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汉民族的内斗劣根和科举制度之间的联系 -- 思想的行者

共:💬63 🌺6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汉民族的内斗劣根和科举制度之间的联系

汉民族的最大的劣根性就是喜欢内斗,这大概是因为科举制度以来,科举制度导致的文官大量的过剩,而催生起来的政治斗争越演越厉害导致的

在唐初以前,中国人可不是那么喜欢内斗的,实际上安史之乱就是因为文官之间的内斗,那些互斗的文官们认为安禄山这样的武人很傻,不像他们这样善斗,把大权给安禄山们就可以避免自己被自己的政治对手伤害,结果安禄山哪里是傻的呢?

安史之乱其实只是唐朝最终衰败的一个起点,安史之乱以后如果文官们武将们可以不内斗,精诚团结的话,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藩镇割据,牛李党争,唐朝也就可以再次强大起来,但是在内斗已经成为了习惯的时候,文官武将们之间的相合已经不可能了

宋朝好不容易建立了起来,宋朝的开国皇帝看到了武将的内斗的厉害(他自己就是靠造反起来的)就大幅的削减武将们的权力,把本该属于武将的权力归给皇帝自己和文官,这样武将没有随机处置权,导致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在军事上最差劲的朝代,拥有巨大的兵力优势,却因为武将不能随机处置,结果被辽国的少数兵力,西夏的少数兵力给干掉---收回武将的权力在造成宋朝军事贫弱的同时好歹维护了稳定,但是文官们之间的争斗却更厉害了,宋朝是文官之间拉帮结派搞得最严重的一个朝代,王安石的变法在历史上产生的最大的影响就是在朝廷内部因为拥护和反对变法分裂成为鲜明对立的两派---新党和旧党,在彼此争斗不休的时候,金兵打过来了

宋朝是由于科举制度造成的冗官最多的朝代,也是文官之间争斗得最厉害的朝代

明朝是靠朱元璋立威了一下,杀掉了敢于造反的文官胡惟庸和武将蓝玉等人,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刹住了内斗的歪风,但是到了东林党势盛的时候,明朝朝廷内外就都得一塌糊涂,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南明的灭亡

以后中国搞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也与很多科举制度出身的文官们除了之乎者也,引用教条以外,就只懂得内斗有关---李鸿章对这个是非常感慨的,掌握财政大权的翁同酥--科举制度下产生的书呆子对李鸿章的掣肘是甲午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

清朝被推翻了以后,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这就是内斗性格的集中展现,蒋介石只好用流氓手段威胁利诱各派军阀服从他,结果直到他败走大陆,都没有成功,共产党军队的胜利如果没有军阀的内斗是不可能的

共产党是有严明纪律和作风,很强的组织能力的政党,因此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是在相当程度的崛起了,但是现在的各派诸侯对中央阳奉阴违,中央的权威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了

中华民族要真正的崛起,就是要能够去除那一千多年来因为科举制度而刻在骨子里面的内斗病毒

家园 我还第一次听说唐朝祸乱的根源在于文官

一直只知道有唐一代军人势力过于庞大,尾大不掉。所以宋朝纠枉过正,大大削弱兵权,导致强干弱枝,军队无力抵御外辱。

家园 狗屁不通!

教主,你这篇狗屁不通的原创纯粹是在西西河公然制造文字污染!本不想回你的贴,不过这贴看得实在是忍无可忍悲愤莫名了!

先看看您的论题:汉民族的内斗劣根和科举制度之间的联系。

姑且不说“汉民族内斗劣根”的政治正确与否了。

给你指出几个硬伤。

一、从头看到尾,科举制度和您拍pg想出来的“汉民族内斗劣根”有什么联系,你阐述了没?

二、

在唐初以前,中国人可不是那么喜欢内斗的,实际上安史之乱就是因为文官之间的内斗,那些互斗的文官们认为安禄山这样的武人很傻,不像他们这样善斗,把大权给安禄山们就可以避免自己被自己的政治对手伤害

教主,您的论据那?唐初以前,难道中国人特别是文官集团就河蟹相处互亲互爱了?您的论据那?文官们认为安禄山很傻的论据那?是您没吃宵夜还是喂狗了?

三、

科举制度导致的文官大量的过剩,而催生起来的政治斗争越演越厉害导致的

宋朝的开国皇帝看到了武将的内斗的厉害

看看您自己这两段文字,自己扇自己耳光很爽啊?第一段还在说科举导致文官内斗,后面就变成武将的内斗了?还是说科举选拔出来的文官都变武将了?您以为这是游戏啊,牧师转职战士?

三、

明朝朝廷内外就都得一塌糊涂,直接导致了后来的南明的灭亡

南明是那个朝代?您做的皇帝?

四、

以后中国搞洋务运动之所以失败,也与很多科举制度出身的文官们除了之乎者也,引用教条以外,就只懂得内斗有关

无语了。拜托大哥您好歹也阐述下行不?别每次都要别人帮你找论据行不?

通篇帖子看下来,条理不清,逻辑混乱,论据几乎等于零。

什么是政治斗争?政治斗争又何尝分过人种民族和学历了?

要踩科举制度大家没意见,但是您总得看看书啊,别拍拍pg就出来一片雄文,拍拍pg再来一篇。虽说论坛上码字儿不必象论文一样严谨,但是起码的逻辑还是要的啊大哥。

家园 安史之乱跟文官内斗还是有关系的,但lz文中胡说八道居多

一方面皇帝认为汉族官员不大可靠,倒相信胡人忠心。

另一方面,唐代汉人官员,出掌藩镇,回来后即有可能入相;所以如李林甫等人,力主让没有文化的胡人番将出任节度使,这样他才能保持几十年的相位。

家园 不敢苟同

遍观楼主行文,不知意欲何为?

家园 内斗似乎是人类的劣根性吧,不光是汉人。

内斗似乎是人类的劣根性吧,不光是汉人。科举制度才千余年,人类已经内斗了几十万年了。没有科举制度之前,无论中国外国各种各样的内斗也没消停过。该隐杀亚伯时没有科举制度。罗慕洛杀瑞穆斯时没有科举制度,胡亥杀扶苏时也没有科举制度。这两者很难说有什么因果关系。

家园 有的人说三个中国人一条虫,三个日本人一条龙

这就是说明了中国人相对于日本人来说是更喜欢内斗的

内斗的性格确实是每个民族都有的,但是有的民族更喜欢,有的民族更不那么喜欢

我们看现在的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以后,如果俄罗斯人也像中国人这么喜欢内斗的话,肯定会陷入更加严重得多的军阀混战

唐朝以前的内斗更多是王子们诸侯之间的内斗,比如扶苏和胡亥的内斗,比如汉朝时的各个诸侯国和中央政权的对抗等等

科举制度兴起了以后,由于大量的没有多少社会实践经验的书呆子进入了中枢,并且严重过剩,这些人的精力就拿来内斗了,内斗就更多的成为大臣之间的内斗了,而大臣结成为所谓的朋党,就使得内斗更具有组织性(唐初以前的内斗不具有这样的朋党性质的组织性等等)

就拿北宋来说,有王安石变法后的新党旧党之争,有根据地域来分野的蜀党,洛党,朔党之争等等

科举制度对于党争而言,有一个特点就是当年的考生和考官之间是形成了一种师生关系,师缘乡缘,血缘等等和官员的过剩,就造成了内斗的几乎不可避免,而且越来越严重

家园 你如果不知道牛李党争对唐王朝的影响

可以去百度

你可以去百度:唐朝 党争

宋朝 党争

明朝 党争

清朝 党争

可以看到很多的文章,当然每一篇文章都是代表了作者的主观的观点,可以肯定的是党争的影响肯定是存在的,但是这个影响有多大,是不是让一个王朝走向衰落甚至终结的主要原因甚至决定性原因(至少南明的失败内斗可以说是决定性原因),就需要你自己去判断了---这就体现出了你的历史辨别力了----历史辨别力是不容易有的,就说秦始皇吧,你说你已经可以真正客观的评价他吗?

家园 南明相对于明朝相当于南宋对北宋

因为扬州军事集团认为南京新立的皇帝是所谓的“阉党”人所立的,于是起兵讨伐,南明内战,南明很快灭亡,否则保持偏安局面如同当年的南宋还是可以的

家园 感谢你在安史之乱和文官内斗之间的联系问题上的支持

但是你可以说明我在其他什么地方胡说八道了吗?

另外,你对明朝的东林党怎么看待---是清流还是清谈的政治反对派?(因为科举制度导致的仕人过剩所导致的政治反对派?)

家园 老罗啊,我以前就说你要多读点书

一方面是对劣根性的夸大,事实上这既不局限于科举之后,也不局限于中国人,不如说是人类的本性。

另一方面,逻辑关系不明,你连科举和内斗的关系都没谈到。你最少也该提下座师、学生、同年一类的。另外你也没法论证谁因谁果,究竟是内斗在先,并借用科举手段,还是科举本身加剧内斗。

再者,你自己都说了,对内斗在导致国家灭亡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每个人的看法都有不同;而你大大将其夸张了。

还有,那些事实列举的也不好,很多也是人云亦云,老生常谈。也都没有能结合当时的实际。

你这里论证的几个要素都有问题。

不过ls那位的逐条反驳,我看也无力的很。

家园 学历史,搜百度。。。。。。。。。。。。。。。。。。。。
家园 日本人的内斗有多厉害你大概不知道

唐朝以前的内斗更多是王子们诸侯之间的内斗,比如扶苏和胡亥的内斗,比如汉朝时的各个诸侯国和中央政权的对抗等等

这种纯属无稽之谈。

大量的没有多少社会实践经验的书呆子进入了中枢,并且严重过剩,这些人的精力就拿来内斗了

莫非贵族们、孝廉们很有社会经验?政治斗争跟社会经验根本没有关系。精力过剩云云,更不着边际。说到底是利益之争而已,不过有时候套了些大义名份。

至于朋党,党锢之祸不知道吗?

家园 三个中国人三个日本人这东西流毒太久了

日本历史里内斗这个东西什么时候停止过

三大幕府哪个不是在尸山血海的内斗里建立起来的

家园 这个说法都是没和外国人深交过的中国人自己说的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际关系,就有斗争。跟哪个国家没啥关系,只是发达国家人均占有资源多,斗争相对不需要那么激烈而已。国外的帮派斗争也很严重的,不管是日本还是欧美,不说别的,俺比较了解的学术界那是绝对的要讲帮派,是一派系的,什么都好说,不是一个派系的,想方设法也要找你的茬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