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历史长河纪念七七事变活动正式开场! -- 温相

共:💬37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历史长河纪念七七事变活动正式开场!

现在是北京时间公元2003年七月七日零点五十五分,我们纪念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之七七事变的活动正式开场!

大家可以用各种方式纪念我们的先烈不畏强暴、争取自由的光荣的传统和精神,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祖国目前还是处在一个微妙的时代里,周遭的列强对我们仍然是虎视眈眈,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已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才能更好的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解读得特别清晰!

家园 为纪念七七事变,赋诗一首!

中华物产丰,东北称富饶。

倭寇窥视久,几番现桀骜。

祸伏皇姑屯,谋变起柳条。

将军非战守,人民竟折腰。

铁蹄横滋虐,哀哉我父老。

得陇复望蜀,蛇蝎心益骄。

英雄皆徒手,四海化魔妖。

枪声震宛城,七七卢沟桥。

壮士独奋起,碧血染征袍。

成仁终不悔,英名青史标。

家园 和温相、支持李梅诸兄弟,赋诗一首纪念七七事变!

军阀本无谋,河山一命休。

倭奴逞淫威,大江呜咽流。

奋战长城外,碧血洒卢沟。

壮哉我将士,凌云慰三洲。

家园 追随温相,纪念七七!小弟何敢落后?

五十年前,佟麟阁将军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威武不屈,血洒疆场,其英名与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战争历史,联在一起而熠熠生辉。

(一)

  佟麟阁,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省高阳县边家坞村人,一八九二年家历九月九日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兄弟二人,他是长子,从小跟着舅父胡老先生在乡间读书。十九世纪末期,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帝国主义列强的八国联军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佟麟阁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年代里度过的。内忧外患,焚烧的战火,难言的凌辱,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老师的谆谆教诲,使有着强烈求知欲的佟麟阁受到很大启发,他的眼界超越了本身环境的局限,内心怀有远大的志向和报负。

  一九0八年,十六岁的佟麟阁在高阳县公署当缮写,耳闻目睹的是清政府政治上的腐败,贪官污吏的巧取豪夺。佟麟阁怀着对我国古代历史上班超、岳飞等爱国志士的深深敬仰,渴望有朝一日为国为民投身于疆场。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辛亥革命爆发,同年十一月,冯玉祥等响应武昌革命,在滦州举行了起义。一九一二年二月,清政府最后一代皇帝被赶下台,从而宣告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制度的结束,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随之建立。此时,早有报国之心的佟麟阁毅然投笔从戎,参加到冯玉祥将军统领的部队之中。在这以后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中,佟麟阁驰骋南北,身经百战。

  由于佟麟阁作战奋不顾身,战绩卓著。他先后担任了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从一个普通士兵晋升为将军。他为人正直,作战骁勇,又多谋略,治军严明又多表率,古人孔夫子的“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和岳飞的“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等名言,是他经常用来对照自己,勉励别人的话。他是冯玉祥将军生前最为赞赏的将领之一。在冯玉祥将军所著《模范军人》一书中,对佟麟阁有这样的记述:“他是一个极诚笃的基督徒,能克己,能耐劳,从来不说谎话,别人都称他为正人君子。平素敬爱长官,爱护部下,除了爱读书,没有任何嗜好。他在高级教导团学过一年高级战术,对于学术肯费苦功夫来研究。”这可以说是对佟麟阁人品的一个很好的概括。

  烈火识真金。在继之而来的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佟麟阁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二)

  一九三0年,冯玉祥在中原大战失败以后,其残部被国民党改编为陆军第二十九军,宋哲元为军长,佟麟阁任副军长。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吞并全中国。在这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佟麟阁、宋哲元等二十九军将领,共同喊出了“枪口不对内”的响亮口号,这反映了全中国人民一致要求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家园的心愿。

  一九三三年一月三日。日军攻占了我战略要塞山海关,接着进逼热河,卫护平津的大门为之洞开,一时间朝野震动。二十九军被当时的国民党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火速调遣到北平以东,在三河、蓟县、玉田一带设防。全军上下同仇敌忾,同心同德,刻苦训练,准备迎击进犯之敌。不久,承德继山海关之后失守,二十九军又被急调到长城一带迎敌。

  喜峰口,是长城的要塞。一九三三年三月九日,在日寇的猖狂进攻下,东北军将领汤玉麟部作战不利,丢失了这个关隘。宋、佟二位将军调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兼程赶到,立刻与敌人展开了争夺战。当晚,夜色如墨,伸手不见五指,三十七师乘机夺回了喜峰日两侧的制高点,压住了敌人,保护了自己的侧翼。次日清晨,赵登禹、王治邦两个旅向两侧增加兵力,旨在巩固阵地,他们用大刀、手榴弹,与蜂拥而来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杀。十一日拂晓,日军调来援兵,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发起了新的更猛烈的进攻,我军官兵英勇回击,并发动了反冲锋、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伤亡都十分严重,亲临火线的赵登禹将军也受了伤。面对武器装备精良的敌人,宋哲元、佟麟阁、赵登禹等总结了经验,改变了战术,决定采取夜战、近战,以期出奇致胜。入夜,风雪交加,朔风呼啸,赵登禹旅长带伤领兵悄悄地从潘家口出发,迂回到敌后。当拂晓前的晨曦出现天边的时候,这支“天兵”已接近了日军特种兵营地。随着赵将军一声令下,将士们呐喊着冲入敌阵,手举大刀砍杀,日军纷纷毙命,余下的举手投降,炮兵大佐在睡梦之中,脑袋就被搬了家。这场战斗的胜利,使我军居于主动,一举夺回了喜峰口。惊人的战绩给予日寇以沉重的打击,日本朝野惊呼:这是自明治以来的”奇耻大辱”。二十九军扬眉吐气,从此威名远扬,成为华北大地交口称赞的“抗日英雄部队”。

(三)

  日军大举进攻华北的时候,冯玉祥将军响应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号召,毅然决定组建抗日同盟军,以抗击日军的侵犯。一九三二年十月,冯将军从山东到达张家口,与当时担任二十九军副军长兼察哈尔省警备司令的佟麟阁商讨了组织抗日同盟军的大计,佟麟阁积极支持。当时,他抑制不住自己抗日御侮的激情,挥笔书写了王昌龄《出塞》诗:

    秦时明月汉对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明山。

  一九三三年五月,正当日寇叫嚣“进驻张家口”,察哈尔时局十分紧张的时刻,张家口各界人士召开了察哈尔省民众御侮救亡大会,察哈尔省抗日同盟军宣告成立,冯玉祥将军被推举为总司令。五月二十六日,冯玉祥通电全国。表达了他保卫察哈尔,收复失地,“争取中国独立自由”的决心,佟麟阁等十四名将领联名通电响应,一致拥护。

  抗日同盟军的崛起,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拥护。各方面人士以各种形式支持这支新发的抗日队伍,许多支武装力量也纷纷加入。一时间,抗日同盟军拥有八万余众。当时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将军,正在冀东军中主持军务不得脱身,因而佟麟阁肩负起察哈尔省主席和抗日同盟军第一军军长的重任。第一军统率两个师的兵力,是这支抗日同盟军的骨干。佟麟阁还是同盟军军委委员会的委员和常委,主要职责是部署军事,收复失地等。

  抗日同盟军组成以后,取得了对日作战的一系列胜利。佟麟阁与北路前敌总指挥吉鸿昌、北路前敌总司令方振武紧密配合,指挥所部向张家口北部的日伪军展开强大攻势,将其赶出康保、宝昌、沽源,并一鼓作气,于七月十二日收复了多伦。抗日同盟军在这一系列战斗中,共歼灭日寇茂木骑兵第四团及伪军李华岑部一千余人。初战告捷,我军声威大振。敌军气焰受挫。在对日作战中,佟麟阁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然而,抗日同盟军由于受到日、蒋双方的扼杀与破坏,只存在了短短两个多月就不幸夭折了。八月五日冯玉祥被迫撤销了抗日同盟军。他壮志未酬,悲愤之下,破指血书“还我河山”的誓言。佟麟阁更是痛心疾首,隐居在北平香山的别墅,等待时机,再图报国。

  “何梅协定”签订以后,蒋介石在北平成立了冀察政务委员会,任命宋哲元为委员长,以维护错综复杂的华北局面。宋哲元百事缠身,十分棘手,急需一位文武兼备的干才。这样,在宋哲元、冯治安、张自忠、赵登禹、刘汝明的邀请下,佟麟阁又回到二十九军任副军长兼军官教导团团长,驻守在南苑。此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平津大学生教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的高潮。在“拥护二十九军,保卫华北”的口号声中,佟麟阁受到了鼓舞,看到了希望。

(四)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在宛平县演习时失踪,突然向二十九军在卢沟桥的守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攻击。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一0旅旅长何基沣接受佟麟阁将军坚决迎战的命令,立刻指挥所部青星文团,金振中营奋勇还击。这就是著名的七七事变、它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七七事变以前,北平四周均有日伪军盘踞,而国民党军队仅在西南宛平县一带有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二一九团驻防。卢沟桥是北平南面的一条唯一道路,当然成为敌我必争的战略要地。

  “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事变的第二天即七身八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表了抗战宣言,“我们应该赞扬和拥护冯治安部的英勇抗战,我们应该赞扬和拥护华北当局与国土共存之宣言,我们要求宋哲元将军立刻动员全部二十九军齐赴前线应战。我们要求南京中央政府切实援助第二十九军。……我们的口号是武装保卫平、津华北,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这个宣言声援了二十九军将士们,给他们以鼓舞和力量。

  面对日军的进攻,佟麟阁痛斥了军中犹豫不决的疑战者,他在南宛召开的全军将校会议上,严正指出,中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冲。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该马革裹尸,以死报国。他命令:“凡有日军进犯,坚决抵抗,誓与卢沟桥共存,不得后退一步。”冯治安、赵登良等将军纷纷请战,全军将土群情激愤。

  全国各方面人士对二十九军卢沟桥的英勇抗战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他们打来电报,表示热烈拥护。二十九军在回电中,表达了他们“保卫国主,义不容辞,慷慨就义,分所当然”的坚定信念和豪迈气概。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这是坚守在卢沟桥回龙庙阵地上的二十九军金振中营喊出的口号。这里满目焦土,战况异常激烈。阵地虽然仍在我军手中。但已是三失三得。双方展开拉锯战,不容半点松懈。战斗中,日军大队长一木清被我仇恨的子弹击毙,而我方金振中营长也身负重伤,营中将士伤亡十分严重。

  由于平时佟麟阁领兵有方,二十九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当时正值酷暑夏季,气候十分炎热,老百姓给守卫北平的官兵们送来西瓜解渴,都被官兵很有礼貌地谢绝了。

  七七事变后的第五天,即七月十二日,蒋介石才命令二十九军就地抵抗,同时孙连仲的第四师奉命北上支援。当天,日军在我军的主动进攻面前,撤出了卢沟桥,龟缩寻机。随后日军又进犯南苑,但在遭到严阵以待的佟麟阁所部的有力打击之后败回。恼羞成怒的日军于七月十七日调重兵万余人威逼天津,一场大战要爆发了!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提出解决卢沟桥事件的四个条件。他说:“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我党毛泽东主席对此表示欢迎,他认为这个谈话和中国共产党七月八日宣言是“国共两党对卢沟桥事变的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宣言”,进而指出“主张抗战.反对安协退让”是它们的共同点。

  七月十八日,日军又炮轰宛平城,时局更加紧张。当时,日军在华北地区已麇集十万兵力,丧心病狂的日本内阁继续大量增调兵员。受东京密令,从二十日午夜开始,日军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卢沟桥和宛平县城遭到卷土重来的日军的疯狂进攻。日军的步兵、骑兵,在坦克、大炮的配合下,向我阵地扑来。同时,日军的炮口还指向长辛店,并派飞机轰炸了廊坊,不久廊坊失陷。丰台、南苑也在继续发生战斗。七月二十七日,日军调动一个步兵旅团,一个炮兵联队,一个机械化旅团。飞机三十多架进攻我南苑、北苑、黄寺、沙河、团河等地。更为严重的是,南苑至北平间的公路被敌人切断。宋哲元在佟麟阁等人的坚决请求下,坚定了抗战决心,紧急调赵登禹部来北平增援。七月二十五日宋哲元亲临南苑军部,为鼓舞士气,邀请各界人士参加阅兵仪式。当时驻守在南苑的二十九军官兵有二千余人,包括卫队派。骑兵第九师留守处,军官教导团,平津大学生军训团等。

  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八月,日寇调集陆军、空军协同作战,向我南苑发动了新的进攻。佟麟阁将军与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将军,在劣势的情况下指挥部队,给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日寇凭借新式武器,向我阵地猛烈轰击,飞机也在尖厉的鸣叫声中不停地俯冲、投弹,战况异常激烈。二十九军装备落后,但土气高昂,誓与阵地共存亡。战斗中,击落敌机一架,缴获两辆坦克,敌我双方损失都十分严重。狡猾的敌人企图乘我不备,从大红门悄悄地接近我腹地。见此情况,佟麟阁亲自领兵阻击,但是寡不敌众,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战场上硝烟滚滚,枪炮声,炸弹的爆炸声震耳欲聋。佟将军正在指挥右翼部队向敌阵突击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腿部,顿时鲜血染红了裤腿和鞋袜。部下劝他退下急治,他却不肯后迟一步,依然奋勇向前,带领士兵们挤死搏杀。他大义凛然地喊道。“情况紧急。抗敌事大,个人安危事小……”他的行动深深地感染了在战场上的每一位将士。不久,敌机嚎叫着又飞来疯狂地轰炸,我军损失惨重。轰隆一声巨响,佟将军头部受了重伤。就这样,一代抗日名将为了祖国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时年四十六岁。在这场战斗中,我军官兵伤亡一千多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在中华民族解放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同日,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将军也在大红门战役中遭敌军伏击,壮烈牺牲。

(五)

  佟麟阁将军牺牲以后,在中国红十字会的努力下,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在永定门外找到了他的遗体。当时。只见将军浑身血迹,而目都几乎辨认不出来了。目睹这一悲壮的情景,寻找遗体的人们都不由痛哭失声。随后,遗体被运回城内收殓入棺,暂厝于北新桥柏林寺内。

  对佟将军的牺牲,全国上下极为悲痛。各方面纷纷举行祭奠悼念活动。国民党政府于七月三十一日发布褒恤令:“陆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阁,陆军第一百三十二师师长赵登禹,精娴武略,久领师干,……懋著勋献。此次在平应战,咸以捍卫国家保守疆土为职志,迭次冲锋,奋厉无前,论其忠勇,洵足发扬士气,表率戎行,不幸身陷重围,死于战阵,追怀壮烈,痛悼良深!佟麟阁、赵登禹均着追赠为陆军上将,并交行政院转行从优议恤,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史馆,以彰忠烈,而励来兹。此令。”

  冯玉祥将军对于佟麟阁、赵登禹二将军的不幸牺牲,悲痛最甚,特作《吊余赵》诗一首,以表悼念。

  吴玉章同志在一九三七六年八月五是法国巴黎《救国时报》第115期上发表题为《悼赵登禹、佟麟阁诸烈士》的社论。社论说;“赵佟两将军为二十九军高级将领。……两将军抗敌守土,奋战至最后一滴血,光荣的完成了保国卫民的天职,足为全国军人的模范。……两将军为国捐躯的忠勇气节,足以打破怯懦退缩,贪生怕死的心理,更加激发我无数健儿杀敌致果的决心。除赵、佟两将军外,我二十九年将士奋不顾身,阵亡敌人炮火之下的,还不知有若干。这种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实在是我国军人的最优秀的代表。……”

  一九四三年一月一日,重庆国民政府又举行了“表忠盛典”,宣布抗日殉国的将领佟麟阁、赵登禹等应入祀首都忠烈祠,并同时入祀全国各省市忠烈祠。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纪念佟麟阁、赵登禹两将军的历史功绩,北平市政府及各界人士,于一九四六年三月二十九日,在八宝山忠烈祠举行了隆重的入祀大典,西城区两条街被命名为“佟麟阁路”、“赵登禹路”。七月二十八日,时值佟、赵两将军殉国九周年之际,在中山公园又举行了追悼大会,行营主任李宗仁等军政界首脑,参加了祭祀,各团体和学校代表也进行了公祭,并以隆重的仪式将佟麟阁将军的遗骨从柏林寺移葬于北平西效香山以南风景优美的兰涧沟坡上。“报国敢云天职尽,立身当与古人争”--冯兰样将军挥笔写下的挽联,可以说是对佟麟阁一生很好的评定。

(六)

  佟麟阁素有“儒将”之称。他的仪表十分文雅,性格内向而恬静,但深沉之中却不乏果断。在冯玉祥将军的影响下,他笃信基督教,希望以耶稣精神,牺牲自已。尽军人卫国保民的职责。他是个务实的人,对名利看得很轻,而读书学习,在他看来十分重要。操劳完军务以后,他总是喜欢阅读书籍,常对照自己,以日记形式,不断地求反省。书法是他陶冶情操的独特方法,他的书法苍劲有力,很有造诣。佟麟阁身居高位,却经常虚心向别人求教,军务繁忙,佟麟阁就把那些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人,请到军中讲学,他先后拜过刘继唐、王干臣、柴胡德等人为师。遗憾的是,佟麟阁读过的书籍、写的日记、墨迹等,在十年内乱中几手全部散佚,除了现存于中国军事博物馆的一本佟麟阁临摹的颜字和在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寄展的佟麟阁用过的字帖、砚台外,其他都已无从找寻。

  佟麟阁生前极为重视家教。他是孩子们爱戴而敬畏的父亲,对孩子他慈祥又严肃。为了教育孩子们从小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培养勤劳恭俭,自食其力的品德,树立爱国主义思想,佟麟阁经常让孩子们围坐在他的身旁,给他们讲“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古老故事和岳飞、陆游、越王勾践及冯玉祥将军的爱国故事。在繁忙的军务之中,他尽量抽出时间过问孩子们的学习。亲自批改作业。在假日里,他常和夫人带孩子们种菜、养花、种植果树。

  佟夫人彭静智与佟将军一生相敬如宾。他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在生活上、在事业上,对佟麟阁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帮助很大。佟麟阁常对子女说:“我事业上的成就,一半归功于你们的母亲。”佟将军以贤人为鉴,不仅励已而且励人,实在令人敬佩。

(七)

  佟麟阁殉国后,为躲避日伪的加害,他的一家只好搬到偏僻的地方去住,更名改姓,忍辱度日。战乱中,不时受到敌伪的搔扰和纠缠,同时,佟将军的亲戚又从乡下逃来投靠,使生活本来就很拮据的孤寡一家,陡增十几口人的负担。佟夫人为生计终日操劳,她压制心中的悲愤,隐瞒了将军殉国的真实情况,打起精神,强作笑颜。就这样,一家人共熬到抗战胜利。

  解放后,佟麟阁将军的遗属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关怀。但是在十年动乱期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彭静智等人被遣送回乡。佟夫人因年老体弱,心情受到伤害,于一九六六年七月病故于原籍。佟将军的墓因“国民党军官之墓”的罪名险遭“红卫兵”的捣毁。然而,人民并没有忘记烈士及其家属。佟将军之墓受到了老乡的保护;佟将军的遗属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关心和帮助,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也曾关切地问过他们的情况。这一切,使将军遗属感受到了极大的温暖。

  十年动乱结束以后。历史恢复了本来面目,佟将军的功绩重新得利了公正的评价。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于一九七九年八月一日,正式批准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他的子女享受抗日阵亡革命烈士家属的待遇。北京市人民政府也为佟麟阁将军修墓立碑。一九八0年七月二十八日,北京市人民政协和北京市民革在香山给佟麟阁将军扫墓,纪念烈士殉国四十三周年。一九八四年,在 “文革”期间被取消的“佟麟阁路”的街名,也得心恢复,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还摆设了佟麟阁将军的塑像。

  为了纪念卢沟桥事变,缅怀在事变中牺牲的佟麟阁及其他爱国将土,并用他们事迹教育后代,党和政府在当年战火纷飞的卢沟桥畔建立了一座卢沟桥史料陈列馆,并正着手筹建修复宛平县城墙,还计划在卢沟桥修建一座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七?七”烈士陵园。这些事实说明,党和人民对佟麟阁等为中华民族英勇献身的国民党将土,是永远铭记和怀念的,他们的英名,将永垂青史。

家园 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

抗日战争获得胜利的翌年,首当“七?七”事变之冲的二十九军副军长兼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重莅昔年抗战爆发地的卢沟桥和宛平城“抚今念昔,感慨万分地追述亲历“七?七”事变的经过,当时报章曾将他的谈话刊出,现在笔者根据当年的旧报摘抄几段,以存史实。

冯治安将军说――

“事变的起因如次:二十六年七月六日夜间十时,日军一 联队在卢沟桥附近以演习为名,突然声言日兵一名失踪,意图进城搜索。当时宛平驻军为三十七师一一○旅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已窥知日军企图又在寻衅,对其要求严加拒绝,官兵愤激,声势悲壮。于是日寇由平津增调援兵向宛平增加,要求我军退至永定河西,再行谈判。吉星文团长当时用电话向我请示办法,我当即坚决指示:‘为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寸土都不许退,可采武力自卫及断然处置。国家存亡,在此一举;设若冲突,卢沟桥即是你们的坟墓!’吉团长奉命后,即妥加部署,严阵以待。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 月七日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我军是革命军人,为自卫计,当即英勇应战。于是所谓‘七?七’的卢沟桥事件,便这样的扩大了。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

“当时我们为全面备战计,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在天津廊坊至塘沽之线布防;三十七师(师长由余自兼)在北平南苑至保定布防;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河间至大名布防;一四三师(师长刘汝明)在察省全境布防。至是,我方以冀察两省平津两市所有的全部兵力,作了严密部署。……起初他们原是恐吓性质,觉得中国人畏惧日本,已成普遍心理,一经恫吓,没有不屈服的。他们这服灵丹妙药,不想这次竟失掉效力。我们秉承最高当局的指示,认为已到最后关头、忍无可忍的阶段。兵力虽少,但有全国同胞的热情及实力来支持,使我们勇气倍增,所以才能以寡敌众,以弱捍强,在卢沟桥弹丸之地,在日寇猛烈炮火之中,支持战事达二十 天之久,使日寇不得不收敛侥幸的心理,拿出陆海空全力来与我们周旋。此后本部奉令撤退,转战各地,如临沂大战,击破板垣师团,造成台儿庄大捷;厥后徐州会战,武汉外围会战,到处即视作第二卢沟。记得驻防鄂北南漳县时,士兵们建一木桥,工竣后,自动题其桥曰:‘勿忘卢沟!’由此可以反映翦除寇仇、收复失地的决心。经过八年的抗战,才有今日的胜利。”

家园 小女子也来奉上馨香一束,纪念抗日的先烈!!!

七七事变肇事者的下场

田代皖一郎中将

“七.七”事变时,田代任中国驻屯军司令官。1937年7月7日夜,

驻丰台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

的严辞拒绝。8日晨,田代命日军猛攻卢沟挢及宛平县城。11日晨,日

军统帅部作出向华北派兵的重大决定,还命香月清司中将接替指挥不

力的田代为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田代闻讯后,羞愤交集,于15日突发

心脏病暴亡。

牟田口廉也大佐

牟田口任侵华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连队队长,是挑起

“七.七”事变点燃中日战火的急先锋。

7月8日凌晨4时,牟田口要中国军队让出宛平城东门,被我代表严

辞拒绝。4时23分,他下令向宛平城开炮,进攻卢沟挢中国驻军阵地,

在卢沟挢打响了中日战争的第一炮。为此,天皇裕仁亲授其金鹰三级

勋章,晋升为少将。1941年又晋升为中将,擢升第18师团师团长,编

入南方军,叁加太平洋作战。

1944年3月,日军发动“乌号作战”。牟田口率领的15万余人马,

在缅印地区被中美英印联军打得落花流水。日军大本营异常恼怒,将

其解除军职。牟田口跪在因他溃败而遭免职的老恩师、缅甸方面军司

令官河边正三大将面前,泪流满面地说:“大东亚战争,要说起来的

话,是我的责任。因为在卢沟挢射出第一颗子弹引起战争的是我,所

以我认为我对此必须承担责任,我有罪。”随后绝望自杀,结束了罪

恶的一生。

森田彻中佐

“七.七”事变时,森田彻任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副联

队长,是个态度极为蛮横的法西斯军人,因进攻宛平作战有功,获金

鹰三级勋章。1938年晋升大佐,调任关东军第七国境守备队任队长,

驻屯在中国东北北部边境地区。次年5月,关东军挑起诺门坎战役,与

苏蒙军激战。朱可夫率领的苏蒙军是由飞机、大炮、坦克组成的立体

作战,日军几乎全军覆灭。8月26日,森田彻率残部跳出战壕,挥舞战

刀冲向苏军坦克群,集体“玉碎”。森田彻刚冲出几步,即被坦克重

机枪射倒辗为肉饼,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一木清直少佐

日军在卢沟挢挑起事变时,一木清直马上向牟田口请求出兵。因

而,他受到日本军部战争狂人的青睐,不久越级晋升大佐,获天皇授

予的金鹰三级勋章,擢升为关东军第7师团步兵第14旅团第28联队长,

调中国东北与抗联作战。

1942年4月,他受命率精兵3870人叁加攻打中途岛的战役。日本海

军在中途岛惨败后,他又奉命支援瓜达尔卡纳尔岛。因缺乏足够的重

武器和火力支援,被美军火炮和飞机炸得人仰马翻。满身是伤的一木

清直躺在潮湿的丛林里,眼睁睁望着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坦克张开血盆

大口轧来,这个军国主义狂徒也落了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家园 抄录先贤诗一首,望我中华儿女勿忘国耻!

悲愤应难已,问此时绝裾,温峤投身何地?莫道英雄无用武,尚有中原万里!胡郁郁今犹居此?驹隙光阴容易过,恐河清不为愁人俟。闻吾语,当奋起。 青衫搔首人间世,叹年来兴亡吊遍,残山剩水!如此乾坤须整顿,应有异人间起,君与我安知非是?漫说大言成事少,彼当年刘季犹斯耳,旁观论,一笑置。

家园 顶一下
家园 Re:历史长河纪念七七事变活动正式开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以武力占领东北四省以后,暂时改变了它的对华政策。日本先是和国民政府签署了“塘沽协议”和“何梅协议”,实行和国民政府的表面的和平,但是又支使汉奸殷钕耕成立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和德王的“蒙古军政府”。这时的华北地区的河北省,北平市和天津市也趋于特别化,也就是更加独立与国民政府,这也正是日本政府希望的,并且希望尽快控制华北,进一步进入中国内陆。1937年6月9日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在给日本大本部的奏折中提出:“从准备对苏作战的观点来观察,目前中国的形式,我们相信:如为我武力所许,首先对南京政权加以一击,除去我背后的威胁,此最为上策。”

东条英机的观点代表日本政府的一般观点,也符合日本“大陆政策”的既定步骤。当时,华北局势很动荡,亲日分子非常猖獗,亲日势力很强。在国民党内部,肖振瀛在29军军长宋哲元的支持下正在进行着权力之争。在宋元哲任察哈尔省主席的时候,曾发生了和日本人冲突的察东事件和张北事件。所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亲日派人物何应钦认为如果宋哲元继续留在察哈尔,将对当时的对日政策不利。在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汪精卫的同意下,1935年6月9日,宋哲元被免去察哈尔省主席职务,由秦德纯暂时代理,同时将29军调离华北。肖振瀛是一个很有野心的政客,由于他对29军的建立和发展都有过贡献所以宋哲元很信任他。宋哲元和肖振瀛都不希望29军离开华北,这样就可以控制河北,北京和天津。1935年6月28日北平城被汉奸白坚武的便衣队袭击,宋元哲和肖振瀛以北平军力薄弱为由将29军军部和其37师从张家口调入北平,形成了对北平的控制。由于“何梅协议”对在华北驻军的限制,29军留在华北违背了“何梅协议”的条文,宋哲元和肖振瀛一方面致电蒋介石表示29军在华北的重要性,尤其是牵制日本人,另一方面又和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会谈已达到谅解。经过多方周旋,蒋介石同意改组行政院驻北平政务管理委员会,以宋元哲为委员长,并将该会原来的建制,由辖华北5省2市,改为只辖河北,察哈尔两省和北平,天津两个市,并且改为冀察政务委员会,任命宋哲元为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河北省主席,29军38师师长张自忠为察哈尔主席,秦德纯为北平市长,肖振瀛为天津市长。虽然冀察政务委员会隶属于国民政府,但是人事,财务,税收,军政等都又宋元哲控制,是实际上的自治。

冀察政务委员成立以后,宋哲元在对日本人的态度和方法基本上是“表面上亲善,实际上敷衍”。宋哲元对汉奸是即不得罪,也不重用。其实日本的对华政策早在“田中奏折”已经确定了灭亡中国的国策,1938年8月,日本内阁由通过了一个叫“基本国策”的文件,确定要对中国进行大规模战争。所以冀察政务委员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个是投降于日本人,另一个是和日本人决裂,没有中庸之道。并且在冀察政务委员成立以后,29军和日本人的冲突也没有间断。1935年冬,汉奸刘桂堂企图在房山一带建立据点,被29军何基沣旅击败。1936年9月18日,一中队日本军和29军一部在丰台相遇,发生冲突,结果29军撤出丰台。1937年2月,冀东民团宁雨时部3000人企图通过昌平,南口西进,被29军何基沣旅击败。

“七七事变”前,华北实际上已成为前线。那时北平外围形式:北宁路沿线,西起丰台,东至山海关,均有日军驻防;北平东部,有“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北平北面,有在热河集结的伪军;在北平西北,有李守信和王英德伪军部队。仅仅在北平西南面有29军防守。当时北宁路被日本人控制,位于平汉路的卢沟桥就成为北平的唯一门户。

芦沟桥始见于金大定29年(公元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1192年)。桥全长265米,宽约8米,共有桥洞11孔。由于地处要冲,元,明,清以来,时加修建,乾隆皇帝提的“芦沟晓月”石碑立在桥头。桥下为永定河。芦沟桥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其中近代之例为1922年直奉大战,双方为争夺芦沟桥,曾在这里肉搏5个昼夜,使得永定河变成了血河,极其残酷。“七七事变”前,芦沟桥的军事地位极其重要,如果29军掌握了芦沟桥,就可以进可攻,退可守;如果日本人占领了芦沟桥,北平将变为孤立无援的死城。日本人的目的是将平津作为他们进一步侵华的大后方。

当时29军共有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1个特务旅,并且把地方保安队组成2个旅,总兵力为10万人,分驻于冀察两省,和平津两市。各部队分布为:143师刘汝明部,位于察哈尔省和平绥路沿线。132师赵登禹部,位于河北省任丘,和间一带。38师张自忠部,位于天津小站,廊坊,马厂和大沽。37师冯治安部,位于西苑。刘自珍旅位于北平城内。何基沣旅位于芦沟桥和长辛店一带。陈春荣旅位于保定。由于日本人占领的东北4省,并且不断地挑起争端,当时的全国形势是要求全面抗战,西安事变使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华北的局势也是不断的紧张,所以29军得到了全国军民的大力支持。此时日军也在为其军事行动大做准备,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也亲临芦沟桥进行精心设计。终于在1939年7月7日“七七事变”在芦沟桥爆发。

日本军重演“九一八”事件的故技,日军1939年7月7日在芦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日军谎称从中国军队方面听到枪声,日本军随即向中方提出抗议,谎称一个叫石田的士兵失踪,于是兵临城下,要求进城搜查,中国军队拒不开门,日军的一个营在炮火的掩护下,发起进攻。29军当地驻军吉星文团奋起反击,并且喊出“誓与桥共存亡,决不后退”。至8日下午,29军从长辛店以北及八宝山一南向日军发起了攻势,坚守住驻地。在芦沟桥爆发后,全国的抗战热情达到了高潮,全国人民,无论是共产党还国民党,无论是老百姓还是高级将领,同仇敌忾。日军也利用和中国方面的谈判来拖延时间,争取援兵。1939年7月11日近卫内阁召集紧急内阁会议,16日决定调前10万陆军去中国,17日东京“5相会议”又决定动员40万日军开往中国。国民政府两派的斗争也趋于激烈,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宣布了准备抗战自卫的方针,但仍“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芦沟桥事件的解决”。同时国民党元老张群提出了“14字真言---和必乱,战必败,败则后和,和而后安”。孔祥熙也提出“12字秘诀---抗战不如参战,参战不如观战”。这时宋哲元也和日本人进行了一次一次不可能有结果的谈判。在谈判过程中,以东条英机为参谋长的关东军开始集结兵力。从北宁路将关东军开入关内,从北海道海运军队到塘沽,并且在天津东局子飞机场大量集结空军。

1939年7月21日日军炮击宛平县城和长辛店一带的29军,25日炮击29军廊坊驻军,26日日军空军袭击廊坊,同日日军企图冲进广安门,27日日军向冀察政务委员会发出最后通牒,限29军37师(冯治安部)于28日正午自北平附近退尽。28日,日军继续进攻,并以空军轰炸,29军南苑守军损失惨重,29军副军长兼教导团团长佟麟阁,123师师长赵登禹相继阵亡。宋哲元于28日晚自北平逃到保定,30日日军占领北平,同日天津失守。但是“七七事变”就像“珍珠港事件”一样,“七七事变”掀起了中国抗日的序幕,全面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家园 纪念先烈的丰功伟绩!
家园 集百千骸以茔封 一寸山河 一寸血泪; 振亿万年之国运 永怀壮烈 永奠精忠 .

[GLOW=255,RED,2]

集百千骸以茔封 一寸山河 一寸血泪

振亿万年之国运 永怀壮烈 永奠精忠

[/GLOW]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外链出处

外链出处

家园 为响应温相号召为七七事变赋诗一首,以为纪念

中华文明,世代其昌。东瀛丑类,徒为望洋。

柳条惊变,突入群狼。政府无能,丧我家邦。

父老相携,奔走踉跄。天地失色,日月无光。

得陇望蜀,日寇逞强。且战且退,华北濒亡。

北平内外,魑魅魍魉。宛平卢沟,气焰嚣张。

唯我健儿,堪作强梁。长城浴血,沃野鹰扬。

短兵相接,寸土不让。取义成仁,宁为国殇。

豪俊皆出,血染沙场。人民端拱,何以克当。

壮烈无违,不愧炎黄。奋勇八载,太平有象。

风云已矣,难掩沧桑。惜我来者,国耻勿忘。

家园 血祭卢沟桥――七七事变(转一专著,纪念先烈)

http://www.shuku.net:8080/novels/wars/xjlgq77sb/xjlgq.html

家园 7.7事变背景介绍(ZT)

7.7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侵吞我东北三省,1933年又侵占热河省,接着,日本侵略军开进山海关,步步向我华的渗入。1934年4月,日本外务省发言人天羽英二发表《天羽声明》,赤裸裸地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要用武力变中国为日本独占殖民地的野心。1935年10月28日,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向中国国民党政府提出了所谓"对华三原则":(1)中国取消一切抗日运动;(2)承认伪"满洲国",实现中、日、满在华北的经济合作;(3)中、日、满共同防共。1936年3月,广田弘毅任首相,8月7日他主持召开的"五相会议"(即首相、陆相、海相、外相和藏相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军部提出的进一步扩大侵略的方案。同年,日本军国主义又具体地制定了大规模入侵中国的计划:第一步,占领华北和上海;第二步,占领中国的其他地区。在外交烟幕的掩盖下,日本帝国主义加紧进行侵略我国华北的准备和部署。日本在中国多次召开领事会议、华北日军与关东军干部联席会议、武官会议等,具体策划对我国的侵略。1935年6月,日本强行要求中国签订从河北省撤出国民党党部和军队的梅津、何应钦协定后,又策动汉奸搞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并在河北省东部22个县成立所谓"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同时,进一步企图吞并河北、山西、山东、察哈尔、绥远等北方五省。1936年4月,日本侵入华北的军队增加了两倍。5月,任命香月清司为华北驻军新任指挥官。自1937年4月起,日军经常进行军事演习。特别是5月以后,驻北平丰台日军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挑衅性的夜间演习。 

  "芦沟桥事变"前夕,西起丰台,东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有日本入侵华北的驻军5000余人;北平以东,有日本卵翼下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敌伪军1.7万人;北面和西北面,有日本豢养的察北的伪蒙军约4万人。只有北平的西南面尚为中国驻军宋哲元指挥下的第29军一部防守。因此,位于北平西南10余公里处平汉铁路线上的芦沟桥,就成了北平通往南方的唯一门户。

  1937年7月7日夜11时,日军驻丰台部队,在宛平城外芦沟桥附近,借口夜间演习中,失踪士兵一名,无理要求派部队进宛平城搜查,为当时驻芦沟桥的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219团吉星文部所拒绝。双方正在交涉中,日本侵略军竟向宛平城射击,继而开炮轰击宛平城和芦沟桥。日本军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从此开始。

  事变发生几小时,日本按计划从山海关、通县、天津等地调兵千余名增援。17日,日本政府召开五相会议,决定动员40万军队用于侵华战争,妄图以武力灭亡中国。

  日本侵略军得到新的增援兵,便兵分三路围攻北平。到7月26日,日军增兵已达10万人左右,进一步完成了扩大侵略的军事部署;第一路,关东军酒井、铃木两个混成旅团由热河向北平北侧进攻;第二路,由朝鲜调来的第20师团(师团长为川岸文三郎)向北平南侧进攻;第三路,以华北驻军河边旅团为基干,向北平东侧进攻。另有从日本国内调来的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配合海军进攻天津。此外,在日本国内尚有个师团念机而动。在日本军国主义大举进攻下,驻守北平的第29军第37师及其他部队广大官兵奋力抵抗,但由于蒋介石政府不予支援,终于失利,被迫撤退。7月30日,日本侵略军相继侵占北平、天津。尔后,日本侵略军在华北战场上便以平津为据点,沿平绥路、平汉路、津浦路继续扩大战争。为了实现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野心,8月13日,驻沪日军进攻中国守军,发动了"八?一三事变。"

   "芦沟桥事变"时,日军即在上海地区加紧进行调集舰只、增派部队、征油预备役等战争准备活动。企图利用在上海的既占阳地和有利的军事态势,一举占领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为后续部队上陆创造条件。在战略上企图控制进攻南京的大门,配合华北战场,以求战争的速战速决。为此,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自7月中旬起即开始武装示威和夜间巷战演习等军事挑衅,并且多次制造了"水兵失踪"事件。1937年8月9日下午5时左右,日军特别陆战队大山勇夫中尉和一名水兵,驾驶汽车直闯虹桥军用机场,并开枪射击中国哨兵。警卫机场的中国国民常保安队开枪还击,两个日本军人当场毙命。11月,日寇提出取缔上海地区国民党保安队和撤除沪西地区的工事等无理要求。同时,增派大量舰艇驶进黄埔江,并向上海增派海军陆战队。12日傍晚,停泊在上海的日本第3舰队旗舰"出云"号司令官电告海军大臣米内光政:上海战事已处在爆发前夕。当天夜里,日本政府首相、外相、陆相、海相"四相"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火速派两个师团开赴上海。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凭借租界和黄埔江上的军舰,在航空在支援下发起进攻,揭开战幕。日本侵略军所到之处,烧杀忍淫掠,罪行累累,使中国人民的生命与财产遭到巨大损失。

家园 新《万里长城永不倒》

[FLASH]http://kjapan.sdedu.net/game/greatwall.swf[/FLASH]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