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750度低烧 -- 晨枫
不过也有可能我看错了,只是不能听店里的人的说法,这些家伙太信口开河了,告诉我750和850只是多几个插头,反差是一样的,云云。根本是不同的panel,怎么会一样呢?
我没有发现边框漏光的问题,房间也不很暗,没有发现halo的问题。不过这是BD有halo还是DVD有halo?DVD分辨率下,如果设定不好的话,是会有halo,这是低分辨率“伪装”高分辨率的结果,就像Photoshop里的over sharpening一样,不是电视机的过错。
650系列也很棒。LP开始就是看到650,才下决心不要Sony的。不过个人建议:要是650和750价格相差不太多,买750吧。东西还是越新越好,要的不是绝对最低价,而是sweet spot。个人认为,750是现在的sweet spot。850和950太贵了,650以下稍有点落伍了。just my 2 cents。
卖点在于款式,而不是A/V性能。我有一套B&O的音响,放在客厅里绝对可以当现代派雕塑对待,音响方面就不如Denon加Axiom音箱了。
多谢,我还没去店里,节前不想排队去等停车位,等节后再去。主要是在amazon上研究。
New -- Blazing 4ms response time: down from 8ms on 2007 models thanks to a new high-speed liquid crystal
New -- Transparent and Opaque Color (TOC) bezel with infused color creates an ultra-sleek shape and appearance (Learn more)
New -- InfoLink: Get free RSS feeds of news, weather and sports right to your HDTV with a built-in Ethernet port (Learn more)
New -- 4 HDMI 1.3 ports: Simplay compliant, and up from 3 on 2007 models (Learn more)
New -- Sports and Game modes boost on-screen performance and interaction with the latest gaming systems
750多出的东西:
650市价$1470,750是$1580,看来性价比确实是750好,主要是多了DLNA和woofer。
关于"Halo Effect"看样子不是漏光,而是图像在周边挡板上的反射。
EDIT 9/26/08: Per the 8th comment below, Samsung now appears to be acknowledging and servicing this issue.
EDIT 10/4/08: Various forum comments from people who have received the Samsung "fix" (bezel replaced with a modified bezel) for the halo effect are indicating that it did not solve the problem for their sets.
我正在用的就是720p,PS3的输出效果是1080p的,
B & O 的那台电视给人一种非常独特的感觉,我是从来没有看到那样一台电视。特别是那套音箱让人感觉设计灵感来自己中国的宝塔,高音单元高高在上似塔尖,两个低音单元在下[一大一小],好象宝塔的基础。不过我看了一下技术参数,低音可以到20,高音只能到20,000,功率700。从这个参数来看,用此套音箱看电影应该是异常澎湃与震憾,不过听音乐的效果就应该不是很理想了。再考虑价格,非一般米人能够承受。
三星这两年从索尼学习了很多东西,图像、色彩上进步很明显,市场占有率也是保持了第一的水平。不过就核心技术而言,三星仍然在追逐索尼的脚步。索尼在色彩的理解上无人可出其右。
另外对于120Hz乃至240Hz这个问题,除了屏本身在硬件上要能够支持以外,软件的算法也是很重要的。是直接硬生生用原来的帧进行填补,还是通过计算得到新的内容插入,都是很值得讨论的问题。目前做的最好的,应该还是飞利浦和Miconas。不过硕大一块芯片专门用来做这个,我是感觉有些浪费的,但是性能确实好。三星自己在这方面似乎还缺乏核心研发能力,更多的是采用飞利浦等其他公司的产品。
另外,目前的消费市场似乎对120Hz之类的东西不是很感冒,远远没有成为新的卖点。至少国内市场上,大家也不怎么流行讨论这个。不晓得北美市场目前如何?
中国大陆采用的是1080i 后者分辨率更高 北美采用720主要是从直播节目的角度考虑 但是具体怎么个优势法不详
bd影片都是24fps(frame/second),传输出到电视,电视再通过插帧,把每秒24张画面,拉到60hz输出.
实际上,lcd的刷新率还要受液晶的响应时间限制,120hz大概需要8毫秒的“最大相应时间”。不同颜色间的切换速度不一样.(颜色从黑到白再到黑是最长的,专业测试软件都是在白背景上用移动的黑方框测试拖影)
现在lcd一般标注的是平均响应时间或者灰阶响应时间,可以标很低,有很大的误导性。
120hz应该针对的是电视信号,NTSC可以插桢到120hz,PAL是100Hz.国内宣传都是100Hz.
lcd跟crt不同,没有闪烁问题.60hz就够了.
如果看电影发现轻微闪烁和脱影,很简单,某些颜色之间的切换速度不够,这个刷新率再高也解决不了,因为bd电影实际信息量也不过24桢,60hz都绰绰有余了。
60赫兹的立刻“低”一档。
插屏如果不是来自信号源,光靠算法是变不出新信息的。我对插屏技术不熟,但对一般信号处理还略知一二。这不是技术问题,是物理极限问题。
120赫兹如果“直接硬生生用原来的帧进行填补”,那是没有意义的。最后结果是1,1,2,2,3,3,4,4,实际的画幅切换还是在1,2,3,4,频率加倍回到60赫兹。如果利用芯片速度在1,2、2,3、3,4之间插值,造成“假画面”,那可以在感觉上增加频率,减少画面跳动。这和CD纠错应该是一个远离,就是信息量大很多而已。
顶上是不是顶着一个“帽子”?声音垂直向上集束发射,然后通过“帽子”反射,漫射出来。这样方向性降低,坐在什么地方都有较好的影响效果,但代价是音像的空间位置不再清晰。
按照我的理解,数学模型就是对物理世界行为的预测,通常是根据物理原理或者历史数据。电影、电视的画幅千变万化,怎么建模预测下一个画幅是怎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