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香港的故事(3) 保守主义江畔的灯塔 -- 风雨声
但是凯恩斯没有得过炸药奖,经济学的炸药奖是从69年才开始发的。当代liberal / progressive的领袖我觉得应该是2001年炸药奖得主斯蒂格利兹,呵呵。
哈耶克确实是凯恩斯的死对头,不过我觉得哈耶克谈的是哲学,而凯恩斯谈的是经济学。哈耶克指出了方向,但并没有说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应该怎样来做,怎样来修正运行并不完美的市场,凯恩斯虽然没有像哈耶克那样为人类进步指出什么方向,但他告诉了大家在现实阶段我们应该怎样做。两者的完美结合也许是最好的,呵呵。
对冲基金的操作是很难被追踪的,近乎是个mission impossible,这个故事完全可以拍个007在香港,呵呵。
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是好得多了。
他不会是这样的一个人吧。这也不符合他的利益啊。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John Maynard Keynes
这一系列巨好看!
以后多多交流。给你发了信。
他不单是大鳄,也是个哲学家,不是单纯的利益计算体。他没有和老中交过手,难免有漏算。
出手维护正常运作持肯定态度。为了维持自由港的形象,港府还是想尽快撤出股市的。
身为美国最有钱的阶级的一员,身为犹太人,他却反对布什政府这个有史以来对最有钱家庭最有利和对以色列最友好的政府。当布什的大规模减税政策公布以后,他发表谈话,比较他自己的纳税税率和他办公室接待文员的纳税税率,告诉大家他挣的钱是那位小姐的N倍,他的税率却比她低,这是多么的不公平。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共产党员呢。 (注:楼下阿忙兄指出说这段话的是沃伦.巴菲特, 可能我记错了. 反正索罗斯是个怪物是不假的. 他是金融界大款中少有的民主党支持者. 他看小布什十分不爽, 往年他的政治捐款在十几万的水平, 今年他老人家捐了一千四百万给反布什么阵营. 当有人问他如果能把布什拉下台, 他愿不愿意捐出他的所有14亿美元的资产, 老索答道: 只要你能guarantee.)
和绝大多数金融界人士一样,索罗斯早期持反对政府干预的立场,当狙击港币失败后,索罗斯通过发言人大骂港府违背自由市场的基本准则,最后必然受到报应云云。好象现在他的观点和以前比有了变化,强调政府的有限干预。
关于港币保卫战的一点补充:
港府除动用庞大的外汇基金和土地基金购买了大量的恒生指数的指标股托市以外,还采取了其他“霸道”的非市场措施来反击国际炒家:
1。要求银行立即报告大规模港币短期拆借客户名单并马上公布于众。这就是为什么港府能知道是谁在炒作港币以及炒作的规模,因为在那个汇率极不稳定的时候只有炒家才会大举拆借港元。而炒做港币的人必然是在股市做空的人。再将拆借交易的时间和规模与港元空头合约的时间和规模比较,即可清晰了解炒家的仓位情况,方便逼仓。港府同时将炒家的仓位公布出来,当市场认为空头炒家必败的时候,其他炒家和散户将加入逼仓的行列,给空头造成更大压力。
2。港府公布炒家和向炒家借出股票的公司名单,扬言以后将对本地炒家和不合作的银行和BROKER实行无情报复。好象在开战之前,索罗斯已经把自己发明的“提款机机制”公布出来了,给人的印象是只要跟着他走,赚钱是铁板钉钉的。所以开战后,散户疯狂地跟风,本地经纪行也向客户大力推荐这种“赚哽”(广东话稳赚的意思)的机会。港府扬言报复,一下就吓住了好多经纪行。秋后算帐,有中国特色 :-)
3。大幅提高指数期货合约的下限,限制散户跟风炒作。
香港一役,主战场在股市。港币和世界上大多数货币不同,它几乎等于是美元的影子货币,因此在理论上港币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记得当时大陆一位学者说了句“撼山易,撼港币难”。但是股市如无政府托市则比垮无疑。
大陆做了些什么:实际上大陆除了摇旗呐喊和买入一些红筹股股票以外,并没有做什么。因红筹股占恒指成分不高,所以对指数并无太大帮助。为什么呢?我猜测是港府不到最后关头不愿大陆插手,一是香港回归不久,港府对大陆深有戒心,二是显示港人治港的能力。三是不愿大陆直接控制香港经济,因为恒指指标股都是诸如和黄,汇丰,香港电信等控制本地经济命脉的公司,一旦大陆出手托市,势必最后持有大量的股票成为大股东,从而获得控制这些公司的能力。不过,大陆挟巨额外汇储备之威,誓言保卫港元,对散户的心态会产生震撼性效果。当然这些都是猜测而已。
以上资料都是凭记忆提供,没有核对过,如有争议之处,请以风雨兄文章为准。
又蠢到和什么"国际炒家"许储似的赤膊大战。你储备再多,多得过人家印美元的?多亏中央提醒,什么狗屁自由金融,规矩是人定的,美国能定,中国为什么不能定?准备公布几个打手名单就吓回去了,(要知道这些不光彩的角色包括了全美所有著名大行,别总拿索罗斯说事,公布名单的结果就象国台办点张MM的名一样)再狠点关闭股市两星期,看200%的利率谁顶的住。生死存亡了,哪还有什么信誉可讲!再说又是别人非理在先。(美国股灾时怎么没见大行们狂SHORT DOW指啊?怕砸了他们饭碗也不敢吧!)
中央没动一根毫毛,助香港退了百万兵,香港金管局一群呆子,只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不过,苍蝇不叮无缝蛋,香港的联汇体制确实该寿终正寝了,香港要还真那么热爱美元,直接废了港币用美元得了,还省了印刷费。那时候港币明显高估,不知香港政府为什么不主动贬值?自私呼?占大陆便宜呼?我只知道一群“地主”们宁死不让港币贬值(这就是地主和资本家的差别之一),可地价还是大幅缩水了。
题外话,香港自己都没敢尝试浮动货币,将来怎么当RMB离岸中心呢?
不过关于港币是美元的影子货币,在理论上不可动摇,没有看懂,能详细讲一下么?
SOROS也许是个疯子,呵呵。嗯,或者是貌似疯子的哲学家,哈哈。
说港币是“影子货币”有些不准确,应该说港币是美元的“影子”。市场上流通的每一元港币都在金管局的外汇基金中存有相应的美元现汇,理论上当有人无限制地在市场上用港元购美元时,金管局可以无限制地抛出美元回购港元,直至市场上所有的港元按照7.8汇率全部置换成美元为止,这时候市场上将无港币可以抛售,而香港的外汇基金也将清零。炒家除付出手续费外将一无所得。这说明港币实际上是美元的代用品,与那些没有什么准备金却实行盯住美元固定汇率的东南亚国家相比,港元汇率是不可动摇的。香港人在口语中把港币称做“港纸”,美元称做“美金”,好象对港币信心不足,认为它不过是“纸”,但港币的“纸”与美元的“纸”是完全等效的。这种制度类似于完全的金本位制度,所以说炒家的醉翁之意并不在港元。这也是我认为索罗斯把香港放在最后才进攻的原因。
为什么一开始炒家能把港币汇率炒高(即港币对美元贬值)呢?因为炒家开始时在现汇市场(即Spot Market)抛售的港币是借来的,而不是他们用美元买来的。借与买一字之差,对外汇市场产生的效果完全不同,借来的港币相当与短期之内凭空增加了市场上港币的供应量,也就是说借来再卖出的港币加上原有流通的港币大于美元储备基金,造成短期内港币供大于求的假象,导致港币币值下跌。但这些短期拆借的港币一旦平仓后,市场又会恢复流通港币与储备美元的平衡,所以港府只要挺到远期合约到期平仓那一天,炒家就不攻自败了。
以下是一点资料:
联系汇率是与港币的发行机制高度一致的。香港没有中央银行,是世界上由商业银行发行钞票的少数地区之一。而港币则是以外汇基金为发行机制的。外汇基金是香港外汇储备的唯一场所,因此是港币发行的准备金。发钞银行在发行钞票时,必须以百分之百的外汇资产向外汇基金交纳保证,换取无息的“负债证明书”,以作为发行钞票的依据。换取负债证明书的资产,先后是白银、银元、英镑、美元和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度后,则再次规定必须以美元换取。在香港历史上,无论以何种资产换取负债证明书,都必须是十足的,这是港币发行机制的一大特点,实行联系汇率制则依然沿袭。
联系汇率制度规定,汇丰、渣打和中银三家发钞银行增发港币时,须按7.8港元等于1美元的汇价以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外汇基金换取发钞负债证明书,而回笼港币时,发钞银行可将港币的负债证明书交回外汇基金换取等值的美元。这一机制又被引入了同业现钞市场,即当其他持牌银行向发钞银行取得港币现钞时,也要以百分之百的美元向发钞银行进行兑换,而其他持牌银行把港元现钞存入发钞银行时,发钞银行也要以等值的美元付给它们。这两个联系方式对港币的币值和汇率起到了重要的稳定作用,这是联系汇率制的另一特点。
但是,在香港的公开外汇市场上,港币的汇率却是自由浮动的,即无论在银行同业之间的港币存款交易(批发市场),还是在银行与公众间的现钞或存款往来(零售市场),港币汇率都是由市场的供求状况来决定的,实行市场汇率。联系汇率与市场汇率、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并存,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最重要的机理。一方面,政府通过对发钞银行的汇率控制,维持着整个港币体系对美元汇率的稳定联系;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与公众的市场行为和套利活动,使市场汇率一定程度地反映现实资金供求状况。联系汇率令市场汇率在1:7.8的水平上做上下窄幅波动,并自动趋近之,不需要人为去直接干预;市场汇率则充分利用市场套利活动,通过短期利率的波动,反映同业市场情况,为港币供应量的收缩与放大提供真实依据。
联系汇率真正成为香港金融管理制度的基础,是在经历了一些金融危机和1987年股灾之后的事情。主要是香港金融管理当局为完善这一汇率机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创造有效的管理环境,如与汇丰银行的新会计安排,发展香港式的贴现窗,建立流动资金调节机制,开辟政府债券市场,推出即时结算措施等;此外,还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使短期利率受控于美息的变动范围,以保障港元兑美元的稳定。而对于联系汇率制最有力的一种调节机制,还在于由历史形成的,约束范围广泛的和具有垄断性质的“利率协议”,其中还包括了举世罕见的“负利率”规则,它通过调整银行的存、贷利率,达到收紧或放松银根,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因此至今仍然是维护联系汇率制度的一项政策手段。
港英政府建立的联系汇率制度有其时代使命。当时香港是个繁荣而出口畅旺的小型独立开放经济体,主要出口国是美国。港英政府为了维持香港的繁荣,建立起了一个固定汇率体系,以减少出口商的汇率风险。与美元挂勾的体系减少了金融风险,可以进一步吸引外资进入香港。
但是传统上的固定汇率制度需要中央银行时时干预,以维持货币的稳定,这对于一个极小型的经济体系而言成本太高。因此港英政府当时所设计的香港联汇制不同于传统的固定汇率制度,三家发钞银行发行任何一元港币都必须有相对应的美元存在金管局。因此更准确地说,香港的汇率制度是美元本位制度,而不是我们一般了解的固定汇率制度。此种美元本位制度类同十八、十九世纪的金本位制度。当然金本位制度的弊端是如果黄金不足,则立刻会影响发钞而造成通货紧缩,从而导致金本位制度的崩溃。而这也是香港今天所面临的困境。
按照金管局的官方说法,目前的汇率制度仍然不会因为要支付政府赤字而受到影响。但问题是,如果港府真正发生了长期而且严重的赤字,港府可能被迫发行债券从而消化掉金管局手中的美元,导致港币发行不足而使联汇崩溃。事实上,目前香港的外汇存底还有1126亿美元,相当于流通货币的七倍,约占广义货币M2和M3的4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