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30年弹指一挥间(1) -- 米宝

共:💬148 🌺526 🌵3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 -- 系统屏蔽 --。
  • -- 系统屏蔽 --。
  • -- 系统屏蔽 --。
家园 一样地,感到,流水年长
家园 我说的那时还只是正在推广,烧气的还是很少。

  直到八十年代以后才开始多起来。

家园 呵呵,我也没看出来

你居然比我还大啊

家园 给同龄人上朵亲切的小花
家园 不见得毛时代有什么廉耻可言

恰恰是邓小平让中国重新走回衣食足,知礼仪的时代

家园 【原创】30年弹指一挥间(3)

1988年,我15岁。

单位大院的孩子们开始上中学了,于是子弟学校由小学扩编到初中,又扩编到高中,有人戏称接着就该办大学了。单位领导很重视子弟教育,给学校充足的拨款,教学水平在当地首屈一指,子弟中学的实验室可以完成中学课本上所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包括显微镜和其他乱七八糟的实验仪器基本做到人手一套。可能大城市的学生觉得这很平常,实际上当时中小城市的普通中学很难都做到这个标准,子弟学校的老师们每年有机会去外地有名的中学学习交流,我们经常拿到湖北黄冈,河北辛集,北京四中,景山学校的习题集和题库之类资料,子弟学校的升学率在当地永远第一。现在回想起来,我很感激当时子弟中学的鄢校长,勤勉,敬业,对学生一视同仁关怀备至,是令人尊敬的长辈。

我们是铁路单位,作为一种福利自己有几节车皮(闷罐车),物资采购处的人常年带着车皮在全国各地奔波,采购各地土特产运回单位,四川的蜜桔,山东的海产,新疆的哈密瓜,那年新疆哈密瓜丰收,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吃这种水果,也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的,瓜极甜,瓜瓤绵软,流淌的瓜汁十分粘手,每家至少买十几个,有段时间院儿里到处飘散着哈密瓜的香味。后来市面上哈密瓜多了,多以化肥催熟,个头大却不甜。

父亲在单位又升职了,俺家也换了套房子,两间变为三间,安上了电话,虽然还是路电(铁路内部电话,5位号码,要拨打公网电话必须通过总机转接)。大院周围的村庄和农田已经变为城市街道和居民小区,单位盖起了当地第一高楼,一个对外营业的招待所,足足有20多层。电子游戏厅和咖啡馆开始在当地出现,赚取学生手中不多的零花钱。我初中政治老师曾在一节课上痛心疾首地说:“昨天晚上我出去散步,看见街对面开了一家所谓‘狂乐咖啡馆’!他们到底要狂乐什么呀!!啊!!!”让人欣慰的是,当地人民还没有进化到普遍享受咖啡的程度,恶俗的‘狂乐咖啡馆’终于在开业两个月后无生意而倒闭,转手变成了“迎春茶楼”。

80年代末是一个兴奋而躁动的年代,一切美好的未来似乎就在眼前,触手可及。很多人家里的电视换成了14吋彩电,父亲出国带回来的家电指标也在出国人员服务部换成了冰箱和洗衣机,街上到处充斥着节奏强劲而吵闹的Disco音乐。人们谈论的话题广泛而混乱,兴奋的同时也有很多不满,《河殇》成了热门话题,你要没看过都不好意思在街上跟人打招呼。中央提出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之后“反对官倒,反对腐败”成了社会热门话题。激情和热潮最终汇集成了八平方,小道消息满天乱飞,我们从电视上看到游行和绝食,军车和标语,戒严和清场,央视主持人的黑衣和白花,还有广播电台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今天没有新闻。”一切的一切,让我第一次感到自己和这个国家的联系是如此紧密,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和你我如此密不可分,我们生活在一段伟大的历史当中。

(未完待续)

关键词(Tags): #改革开放#30周年
家园 米宝,不会这么巧吧

俺父母也是铁道部下属单位的职工,也是在陕西咸阳。只是俺比你早生了几年。

难道咱们是一个大院里长大的? 铁道部建厂工程局?

家园 原来米宝的父母和我父母是同事,^哈哈。
家园

果然是一个大院里长大的。

家园 看来各地方

发展速度差异真是挺大的,老弟啥时有空也蒸个包子吧。

家园 孤陋寡闻了。。。。

啥叫蒸包子啊??

家园 就是写篇文章的意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