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浅谈金融危机的溯源 -- 西瓜子

共:💬121 🌺74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9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还应该看到,至少中央要抑制房价上涨的目的达到了
家园 股市是中央布的局,他破了是必然的

跟经济没关系,TG用这次股市泡沫完成了三大行和大批央企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目标完成了,破了就破了,亏的是股民的钱

,而且有全球金融危机掩护撤退,TG真是精明无比啊.

房地产是地方政府鼓捣出来的(有中央的默许),现在破了亏的也是这几年按揭买房的人,却留下了大批的房产和城市基础设施.

股市房市,TG完成了自己的战略目标,而花的却是有产者的钱(股民和买房子的都算有钱的吧).

TG并没有违背或控制经济规律,相反而是在利用经济规律办事.

家园 【原创】浅谈金融危机的溯源(四)

引言:英国佬的那一套过时了,“天命”抛弃了英国佬,选中了美国人。于是,全球资金,以及它代表的“信用”,以及支持这些资金和信用的实物资源,抛弃了英国的殖民地体系,投入了美国人的怀抱,这一切,如何发生的?

正文:

英国佬的殖民地为基础的生产模式是:殖民地提供原料——>宗主国生产——>产品返销殖民地——>获得收益,宗主国资本扩大——>控制更多殖民地——>扩大生产。

这里面的问题主要有:

1.殖民地是排他性的,其他国家的商品不能或者限制进入英国的殖民地。

航海条例(Navigation Acts):是英国历史上关于航海贸易的一系列立法。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发展英国的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

1381年理查二世颁布英国最早的航海条例,1485年和1540年又陆续订立。1651年,英国政府针对当时英国海上贸易的主要竞争对手荷兰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从亚洲、非洲、美洲运往英国或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属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英国各港口的渔业进出口货物以及英国国境沿海贸易的货物,完全由英国船只运送。

这些规定排挤了荷兰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危及荷兰的海上利益,导致1652年的第一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被迫承认这一条例,并且于1654年与英国签订《威斯敏斯特和约》,规定荷兰不得与欧洲以外的英国岛屿和殖民地通商,英国也不得与欧洲以外的荷兰岛屿和殖民地通商。该条约几乎是《航海条例》的翻版。

1661年颁布的航海条例重申1651年航海条例的主要内容,规定某些产品只能运送到英国和爱尔兰或英国其他殖民地。1665年爆发第二次英荷战争,英国战败,航海条例稍有放宽。

1651年以后颁布的航海条例是为了垄断英国和殖民地的贸易,维持英国殖民地对英国的依赖,限制殖民地的经济发展。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航海条例。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到1849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了。

所以,制成品即使已经落后,也不愁卖不出去,于是英国人不再考虑改进技术、更新工业设备。这就导致英国工业装备、技术逐渐落后。如此下去,一旦先进装备的德国、美国工业直接挑战英国佬时,英国佬就毛爪了。

(ps:不过挑战英国佬的是德国,不是美国,这是为啥?个人认为,个中原因,与两国国内市场大小有关:美国国内市场很大,可以等待时机,慢慢掀翻英国佬。这一点,反映到美国社会心态上,表现为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前,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的孤立主义还很盛行;而德国人国土面积、人口所支持的市场太小,无法慢慢等待,只好拼死一搏了,错了,是1914年、1939年拼死搏。

2.殖民地输出原料,输入制成品。但是比起制成品来,原料显然便宜很多,所以殖民地购买力很有限,作为市场,根本容纳不了多少制成品。所以经济危机非常频繁发作,在英国殖民地无法扩张后尤其如此。

3.技术装备不行,产品就不行,更别说带领全球进入更高层次的生产力水平了。

俺可以抽象地说“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新的生产方式,于是托起了代表新的生产方式的国家/势力”,但是这些在中国教科书里面反复出现的陈词滥调,无疑让大家打哈欠。

俺不妨说得更加明白点:英国人的模式不能带来更大的利润,于是,当能够带来更大利润的美国模式出现后,英国佬就被抛弃了。

4.美国人打开了局面。他们发明了新的生产方式——即为我们现在天天喊的“全球化”模式。

美国人机缘巧合,举起了“全球化”的大旗。“全球化”的进程,从1900年代初,美国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开始,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标志,“全球化”体系基本建成。

过程曲折,多有反复,时间漫长,但是,至少眼下看来,框架已经基本成型了。

这一体系,其设计思维俺试着描述如下:

(1)美国人(依靠全球霸权)直接组织全球生产,安排全球分工。

(2)全球资源(石油、金属等)统一定价,(在保证美国人利益的前提下)保证供应

(3)美英当然从事金融业,为全球生产提供融资支持

(4)欧美日从事技术研发、应用和企业管理

(5)拥有丰富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此前,1970年代前是日本人;1970年代后是亚洲四小龙;2001年后是中国人):充当世界市场的“生产车间”

这是一个接近完美的组合。通过这一体系,全球所有的可能参与生产的要素:资金、技术、劳动力、管理技术等等,都被美国人都组织起来了,其爆发出来的巨大的生产能力,是英国的殖民地模式不能带来的。

全球所有可以参加的生产力要素,都最大限度地参与到了生产中来。于是在短期内,全球产品出现了极大丰富。这个“丰富”,甚至是10年前、20年前都不能比较的。

如此,俺说米国被选作“先进生产力在人间的代表”,是“天命所归”,至少在目前,是当之无愧的。米国人自负为上帝选民,俺至少眼下,也不得不承认。

5.先进生产力,代表着巨额回报,按照资本逐利本性,资本抛弃包括英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及其建立的所有体系(包括苏联人和它的“经合会”体系),争相投入美国,支持美国的大业,是自然而然、大势所趋。

6.不过话说回来,谁要是在美国领导的全球化生产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新的全球生产体系,导致“生产力”获得更大进步,谁就是下一任“先进生产力在人间的代表”,就会被全球资金、信用,以及资金和信用所代表的所有这个地球上的生产要素所追捧。

此时,老美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有人说中国是下一任,大家不妨用这个标准来看下,中国是么?

通宝推:leqian,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说的不错

现在好了,一殖民就是殖民大半个世界,还不用军事占领,多实惠。

家园 TG在获利之后是不会在乎多几个商人跳楼的:)

因为政府要赚的钱,在政府和商人之间就已经完成。面对消费者的时候,已经是完成和政府交易后的商人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了。

所以你完全可以将政府的救市措施看成一种姿态,但不要认为政府会参与多深。这个时候他乐得充当高高在上的模糊形象,冷眼旁观商人与消费者之间的游戏。只有两种情况TG领导下的政府会动真格:

第一种,政府与商人的交易还没有完成就套在商人与消费者的交易中,政府会出手帮商人,但更多的时候是终止和商人的交易,例如中途收回土地。

第二种,商人和消费者在交易中消费者受损太大,以致于采取了与交易无关的活动,政府会马上插手。这不是经济问题,这是河蟹的问题。正常情况下,TG的原则一向都是宁让几个人跳楼,也不能让“大多数”上街。

家园 无关话题一句。

西河的风格的确是可以容忍只challenge别人而自己没有建设性意见的人的,(我这么说可不是冤枉您啊,专程到您的博客家园看了,基本百十个回贴语气跟这篇都是一致的)。因为西河水深牛多RP好。但这做派应该不受鼓励。

比老兄你这做派更犀利彪悍的,股版去年就有博傻,脖子两位,最后大家也受益匪浅。

建议先去学习一下。

家园 说到底就是殖民地的利益反过来害了英国人.

和发展新技术相比,从殖民地获得利益更加省力.所以英国把精力主要放在依靠他当时天下最强的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继续掠夺殖民地上,也就是赚容易钱、快钱,这样一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很快就落在了美国和德国的后面。但是当时起决定性作用的军事力量主要依赖的是工业力量和以此为基础的军事革新。这样就很快形成了德国、美国与英国力量和财富严重不均衡的现象。在历史上美国国内市场广大,所以美国发展主要靠的是国内市场。而德国国内市场要比美国小得多,更依赖国际市场。这样一来德国和英国的矛盾无疑要比美英矛盾更深刻。国内市场大小的区别确实是德国而不是美国首先向英国发起挑战的原因。

至于中国,目前是世界生产力数量上强化的代表,但在新技术方面,显然不是。

家园 引入可控的群众运动

有一种观点,俺此前也热衷过。大意是:中国加大对非洲(也可包括中东、中亚,但是主要是非洲)产品输出和基础设施建设,非洲以矿产资源支付。

  

俺认为,这个办法短期内有效,长期来看,还是陷入生产相对过剩的死循环。

  

非洲的矿产价格低,中国制成品价格高,其结果就是非洲在贸易中获利少,中国获利多,非洲因此购买力有限,不能全部消化中国的产品。

  

开始,非洲还可以以矿山支付,但是当中国在非洲圈地完毕,所有资源尽皆卖出后(这是不可能的,这意味着和非洲前老大——法国直接对抗),非洲支付能力也就到了顶点,那么中国的产品哪里去销售?

  

再去靠欧美日?他们消费萎缩了嘛。当然,如果非洲支付能力萎缩前,欧美日消费能力又复苏了,那另当别论。

  

所以解决问题的道路,还是那一条,靠国内内需消费。

  

可是启动内需要触及那么多利益集团的利益:尤其是房地产商、(地方)zf的私务员和私仆。这些家伙才不乐意呢。

利用各种方式,逼迫利益集团吐出口中的部分利益,转移给普通百姓。这样益于启动内需,是明智的选择,也是TG可能采取的措施。

  

TG善于此道。

  

故事(故,以前发生过的;事,事情):80年代,企业效率底下,怎么提高效率?试过多种办法,如承包、股份制等等。后来还是玩狠的,放开国门,大规模引入外企这群狼,除了zy可以保护的关键企业,其他企业死的死,散的散,只有跟外企竞争得胜的才能活下来。这一逼,什么效率都出来了。

  

这次呢?俺注意到重庆的出租车事件,以及此前的瓮安,此后的深圳等等。不同于以往,没有开枪,没有镇压。从报道和处理不同以往的角度来看,zy有意放开一个口子,主动煽动、利用这些民间力量了(当然更加重要的是要控制其程度和规模)。

  

矛头指向谁呢?俺猜测就是利益集团。目的呢?逼迫他们吐出些东西。

利益集团拿少了,就是百姓拿多了,百姓手里有了钱,内需才能上去,这个道理很明显。

  

思路有点象文革:TG擅长斗争,而且不择手段,包括斗争自己内部的小集团。

家园 要赶班车去了……没完成

首先是意大利北部诸城邦,威尼斯/热那亚之类,政权组织规模极小,基本等同于大规模的股份公司。这是一个有效的组织,但是容量太小。

其次是荷兰。荷兰初步具备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价值增值链条,但是由于规模太小,导致了两个后果:一,价值增值链主要发生在流通领域——包括实体经济的运输和虚拟经济的金融——而生产领域较为薄弱;二,保护这个链条的暴力手段不够强大。所以,当一个具备更广泛的生产基础和更厚实的暴力手段的竞争对手出现时,荷兰就恢复到一个弱者的地位了。

这个对手就是英国。“世界工厂”充分说明了这个国家强大的生产能力,同时英国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保护手段内部化了——就是强大的皇家海军。这个帝国的缺陷在于:一,相对于巨大的生产能力,国内的市场还是太小,导致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外部市场,以及随之而来的——二,先发优势导致了技术进步和生产组织结构的发展慢于后来出现的竞争对手。

英国的新对手就是美国和德国。对于英国来说很坏的消息是:美国和德国的国内市场规模都更大。这样即使在双方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美国和德国也有更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随之而来的更强大的暴力手段。英国在一战以前,通过有效的金融手段保证了在军事投入上胜过了德国,维持了霸权。但是由于战争不可能带来长期的资本增值,这部分投入说得难听点是血本无归了。透支帝国的信誉,让美国成为了英国的债权人。英帝国的霸权实际已经岌岌可危了,二战,无非是给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巨人最后的一击而已,只是把一战的后果再度确认并且放大了而已。

最后的霸主就是美国了。这个国家,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需要的一切基本都具备了:强大的生产能力,广阔的内部市场,有效的暴力手段。看起来,美国的霸权坚不可摧。但是正因为表面看来的无懈可击,美国却要面对一个更根本的问题:资本如何增值???

马克思指出,资本就是死劳动,资本是吸血鬼,要靠吮吸活劳动的鲜血才能增值……

大家觉得还行就给个花吧,写这么多挺累的,鼓励下哈!

通宝推:大眼,
家园 仔细想想,这个跟国家在战略有关

1556年至1700年间统治西班牙的是哈布斯堡家族。这个家族的传统就是贪婪地在欧洲吃下土地,越多越好。

于是在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吃掉尽可能多的土地,然后从这些土地上榨取尽可能多的财富,成为西班牙不宣诸口,却在衷心执行的政策。

而搜刮来的财富,除了供给王室和贵族们的挥霍以外,即用于维护这个庞大的帝国了。

这样,或许我们可以理解1566年后的尼德兰革命和1588年的“无敌舰队”远征英国了。前者(尼德兰革命)是要剥夺掉尼德兰这下金蛋的母鸡;后者是因为英国佬动了拉丁美洲殖民地这一奶酪。

老兄说:

西班牙传统的工业制造基础其实不弱,这是摩尔人时期的底子
。这点俺很感兴趣,望能指教。(因为俺西欧经济史基本是空白,呵呵。)

下图背景为:尼德兰革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从网上搜了点东西

阿拉伯人带来东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国家的统一又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农业上广泛采用水利灌溉,推广从东方输入的新作物,如稻米、甘蔗、桑树、石榴等,并发展葡萄种植和酿酒业。坡原草地的养羊业也发展起来。在手工业方面,金银矿产、冶金、呢绒、丝绸、皮革、造纸、武器、玻璃等业都很发达。当时西班牙城市繁荣,和东方各国有密切的商业联系。阿拉伯文化也在西班牙广泛传布。首都科多瓦有大学和学校二十七所,还有规模很大的图书馆。医学、数学、地理学都很发达。西欧很多国家都派人到科多瓦留学,把许多古典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带回本国,再译成拉丁文。

西班牙统治者迫害和驱逐南部的摩尔人和犹太人。他们被迫起来暴动,约有二十万人逃往北非和其他地区,其中多数是熟练的手工业者和农民。他们大批逃亡使西班牙经济遭到严重的损失。留居下来的穆斯林和犹太人虽已被迫改教,但是仍然受到宗教裁判所的迫害,不可能象过去一样在经济上发挥重要作用。

自格拉纳达陷落,到十七世纪二十年代,约有三百万穆斯林被放逐,或被处死。西班牙的摩尔人问题,永远解决了,从而清楚地打破了这样的规律:阿拉伯文明在哪里扎根,就永远固定在那里。“摩尔人被放逐了;基督教的西班牙,象月亮一样,暂时发光,但那是借来的光辉;接着就发生了月食,西班牙一直在黑暗中摇尾乞怜。”

家园 花谢

看到这些材料,隐约好像有点印象,不知道以前在哪里看过,估计没有留意,忘掉了,呵呵。

家园 不知道兄台说的利益集团和tg各有什么指向?

在你的分析中,这是别于老百姓的重要两方,但是并没有具体指向。

按照前面兄台的逻辑,天朝其他的所有势力都要依附于执政党才能获得利益。那么现在的利益集团同样也是依附于执政党才得到利益并成长起来的。这么看起来似乎tg可以予取予求,但是有另外一个巨大问题。

就是利益集团和tg是不是一体?好像人的手心手背一样。如果如此,那么阁下后面的关于双方争斗的逻辑推理都失效。

这种情况是不是真的?tg真的只是一个政治集团么?个人深表怀疑。从常理和人情上来看,现在的巨大利益集团只能是也必然是tg的一部分。这一届的温胡已经表现出来并没有政治魄力来切割,下一代的核心又是太子党和团派的组合,个人非常不看好他们能够将tg同利益集团做出切割,这种动作毫无疑问意味着巨大的政治斗争和动荡。需要的是政治家的远见和坚定的意志,这种气质是目前的tg培养不出来的。

家园 所以,中国现在的应对很简单

导弹中段拦截:防止第三次鸦片战争为美国透支填空

国内就业第一:什么人民币升值贬值都以完全就业为目标,贸易平衡和资产保值等都是次要问题。

堵截一切将中国财富转移出国外的渠道和机制:如西方征反倾销税而中国补贴出口的是财富转移渠道之一,直接是中国政府财政支出变为西方政府财政收入。与第三国贸易用美元结算是财富转移渠道之二,凡是第三国贸易的,要电子会计尽量减少贸易不平衡的结算,增加以物易物贸易实质,这是今天中国金融创新的前沿阵地,突破美元敛财的网络。金融创新要支持中国制造和中国外贸,要创造贸易非美元化结算工具。

坚决打击国外游资到中国金融市场套利。

家园 鼓励鼓励

送西西小红花一朵。

送花 关闭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9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