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偶然一听《清官册》 -- 萨苏
坐出租车,路程较长,车又比较堵,司机师傅开了收音机,找了个评书的频道,自己解闷,也让坐车的解闷。这让我很感愉快,因为单田芳老师那“美丽的公鸭嗓”二十年不变,实在是我等之福气。
单先生安好,真是我等之福气
这一段说的是《清官册》,听到其中赵璧和黑士杰的段子,诙谐有趣,忍不住一笑。
司机师傅看我笑,顺口问道 – 您说这小脑瓜赵璧,真有其人么?
摇摇头不答,我也不知道。不过,倒真有点儿怀疑赵璧确有其人的。
这是因为,在幼年的时候,我的祖父和老朋友们谈天,记得老爷子也谈到过《施公案》,《清官册》,几个老兄弟说起来竟是意气风发的样子,其中,就提到过这个赵璧,连外号都是一样的 – “小脑瓜儿赵璧”。我爷爷听评书的时候,估计单先生还没有出师,他最爱听的是连阔如先生的书。田连元先生说《清官册》,里面也有这个赵璧。
由此可见“小脑瓜赵璧”并非单先生自创的人物。既然从那么早的时候赵璧的“事迹”和形象就有流传,这位“八班总代班大捕头”当年真是一个清朝的优秀刑警也不一定。
不过,回来一查,发觉自己还是猜得太离谱了。赵璧这个人物,创自清末白敬亭(似有借柳敬亭之名言志的含义),为东北评书名家聂田胜所发展,成为《清官册》后半部的书筋,因为诙谐有趣很为听众喜爱。我祖父当年在东北长期生活,或许就是在听聂先生的书时记住了这个赵璧。
然而,《清官册》里面,确有一些人物是真实存在的。比如,窦尔墩,就是我们河北乡里常说起的绿林大豪。
说是绿林大豪,实际上华北平原一望无际,想如东北崔三爷一样没事儿凑几百杆子基本是不可能的,真实的窦尔墩在民间传说里更像是一个独行大盗。
窦尔墩脸谱
解放后窦尔墩的形象很正面,其实在历史上此人应该说有两面性。窦尔墩本名窦二东,河间人,他的哥哥名叫窦大东,两人都是剧盗,与李金梁,李金栋兄弟一时瑜亮。此人武艺高强,也有劫富济贫的传说,所以颇受一些百姓的喜爱。不过说起他来,还有一项不太让人好启齿的事情 – 窦尔墩是河北出名的“采花贼”。
历史上的窦二东是一个著名的采花贼。不过,他也的确有些盗亦有道的风范,每次掳去人家的姑娘或者媳妇,总会保证在天明前送还,若对方不声张,也就不会坏了名声。
于是多有事主根据他这个习惯设下埋伏试图乘他还人的时候将其活捉,但窦武艺高强,从没有中过圈套。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曾经记录过一次伏击窦二东的经过,被窦掠走了媳妇的那家人聚集武师捕快在房中等待。天明时分,窦果然携妇到来,武师们一起呐喊动手,但见窦一手把被子裹的新妇向床上一抛,另一手持刀相迎,出手如风,当者披靡,竟被他突围而去了。
果然是好本领!
说来绿林中人,或者农民起义领袖,的确不可能都像三十年代的共产党员那样靠谱,毕竟他们没那个政治觉悟阿。
不过老百姓还是很喜欢窦尔墩,大约因为他代表了那种在不可抗拒的官府面前翩若惊鸿,自由自在的梦想。
我在东四的邻居蒋大爷就是这样一位“窦粉”,出来进去经常要哼上两嗓子 – “窦尔墩,在绿林,谁不敬仰”。
不过有一天,蒋大爷让红卫兵组织“联动”给抓了,拉去审查了半天,还打了一顿皮带。认了错回来蒋大爷还迷迷糊糊,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不就是唱了两句京戏么?窦尔墩是无产阶级,难道唱他还不对了?
有明白人指点他 – 你可不错了?那戏的词儿已经改了。老词儿是“在河间坐地分赃”,新词儿是“在河间除暴安良”,你照着老词儿唱,可不是反动吗?
据说这是某位旗手下令改的,因为老词儿明显带着封建统治阶级对革命领袖的丑化。
蒋大爷不知道这词儿改过。而且,在他一个老百姓看来,绿林人坐地分赃和大块吃肉,大口喝酒一样,没什么不对,可不知道这么唱就丑化了“革命先行者”窦尔墩同志。
荒唐吧?可这是真事儿,蒋大婶儿文革后每次提起来都乐。
这下子蒋大爷落下个后遗症 – 那年头他可是真闹不清什么词儿会改 – 国歌都改过的,样板戏也改来改去的,很不可靠。可他又爱唱两句,于是。。。
经常听见蒋大爷唱京戏,可再也听不明白他在唱什么,跟外国话一样,就那个腔,那个调,还是蛮准的。
中国的老百姓,真有办法。
[完]
~嗯 送花~
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前进!前进!!进!!!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水源干涸、地下水采空、塑料薄膜遍地、黄沙飞扬。去河间的前一天,公鲨刚从花红柳绿的杭州过来,那个反差可比“天上-人间”大多了,拽句洋文:The striking contrast is too striking,让人觉得那里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了。
河间还是东北绿林大帅张作霖的老家。从三国时代就已经是战场了吧?
华北平原现在基本都是您所看见的那样啦
单田芳的blog
我记得他的生日就是一两周后
当年每天中午回家吃饭时听的刘兰芳的说岳,单田芳的隋唐和七侠五义,孙敬修的西游,杨家将是谁说的忘了.读小学和中学时,听收音机的评书是很重要的娱乐.
这老人家,又是开公司,又是改小说,老爷子做了相当多和潮流时代贴得紧密的事儿……
新评书访谈
记:在市场运作方式上要灵活,那么,评书的内容是否要发生变化?
单:基本上的风格是不会变的,但是内容也要增加一些新的东西,比如要老书新说,借古讽今,而评书的题材要选择符合潮流的,适合现代人的口味,我播的报告文学《根本利益》,反响很好,有一个电台应听众要求重播了四遍。
现在基本上一听到老先生的声音我就会想起另一个劳模级的人物--刘德华
对应的,袁老大概就是梁朝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