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谈谈文革经济和改革开放经济的区别 -- 唵啊吽
三线也没搞到地下。
美苏高峰期都各自上万个弹头了,这都能扯到
防两国的核讹诈了,还不够打一遍?
因为美国是那样做地,所以中国不那样做就是不对地,是吗?中国有多少核弹头?美国有多少?最多的时候美国好像有2万多吧?中国的那时候恐怕连美国的1%都不到。另外,美国的工业基础也不是中国能比的,美国的各个州的工业基础基本都不会相差太远,而中国当时的东西部地区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如果东部和北部的工业基础较强的地区被敌军占领,那我们就完全丧失了抵抗力。况且和美国相比,面对俄国,我们根本就没有半点缓冲。在当时的条件下,说苏军战靴踏上美国本土是夸张,但苏军铁蹄占领大半个中国这个说法应该不夸张,所以当时的策略是把敌人放进来打。不是万不得已,谁会愿意把战场放在自己的领土上?何况当年的三线建设对中西部的工业基础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奠定了今天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基础。如果没有当时的统筹规划,现在再来让东部和北部发达省份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以现在的地方利益优先思想,可能性有多大?当年多少优秀的人才都去了中西部,并在当地安家,放到现在可能吗?
突然想到这句莫名其妙的话……
有一些三线厂,还真的建在地下——山洞里。还有一些厂,厂址经过严苛的选择,是依山而建或两山夹一谷的地形。
至于有没有用,兄只要选择一些三线厂去逛逛,就知道了。
说话不考虑现实中的可行性。
上万个核弹头,就要都用在中国,把中国所有地方都炸个遍吗?他不留着点炸别人了?
再说了,把工业放到深山老林去,比放在大城市中,从战略安全性看,优点也是不言而喻的。对方要空袭,也得费力气先找得到空袭目标啊。楼主哪里说错了?
政治是政治,经济是经济,毕竟还是有需要隔离开的地方
感觉有点过于美化知青下乡五七干校的目的,
如果真的是带着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到下面去当播种机宣传队宣言书的目的去的,
那没得说!
可实际那帮人干的是啥活:
让有知识,受了多年教育的人,去干根本和他们所学没有任何关系的体力活;
如果楼主能认同:
假设当年苏联曾经把莫斯科周围的坦克制造厂搬到乌拉尔专门去打土坯,这样可以更好地完成抗击法西斯侵略;
或许我也可以认同五七干校可以更好地抗击老毛子侵略
楼下达雅感觉更有意思了,
咋着,为了备战,一个人的活就得俩人干,
那真打起来的时候,一个人的活不得八个人干哪?
要不这么理解:
知道大家战时很辛苦,没日没夜,一个人干八个人的活,有今天没明天;
现在既然才备战么,大家都先歇歇,都别累着
您觉得可好?
上山下乡和五七干校是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的结果。并不是主动的备战经济政策。
但在备战的客观效果上还是有作用的,即人才的疏散。抗战期间所有学校都转移到农村,如西南联大,就是一种战时保护国家人才的措施。
上山下乡和五七干校又不同。上山下乡确实有消除城乡差别的经济动机在内,虽然是社会运动。五七指示也是消灭三大差别的经济和社会运动,不过到五七干校走样了,变成惩罚“牛鬼蛇神”的手段了。无论是上山下乡还是五七干校,不能说对消灭三大差别一点效果都没有,但实施过程基本完全走样。
还有就是如何判决毛泽东的问题,当谈到三年灾害是,许多评论只看效果,不论动机,或用一些宫廷政治理论来揣测动机。我不反对对实际效果的评价,在备战这方面也一样,即便原来动机不是备战,但有备战的效果,还是应该指出来。不到数落毛泽东过失时之论效果不论动机,而评点好处时就没有动机的效果一概不提。客观公允的评论应该全面评价,至少不使用双重标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强国论坛大邪恶数学说,当年的宣传是明说,
上山下乡是为了准备打仗的。
另外,我回答你针对我的问题:
和平经济,备战经济和战争经济是不一样的。
和平经济不谈,这里谈一下战争经济和备战
经济的区别。
战争经济是要尽量开足马力生产的。例如,
有能力开两个坦克厂,每个厂需要4000工人
1000后备工人,现在也恰好有8000工人2000
后备工人,那就开两个厂子全力生产。
但是备战经济,一方面要把8000工人2000后备
工人准备好,不然打起来现找来不及;另一方面
又不能开两个厂子全力生产,不然没打起来多出来
的一倍坦克就完全是浪费。所以就需要让8000工人
2000后备工人塞在一个厂子里,人均效率很低。
在您的鼓励下,我决定挖个大坑,嘿嘿。
那没得说!
可实际那帮人干的是啥活:
让有知识,受了多年教育的人,去干根本和他们所学没有任何关系的体力活;
扯什么核讹诈?
1/10给中国,也差不多摧毁所有城市了。
三线建设1000多个大项目,也不是每个
单独一个地方。
三线防常规战争也就罢了。不用拔高到
连核战争都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