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历史的一些胡思乱想 -- 纪琮

共:💬97 🌺4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关于历史的一些胡思乱想

历史如一蒙面美人,惹人遐想。忽而露出金莲,忽而扭动腰肢,忽而犹抱琵琶半遮面。世人皆欲窥其全状。然数千年来,无一人能得。历史又如一辆大车,走过一个又一个十字路口,在面对抉择,也有彷徨徘徊,但终于作出了决定,走向远方。只是这个决定是如何作出的?历史大车的驾御者又是谁?他们为什么选择了这条道路,是人谋,还是天定?历史有随机的选择,亦有必然的趋势。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并非是五行家口中的气数,亦非一个人或几个人刻意为之。而是一连串因果关系的传动。

小子不才,不敢妄言。只是有些许平日胡思乱想得来的浅薄之见。想通过对历史片段的分析,与诸君谈讨历史的大势。水平有限,望能得方家指正,于讨论中增长见识,提高水平。

关键词(Tags): #历史
家园 【原创】一、赤壁·曹操的抉择

赤壁之战造成了中国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历史的大势自汉末黄巾之乱后至此已初露端倪。因此战,不仅三分之势已成,更决定了将来魏、蜀、吴三家归晋的大势。

作为赤壁之战的发起者——曹操本是有机会统一天下的。然而事实是,赤壁之战中止了曹操南进的步伐,阻碍了中国统一的进程。建安十三年,被北方战争的巨大胜利冲昏头脑的曹操决定南征。数月后,曹操为他轻率地决定咽下苦果。南征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它令孙刘坐大,成鼎足之势,更远的,是将自己苦心经营的基业拱手让于司马氏。曹操一生心血、背负天下第一奸臣的恶名,到头来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回思历史,令人唏嘘。

如果要讨论赤壁之战曹操失利的原因,足可以写出一篇数万字的论文。军事上的问题不在我讨论的焦点之列。仅概括地谈一下。从战略上,曹操统一天下的顺序应该“先北后南,由西向东”。应以益州为东进的根据地,而不是以荆州作为南征的起点。从战术上,赤壁之战是以水战为主。曹操的精锐青州步骑无用武之地。而荆州水师新附,人心不稳。且刘表在荆州甚得人心。军队的忠诚度出了问题,也决定这支军队的战斗意志一定不佳。曹操依靠一支无忠诚、无战斗意志的军队,焉能不败。

益州则不同。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益州有精辟的评价:“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诸葛亮的这句话,既适用于刘备,亦适用于曹操。曹操若据有益州,既可发益州水师顺江而下,曹操精锐的青州步骑联合益州兵沿长江南北两岸配合水师东进。如此水陆联合作战,既可最大限度的发挥曹操军的陆上优势,又可抵消江东的水军优势。

以上为军事的分析。现在来详细检讨赤壁之战政治的问题。建安十三年,刘表卒。在权臣的扶持下,长子遭逐,幼子即立。废长立幼,不仅关乎宗法礼制,亦关乎荆州各方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

荆州四大士族——庞、蒯、黄、蔡——蔡瑁、蒯越站在刘琮一边。庞、黄则因为诸葛亮、司马徵的关系,站在刘备一边。刘备又与刘表的长子刘琦相交甚厚。故刘琮的地位并不稳固。所以才有急迫投降曹操的举动。曹操利用刘表新丧、荆州内部因废立造成的动荡成功迫使刘琮投降,兵不血刃的拿下江北各郡。看似得了便宜,实则是个亏本买卖。若曹操不南征,废长立幼造成的动荡在荆州内部必然发酵,造成内乱。蔡瑁为了外甥刘琮,一定要对付刘备。刘备虎狼之主,窥伺荆州之心久存。则内战不可避免。

在外部。荆州与江东为世仇。且荆州居吴会上游,孙权欲安江东六郡则必取荆州。荆州若发生内乱,孙权一定会伺机而动。所以才有了鲁肃赴荆州吊表二子的事情。

一个小小荆州,此时引来三方势力的角逐。刘琮一方,刘备(刘琦)一方,以及孙权一方。孙权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直接军事介入,一种是交好一方,扶植代理人。军事为下,政治为上。而刘备为对抗获朝廷支持的刘琮,亦须外援。则孙权与刘备的结合将成定局。然荆州人深恨孙氏。刘备与孙权的联合,必然在人心上失分。经过一番操弄,人心的天平将会向曹操倾斜。

曹操对此大可坐山观虎斗,表刘琮为荆州之主,使其名正言顺,给予道义上的支持,并视情况斟酌军事介入的程度与时机,不使任何一方在荆州坐大,把荆州这碗水搅的越浑越好。待刘琮与刘备的力量被削弱殆尽、人心疲敝时,再以朝廷名义兴大兵、曝孙刘之罪,则荆州父老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曹氏可兴矣。

然而,曹操终将统一天下的筹码孤注一掷地放在了赤壁。曹操想速成,只是夺取天下岂有速成的捷径?因此,终曹操一身,只能成五伯之业,而无汤武之功。

而赤壁大战,又将历史的车轮推向另一条坎坷之路。

关键词(Tags): #赤壁#曹操
家园 我倒是觉得曹操趁乱拿下荆州是一步好棋。

我倒是觉得曹操趁乱拿下荆州是一步好棋。他的问题出在此后被轻易到来的胜利冲昏头脑,想一举解决孙刘两家。如果他在收取襄阳,击败刘备后就收手,或是有可能的话用一些利益交换稳住孙权消灭刘备,都是曹方大胜的局面。曹操的错误在于在实地上占了便宜之后不回头巩固战果,而是急于毕此功于一役。这才造成了失败。

家园 主要还是曹操的命太短

赤壁之战其实算不上太重大的挫折。曹操一生之中类似的挫折还有很多。最狼狈的时候连根据地都被吕布端掉,最后还是翻盘了。

从战略上来说,曹操趁刘表病死占据荆州正是一步好棋。而在绝对力量远远胜过江东的情况下追击刘备,威慑孙权也是应有之义。

但是曹操起初应当并无和江东决战的打算。当时关西未定,曹操的背后空虚,所以对于孙权他只是以威胁为主。想要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孙权不买账,羞刀难入鞘的情况下只好打仗。

曹操在赤壁战败的主要原因一是开始时作战意志不坚决,二来轻敌,三来北方士兵水土不服瘟疫流行。而赤壁之战他虽然败退,但根基并未动摇。

此后曹操进军关中,彻底解决后顾之忧。然后再次进军江东。应当说从濡须口开始的双方反复拉锯才是真正奠定东吴地位的决战。此役中,孙曹双方最后都精疲力竭,以孙权向曹操名义上投降,双方共同对付刘备结束。

而曹操此前后也将目光投向益州。他前期进军顺利。在汉中失败后也仍能够联结孙权,攻杀关羽。孙权也不得不上表请降并向他劝进。因此到此时为止,战略形势仍是曹操占据优势。

问题是曹操不久就死了。如果曹操能够多活五年,三国时代未必就会成为现实。可惜。

家园 以前河里还真有人搞过这个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030854

中国历史变态狂想

建议展开“中国历史变态狂想”征文,附几个题目 任爱杰 http://www.ccthere.com/thread/155275

【中国历史变态狂想】 1 假如黄帝没有打赢神农。。。 萨苏 http://www.ccthere.com/thread/152285

【中国历史变态狂想 2】汉朝“黄祸”和太平道东征 萨苏 http://www.ccthere.com/thread/154134

【中国历史变态狂想 3】南宋地理大发现和罪恶的印度奴贸易 萨苏 http://www.ccthere.com/thread/155390

应任兄的狂想征文之一:假如帖木儿没有暴毙 沉睡的天空 http://www.ccthere.com/thread/155442

【讨论】假如李自成山海关不败,中国局势会怎么样 沉睡的天空 http://www.ccthere.com/thread/202560

家园 送花跟读!
家园 喜出望外:)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曹操命倒是不短,好歹活了65岁,关键是赤壁之战已经53岁

曹操 155年出生,220年去世,赤壁之战在208年。他要是能多活几年,那的确是象你说的,要统一,不是一件难事。

纪琮 在主题帖里提到

曹操对此大可坐山观虎斗,表刘琮为荆州之主,使其名正言顺,给予道义上的支持,并视情况斟酌军事介入的程度与时机,不使任何一方在荆州坐大,把荆州这碗水搅的越浑越好。待刘琮与刘备的力量被削弱殆尽、人心疲敝时,再以朝廷名义兴大兵、曝孙刘之罪,则荆州父老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曹氏可兴矣。

曹操未必不想那么做,问题是年龄已经53了,要等也等不起了,这种心态下,赤壁之战也是自然。你说的曹操赤壁战败的原因之一:开始时作战意志不坚决,是不是和这个有关系。

家园 问题是他起兵的时候已经很老了

34岁在现代多半还算是“青年干部”,但在人均寿命四十多古代已经是祖父辈的人物了。

到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已经53岁,从古代人的角度来说已经是非常长寿的了。他怎能不心急?而到平定汉中时更已是60高龄。所以汉中一败,曹操心灰意懒。其实除了夏侯渊战死,曹操的主力并没有遭到太大的损失。

更重要的是曹操也知道自己离死不远,他必须要解决子嗣的问题。他对曹丕并不满意,但对曹植更为失望。而曹丕作为兄长,在军中和朝中的影响力远远超过曹植。他不想重蹈袁绍的覆辙,自然只好集中精力解决曹植夺嫡的问题,剪除曹植的羽翼,扶植曹丕。

而本朝太祖同样是34岁起兵,至46年内战爆发也是53岁。而成败功业完全相反,只三年时间便席卷天下,更进一步在位27年,为中国重新崛起打下坚实的基础。读史至此,怎不让人生出命运之叹。

家园 恐怕未必吧

曹操的胁天子令诸侯给了他相当大的阻碍,他如果真的统一全国就不得不逼汉献帝让位,但是曹操却又没有这个想法,他只是想当权臣,却不想篡位。他后期的消极和这个有很大关系。本朝太祖却没有这个问题,完全是自己打出来的政权。

家园 曹操的犹豫主要来自王莽失败的先例

曹操并不是第一个能够左右天子的权臣。在他前面霍光,梁冀等等有一大串。问题是这些人在左右天子后一个好下场的都没有。即使像霍光能够善终,死后家族也不能保全。

那么既然当权臣的下场必然是家族屠灭,那么就干脆自己当皇帝好了。可问题是这也是有先例的。而且还是失败的先例。王莽的新朝如果是给别的起义领袖取代也就罢了。偏偏政权最后还是回到了汉朝宗室手中。这不能不让曹操恐惧自己如果篡位是否也会走回王莽的老路。

所以曹操到后来很矛盾,在《本志令》里一方面说自己没有野心,想当初最大的愿望也就是当个将军;一方面又说不能把军队交出否则就要危及自身及家族的安危。

但这是否就会让曹操停止统一中国的脚步?我认为是不会的。曹操一直都在积极得谋求统一。但他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有两个:

1。各地军阀的阻挠和反抗。曹操最大的对手是袁绍。自曹操起兵至彻底消灭袁氏差不多18年。而此时曹操已经是50多岁的老人。全国置于其统治之下的地盘仍不过四分之一。虽然他自认“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的客观规律还是不能避免的。

2。汉末动乱造成的巨大破坏。曹操统治的地区大多经过战乱,人口锐减。虽然曹操实行屯田,兴修水利。但人口和实力的恢复并不是一蹴而致,是有个漫长的过程的。在对手的军事实力比他强或至少想当的情况下,他唯一能战胜对手的要么是军事冒险,要么就是拼消耗,最终拖垮对手。前者曹操有成功,例如官渡,也有失败,例如赤壁。后者需要的时间太长,他看不到了。

这样,除非上天特别垂青曹操,他统一的步伐必然是艰难的。

家园 不知道曹操的主攻方向是不是有问题?

先贴个曹操年谱,抄来的,呵呵。

公元155年,生。

公元196年,迎汉献帝于许县。

公元198年,斩吕布。

公元200年,败刘备,官渡之战。

公元206年,败袁绍三子,取冀、青、并、幽四州。

公元207年,征服乌桓。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

公元211年,败马超、韩遂,取关中。

公元213年,进位为魏公。212-214,刘备取西蜀。

公元215年,取汉中。合肥大败孙权。

公元216年,进位为魏王。

公元219年,失汉中,水淹七军。

公元220年,薨。

在刘备取西川的时候,曹操的主力在做什么呢?接下来在汉中和合肥之间武装大游行,如果不去汉中这种绝地(一来一回需要太长时间了),而是直接南向江陵会如何呢?

还有,赤壁应该损失很大,不然如果江陵在手,南四郡不会那么快就落到孙刘手里。

家园 战略目标没错,但操作失误

赤壁之战后,曹操应当是调整了战略。赤壁之前,他取荆州的原因,一是刘表新亡,荆州内乱。而荆州此前没有经过大战,经济条件比他的北方几州要好得多。所以取荆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应是以荆州的经济为补给。另外,诸葛亮的《隆中对》中,荆州占有重要地位。荆州当时居天下之中,是枢纽的地位。对南方来说,要北伐必取荆州。对北方来说,要征服南方荆州也必不可少。诸葛亮能看到这点,比他老辣得多的曹操难道会看不到这点?所以荆州是必取得。但是否立刻下江南就在两可之间。孙权投降便罢。碰上赤壁之败,曹操必然还是要收缩兵力先全力对付北方的。

此后的战略应当说曹操都应对得当。濡须之战最后打成了拉锯战并不是曹操所愿意看到的。从该战略本身来说,唯一曹操漏算的便是低估了刘备的实力,没想到刘备会趁两虎相争而向西发展。

赤壁之战曹操并没有败给刘备,而是败给了孙权。因此他对于一直是手下败将的刘备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在收拾了关西势力,稳定了北方之后,在表面上唯一能够与其争雄的只有孙权。

对于刘备趁其与孙权争锋时入川,他只能被动应对。但取汉中在战略上完全正确。以汉中为跳板,最后取得益州全境也是题中应有之义。问题是取汉中后,他没有抓住刘备在益州立足未稳的机会积极进攻,而是等待观望了四年之久,无疑是养虎为患。最后在汉中稍受挫折就撤退,前面说过,主要是为了解决继承人的问题。

所以继承人的问题实在是很重要的。曹操叹息“生子当如孙仲谋”是反映了他的真实心理的。

家园 您说的很好

所以不能简单把太祖和孟德并提,太祖眼中没有任何敌手,除了命运,而孟德同时代的孙刘都是同样枭雄,曹操虽多能也无奈二人。

家园 赤壁是曹操战略性的失败

三国及以后的政治格局都在赤壁这场战争中决定。

曹操活的再久也无法改变历史的大势。

曹操过去的失败不过是战术上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