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求帮忙铁道游击队队长牺牲的那次战斗规模细节 -- 冯唐易老
游击队在那次行动中的伤亡什么都不清楚,如果给敌人打击,而且只有洪队长意外伤亡,那么这次行动是相当成功的。
我走遍了湖边和铁路两侧,寻访了他们过去战斗过的地方。我曾在姜集附近的运河边的一块小高地上,站立了好久。一边听着他们叙述1943年一次难忘的战斗。当时他们在这里隔着狭窄的运河,和一小队日本鬼子在进行血战。战斗是炽烈的,隔岸的一小队鬼子、小队长被他们打死了,这队鬼子几乎全部被他们歼灭。可是另两路鬼子迅猛地向这里扑来。最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们最最心爱的大队长洪振海在这高地上牺牲了。我俯视着洒了老洪鲜血的这块土地,枯黄的草丛下边已冒出嫩芽。我站在那里,久久不能平静。
老洪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得是绝顶勇敢的。可是从军事观点上说,这次战斗是违犯游击战术原则的。因为敌人三路出动扫荡,到处找铁道游击队决战,而且敌人守着交通线,战斗一打响,四下的敌人可以源源不断地向这边运兵。在敌人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老洪领着六七十人的铁道游击队,和敌人硬拼,这样打下去,结局只有一个:就是他们陷入敌人重围,全部壮烈牺牲。《铁道游击队》长篇小说是写到这一战斗的。但是我把它作为教训来写了。实际的斗争生活是老洪为了湖边人民群众牺牲了。因敌人烧毁他们家园,一时对铁道游击队有点不满,激怒了老洪,他把长、短枪队拉出微山湖,和敌人硬拼时,政委有任务到铁道东去了。如果当时政委和老洪在一起的话,政委会阻止这次战斗行动的,因为在我们党领导的部队里,指挥员是要听党代表的话的。所以在小说中我写到战斗进行到最危急的时刻,政委从铁道东赶回来,他以自己的负伤,阻止了老洪的蛮干,挽救了铁道游击队的覆亡,命令老洪把部队撤走。我认为政委不在,老洪硬拼,政委回来,扭转局势,都是符合他们的斗争实际的。我所以这样写,也是从主要人物的艺术处理上考虑,因为这次战斗是发生在铁道游击队战斗的后期,不久,鬼子就投降了。而老洪是小说里的主要英雄人物,在即将最后胜利的时刻,竟在一次不该进行的错误战斗中倒下,有损这一人物形象。而且在他牺牲后,还得重新树立新的大队长,而精彩的战斗都在前边写了,这个新人物树立不起来,小说就该结束了。因此,我就没有写老洪牺牲,我把他和后来的大队长刘金山合成一个人物来写。把他叫作刘洪,并不单单是两个姓的合并。这个人物是以老洪为主的,不过刘金山作战也很勇敢。但是他在政治上比老洪强。我把两个人物的性格糅合一起,使他成为一个经过加工制造的完整的英雄形象。
这应该是比较如实的评价,马甲的骑兵团系列中骑兵团的战士在大扫荡后也有类似拼了算的冲动,以游击队六七十人的规模要完成复仇情感上可以理解,但是从军事角度看确实是失误。骑兵团也出现过此类失误,孔庆忠指导员就是这样牺牲的。这种失误无损于英雄的形象,反映的是当时敌后抗战的艰辛,咬牙坚持不是简单的一两句话能够概括的了的。崔永元的《电影传奇》中的铁道游击队篇也有关于这次战斗的简介,另外,不知道枣庄那边有没有类似的纪念馆或者档案可以对照查找。
鲜花送楼主,给青色水兄也来一朵。
但是,苏军在9月份之后还被日军伏击,死伤数十人,地点离918开始的地方不是太远;
对鬼子的零星作战11月以后还有。
有一位烈士,熬过了抗战最艰苦的时候,胜利以后,就是9月的时候,去鬼子一个开拓团去说服他们放下武器,告诉他们日本已经投降,不料被开枪击中牺牲。严格意义上,他才是抗联最后一位烈士。
在我的眼里,我不能接受抗战期间在东北有日本平民这个说法。还是那句话:原子弹下无冤魂。
是不错的人,但是,还是个日本人。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前提下,个体是无法独善其身的。确实不能因为后来的中日民间友好,而宽恕那个时代的日本人。大前提不一样了。
和 即使台湾不长草,誓死也要台湾岛
这两句话俺是彻头彻尾的同意的
据我母亲说,我外祖父他们第一次摸鬼子的一个岗哨(或炮楼),干掉一个.第二次再去的时候,被人埋伏了,死了七个,包括我外祖父.历史是血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