家在建立现代共和国后,尽管几十年里不断进行世俗化和现代化改革依旧不能摆脱半农业化国家的命运。长期以来,尽管土耳其共和国的领导者们在凯末尔改革的指导下巧妙利用东西方矛盾有效的捍卫了土耳其共和国的领土与主权完整。但是就象硬币有其2面一样,作为一个98%国民均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在世俗化的进程中,在如何国家现代化的选择上,在政治改革的努力中,冲突与危机始终震荡着土耳其的大地。例如1971年3月12日,土耳其的一批将军们以维护凯末尔世俗主义的原则的名义,推翻了由正义党领导的无能对付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已经尖锐化政治危机的民选政府。1971年5月 21日,土耳其宪法法庭宣判民族秩序党的政治纲领与载入宪法的世俗化国家的原则相抵触,取缔了这个具有伊斯兰教性质的政党。并且同时还取缔了与民族行动党有密切联系的泛伊斯兰主义协会,查封了一大批具有伊斯兰教倾向的报刊。在近80年的土耳其共和国的历史里,这样的政变并非孤例。清华大学的高鸿钧教授写过这样一段话:“伊斯兰世界没有西方那样的传统,也不具备现代西方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及价值观,从西方引进的民主政治要么变成党派斗争的闹剧,要么蜕变为个人独裁的怪胎,要么被频繁的军事政治所打断。”土耳其在现代化进程中恰好都具备了这三种情况。
然而,尽管土耳其的宪法第24条明文规定,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利用或滥用宗教,或宗教感情,或宗教认为神圣的事物,达到产生个人或政治影响的目的。刑事法典第163条甚至规定,组织与管理以宗教为基础的政党,可以判处15年徒刑。并且军人们以捍卫世俗化原则为借口多次干涉国家政治,但是,从战后土耳其实行多党制以来,与凯末尔主义者坚持的世俗化趋向相背离,要求恢复伊斯兰教传统的趋向,像波浪似地不断向前发展,已至到了90年代达到了新的高峰。如果凯末尔知道今天伊斯兰教又在土耳其复兴了,而且还以政党的形式出现,实在会不知道做何感想。1996年,1月伊斯兰政党繁荣党作为议会第一大党组阁,这标志着土耳其历史中一个新的篇章就要拉开了,面对过去与未来的冲突,面对宗教与世俗的挑战,土耳其何去何从?
造成今天土耳其伊斯兰主义对凯末尔改革的核心世俗主义造成强有力挑战的成因主要是,在土耳其共和国建国后尤其是2战后的几十年中,历届政府面对经济与社会转型措施失当,不但政局不稳而且军人频繁干政,通货膨胀难以遏止,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贪污腐化严重,经济长期不景气并带来高失业率是土耳其国民不满情绪与日俱增。尽管土耳其可以用漂亮的参照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向世人展示这是一个现代国家,但是今天土耳其工业发展依旧缓慢,外汇首要来源首先是旅游业,伴随最近几年高增长的同时是高通涨与高负债高赤字。也正式因为经济发展长期不如人意,造成尽管在1963年就与欧盟签署加入欧盟协议的土耳其今天依然迟迟不能加入欧盟。你可以说,土耳其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国民占绝对多数个国家为土耳其加入欧盟设置了重重障碍,不过谁也不能否认土耳其的高通涨与高负债高赤字尤其是其高负债高赤字政策严重阻碍了土耳其加入欧盟的进程。经济长期不振的同时,奉行凯末尔主义的世俗派本身也逐渐在执政过程里日益精英化,使凯末尔主义中六大原则局限在一批少数人的圈子不能真正深入土耳其社会基层中去。无论其曾经有多少赞誉多大成功,无论其本身制度在设计上是多么完美,无论其有多么远大的抱负与梦想。失去了国民的支持,脱离社会与现实的改革终究不会走出多远,脱离社会与国民的改革终究不会走出多远,凯末尔的希望与土耳其的梦想终究还能走出多远,只有时间来检验,但是明天仅有希望与梦想是不够的,远远不够的。
笔者按:凯末尔主义与凯末尔模式尽管不能说是伊斯兰世界现代化改革的成功典范,但是对伊斯兰世界现代化的实践,不仅值得伊斯兰世界研究与关注,也值得我们今天中国人思考。中国和土耳其都是拥有辉煌过去而在近代历史中遭受沉重打击,尽管中国和土耳其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是这里我们需要思考的不是不同选择的成因而是要思考在追赶以今天西方为主导的现代化的时候如何面对传统。对实现现代化中国和土耳其有着一样的希望,对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与突厥民族所有的相同的梦想。然而一股全盘西化,从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甚至宗教师从西方的思潮从20世纪起就从来没有在追赶的国家和民族中失去市场。只是随着时代的不同不断改头换面,不断试图改变追赶的脚步。但是追赶成功如日本在今天依旧面临一个亚洲还是欧洲的困惑,何去何从日本茫然以对。追赶至山脚的土耳其呢?希望在左梦想在右,土耳其向着希望与梦想飞奔。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七:印度-1972骑在了皮洛士的战象上
如果再来一次胜利,谁也不能跟我回国了
----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Pyrrhus)
在1947年印度独立前夕,尼赫鲁在一次演讲里这样说道:印度有许多东西可以给予,但不是金银或出口货物,而是它目前的地位。今天,全世界都已认识到未来的亚洲将有力地决定于印度的未来,印度将日益成为亚洲的轴心。1947年印度立国的时候作为当时亚洲第二大工业国和世界第八大工业化国家,印度有理由相信,印度在不远的将来是世界的一极。秉承《政事论》智慧的印度精英领导团队,从建国至今都把谋求印度在世界政治舞台的大国地位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以服务这个战略为目标,印度在20世纪频繁在次大陆挑起边界冲突与战争,除了1962年中国和印度的边界战争中印度惨败过外,印度在次大陆的频繁干涉在军事上都获得了成功。其中,在印度联邦建国历史上最值得称道的军事干预行动当数第三次印巴战争。
http://www.ccthere.com/thread/757158/4
1970年12月27日,英迪拉.甘地抓住自己国内声望不断上升的机会,宣布解散人民院,提前于1971年2月举行印度第五届大选。1971年3月大选结果揭晓,英迪拉.甘地获得了压倒胜利,终于英迪拉.甘地建立了自己所能完全控制的政府。就在此时,印度的邻国巴基斯坦在1970年底的大选中主张充分自治与全面独立的人民联盟在东巴大获全胜,随即人民联盟领导人在1971年的3月宣布东巴独立。当时的巴基斯坦总统下令军事镇压,军事镇压的结果导致大批东巴难民逃往印度。1971年11月21,英迪拉.甘地在一系列穿梭外交努力下获得了苏联的军事援助并在当时西方大国保证不军事干预的前提下,宣布印度军队越过边界“自卫”。12.17日第三次印巴战争停火,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至此英迪拉.甘地在印度的声誉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舆论盛赞英迪拉.甘地的胆识与魄力已经超过了尼赫鲁,而民意调查中93%的公众站在了英迪拉的一边。当1972年1月26日印度国庆日那天英迪在印度公众的形象就是杜尔加,就是美丽的10臂女战神。
但是历史老人总在不经意中,给得意的忘乎所以的人开上一点点玩笑:饥荒又不期而至。
http://www.ccthere.com/thread/757158/4
1972年印度遭遇了严重的灾荒,1.8亿人口面对饥荒的威胁,而令人讽刺的是由印度一手导演的战争让滞留在印度的难民每个月就消耗掉印度2亿美圆,这更使印度政府的财政雪上加霜.由于需要进口大宗粮食与原油,加上石油危机的爆发与国际金融因尼克松危机冲击而剧烈动荡.由此导致的外汇短缺终于使才平稳不久物价飞速上升.而由此引起的投资不足又使工业增长下降了近50%,经济实质遭遇了衰退.同年孟买就爆发了1.2万罢工,民众的不满情绪终于在反对党的鼓动下爆发了.仅仅在反对党领袖所在的古吉拉特帮的骚乱中遭遇警察射杀的人数就达到233人,与之同步的印度铁路大罢工让当时的印度经济实际陷入了瘫痪.最后在当警察也开始暴动并与前来镇压的军队交火的时候,骚乱与不安到达了顶点.而甘地夫人此时借助一位律师从宪法中发现的漏洞,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来挽救即将倒台的政府.
虽然随后地年不仅风调雨顺而且经济维持在比较高的增长水平,过高估计自己的甘地政府解除了紧急状态,但是随后的大选国大党一败涂地,代表印度教原教旨主义的人民党上台了.高喊自由与面包口号上台的人民党政府代表的其实是垄断资本与地主阶层的利益,人民党政府一上台就提早一年结束了当时执行顺利的"五五"计划,匆匆提交了"六五"计划.人民党政府不仅缺乏执政能力,更缺少对自己所指定计划的控制里,在把甘地夫人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1500万吨粮食消耗怠尽.在把仅有的30亿美圆储备挥霍一空,在执政不到3年的时间,人民党政府倒塌了.
http://www.ccthere.com/thread/757158/4
而此时虽然两次石油危机给发达国家带来的巨大冲击,但是新技术革命的翩然而来,而且以美国为首的资本注意国家迅速转变自己的经济结构与能源结构,不断的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生产工序实现国际再分工.使各自的经济逐年提升,并最终形成了以四小龙与东南新兴工业化地带的崛起.而印度,则在迷茫中痛苦的失去了工业化的机遇.以至于印度总理拉.甘地在八十年代发出一声哀叹:印度失去了工业化。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在80年代前仅接在大饥荒来临的时候就接受了来自美国的小麦5100万吨、杂粮550万吨、大米180万吨、棉花400万吨、植物油 50万吨以及大量奶粉。到1980年印度不仅是接受世界银行贷款最多的国家,而且依靠灵活的外交不仅从美国与西方国家获得大量援助与贷款,而且从苏联等国家那里获得了丰厚的援助。其中苏联仅仅援助企业就占了印度钢产量的36%、冶金设备的43%,原油的23%、石油产品的40%电力的8%。曾经和一位很要好的朋友讨论这个世界为什么中国制造大行其道,印度再次成为我们谈论的焦点,印度有英语,有畅通无阻的海洋法体系,有被西方人推崇备至的民主制度,他们有比我们完善的多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印度要做世界的办公室),他们更早的进入世界市场,他们有世界上最好的铁矿,他们有比我丰沛的多的水资源,而且世界也始终对印度敞开着大门,印度怎么了,我们长久的讨论着,我想思考比结论会更长久的继续.
http://www.ccthere.com/thread/757158/4
笔者按:对外军事干涉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个国家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所必要的手段,然而早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兵家经典《尉僚子》就十分辨证的提出了:忘战必亡,好战必忧这样的观点。战争原本就是双刃剑,没有足够的智慧与国力所驾御的战争对任何国家无疑都是灾难性质的。很多人都赞叹民主制度的伟大与效率,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民主国家都比能避免在越南陷入政治与军事危机,更何况一直把梦想寄托在超出自己力所不能及的军事干预上印度。大炮一响虽然黄金万两,但是这个黄金未必开炮者得。易曰:力小而任重,德薄而位尊, 智小而谋大 ,凶。在战后20世纪下半叶,曾经有几次国际分工大调整阶段,其中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之后被称为全球化的那场可以看作一次全球经济革命的全球化运动影响最为深刻。尽管在这个阶段中失败者不乏,但是能在2战后崛起成功的国家和地区都是抓住了这些机遇一步步实现经济追赶与成功的。易曰:力小而任重,德薄而位尊, 智小而谋大 ,凶;印度的1972骑在了皮洛士的战象上
注:关于第三次印巴战争的内容主要摘自拙文<中国巴西经济小议兼及印度>之70年代印度篇中.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八:日本-翅膀也有飞走的时候
虎,虎,虎。攀登新高峰。
渊田美津雄与联合舰队特混编队于珍珠港上空。
曾经在80年代看过这样一个逸闻:当年日本泡沫经济蒸蒸日上貌似势不可档的时候,在世界任何一个重要艺术品拍卖场合都可以看见日本人急匆匆在不同拍卖会奔跑的身影。终于在一次伦伯郎的拍卖会上,一个老太太实在忍不住就在一个日本奔向拍卖品的时候伸出了脚。不管这个逸闻是真是假,但是这是日本那一个时代真实写照的一个侧面。
二战刚结束时日本满目创痍,尽管不象一些人成天念叨的日本已经一穷二白和一片废墟,不过当时日本持续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萧条是可以肯定的。加上原来的殖民地经济设计中,原材料与农产品等供应的来源地随着日本战败而剥离。日本自甲午战争以来建立的经济体系实际已经崩溃,并且作为占领军的美国也曾经有把日本改造成为一个农业国。如果历史有假设的话,日本也许就象今天新西兰与澳大利亚那样的格局吧。但是历史往往不会随人的意志转变而转变,冷战拉开了帷幕。
从道奇路线出发,由朝鲜战争诱导的日本经济复苏是日本很快摆脱了战后初期的萧条,到1956年神武景气开始正式启动日本战后经济腾飞的脚步日本从1956 年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日本以年均9.8%的速度连续19年高速增长。1955年日本GDP总值为美国6%西德56%,1966年日本超过英国 1967年超过法国1968年超过德国从那时候到现在日本都稳做世界第二大经济国家的位置。而且不仅仅是经济增长,在劳动生产率上从1951到1979法国与西德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是4.5%美国为3.2%日本为8.9%。并且利用石油危机为契机,日本不仅实现了对美国的贸易平衡而且在80年代彻底在美国本土击跨美国的家用电器产业正式对美国建立了出口优势。到1986年日本泡沫经济开始前,日本在家用电器、汽车和半导体生产都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有利地位,当时日本在世界上的GDP总值占世界15.3%为美国一半超过欧洲第一第二经济大国德国与法国之和。到1983年日本在当时决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159项技术领域中同时领先于美国和欧洲的有39项,与美国相当有38项而同时落后于美国与西欧的技术为19项目。由于进入日本市场的非关税壁垒高,日本在80年代之前仅用15亿美圆就获得了如果自行重头研究需要花费1500-1800亿美圆资金的技术,对内日本建立了被称为日本发展三神器的有鲜明日本文化特征的终身雇佣、年功序列与企业工会制度;对外,日本利用战后格局在美国默许下于东南亚国家建立了著名的大雁序列的产业阵列,并依据这一安排不断实现本国产业提升不断深化与分工转移;都为日本的经济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在1986年前后日本更利用日圆升值的机会大举向海外扩张,在之后的短短时间中就成为了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和世界海外资产第一大国。(至今为止日本海外总资产额超过了G8其他成员中英美德法海外资产的总和)
到90年代初,日本财团与跨国公司,靠着不可一世的日本制造横扫世界。我当时看资料,世界十大银行有八家是日本银行,前三位均为日本包揽,世界五百强企业日本几乎包揽半数。(如果我记忆没有错的话,当时数字是244家),无论是住友、三菱、丰田、松下、SONY还是全日空、新日铁、新干线世人皆知。无论是尖端的特种钢、特种材料、半导体、大型电子计算机还是汽车、轮船、炼钢、电子产品、精密化工产品,到处都是日本产品的天下。以美国为目标的日本赶超梦似乎已经唾手可得了,此时的日本人相信他们是最优秀的大和民族,世界上只要是日本涉足的事情就一定是日本第一。(这个印象至今影响着许多中国人,并成为他们一些主张的重要依据)买下夏威夷、买下哥伦比亚公司、买下洛克菲勒大厦、买下美国!这个就是赶超的日本,这个是日本的世纪颠峰。
当美国舆论一片哗然时,他们把日本的第二次崛起看做是日本第二次入侵,是又一次珍珠港。美国国会议员不但鼓吹民族主义提倡爱美国买美国货(表笑,这些事情不是中国人韩国人才折腾,不说美国日本在一个时期还这样闹的),还在电视新闻记者面前当众砸日本进口汽车以示决心。不过当日美贸易争端达到最高潮的时候,日本人不但对美国说:我可以对你说不,而且作为当时日美谈判代表的日本大藏相宫泽喜一对美国谈判代表说,日本也想买美国的产品,但是美国工人太懒惰生产不了日本需要的产品。美国被彻底激怒了。今天我们很多人都愿意把“广场协议”和美国对日本的保护人地位看作是美国反击日本的决定性因素,这样说发对也不对。接下来我想说的,就是我认为这个观点不怎么对的一面美国制造如何超过日本的一面。
1983年IBM当时占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70%,到1989年IBM以430亿美圆的销售额与66亿美圆的赢利分别高居美国商业公司第一与第四,是被称为当时美国最成功的商业公司。由于日本公司如富士通、NEC日立几乎是完全克隆IBM模式开始赶超的,所以当时评论界这样预测:
1.个人电脑将成权为普通消费品,日本迟早主导这一领域(那是以日本在电子领域全面击败美国为参照)
2.当时日本NEC等企业在存储器市场占主导地位,当时的人判断日本控制半导体领域也是迟早。
3.80年代美国市场各个领域都不景气,有预言家判断日本在IT领域迟早超过美国。
4.强势的日圆、膨胀的地产与股票市场使日本那时候看上去有无穷无尽的廉价资金可以使用,当时评论家相信,日本将以收购美国地产与其他新兴大公司的方式接管美国IT业。
5.IBM与AT&T的分拆使日本企业有规模优势。
6.多元化交叉经营的日本高技术企业交叉补贴与掠夺性定价的方式击跨美国公司,甚至在上述方式不灵的时候利用官方与非官方贸易壁垒的优势深入美国高技术企业腹地,一个接一个击垮美国企业,就和日本在前30年在各个领域击败美国公司一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九:荷兰-仅有郁金香是不够的
我喜欢一种花,它的花冠象征庄严的王冠,它的叶子代表着守护者宝剑,它的球茎意味着取之不尽的丰足。是的,这就是郁金香。(如果有谁想给心爱的人挑选比玫瑰更代表自己真情的花的话,我建议选紫色的郁金香,它的花语是:永不磨灭的爱)这里我不是讨论花卉,不过话题却要从郁金香开始。最早迷恋上郁金香并最早把郁金香做为自己国家的国花的是土耳其。但是真正是郁金香名扬天下的并同样把郁金香作为自己国家国花的确实我本篇要说说的国家:荷兰。
一直以来我在本篇里想写的是一些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究竟是什么原因至使这些国家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很多讨论中,我们都喜欢把政治制度、军事制度和国家经济制度上的缺陷作为国家失败的重要原因。在开篇之前,我想先说明的是,荷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败国家,我想通过荷兰曾经的辉煌,讨论本文的主题。
http://www.ccthere.com/thread/757158/1
如果问世界上第一个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是哪个?法国么,不是。尽管法国大革命对资本主义革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英国么,也不是。英国尽管更早比法国喀嚓掉了他们国王的头颅,也更早确立了近现英国资本主义体制。实际上世界上第一个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是荷兰, 1581年北部七省成立荷兰共和国(正式名称为尼德兰联省共和国),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认了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共和国的独立。如果问第一个对中世纪军事体制进行改革的是谁,并在此军事体制改革后迅速代替了当时欧洲军事风格的主流,并在此制度上一个个伟大军队和传奇统帅建立了一系列的不朽功勋,他们中有瑞典的国王古斯塔夫、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法国的孔代亲王。这个人是拿骚的莫里斯亲王又称奥兰椰-拿骚亲王。如果问第一个建立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国家是哪个?1690年英国人威廉.配第在他富有开创性的著作《政治算术》首先以荷兰与法国的比较提出了一种推理。这种推理最终为后来的,亚当.斯密与道格拉斯.诺斯所采用。前者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后者则以制度变迁理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们今天经济学家所倡导的高效政府、清晰产权和高度专业化的经济体制,在荷兰共和国的时代就已经存在了。
荷兰是在政治上建立三级议会的国家,他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对而后的欧洲资产阶级大革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不仅仅如此,通过奥兰椰 -拿骚亲王的军事改革:掘进作业、军事标准化训练(奥兰椰-拿骚亲王第一个把当时复杂的火绳枪复杂的装填与射击动作分解为42个单一连续的动作并以口令控制,这个改革对今天现代军事影响里依旧不可低估)并根据标准化军事训练的需要重新编制了军事体制(因此产生了仿照罗马军团的营编制单位和更便于操练与口令控制的单位:连与排)和创立欧洲第一个军事学院(该军事学院1619成立后,毕业生就有不少在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麾下服役,并随后由瑞典人传给法国人,并最终在1643年的罗克鲁瓦战役里采纳奥兰椰-拿骚亲王军事成就的法国人在年轻的孔代亲王指挥下大败身经百战西班牙军团自此确立了新军事改革的地位),也正因为如此奥兰椰-拿骚亲王才能从当时骁勇善战的西班牙军团手里夺回的一个又一个荷兰城市并最终获得了荷兰独立。同时还值得多提一句的是,尽管击败西班牙舰队无敌舰队的是英国舰队,但是荷兰劫掠船长们在1628年在加勒比海域一次成功的劫掠活动中就劫到了价值1500万荷兰盾的财物,要知道这相当于覆灭的那支西班牙无敌舰队的造价了。正是顽强的荷兰人,联合盟国在海上与陆地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最终迫使西班牙承认了荷兰共和国的独立,也最终终结了哈勃斯堡王朝几乎唾手可得的欧洲霸业。
其实,如果归结荷兰当时的成功终究是建立在其雄厚经济基础上的成功。荷兰共和国又称联合省共和国,独立的联合七省原来为尼德兰的一部分。尼德兰意为“低地 ”,指中世纪欧洲西北部位于莱茵河、默兹河、些耳德河下游以及北海沿岸的地区,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和法国北部的一小部分。尼德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早、成长较快。制造呢绒、丝绸、亚麻布、地毯、肥皂、玻璃器皿、皮革和金属制品的手工工场迅速发展。布鲁日、安特卫普成为重要的贸易、商业和国际信贷中心。仅仅在安特卫普有1000多个外国银行和商号的分支机构,还成立了商品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港内可同时停泊2000余艘船只。16世荷兰毛纺织业、渔业、造船、制绳、制帆等行业已经确立了优势垄断地位,尤其是在造船领域,当时鼎盛时期的荷兰造船工厂平均每天就有一条商船下水,在在造船领域里荷兰人采用了标准化的制造方法无疑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到1670年,荷兰共和国的鼎盛时代,荷兰一个国家的商船总吨位为57万吨,而当时英国、法国与德国的商船总数也只有28万吨。其他欧洲国家(不含俄罗斯与土耳其)商船总数合计也只有33万吨,而当时三国的人均航运运载量,曾经只有荷兰人人航运运载量的 1/25。海上马车夫荷兰当之无愧。荷兰不仅在制造业上有出色业绩,而且在农业尤其是金融业上更是当时的翘楚。众所周知的荷兰风车,不仅是荷兰出众人工水网的象征,更是荷兰发达的交通与农业的保障。到十七世纪中叶,由于具备了当时其他欧洲国家所不具备的廉价高效的交通网络,荷兰当时集中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杰出商人与银行家,尤其是保受当时欧洲各国迫害的犹太商人与银行家。他们的到来不仅是带来了如当时获利丰厚的印刷、出版与制糖技术,更带来了国际管理与国际合同。为奠定一个扩张到全球的商业帝国,奠定了丰厚的人力、物力与财政基础。鼎盛时代的荷兰共和国,每年从英国获得的贷款收入就有2500万荷兰盾之多,在法国与德国的利息收入也大致相当此数。而到9年战争期间已经开始衰落的荷兰人均财政收入依旧为法国与英国人均水平的2.5倍。
不仅仅在欧洲,当时的荷兰人在全世界都有相当骄人的成就。在美洲地区,在英国、法国联手驱逐荷兰人之前,美洲的糖业生产一直为荷兰人控制。1609年,奉荷兰东印度公司派遣寻找前往亚洲航线的亨利.哈得逊船长因为迷航在美洲发现了一个优良港口和一条大河。到1614年新成立的新荷兰公司在那里建立了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的殖民地首都,到1674年英国人从荷兰人手中接收新阿姆斯特丹后以当时英国国王弟弟约克公爵的名字重新命名了这个城市:纽约。(值得一提的趣闻是,当年当年英国人在围困新阿姆斯特丹的时候,荷兰人在用六个玻璃珠子换下了曼哈顿建筑了一道长长的围墙以备决死一战,虽然在商人们的劝说下荷兰总督终于还是献城投降了,不过把围墙拆掉之后的地方成为了一条新的街道:华尔街)在亚洲,荷兰人获得最大成功,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亚洲沿岸多数角落,荷兰人亦商、亦盗的角色不仅为荷兰带来了诸如印度尼西亚这样的辽阔殖民地,而且在18世纪前,荷兰在亚洲驱逐葡萄牙人后直到英国人和法国人联手之前基本垄断了亚洲至欧洲的海上贸易。
http://www.ccthere.com/thread/757158/1
然而荷兰共和国在鼎盛时代同时享有政治、军事和经济三大先进优势的荷兰最终还是衰落了,在写本篇的时候曾经反复和人讨论过这样的问题:荷兰在当时究竟有没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欧洲霸权。最终我们双方谁都没有说服对方,但是唯一能达成共识的是,荷兰原本可以避免那样迅速的衰落。
在最终西班牙承认荷兰独立前,在1609年西班牙与荷兰签署过一份临时和约:12年合约。就在合约刚签署完毕,荷兰共和国议会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拍卖了荷兰舰队的旗舰特里米亚号,尽管当时荷兰南部的海盗依旧困扰着荷兰的商船队伍,荷兰人依旧几乎解散了荷兰舰队。而且当时荷兰就因为如何确立政治体制发生了内讧。1619年也就是莫里斯亲王的建立欧洲第一所军事学院的那年,莫里斯亲王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与其有严重政治分歧的荷兰省最高领导人奥尔登巴那费特,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荷兰共和国执政与无执政时期的交替出现怪圈,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在无执政时期荷兰各省议会几乎完全解散了非奥兰椰-拿骚亲王控制地区的荷兰军队。(莫里斯亲王本人因此也从此不能在荷兰的大地上看见他的一尊塑像)同时,由于荷兰经济实际为寡头商人组成的垄断利益集团控制。他们一方面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一方面利用在航运与金融上的优势无节制的进行排他性区域贸易与区域金融活动,并出于对于短期经济利润的过度追求终于导致了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1637年荷兰郁金香泡沫危机爆发。(1635年一种叫Childer的郁金香品种单株卖到了1 615弗罗林。如果你想搞清楚这样一笔钱在17世纪早期荷兰的经济中是什么价值,你只需要知道4头公牛(与一辆拖车等值),只要花480弗罗林,而1 000磅(约454公斤)奶酪也只需120弗罗林。可是,郁金香的价格还是继续上涨,第二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当时的荷兰全境只有两株)以4 600弗罗林的价格售出,除此以外,购买者还需要额外支付一辆崭新的马车、两匹灰马和一套完整的马具。)而在当时欧洲各个国家,科学新发现与制造业新技术层出不穷的趋势下热衷投机的荷兰人错过了一次又一次产业更新的机遇。并且,荷兰人利用经济上与航运的还有金融上的压倒性优势,对其他国家实行排他性经济政策,这样就为之后的一切埋下了伏笔。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这里流淌着奶和蜜,可是奶和蜜的归属是那里?
也许,看护着中东的,只是牧羊人,罢了。
旧文充数之十四:通涨旁说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453060
西方兴起金融衍生产品是有其特定的环境造成的,这个问题就出在资本主义本身的根子上:资本。
一般意义上理解通涨就是市面上的货币过多,造成通涨的原因很多,到上世纪中叶甚至在西方有学派认为通涨在资本主义环境里是不可能遏止只能舒缓其发作其原因就是:货币冗余。
产生货币冗余的途径很多,这我展开说几句,欢迎斧正。前面提到了,货币或者资本的泛滥是造成通涨的主因。理想中的经济学中,假设货币恰好满足货物或者商品流转的需求,货币多了会产生通涨少了则是通缩两者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在历史上由于通涨与通缩造成一国经济灾难性后果的事例也屡见不鲜。(通涨的威力我们都知道,说个我们多数人经历过的通缩范例:中国不少经济发达城市都出现过市面上由于硬币或者小额货币供应不足导致屡屡出现100元人民币换 95\90甚至80元硬币的事情。)在资本主义早期,主要追逐的是以贵金属为财富象征的货币财富,那时候因为贵金属货币的不足特别是因为人类生产能力的不足所带来的有效供应不足,所以这一时期的货币问题基本就是通缩,或者说为追逐更多的贵金属而生产。
但是从工业革命爆发后,一直到上世纪初,贵金属货币供应越来越不能跟上生产力发展的增速。这样就最终导致了今天世界各国放弃金本位的货币体系,而采取了现在的自由浮动的汇率政策。作为货币的担保不再局限在贵金属的多寡上,而在于一国综合实力的对比上。相关话题我不多展开,具体我自己写过个没完成帖子,您可以参考下里面的一篇:变出来的美圆
链接出处
http://www.ccthere.com/thread/1091216
话回到通涨,前面已经说了,通涨的起因就是货币发行超过了商品流通的需要。这里的超过,有技术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资本主义难以克服的缺陷所带来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先说技术的,这个技术上的货币就是在途货币。简短的说,在途货币就是在流通但是却没有统计在帐本上的货币。举例:在从前,经常从上海向广州汇款。从我发出银行汇出的时间到目的地银行接收的时间为5-7个工作日。在这个期间我汇出的这笔现金,就成为在途货币。假使我接收方还没有接手这笔钱,又急需货币周转,于是多余的货币需求就产生了。不过,人类在进入到信息时代后由于信息技术的帮助,上面我所说的货币冗余的产生已经大大消弭,但是这又带来的更大问题,这个问题就牵涉我刚说的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缺陷。
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有四大功能既:增殖\保值\储藏和流通。我们这样假设,在保证一笔商品的流通的时候,市场就应相对出现一笔成为对价的等价交换物。在人类文明社会形成的过程里,最终我们习惯的接受了货币作为各种商品的交换的通用的交换标的。所谓通货,就是通用之货物的意思。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商品的使用,或者说绝大多数的商品的使用最终都一某种使用消耗为基本目的,例如我们吃的食物更换的衣物为修缮宅院的消耗等等等等。不过,作为商品交换目的的货币却不会随作为对价的商品的消耗而自然消耗。货币会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扩大而越积累越多。当货币,积累到一定程度在一定范围之中日渐泛滥的货币如果没有特定的宣泄口就必然带来通涨从而推动经济危机的到来。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在遇到经济危机时往往通过战争来缓解这样的危机。到了,现代社会很显然,再通过暴力手段来缓解一国经济危机的方式已经通过两次世界大战证明了其局限性。那么,资本主义国家在限制资本或者冗余货币在物质流通领域的投机行为的同时,给了这些资本与货币一个宣泄口:资本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本市场的目的就是给予一个资本投资或者投机未来的机会。同时,在这个市场里高度的投机风险会相对消灭大量的冗余资本。从而舒缓,资本的压力。这不是我个人的观点,在上世纪经济学派里就不乏通过股票等资本市场的震荡消灭货币冗余缓解通涨压力的观点存在。只是,资本有其独特的有别于物质生产的运行规律。为了应对高风险的资本投机行为,金融衍生产品几乎完美的诠释了风险的可计量与可操作,从而把风险投机第一次做成了产品而不是行为艺术。同样,我上面提到的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在消灭在途货币的同时,以远远快于物质生产速度的货币交换体系在今天以全球化的名义诞生了。简单的比较的话:在2007年在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至少存在超过200万亿美圆的金融言声产品的交易规模,而同期世界各国的GDP总值才不过50万亿美圆出头。
直接点说,正是由于资本主义本身为了避免危机的到来通过其发达国家的经济体系尤其是金融体系的霸权
推行全球化创造并输出其远远超过其自身经济实际需求的货币。从某中意义上来说,在整个地球文明被完全开发前,通过发达国家推进的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从西方国家冗余出来或者变出来的那些货币的确起到了促进世界各国尤其是不发达区域之间的商品交换。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经济繁荣与印度的崛起都是受益于这样的创造。可问题在于,在货币电子化与全球化特别是美圆的电子化与全球化的今天,美圆的泛滥程度已经远远不是中国和印度的实物增长所可以吸收和消化的了。这个,就是我前面提到的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缺陷,资本膨胀与通涨。
事实上,我曾经为这个问题和一群很有能力的人都头疼不已。在几年的讨论过程里,我们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美圆的霸权与美圆的全球化最终只有两个出路:1。吞并世界,2。自我毁灭。
也许以后有更好的办法(回到金本位时代既不可能也不可行了),但是在这样的办法或者相应的制度建立起来之前,我们或者中国人能做的就是:在危机之前之中之后都要活下来,只有活下来的才有机会成为赢家。在中国现有的实力下要做到活下来,既不能做第一个倒下去的牺牲品,又不能做第一推翻现有体系的始作俑者,那么我们的选择之一就是在一个特殊的阶段做霸权扩张的帮凶或者同谋。这些也许在美国拒绝公布货币发行数字的那一刻,从中国全力输出通涨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或者如当年讨论时候一些人说的那样:我们的希望在宇宙吧。
土地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控制土地的多寡决定了你在这个社会所处的地位,也就是我们一般的说的阶级地位.并且几乎可以通过垄断土地所有权的多寡来分配整个社会的资源.而以拥有货币为基础单位的今天社会各个利益集团,他们在我看来只不过获得这个社会各种资源分配的某种凭证.这样的凭证会随土地真正的所有者的需要增殖和贬值.处于自身不可控的状态,成为土地所有权控制下的依附的各个阶层.
横向的国家比较,纵向的历史比较,加上自己的独立思考.
许多中国发展的问题与历史,在这里有了清晰的分析.类似的问题,有时自己也想过,因为时间,视野,从没有过如此系统的分析,也没有达到过如此境界!
特别欣赏这段:
-------------
无论其曾经有多少赞誉多大成功,无论其本身制度在设计上是多么完美,无论其有多么远大的抱负与梦想。失去了国民的支持,脱离社会与现实的改革终究不会走出多远,脱离社会与国民的改革终究不会走出多远,凯末尔的希望与土耳其的梦想终究还能走出多远,只有时间来检验,但是明天仅有希望与梦想是不够的,远远不够的。
-----------------------
今天中国改革走道了十字路口,往下如何走,有一个口号,二个标准
----为人民服务
----国家整体实力的上升
----全民的参与,及其生活水平与财富的增加.
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去当"贱民"呢?
多谢好文。不过写《备战经济学兼为毛泽东时代辩护》的是达雅,而不是唵啊吽。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