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诗杂感 -- 南方有嘉木

共:💬21 🌺3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是因为看到河里有些大侠的文字,

当真酣畅淋漓的紧,恨不得一目十行,一扫到底的感觉,才作了些感慨。其实对于诗词,真是喜欢,也真是没有自信,所以玩笑之作都不敢贴到诗版。嘉木果真也是性情中人啊,好,浮一大白,呵呵。

家园 看到这句,眼都绿了:

所以玩笑之作都不敢贴到诗版

火星大哥“玩笑之作”的《江城子》其情何等动人,收了多少小河花,尚如此谦虚,嘉木这种有点油就拿出来秀的,真该挖个地洞藏起来,呵呵。

我现在就念着火星大哥有多少压箱底的“玩笑之作”,怎生想个法子让您都贴到诗版上来...........

家园 胡说两句

个人感觉,格律诗的没落的主要原因是汉语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

像样的艺术作品必须包含一定量的信息,否则看起来就觉得不耐看,读起来就觉得“打油”,听起来就觉得“没劲”。比如现代歌曲,其信息的载体是歌词或者吉他/键盘/人声的Solo。基本上任何一首普通的流行歌,把这两者抽掉,也就没啥可听的了。

中国格律诗的篇幅极为短小,要包含大量信息非常困难。古人靠巧妙的用典和极端精炼的用字解决了这个问题。对比现代人和古人,现代人不善典故(个中原因倒未必是没有浸淫古籍--毕竟古籍里没有当代的事情,而诗总是要写现实生活才有生命力--我看更可能是现代社会信息爆炸,新闻不容易积淀成为人所共知的典故),汉语表意单位又从单字转变为两三个字甚至更多的词,几十个字所能包含的信息量实在太少。因此现代人写古诗,言之有物的经常打油,读起来不错的很可能写得都是永恒的人性(比如爱情啦,人生命运啦之类的),和时代又没什么关系--问题是永恒人性写了几千年了,想望前人之项背太难太难。

如果拿歌曲做比方,现代普通人写格律诗,就好比一个只会三个和弦,舌头严重受伤过的人去作创作歌手。而且拿的是一把弦不准的吉他--假如此人再不通平仄不懂格律的话。。。

家园 这就是西西河的“鬼力”啊。。。。赞!

YE3兄的回复对于俺而言是如假包换的抛砖引玉啊!佩服,佩服!

家园 科普下诗、词吧。200字,搞个启蒙就行。

“长沙水”和“武昌鱼”都是有典故的。----当然,对一般的读者而言,就很少注意到了。

看来咱就是普通的一般人,一直以为水就是水、鱼就是鱼呢,感情主席的境界比咱高的都看不见啊。 呵呵

所以老实承认、在下现在的理解水平就是:

诗就是每句字数要一样,再有个什么对仗。

词呢,就是按特别规定,每行字数不一样的诗。

共同的呢,就是要讲究个平平queque/juejue?读起来舒服。 呵呵

家园 诗词这个东西,不关理论,只是一种修养功夫。。

多读,多多品味,体会作品的意境。。。然后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