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现在对外收购的重点应该由矿业转向制造业. -- wolfgan
中国前一阵矿业收购搞得影响很大,当然制造业的行动其实也不少.不过,矿业的比重和制造业比起来要小不少,而且制造业收购的难度相对也比较大.但是,这却是中国马上必走的一步.和矿业不一样,制造业收购不仅有大企业的参与,更需要众多中小企业的参与.这就需要一定程度上机制的转变.现有如下文章.
工商联“上书”发改委商务部建言2万亿外储境外抄底
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81206/240004.shtml
12月5日,和君创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总裁李肃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一家英国电子制造企业从10亿英镑市值跌到了2亿多人民币,这家企业寻求中国并购资本,我们介绍了四川九洲集团,双方正在洽谈中。”
一轮金融风暴,已将纽交所、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推向“赤贫”。李肃说:“纳斯达克市值4000万美元的公司在排队等收购,中国企业能否抓住机会还要看政策的脸色。”
就在前一天,记者获悉,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熊焰联合14名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成员,向发改委和商务部递上了一份陈情书,称“北京PE协会和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正在推动若干海外并购项目,政府出台的配套措施是中国企业出海购买股权能否成功的关键”。
11月份,熊焰在美考察两周,发现欧美众多企业股价一泻千里,陷入资金紧张。“为缓解资金压力,欧美国家不得不降低外国企业的投资门槛,美国能源部高官最近就表示,欢迎中国对其石油和天然气领域进行投资。中国企业对外并购阻力陡然减轻。”
在联合上书的15位成员中,包括多家从事并购顾问的律师事务所,其中中咨律所的张晓森律师告诉记者:“我们正在为多位国内客户购买海外矿产进行谈判,由于资金紧张,一些项目一直没能落单,因为竞购者较多,这样拖可能就拖黄了。”
张晓森介绍,中国企业买矿难,买制造公司更难。欧美制造业公司体量较大,对收购资金要求高,国内金融政策对贷款用作股权投资有严格限制。
李肃说,15个联名成员有激烈的讨论,结论是“2万亿外汇储备,不该继续买海外金融资产,应该留给中国公司特别是民营企业,去买矿产资源和有技术含量的企业”。
据悉,这份报告中专门提道:应加大对并购贷款的支持力度,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要发挥对境外并购企业的信贷支持机制,加大“境外投资专项贷款”规模,必要时政府可通过定向发债作购汇支持,商业银行也要进一步开发相关的金融产品工具,开设“专项贷款”为企业并购提供帮助。
熊焰说:“这一轮海外参股,应以行业龙头、技术领先企业、资源企业为主要对象。”如软件、计算机、精密仪器、通信技术等产业中的领先企业。李肃提到的那家英国电子制造商,拥有9个知名欧洲品牌,九洲集团就是看中了它的品牌优势。
15人联名的报告,建议成立海外并购领导协调小组。由发改委或更高层牵头组建“海外并购领导协调小组”,小组可由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外管局等相关部委组成,具体负责各部之间的政策衔接问题。
报告还建议放宽对跨国并购的审批,设立专业的“境外收购基金”。
----------------------------------------------------------------------------------------
我对此深表赞同.金融资产现在是不应该买的,买金融资产不如买矿产和有技术含量的企业.
或者说,买下来是可以操作的,可以遇见到一些困难,而这些困难知道怎么克服。
问题是企业文化的整合,东西方企业文化怎么融合是个大课题。
即使是文化上的问题,也是有日本人先前的经验可以借鉴的.总的来说,具体操作只能靠企业自己去把握.因为情况千差万别.
日本几十年前就在做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了。
记得你说过同样的设备在不同的操作人员手上,效果就是不一样。
引进,吸收,消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创新。
创新哪怕是同类型但上个级别就是行。比如高铁引进是280公里,能够造成350公里就是创新;水电机组引进是70万千瓦,升级到100万千瓦就是创新。
美国的崛起也是这样,先抄袭(不是组装),等到积累的经验多了(靠R&D),飞机电灯高级玩意都发明出来了;然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再把高端东西做烂,垄断高端。
消化吸收再创新,搞成最好的也有。
从世界范围看,各国发展核电的技术路线虽然各具特色,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典型模式。
一是原始创新的技术发展模式。
以美国和原苏联等为代表的核电技术发展模式强调原始创新。即在自主研究形成一种核电技术后,迅速将其商业化,收回投资后继续研究、储备新技术、再适时将其商业化,如此循环下去。例如,前苏联首台核电机组容量是42万干瓦.主要因为他们制造的一艘核破冰船功率是7万干瓦,在建设核电时,充分利用了这一成熟技术,根据在一个压力壳内放6个回路的原理,形成了制造42万千瓦定型核电机组的技术,然后进行批量生产,既确保了设备的安全,又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这种运行模式的决定因素是原苏联拥有良好的科学及工业基础、先进的技术、充实的资金、众多的人才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等诸多天时地利人和条件。
二是集成创新的技术发展模式。
以德国(统一前的西德)等为代表的核电技术发展模式强调集成创新。即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同自主研发成果相结合,进行系统集成创新,开创了有自己特色的压水堆核电机型。如20世纪60年代,西门子公司引进了美国西屋公司日趋成熟的压水堆核电技术,同自主研发成果相结合,在全面掌握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进.系统集成,80年代建造出的KONVEI型机组,除个别性能指标外,均已满足了美国90年代推出的用户要求文件的要求,是一种接近国际第三代的先进机型。
三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发展模式。
以法国、韩国、日本等为代表的核电技术发展模式强调消化吸收再创新。即先引进1至2台技术先进的机组,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按自主设计、批量生产的要求,集中力量攻关,用若干年时间基本实现设备制造的国产化和批量化、并在收回投资的基础上再创建自己特有的标准化、系列化核电设备制造技术和体系。例如,法国通过引进消化先进技术.于1977年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台90万千瓦核电机组、接着按批量生产要求,到1980年共建成了13台90万千瓦核电机组。其中,1980年一年投产的90万干瓦机组就有7台之多。此后、在继续发展国内核电的同时,还向国外出口核电设备。由于法国核电发展走的是批量生产的国产化道路,目前其电价水平在整个欧洲也是比较低的。
这三种核电技术发展模式的差异性.很难说哪一种占有绝对的优势,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总会表现出种种弊端和长处,各有优点与可取之处。美国、原苏联等国家依靠本国的技术、资金、人才等,进行核电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技术先进.走在世界前列,但投资多、周期长、风险大,德国等国家着重于自身研发的原始创新,同引进技术相结合,进行系统集成创新,这样做可以利用别国已有的技术成果,缩短研制时间,节约研制费用,全面提升核电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法国、韩国、日本等国家通过全面引进、标准转化、消化吸收、全面掌握引进技术,是后起国家引进技术发展的成功之路,但如果理解和操作不当,在技术等方面容易受制于人。
红字部分就是中国面临的危险。
偶的一个不成熟的观点,不知是否可行:学到技术就行了,在国内再开一家,至于老厂和品牌,做不好干脆关门了事。
GM就是被工会拖垮的
平均到每辆车上的福利成本 GM比丰田高1300美元
GM现在什么下场? 我们买了以后恐怕更惨
但是如果是人的素质原因,就没有办法了.
掏空它们后关门,让欧洲人失业去!
可以看看后续的还有哪些收购......
我们的产品为什么打不出去?销售渠道掌握在人家手里啊
日本产品为什么出口那么顺利----诸如三井商社提前开拓国外市场,然后为自己国家制造的产品牵线搭桥
为什么中国人做一条衬衣只能赚三五美元,美国人香港人卖一条衬衣就可以赚十几甚至几十美元?人家掌握了渠道啊
渠道为王
TCL的收购汤姆逊,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西门子手机部门白送还倒贴了一大笔给明基公司,明基公司最后依然发现做了一笔很大的亏本生意)的教训值得吸取
实际上中国人不是没有研发能力,不是没有做品牌的能力,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企业喜欢各自为战,不喜欢通过并购联合起来,资金实力不足,而且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气氛实在是太恶劣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都用在山赛上面去了---贪图小利的结果就是永远替他人打工
制造业跟渠道和品牌不一样。制造业我们主要是要买技术和生产线,至于企业本身嘛,让它倒闭算了。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