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2003-2004年香港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 -- foundera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2003-2004年香港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

2003-2004年香港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

2003年,香港经济呈现“低增长、高失业、通货紧缩”局面。其中,上半年经济形势不佳,下半年趋于好转,全年经济增长超出预期。2004年,香港经济将在外部大环境相对有利的情况下持续好转,经济增长率预计会达到4.5%左右,外贸、旅游、运输仍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总体经济好转的情况下,失业率有望回降,通货紧缩会有明显改善,但失业问题、通货紧缩与财政赤字仍是香港来年面临的主要困难。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形势

2003年,香港宏观经济形势不佳,不仅经济增长率偏低,而且失业问题严重,通货紧缩加重,财政赤字持续扩大。不过,在特区政府推出118亿港元的“纾困措施”及香港与内地签署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对下半年香港经济的回升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年,香港经济将出现明显的复苏趋势,有助于扩大就业,减缓失业,遏制通货紧缩。

(一)经济将持续回升。2003年,香港经济出现波动,年初曾一度出现较好发展势头,第一季度GDP增长4.5%,但很快因受SARS疫情冲击,经济形势出现逆转,第二季度GDP衰退0.5%。第三季度开始,在国际形势趋于平稳与经济开始好转的背景下,香港经济也开始明显复苏,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较上年同期增长4%,预计第四季度增长在4.5%左右,预计全年可达到3%的预期经济增长目标。

国际社会与跨国企业依旧看好香港的经济竞争力与发展前景,2003年,香港已连续第九年被国际经济组织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外商在港区域总部继续增加。依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于10月21日公布的资料,到2003年6月初,海外公司在香港设立的地区总部有966个(其中美国242个,日本168个,英国86个),驻港地区办事处2241个,分别较2002年6月1日的948全与2171个增加18家与70家。10月,太平洋经济理事宣布将其总部由美夏威夷迁到香港,有助于巩固香港国际商务中心的地位。

2004年,全球经济预计将进入新一轮的增长期,有利香港经济的发展。各机构对2004年香港经济增长的预测差别较大,但大多较为乐观,看好来年香港经济的表现。亚洲政经风险评估顾问公司于11月底发布的最新一期报告认为,SARS后香港经济逐渐复苏,股市出现26个月以来的新高,房市也在走高,预计2004年年香港经济增长5.2%,较2003年的2.2%高出3个百分点。另外,香港汇丰银行预测增长4.2%,亚洲开发银行预测增长更达4.8%。笔者综合各种估计及对香港经济形势的观察,在没有重大意外事件的情况下,2004年香港经济增长将在4.5%左右。

(二)失业问题将有所缓和。2003年,失业问题仍然是香港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困难。由于总体经济复苏受挫与SARS疫情的冲击,香港失业率持续升高,第一季度失业率为7.9%上升为第二季度的8.6%,第三季度降为8%,全年失业率预计在8%左右,失业人数近30万人。其中,以建筑行业失业问题最为严重,失业人数超过6万人,失业率超过19%。不过下半年开始,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失业率开始回落,预计第四季度会降至8%以下。2004年,香港经济持续回升,商业活动趋于活跃,将带动企业增加对人才的需求,就业形势将有所好转,失业率预计会持续下降,预计会降至7%左右,但还不能很快解决失业问题。

(三)通货紧缩有望缓解。通货紧缩一直困扰着香港经济的复苏。2003年1-9月,香港综合消费物价指数较上年同期下跌2.7%,其中9月份下跌3.2%;1-9月,甲类消费物价指数下降2.3%,其中9月下跌2.8%。2004年,总体经济的好转,失业率的下降,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增长,均有助于香港通货紧缩的改善,但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通货紧缩问题,预计还不会出现正增长。香港政府预计还需12个月到18个月时间才能有效解决通货紧缩问题。

(四)财政赤字改善困难较大。自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财政赤字就不断增加,2003年达780亿港元(财政司预计),有些机构更认为会上升到900亿港元。消灭财政赤字就成为香港政府的一大艰巨任务。2003年10月,新任财政司司长唐英年发表“小型财政预算案”,认为在2006-2007年消灭财政赤字不切实际,时间要推迟到2008-2009年,即赤字财政将成为一个较长期的问题,同时提出自2004年起五年内,政府部门经常性开支削减11%,公共开支占GDP的比重控制在20%以下,以逐步解决财政赤字问题。

第二部分 部门经济形势

2003年,香港各部门经济形势表现差异较大,总体上,对外贸易、旅游业、航空运输业等仍是表现较佳的部门,工业、房地产、商业等表现不佳。2004年,各行业或部门经济形势均有望好于上年,但房地产与金融等部门不确定性高,未来发展取决于多种内外因素的制约。

一、对外贸易有望获得较高增长,工业生产有望得到改善

在香港经济中,对外贸易占有重要地位,而工业生产比例不大。2003年,香港对外贸易呈现中速增长态势,工业生产不景气,呈现负增长。

2003年初,香港经济有所好转,商品进口金额出现近20%的增长,随后虽受到伊拉克战争与SARS疫情的意外事件的影响,进口增长幅度有所降低,但在8月以前仍持续两位数增长,9月份进口增长降至7.3%。出口增长也呈现同样的轨迹,第一季度呈现20%以上的高增长,此后增长持续下降,9月份整体出口增长只有6.4%。特别是第三季度,机械、设备、仪器、电子电器、纺织、纸及印刷品等主要工业产品出口出现下降,其中,机械、设备、仪器与零件业下降34.6%,纺织业出口金额下降4.8%,纸及印刷品下降10%。总体上看,前三季度香港对外商品贸易仍维持较高增长。2003年1-9月,香港商品进口金额13118.5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1%;整体出口金额12690.4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9%。

在香港对外贸易中,香港与内地贸易发展迅速。依内地统计,2003年1-9月,内地与香港的贸易总额为613.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5%,其中,内地对港出口金额为531.7亿美元,从香港进口金额82.2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5.9%与4.5%。台湾是香港另一重要贸易伙伴,2003年1-10月,台湾对香港出口总额达233亿美元,香港仍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不过,自SARS后,台湾对香港出口一直呈现衰退状态,1-10月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8.2%。

2004年,在外部经济增长及需求转旺的情况下,加上《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措施的相继实施,有利香港对外贸易的发展,预计仍会呈现两位数增长,并成为支撑香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03年,香港工业生产持续不振,第一季度制造业生产衰退8.9%,第二季度衰退4.2%,预计全年为负增长。其中,经季节性调的所有制造业工业生产第一季度衰退2.2%,第二季度衰退6.5%。2004年,在经济逐步复苏与出口增加的带动下,制造业订单于2003年8月开始呈现正增长,有望带动工业生产出现恢复正增长。

二、金融形势相对平稳

2003年,香港金融形势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股市经历了一个持续下跌与反弹大幅回升的过程,港元汇率在第四季度出现明显升值。

2003年初,受美伊战争与SARS疫情的冲击,香港股市持续低迷,恒生指数跌至8000点左右的低点。5月份底开始,香港股市在美国与周边地区股市普遍上扬的大势下,开始走出低谷,6月18日冲破万点大并,从谷底反弹20%左右。然而受香港政治社会动荡的冲击,港股在7月1日大跃550点,跌幅超过5.5%。随后,中央政府出台多项支持香港经济的政策,除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外,放宽香港与内地之间的人流、物流与资金流等限制,外资开始大举进入香港,港股再度上扬,10月15日以12056点收盘,这是自2001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12000点;11月到12月中旬进一步上升到12500点左右。2004年,香港股市尽管会有较大起伏,但经济基本面好转,企业盈利也会增加,总体上有利香港股市的回升,预计将呈现波动中上升趋势,高点可能会在15000左右。

港元汇率第三季度开始出现明显的升值。9月下旬开始,由于美元走弱与热钱的大量流入,港元汇率出现较大波动,表现转强。10月3日港元兑美元的比例上升至7.702元兑1美元,创下20年来新高。为此,香港金融管理局积极干预汇市,大量购入美元。在这次港元升值的背后,有国际量子基金计划狙击港元,并有意促人民币升值的背景。2004年,尽管影响港币汇率的因素尚多,但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在美国经济有望走强的背景下,仍有走强压力。

2003年,香港储蓄存款利率与最优惠贷款利率稳定,1-9月分别一直为0.03%与5%,但短期定期存款利率,银行同业拆息利率也继续走低。2004年,国际经济形势好转,一些西方国家银行开始升息,因此香港利率也有调升的趋势,但调升幅度不会太大。

香港外汇储备仍持续增加之中。到2003年10月底,香港的外汇储备总计为1124亿美元,继续排名全球第五位。2004年,香港外汇储备预计仍会增加。

三、楼市有望进一步回升

2003年下半年以来,香港房地产市场明显回升,成交量显著上升。8月份的楼宇成交量上升到7947宗,成效金额153亿港元,为过去13个月以来的最高值。预计9月份成交量预计为9000宗,重上两年来的高位。9月份香港楼市已出现明显好转,10月份送交土地注册处登记的各类型楼宇交易合同比9月份上升63.4%,达到11219份,较上年同期增长64.8%;登记的合同总值达到321亿港元,较上月增加了182亿元,创下1999年5月以来的最高纪录。同时,2003年第三季度,负资产住宅按揭贷款件数与金额出现自2002年6月以来的首次下跌,也反映了负资产问题在改善。2003年第三季度负资产按揭贷款数量回落到不足10万宗,较第二季度减少近6000宗,也是2002年9月以来的首次回落。

不过,香港楼价仍在下跌,8月份私人住宅与私人写字楼售价分别较上年同期下跌16.1%与16.6%;私人住宅与私人写字楼租金均较上年同期下降13.5%,显示楼市需求仍相对不足,供过于求的格局没有大的改善。

市场对2004年楼市看法分歧。原因在于过去几次楼市均曾出现回升迹象,为人们所看好,但均未能持续,很快在意外因素的影响下受挫,使得香港的楼市近年一直未有明显好转,其中过去20个月(2002年1月到2003年8月),平均每月楼宇成交量只有6423宗,低于1999年的8206宗、2000年的7129宗与2001年的7346宗。尽管市场对2004年香港楼市看法分歧,乐观估计楼价上升30%,悲观者认为会下跌8%。不过,总体经济回升与股市开始走高有利楼市回升的环境改善;2002年11月政府稳定楼市的九项措施将逐渐发挥作用;2003年9月香港政府鼓励投资移民计划,其中包括鼓励在港投资房地产达到一定规模可移民,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购买力;内地投资者在港投资购屋增加明显,这些因此均有利2004年香港楼市的回升。不过,香港楼宇供应量偏大,目前未售出的楼花单位为5.9万个,而过去五年平均每年吸收2万个单位,使得楼量供过于求的局面没有大的改善,不利楼价的回升。

四、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并带动商业活动的升温

旅游业已成为带动香港经济的重要动力,目前旅游业收入占香港零售业收入的21%,占GDP的6%,因此旅游业形势直接关系到香港经济的荣枯。2003年初,受美伊战争与SARS疫情的影响,香港旅游业受到很大冲击,SARS期间,即第二季度,赴港旅客锐减一半以上,5月份旅客不足43万人。为刺激香港旅游业,除特区政府采取一些旅游推广措施外,内地也积极配合,继7月份开放广东省中山、佛山、东莞与惠州等4个城市居民以个人身份赴港旅游后,8月起又开放广州、深圳及珠海居民也可以申请个人签证赴港,签证有效期限3个月,每次在香港及澳门停留时间不超过7天;9月1日起,北京及上海居民也可通过这种途径赴港旅游。因此,自7月起赴香港旅游的人数开始大幅上升,当月达到129万人,8月达到164万人,创下2003年第一个新高。其中,内地旅客已成为带动香港旅游与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目前,中国内地有528家出境旅行社可以组织内地居民“香港游”。2003年1-9月,内地访港旅客达563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20%,占了全球访港游客总数的54.4%。其中,在内地开放部分地区居民可以个人身份赴香港旅游后,增加更为快速,7-9月间,内地访港游客人数175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34%。“十一”黄金周期间,内地访港游客33万人数,增长19%。香港东亚银行的《经济分析》预测,2004年,符合申请个人自由资格的内地居民将超过1亿人,使得内地游客有望大幅增加,有利香港旅游业的发展及刺激消费。

在SRAS疫情期间,由于旅游人数的大幅下降,酒店入住率大幅下降,从第一季度的80%降为第二季度的不足25%。受此影响,香港消费与商业均受到很大冲击。2003年第二季度,私人消费开支下跌2.6%,第三季度增长2%,消费回升。同样,香港零售业自2003年2月起连续六个月出现衰退,直到8月份才出现正增长,其中1-7月,零售业销售值下降6.2%,销售量下降3.7%;8月份零售业销售值增长1.2%,销售量增长3%。

2004年,在全球经济普遍复苏的情况下,香港经济前景较为乐观,加上大幅开放内地民众赴港旅游,使得香港旅游业将会有上佳的表现,因而会带动香港消费、餐饮、交通等的增长,营商环境会进一步好转,商业零售业销售也会有明显上升。

五、香港航运业压力增大,航空运输前景依旧看好

香港货柜运输虽在增长,但增幅远远落后大陆港口的增长,成为香港货柜运输的一大挑战。2003年1-7月,香港货柜吞吐量为1147万个标准箱,仍保持一定增长。10月份,香港葵涌货柜码头货柜处理量为102.5万个标准箱,与上海货柜码头处理量持平,首次少于深圳货柜处理量的103万个标准箱。11月底,上海港集装箱运量超过1000万个标准箱,跃居世界第三位;深圳港集装箱增长也达40%以上,而香港港口吞吐量增长只增长5%左右。

2004年,香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运输虽会持续5%左右的增长,并继续维持世界第一的地位,但因增长速度有限,内地上海与深圳港口的大幅增长,将拉近与香港货柜处理量的距离,香港港口集装箱运输地位将受到更大挑战。根据香港政府2000年的预测,到2010年,深圳港的吞吐量将超过香港港口;内地官员更预计深圳在未来五年就可能超过香港。如何维持香港航运中心的地位,是香港必须思考的新问题。

不过,香港航空运输优势明显,竞争力仍强。2002年,香港空运货站公司的航空货运处理量达190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9%,是该公司20多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过去五年来,该公司货物年处理能力由260万吨提高到350万吨。2003年初,香港空运一度出现较好发展势头,第一季度,飞机飞行达5291个班次,第二季度受SARS疫情冲击,大幅下降;第三季度才开始恢复。不过,香港航空货运处理量并未有明显减少,而且呈现稳定增长加态势,2003年1-9月,航空货物处理量达166.1万吨,预计全年可超过200万吨。其中9月空运货物吞吐量较上年同期增长7.9%。2004年,在商品贸易有望持续增加,香港与内地往来进一步加强的情况下,如港龙航空公司于2003年底恢复北京与香港的飞行后,香港航空运输将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第三部分 香港与内地经贸合作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香港经济的发展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困难增大,为此,香港政府积极加强与内地的经济合作,建立更高层次的制度化合作机制,并在2003年取得重大突破,正式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2004年将进入逐步落实阶段,对未来香港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香港与内地经济合作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将正式实施,有利香港经济的发展及与内地经济的进一步整合

在香港经济面临诸多压力与挑战的情况下,2003年6月29日,国家商务部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9月29日进一步签署了CEPA的6个附件。该协议安排于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项安排主要涉及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投资便利化三个方面。在货物贸易方面,2004年1月1日起,内地对273项香港原产地产品实行零关税,2006年1月1日起对所有原产香港的进口货物实行零关税,而且内地不对香港的进口货物实行关税配额,双方无法不对另一方面的进口货物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在服务贸易方面,优先开放法律服务、银行服务、证券服务、保险服务、管理咨询、会议及展览、广告、会计、房地产及建筑、医疗及牙医、分销、物流、货物运输代理、仓储、旅游、视听服务与电讯服务等18项香港服务业赴内地拓展业务,放宽限制,加强合作;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主要是在通关便利、商品检验检疫、食品安全、质量标准、电子商务、法律透明度、中小企业与中医药产业等7个领域开展贸易投资便利化合作,通过设立相关机制进行协调。CEPA的签署,将为香港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香港的优势产业将在内地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促进香港对内地的出口,带动外商进驻或投资香港,推动香港与内地经济的进一步整合,以及牵动两岸四地经济的互动及对未来台港澳与祖国内地经济的发展融和具有重要意义。

二、香港与广东、上海等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升温

近年来,香港开始寻求与内地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定位与新模式,以香港的优势地位促进香港经济的长远发展,2003年取得新的进展。2003年8月,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在香港召开了第六次会议,确立了粤港合作的新架构,新机制,争取在未来10到20年时间里,把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建成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其中广东致力发展成为制造业基地,香港则要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物流、金融与航运等服务中心,同时确立了12个领域的合作内容。另外,兴建港珠澳大桥工作进入实质推动阶段,将为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未来发展创造新的条件与机会。

香港与上海的沪港经济合作步伐加快。2003年11月,上海市政府宣布在CEPA架构下,将在服务业领域对香港开放,主要包括鼓励香港独资或合资外贸公司;鼓励香港企业在上海设立独资或合资的零售或批发商业企业,提供佣金代理和批发服务;鼓励代理世界顶级品牌的香港公司进入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建立和形成批发、分销网络。开放港资企业参与上海洋山深水港区投资、建设、营运与管理,以及大上海地区公用码头经营。在金融领域,鼓励香港银行、财务公司、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或法人机构,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允许香港金融机构参股上海地方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与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并逐步提高持股比例,支持共同出资设立合资金融机构。同时,鼓励港资进入物流、仓储、配送与运输等物流服务领域,以及鼓励香港企业参与公用事业的投资与合作。

三、香港银行获准试办人民币业务,香港与内地的金融合作加快

由于香港与内地经贸关系的日益密切,内地居民赴港旅游与消费迅速上升,加上长期以来人民币已在香港市场流动,总量估计达700亿元人民币,使得两地之间的金融联系与货币关系出现新的形势。为方便内地居民在港旅游消费及有序回流在港的庞大人民币,2003年11月18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与中国人民银行正式签署关于在香港试行人民币业务的合作备忘录,2003年起香港银行可经营人民币业务。次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未来经批准的香港银行可在香港办理有关人民币的存款、兑换、银行卡和汇款等四项个人人民币业务。未来内地居民个人可持内地银行发行的人民币卡,在港消费或在香港自动取款机上提取少量港币现金;内地居民个人携带人民币现钞赴港后,每人每次可兑换等值6000元人民币的港币。到11月底,已有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中银香港、东亚银行、花旗银行、工银亚洲及星展银行等7家银行提出申请希望成为人民币的结算行。这一制度2004年起将正式启动。

这一措施的实施,一方面有利香港与内地经贸关系的发展和人员往来,满足个人在香港旅游消费的需求,建立香港人民币的有序回流,减少地下钱庄与非法“洗钱”活动,为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创造条件,促进香港与内地经济金融的融合。不过香港银行开展人民币个人业务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是否影响两地利率、汇率与交易持续等,各界有不同看法。但不可否认,其积极意义重大,有助于维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加强香港与内地金融业的合作与发展。

香港与内地签署CEPA协议后,已牵动两岸三地金融业的互动关系。台湾金融机构纷纷扩大在香港的金融活动,作为进入大陆的中介与桥梁。目前台新金融控股公司在香港拥有台新银行香港分行、台新国际财务(香港)有限公司及台证证券(香港)有限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在香港的业务,作为发展在大陆与亚洲其他地区的基地。台湾富邦金融股公司也计划收购大股东为大陆光大银行的香港港基银行55%的股份,希望通过光大银行发展在大陆的业务,以此进入大陆金融市场。

大陆与台湾企业积极争取在香港上市。2003年,内地企业持续赴香港上市。到2003年7月底,内有242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其中包括81家H股,73家红筹股,88家境外注册的内地企业。集资总额超过7800亿港元。2003年1-11月,香港有63家新上市企业,其中内地企业28家,占44%,集资总额超过212亿港元,占2003年香港上市集资总额275亿港元的77%。另外,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大陆台资企业有28家,市值达640亿港元。年底前,大陆长城汽车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及台资企业嘉新京阳公司等在香港挂牌上市。预计2004年,内地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赴港上市筹资,有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巩固与提升。

家园 【文摘】2003年香港经济:战胜惊涛骇浪 重入复苏轨道

2003年香港经济:战胜惊涛骇浪 重入复苏轨道

用“峰回路转”来形容2003年香港经济走势颇为恰当。年初本已开始复苏的香港经济,遭受到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的严重冲击。不过,凭借香港自身的优势、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界的努力,香港又一次战胜惊涛骇浪,开始步入复苏轨道,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增长。

  目前,香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见上调,工商界和市民信心恢复。用行政长官董建华的话说:“我们已经看到了隧道尽头的曙光。”

  V型走势峰回路转

  今年上半年,香港经济遭到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的双重夹击,受挫严重。随着战争结束和疫情受控,以及振兴措施的陆续出台和各界的团结努力,香港经济又开始迅速反弹。

  今年香港经济呈现典型的V字型走势,第一季度升4.5%,第二季度跌0.5%,第三季度弹升4%,预计第四季度升幅可达4.2%。专家预测全年升幅将达3.2%,不仅高于非典期间修订的预测,还胜过去年底的多数预期。

  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许永符说,这显示了香港经济具有强大的韧力,同时也显示中央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的成效。

  他说,外部需求是香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在全年3.2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中,有2.76个百分点是来自净出口的贡献。全年实质出口增幅将达到12.5%。

  V字的转折点是《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署。CEPA效应使香港旅游业及相关行业迅速好转,对重灾行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失业率大幅度回落。

  各种因素显著向好

  回顾一年来的历程,“内地因素”显而易见已经成为对香港经济影响最大的因素。

  许永符研究员说,“内地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内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大力支持。CEPA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人数将大幅增长;零关税优惠及各地开辟香港产品销售区等,都刺激香港产品对内地的出口,并吸引香港制造业加大投资。

  CEPA鼓励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相关的香港金融服务业将迎来更大量的商机;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将扩大香港银行业务范围;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既可吸引外资前来以香港作为投资的跳板,又为香港服务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内地因素”加上越来越明朗的“国际因素”,使香港经济的复苏更被看好。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均认为,明年将是全球经济复苏明显加快的一年。而亚洲政经风险评估顾问最新的报告预计,香港经济明年将出现自2001年以来最急速的增长,增幅高达5.2%。

  复苏加快充满希望

  展望2004年,在港的金融机构近期纷纷作出预测并得出一致结论,香港经济将加快复苏。摩根士丹利预测香港明年GDP增长4.5%,汇丰银行的预测为4.2%,中银香港的预测为5%。

  经济专家认为,CEPA将令投资增加,个人游计划将帮助带动经济,加上失业问题不断改善,因此明年香港经济增长将高于今年,困扰香港多年的通缩幅度也将明显收窄。

  CEPA将是香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因素,外部需求的货物出口将保持强劲增长,内部需求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也可望不断增加。结构性失业问题虽将存在,但失业率明年底有望降至6%。此外,香港楼市也将维持平稳发展、小幅反弹的基调。

  中银香港经济研究员戴道华认为,在股市方面,经过年内超过30%的增幅,恒生指数明年有望再升10%至15%,年底攀上14000点。这将是投资者从充满戒心到充满希望的生动写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