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稍纵即逝的人生转折点 -- 潘涌

共:💬79 🌺181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个人觉得,林彪当时还没有另立山头之意,

底下的人无从分辨,黄明显是毛派,参加过秋收起义。

家园 专业研究不可太强求,

我非常尊敬专业的年青文革近代史学者,他们虽没有亲身经历,但对历史的细节了解的非常清楚,这是十分可贵之处。我的目地是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也对那段历史感兴趣,把一些专题炒热,历史研究也要大众化,人民化,中国人从历史的角度说,茶余饭后还就爱谈论这些事。从这里可以分出专业,非专业,我可能还真是处于专业非专业之间。

家园 我还有一个目地,

是把复杂的政治问题学术化,让大家既看到写的是历史,又让当事人从个人恩怨中解脱出来。后人要明白,做过好事有人感恩,做过坏事有人会写进历史,做坏事的时候也要好好掂量一下,万一叫人写进历史怎么办。

家园 潘式研究法。省事,简单,易通。

值得大力推广。

呵呵,开个玩笑。

家园 说得好!

也说明国民党无人,都这时候了还在瞎掰,事后诸葛亮都当不上

家园 是呀!国军老干部连小委员长是什麽时候去东北的都没搞清楚,

这种私下聊天,重要性相当有限。

家园 国民党派谁调兵东北,和那个部队关系很大

仔细观察下,国民党调到东北的,基本都是远征军。那谁能指挥得动这支部队呢?杜聿明,陈诚,卫立煌。都是远征军的老司令长官。不要说是张学良,就是顾祝同,何应钦,也指挥不动这支部队。

家园 可见常公对夺取东北也极为重视

可以说,对KMT军队的战斗力,不会有谁比身为最高统帅的常公本人更清楚。他把远征军派到东北,是因为他很清楚,在貌似庞大的KMT军队中,真正有战斗力的也就是原远征军系统的这几支部队。

家园 恰恰是这点,李宗仁很不以为然,认为是一大败笔

当时,远征军大都在西南,横跨中国,运到东北,从时间上就输了。而且,东北从来没有被南京统治过,国民党从上到下,对东北都不熟悉。无法制定有效的政策。

事实上,对蒋来说,最好的策略是依靠雅尔塔合约,从政治上,外交上保持对东北的名义,主要依靠苏联红军和讲伪满洲国伪军改编为主,建立对东北的统治。而将远征军投入到关内,解决关内战场后,再图谋东北。这样,局面会大大的不同

家园 日本鬼子是回不来了

可是美国鬼子十有八九会来的。

家园 为何不像中共一样,各路人脉全部到东北。
家园 不敢苟同

你的对手又不会按你替他设想的思路走牌。

远征军投入到关内,解决关内战场后,再图谋东北。这样,局面会大大的不同

解决关内战场?没有两三年不行吧?该不是真心相信三个月解决共军吧?

两年后,东北全是共党的了,土改完成,加上东北的资源和工业,加上苏联的支持,就不是100万入关了,500万装备精良的部队,哈哈,谁当得住? 

当时国共都看到了东北的重要性,才抢的。

李宗仁回忆录里挺明白,真要让他上,可能还不如老蒋。

说实话,当时中国的那个情况,非共产党不能救中国。

家园 46年派张学良去东北?不可能吧。说不准直接投共了呢。

46年派张学良去东北?这个想法太搞了,不可能吧。

1。蒋刚软禁了张学良近十年。马上放出来委任为最重要的方面大员?新仇旧恨的,说不准直接就投共了呢。张学良弟弟和亲信中可是颇有几个TG分子。

2。张学良的基本力量东北军,在抗日战争中一直被蒋当作杂牌军使用,伤亡多补充少。部队有的拆了,有的并了,有的投共了,所剩无几。就算张学良肯帮蒋打共产党,缺兵少将的,单靠赤手空拳就能行?

3。国民党军去东北的主力是黄埔系的远征军精锐,眼角里也看不上所剩无几的东北军杂牌。以当时国民党的派系斗争程度,就算派张学良去了,他又能指挥得动这些黄埔系的骄兵悍将?

4。东北刚开始大打时国民党占优势,林彪连丢四平和长春。哪里谈得上“共产党无法找到任何借口在东北立刻展开决战,即使后来会打,但赢得了宝贵的调兵时间。”多拖几个月共产党只会站得更牢。

5。张氏父子在东北确实曾经有些声望。只是不知道那点声望在918张学良的东北军一枪不发撤入关内坐视东北沦陷后还能剩下几分?就算还剩下一丝半缕,从918到46年已有15年,十五年前的一点几经打折的声望能超过共产党的分田分地?

6。张学良本人的军事才能只怕还远不如陈诚。35-36年他和陕北红军就交过手,结果基本上是整师整团的部队送入共军虎口,为改善共军装备做出了不少贡献。假如蒋派十年没摸枪的张学良再次去面对在抗日战场上锻炼了八年的老对手。。。

家园 是各路人脉大佬?还是各路派系军队?

其实,最上策的就是放弃东北。经营关内。

家园 潘大哥,忍不住说一句

考试作弊不管什么时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得了便宜就不要再卖乖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