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青衫磊落险峰行——瑞士阿尔卑斯行记 (上) -- 顾剑
春天来临,人坐在家里也开始呆不住了,总想出门踏青。美国的学期结束得早,此时刚好两门课的期末presentation都已经做完,学生要交一个长篇的期末paper,要求我放他们一个星期写文章,我是假作为难,心中窃喜,顺水推舟地就答应了大家的要求。然后开始盘算,去哪里春游呢?绿卡去申根国家还要签证,只有瑞士不需要,于是匆匆计划了一个8天的大圆环路线,用航空公司里程订了张免费机票,直奔苏黎世。
1. 苏黎世
瑞士的德语区占绝大部分国土面积,象巴塞尔Basel,苏黎世Zurich,伯尔尼Bern,卢塞恩Luzern这些名城,都在德语区。苏黎世的国际机场和火车站,就象每个没有去过瑞士的人事先想象的一样:井井有条,一尘不染,服务设施应有尽有,再多的客流量,都没有拥挤的现象。从机场一出关,下楼就可以买到火车票,转身上火车,从机场直接奔赴瑞士的各个角落。而从机场进城的火车,更是不到半小时就有一班,车程10来分钟,我在火车站存包,取钱,买明信片,喝杯咖啡吃点早餐……到我一切料理停当,空身步出火车站,沿河走向旧城开始游览的时候,看看表:10点半,离我飞机落地的时间,不过一个半小时。
这里的交通系统,真是经典的瑞士效率,德国式的严谨啊。
今天的安排比较紧,我只在苏黎世盘桓了约3小时,春雨有一搭无一搭地下着,心情也悠闲自在,慵懒地走在旧城的小街上,也不用认路,从火车站沿着河,就可以一直走到苏黎世湖边,随着地势有时上山有时下山,一不小心就顺着哪条路过河了,等一会再走回来。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我很难得不去看地图,就那么信马由缰地流浪,认路干什么?get lost不是更有味道吗?
这次可能也是因为来瑞士之前忙得厉害了,两个月的时间,几乎天天都在办公室呆到晚上8到10点之间回家,包括周末。为了挤出时间出这次远门,很多事情要拼命赶在前面做完,昨天去机场之前10分钟还在办公室里干活呢。所以到了苏黎世,整个人松懈下来,已经懒得象以往那样,周详地计划路线。走到哪里算哪里,反正也丢不了。
这是雨中所拍的苏黎世河边旧城。对岸的半山上,座落着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出过25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巍巍学府,其中包括爱因斯坦和伦琴。不过可能我在苏黎世游逛得太随意了,没有记下这座城市更多的景点名堂,属于惊鸿一瞥,浮光掠影地飘过。
2. 伯尔尼
从苏黎世湖边,沿河流走回火车站,取了行李,1小时火车就到瑞士首都伯尔尼Bern。 存好包,雨逐渐大起来。伯尔尼的旧城,建筑在三面环河的狭长半岛上,半岛是高耸陡峭的狭长山脊,仅有两三条主要道路纵贯。从半岛根部的火车站沿这样的石头老街走去,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又回到几百年前的欧洲。
周围的人很少。打着伞,走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从瑞士议会大厦的背后平台,和伯尔尼大教堂的背面,都可以俯瞰深深的峡谷。大教堂从1421年到1893年,修建了470年才完工。教堂背后的玫瑰花园,就建在河谷的悬崖上,居高临下,看大河奔流,湍急的河水拍打在陡峭的岩壁上,惊起点点白浪。"金沙水拍云崖暖"。可是峡谷两岸,那些红屋顶的欧式小楼,却让人觉得那么温暖,那么润泽。看见这些小楼,我就全没有了那种在大峡谷和三峡俯瞰大河的感觉,总觉得,那每一幢小楼里,都有一个壁炉,里面熊熊燃烧着,跃动的炉火,干燥,温暖,让人想在某一个夜晚,推开其中一扇屋门,坐在壁炉前,端起一杯茶,或者一杯热腾腾的红酒Gluewine,和心爱的人围炉夜话,一夜不眠,听一夜雨声风声。
"小楼一夜听春雨"
怔怔地在这里站了很长时间,雨中旧城,再加上这些早春的花树,让我真真切切的有江南的感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半岛的尽头有高架桥通往对岸山坡,桥对过有一处熊窝,里面正有两只可爱的棕熊,很多游人在那里喂它们,熊坐在地上,只需要张开嘴来借住丢下来的食物,时不时地作个揖或者敬个礼,憨态可掬。和小时候在动物园看到的熊,几乎一模一样。因为伯尔尼的城徽是熊,这些棕熊,都是城市的吉祥物。
伯尔尼地势险要,三面河谷,古代只需要在横贯半岛的地方筑起一道城墙,就易守难攻。今天,这些城墙都拆了,但是沿旧城墙有这么一座好玩的彩色卡通喷泉。为什么要塑这么个可怕的恶魔吃小孩呢?据说是吓唬小孩,不让他们疯玩,逾越到城墙范围以外。
其实伯尔尼全城有十几处这样的彩色喷泉,塑的有仙女,也有顶盔贯甲持长矛的吉祥物黑熊。 另外,在主街上,离开议会大厦不远的地方,还有爱因斯坦26岁写出狭义相对论时所居住的房子,现在是博物馆,我那天是周日正好关门,就没进去参观。
3. 卢塞恩
傍晚,我从伯尔尼坐1小时火车到达瑞士的卢塞恩Luzern。这个城市号称瑞士的旅游首都,的确不同凡响。我在卢塞恩住上两天,然后再进山。
中午饭没来得及吃,白天又山上山下地奔走了一天,晚饭可以放心大胆地无视卡路里限制,肆无忌惮去大吃瑞士的巧克力火锅了。起码今天我不用控制体重。我在美国第一次吃fondu是05年暑假在佛罗里达的Tellahasse郊外,一家挺有名的连锁店Melting Pot,要了单人份的奶酪火锅,没想到吃不了一半就没法咽下去了。除了奶酪吃多了容易腻,我自己本身就一向不喜欢吃奶酪。可巧克力就不同了,我大概36个牙都是sweet teeth,所以巧克力,冰激凌,蛋糕这些,向例来者不拒,照单全收。这次大快朵颐,一直吃到胸前和裤子上都是漏下来的巧克力斑点,幸亏没有认识的朋友一起吃饭,否则把那天的形象贴出来,一定很搞笑的。
晚上,我不是象白天所想的,躺在壁炉边"小楼一夜听春雨",而是在监牢里听了一夜春雨!
卢塞恩的这家旅馆很有意思,它本身直到20来年前还是监狱,后来开作旅馆,客房完全保留了监狱的样子,牢门现在是从里面打开,没有人能把你从外面锁起来而已。看看,这是我旅馆的走廊
这是我的号子,看看,牢门够厚,够结实吧?
把门一关,我就真的坐牢了。注意床单和枕头还都是囚服的灰色条纹。真够地道的。
什么叫"铁窗风味",真的是窗户上有铁条的哦。
没想到我这么个从小老实巴交的好孩子,这辈子也会有坐牢的时候,而且还是倒贴钱,哭着喊着非要去坐牢不可。
哈哈,顾剑哪顾剑,你也会有今天!
卢塞恩最著名的景点,一是河上16世纪的曲折木桥,一是石雕狮子纪念碑。卢塞恩湖由周围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化汇集而成,这条河,是湖水的出口,而不是汇进卢塞恩湖。在湖水进河口的地方,有一道很长的古代廊桥,据说这是整个欧洲现存的最古老的木质廊桥,始建于14世纪早期,当时还兼做防御湖上战船攻击城市的水上要塞使用。其中每一个横梁上,都有17世纪的古代绘画,绘出当地的历史,有点象颐和园的长廊。桥在中间弯折了一下,拐点有石头的水塔。从桥里看两岸的古城,河里自在遨游的天鹅,象一幅幅水墨画卷。
这是河上不远处的第二座古桥Mill Bridge,坐落在水坝上,也建于古代,横梁上也有绘画。
著名的狮子纪念碑,一只力战疲惫,身被无数创伤,即将死去的狮子。19世纪丹麦艺术家Thorwaldsen的作品,瑞士雇佣兵献身精神的永恒丰碑。那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巴黎平民起义攻占王宫,法国王室的瑞士卫队为保护国王路易十六而战斗到最后一人,全体阵亡。要从我们以前所受教育的观点来讲,这是纪念"反革命"的东西,是"反动"的。但无论意识形态政治观点如何,这个纪念碑纪念的是人类的勇气,知事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还有职业精神。这象一首悲剧的交响乐,象贝多芬的"英雄"。何况,我本来就是保王党:可能中学时候看《九三年》,《红屋骑士》,《朱安党人》这类的小说太多了,我从小就对法国大革命没有什么好感,反而喜欢那些保王党的贵族骑士。
卢塞恩城一处不那么有名,却非常漂亮的地方,就是它的古城墙。我清晨冒雨登城。
从城塔登上城墙,这里是不收费的。从卢塞恩城墙上,能看到城市的全貌,和平静的湖水。今天下雨,云很低,如果是晴天的话,周围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和蓝天,都倒映在湖水中,更加美丽。
我出门旅行特别喜欢水。喜欢看瀑布和湖泊,在去过的天下所有著名的河流上,都留下我泛舟畅游的帆影,长江,泰晤士,塞纳,波尔塔瓦,莱因,多瑙…… 这次在卢塞恩湖边也坐了船,从卢塞恩到Weggis往返。这是湖边的Weggis小镇水边。如果天气晴朗,会更加漂亮得多。这次有点遗憾,留遗憾也好,以后可以找借口再来嘛。
(未完待续)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瑞士人的效率其实是很低下的,多民族融合的国家,优点没看到很多,各种缺点却样样不少。德国人的死板,法国人的固执,意大利人的散漫。
如果不是摊上了好山好水,真不知道这样的国家有什么前途,勤劳苦干的祖先创下的声誉,不知道还够这些人挥霍多久。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我本行是学国际经济学的。国际贸易里面很古典也很直白的理论之一,是“资源禀赋理论”,就是说各国有不同的资源禀赋,成为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
从这个观点看,瑞士绝对不是一个好地方:大山里面交通不便,现在是旅游资源,可是搁在古代,不兴旅游业的时候,这叫穷乡僻壤,农业资源和矿业资源贫瘠的地方。象贵州,“地无三尺平”。
但是瑞士人所发展的产业,都是自然资源消耗少的高附加值产业。牛奶不好运输,会变质,就做奶酪。于是瑞士奶酪天下驰名。又从畜牧业的优势,发明了牛奶巧克力这项加工业,于是瑞士巧克力也出名了。其他的,象瑞士钟表,工具军刀,都是高附加值的产品,靠勤劳苦干积累出来的名声。
所以我讲本科生的国际贸易或者国际商务课的时候,瑞士和新加坡,是两个比较喜欢的例子,说明国家不必依赖自然资源禀赋,就可以占据国际分工阶梯的高点。其实瑞士比新加坡作为例子更好一些,因为新加坡至少还有港口的区位优势。
所以我个人对瑞士的观感,一直很好。
为保护环境付出的代价可也不小。
第一次去还是在7,8年前。对当地人说你们这里确实漂亮。人家说政府为了保证湖区周围景色,风景点一律不准起新屋。国际上很多富豪来这里也只能买二手房。结果把“半山豪宅”,“无敌湖景”这些房产价格炒得天高。当地人的年青一代根本不能在家乡置业,只能去外地。市内规划计划建一条湖底隧道以改善交通,结果“有关部门”争论了二十年还没结果(现在应该有三十年了).
HeineKen(喜力啤酒)的老板在湖边买了一座城堡,不知道教授看见没有。 当时绕着转了一圈,羡铩我等升斗小民,看看人家过得是什么日子。
很多人都提到过德国人的整洁和秩序。不知道德国人的这种特点是什么时候养成的?应该不是天生的,罗马帝国时代,他们肯定也是一群蛮子阿。从接受基督教开始的,还是宗教改革,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顾剑老兄对欧洲历史熟知,不知道能否解释。
我遇到一瑞士老兄,博士毕业后,出国做薄后,然后就发现有家难回,在瑞士找工作太难。瑞士可能仗着地方好,很多研究机构不考虑国籍,就招牛人。搞得一般的瑞士籍研究者很难受。
瑞士在这种自然环境下发展出自己的优势行业确实不容易也值得学习。不过现在的瑞士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比如农业上,他们不再像祖先开发奶酪那样用创新来弥补劣势,而是采取消极的保护措施,规定大家消费的农产品必须有一定比例的是来自瑞士本土的产品,这样的结果一是物价始终居高不下,二就造成了瑞士农民的不思进取。
本来瑞士的优势就在于国家小好掉头,人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通过不断额尝试才发展出适合自己的道路,所以从前的瑞士效率那是不折不扣的褒义词。不过现在,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优美的自然风光已经把新一代的瑞士人腐化了,瑞士效率对于经常来往瑞士或者长时间在这里居住的外国人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贬义词了。
不过说起来欧洲似乎整体都有这种趋势,不思进取,希望保持现状,有能力的本地人很多移民美加,同时对外来移民限制重重,却对各种难民打开门户。
所以这次危机无论如何都是不看好欧洲的,活力活力,这才是美国最大的力量根源。
铁血宰相办全民教育,军训出来的德国人就是为了成为令行禁止,如臂使指的军人和帝国官僚作准备的。俾斯麦开了全民军国主义教育的先河,德国人从小公国的战国浪漫时期一下跳到帝国时期。全民军国主义教育出来的德国人终于成为了打破当时世界平衡的终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