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广东汪洋的三个坚决 -- 井底望天

共:💬144 🌺255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作为一个辽宁沈阳人,我个人对辽宁并不是特别看好.总体

上来看,辽宁的重工业技术有些底子,不过主要都是国企,体制改革也比较困难,而且人才底子也大不如前了,从前的熟手技工优势也不如从前,而且我个人认为东北人不如南方人聪明,也不如南方人勤快(有历史原因,体制原因,还有我个人认为的人种原因和部分地理原因).反正问题多多,不好摊开来说.当然了,如果搞产业升级的话,能是能,但是肯定需要国家给予足够的支持.

另外我希望大家不要低估了广东的能力,目前我们能知道的中国比较有竞争力的品牌,很多都是广东那边搞出来的.就不说中兴华为,也不说那些瓷砖啊和什么浴室器具什么的,可能有人觉得电器这块中国也就联想海尔比较强,但是其实这两个的竞争力在我看来都不如广东的那几个品牌.比如美的电器就很强,全国的电饭锅市场,我认为他是无可争议的老大,他的小家电非常强.同样的还有格兰仕的微波炉,格力的空调.至少从最近几年来看,这3家电器生产厂商的发展潜力可能要强过海尔,至少他们的某些产品比外资品牌要强悍的多,比如微波炉这个东西,格兰仕重创三星,LG和海尔等大厂家,而他最后没消灭掉的是美的,他现在最大的竞争对手是美的.他的微波炉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率最高曾经达到50%,这些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

家园 双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如果水平不高,这么做也是对的

最怕的是明明不行,还要一条路走到黑。跟小布什一样,不到最后关头不认错,这才是最可怕的

家园 赫赫,只要让那些地方乱起来,那些人就不是人拉

邪恶的想

家园 我说压根俩字可能有点极端

可是我们不能单纯的在自家园子里比成本,我们还要看到越南,马来,印尼,印度,斯里兰卡等等国家,这些国家劳动力数量与质量也不弱,而且靠海的优势也不可忽略.

举个例子,河南要是出海,从哪里走?天津,威海,青岛?路途相对还是远.可从越南出海就容易多了吧,现在王永庆不就在越南建钢厂了么.

同样的道理,美国基础设施不差,中部地区不也相对不发达么?

我估计在广东的企业最多迁到湖广交界处,再远恐怕就不干了.

现在的中国不应该在跟东南亚,墨西哥这些国家比成本来,而应该比完整的产业链与配套服务了.

家园 这个中部地区是指底特律还是芝加哥还是圣路易斯还是丹佛?

中部地区不也相对不发达么?

家园 要知道大家都没活干,

你发展什么?一个国家并不是发展什么,而是要大家都可以过好日子!

大家有事做这个社会才不会乱.你的要发展.那就意味着将近二亿的人在这几年找工作中彷徨.你说发展了吗?你真以为邓小平不知道血雷工厂吗?那不是为了大家有饭吃吗?你为了发展去让一两亿人饭碗不保安的什么心呀?

其实,有些东西看的并不是这些.经济是什么?经济就是齐人养猴,你可以朝三暮四,也可以朝四暮三.但不能让猴子闹事.现在中国都这个样子了还在那里玩弄权术.

其实血泪工厂在相当一段时间还是需要的.这汪养这样说的只在一条,推责任,抓功劳.广东好了他就高功,广东坏了他就强手改革.他玩的是这一手.

而且他已经算定了广东本土人就业问题不算太大.所以就不管那些血类工厂.但地方政府干吗?当然不干.他们的收入问题呀.好!不管怎么做他汪洋都劳苦功高!

家园 你大概不知道广东的企业,

其实广东本土的企业极少有什么研发的.主要是山寨,想我们这,电饭锅产量占世界的百分之四十五.但全部都是山寨货,人家的卖几千快.我们这的都多也只卖几十快.期望通过这样的心理去高搞企业,门都没有.再说广东的重工业就没优势.华为是在广东,但不好说他是广东的本土性企业.再说企业生产一定先考虑成本问题.

广东本土人,相对比较不喜欢劳动.当这些珠三角企业散了后,很多技术工人就少了.自然地在工业这快更麻烦了.

其实广东转也是几年前开始的.想前两年广东的技术工人就招不够人了.那些工人到浙江或者山东等地去了.因为那里的待遇和社保比广东好.当这些人大量走后.广东还有什么?

而且连带的几省区受的影响不要小看!

家园 “广东的企业最多迁到湖广交界处”仍然是公路思维

根据实际测算和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经验,不考虑道路拥挤和环保节能等制约因素,公路运输的经济运距大约在300公里以内,最大不宜超过500公里。

但铁路就不一样了,大量发展铁路双层集装箱以后,经济运距会扩展到1000公里以上,企业迁到川、渝就完全没有问题了,现在大力发展铁路,就是这个原因。

“公路+海运”还是“铁路+海运”,在经济的空间布局上完全是两幅图景,而现在连海运界都在鼓吹发展海铁联运的问题了。你可能是在沿海有利益的,不过我劝你,螳臂当不住车,顺势而为,不要逆势。

http://www.port.org.cn/info/200807/110242.htm

我国海铁联运比重偏低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集装箱运输的需求俱增。但是,与水运和公路运输相比,集装箱铁路运输的发展相对滞后,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海铁联运更快发展。

事实上,集装箱铁路运输在发达国家的铁路运量中所占比重很大,比如美国北柏林顿圣塔菲公司达到49%、诺福克南方公司41%,法国40%,英国30%,印度35%,而我国,2005年集装箱铁路发送量仅占到全国铁路货运量的2.2%,2006年为2.62%;发达国家集装箱海铁联运的比重可达到20%至40%,而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的数量仅占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1.5%左右。

这些数字反映出,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及海铁联运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同时也说明,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的发展空间非常之大。

家园 甚至即将完成的客运高铁线路也能用来货运

只要将转弯半径上限放宽(允许2个以上转向架)或者将利用现有2X转向架结构而将货车厢缩短至13米亦可塞进集装箱保证转向架轴重不超过19吨的线路限制。

但铁路就不一样了,大量发展铁路双层集装箱以后,经济运距会扩展到1000公里以上,企业迁到川、渝就完全没有问题了,现在大力发展铁路,就是这个原因。

家园 腾笼换鸟,赶尽杀绝

我觉得太激进了.利用危机转型付出的社会成本太大,是商人的思路不是政治家路子.

危机时刻应以保障民生为本,这样才能取信于民.

家园 俺的看法--两种发展思路的选择

首先说明,俺对广东没有偏见,在广东工作过,而且当年很多广东的改革政策,俺还是有贡献的。

现在中国就是两条发展道路:

1.继续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向拉美化方向发展。在沿海地区仍然发展对外贸易,欧美市场导向,香港台湾主导的血汗工厂。继续压低工人工资和东南亚和南亚竞争。在内地,开始土地私有化圈地运动,把农民搞到极贫,然后在城市放任贫民窟,为这些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工。

什么时候这个道路走完?要么中国开始内战或者革命,要么在2020年中国人口红利消耗完。不要紧,港台商人向南迁厂。

2.利用国际经济紧缩的时机,用俺的中国马歇尔计划开始建设大西部,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内迁,将中国沿海脑袋最灵光的人民逼进OBM,或者通过对国际品牌的购买,或者通过愤青的抵制行动,抢占高消费品市场。

发展中国的内需和平衡地区性差异,在新能源和再生材料没有彻底解决之前,买断几十年的能源和原材料,俺们NND关起门来过日子,好好生产各种民生物品,让所有人民都好好的享受一把。

然后把再生能源搞好,新材料再生循环搞好,能效比提高,用俺们自己的本币过日子,俺就不信13亿人没有海外的需求和血汗工厂,就会被尿憋死。

家园 我一直在想,所有的长远的经济考虑是不是应该包括战争

我隐约觉得中国以后的日子可能会有些不太平,中国人对周边的国家没有哪一个有太多的好感(除了小巴)。

当然,如果中国自身内部矛盾太严重的话,TG选择战争转移矛盾我一点不怀疑。

所以,我认为还有第三条路,不平衡继续发展,战争,然后再来一次产权的重新分配减少不平衡。

家园 第一次得到通宝 多谢LZ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看下面的回复,似乎很多人把实际情况想的太严重了

我个人比较赞同汪省长的意见 他这么直白是否不智就有待高人商榷

汪省长希望干掉的是那类占用土地 占用电力 占用人力,工资总是按最低标准发却依仗各种外资身份对地方各方面发展贡献不大的企业

我工作的公司是生产电子元件 国内/国际业内排名都在前十之内

本来在深圳这边也有生产线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一直无法解决 今年6月份全部撤线搬回江苏

非常现实的资源矛盾

现在的广东就是这样 别说新的技术企业想进入 就算是我们这样已经干了很多年的想扩张都已经没有空间了 所谓腾笼换鸟即为此

汪省长说的气魄虽大 在和谐的大旗下也就是威吓意味重些

但是扫掉一大片空出发展空间来 是一定要作到的

在这一点上 汪省长的支持者不会少

家园 俺也是辽宁地

我觉得东北的问题是成规模的私营企业太少了,基本都是靠国企,不动脑子的以为国企效率赶不上私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