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中国农业机械化进程的一点回顾与分析 -- 润树

共:💬95 🌺24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以资为本还是以人为本,这是一个深刻的问题

如果以资为本,将单位资本的收益最大化作为目标,那么机械化也许确实是没有竞争力的。

但是,如果以人为本,以单位劳动力的产出率最大化为目标,那么机械化是当然的选择。

我认为,社会的进步还是要以人为本,“把人当作人来使用”,所以分田拆拖拉机是开历史的倒车。

家园 机械化还有一个好处,降低管理成本

管理的灵活性,是劳动力集中型大生产的一个弱点。

家园 以人为本也要在自然条件限制下来实现

脱离客观条件空谈以人为本就会适得其反。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不解决而一味提高劳动生产率会破坏整个经济系统。

今天世界最大的问题,是就业问题。以非洲和中东的难民营为例,不解决就业问题,何谈劳动生产率问题?南美木材开采,劳动生产率提高得越快,雨林消失得越快,脱离了客观极限谈以人为本,只能是欲速不达。

所谓苏丹人道主义灾难,实质是部落间争夺资源的问题。

我不反对机械化和提高劳动力生产率,我只是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只能在充分就业的前提下才有意义,如果机械化造成更多的失业或更多的资源毁灭,会造成更多的人道主义灾难,所以,机械化或劳动生产率提高在没有解决充分就业的前提下不是以人为本的,而是以机器为本的。

家园 对。这就是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比例的问题。就是经营杠杆

如果市场和环境稳定,机械化是降低成本的。机械化是一个杠杆,年成好收益就更高,年成不好就损失更大。所以一定要辅以自动化和信息化以提高经营的灵活性以应对市场和环境的变化。

家园 这里面有个制度因素我们没有提出来

中国农业发展道路的选择,与中国的社会制度有很大关系,我们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以中国目前越来越向资本主义制度靠近的趋势,极有农业经营向个体集中的可能。如果实现,那么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是会加快的。由于此种发展将导致大量农民失地失业而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你提出的劳动力密集农业道路未尝不是一个折中的选择。

我的出发点是质疑1981年的分田到户,在希望中国能回到集体化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来设想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对你提出的问题给予如下回答:

农业机械那么多,我们如果仔细一项一项地看,就可以知道它们中的大多数在现代农业中是如何不可或缺。你反复说的手扶托拉机只是其中一种,而且还是用来跑运输,已经不属于农业机械化的范畴。你说不排斥机械化,但总是把它与农业现代化的其它因素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我十分不解。由机械化所节省下来的劳动力可以致力于其它产业,也可以致力于农业现代化的其它方面,包括你说的精细化,但现在的体制却使其难以实现。

你提到的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与农业机械化无关,不应该通过降低劳动生产率,把农民都束缚在黄土地上来解决,就像工业中的机械化和自动化造成了许多产业工人的失业,不能靠回到手工生产来解决一样。这个问题的解决有两条路,一是进一步开发资源,二是节制人口和资源消耗度,并且使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前者是技术性的,最终还是要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而后者是社会性和政治性的,需要人类共同来面对。以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如果能解决好这个问题,人类完全可以过一个较为舒适幸福的生活。但实际情况是资源分配极不平衡,国际如此,国内各阶层也是如此。我们不应该要求那些本来已经所获甚少的人进一步节制。

所谓西方国家的资源丰富,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大,欧洲,日本并不比中国好,但它们的农业机械化都很先进,产出也很高。当然我们可以说这是整个农业现代化的结果。但是,离开机械化就没有自动化,也不会有现代化。

家园 很赞同你的人道解说

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与农业机械化无关,不应该通过降低劳动生产率,把农民都束缚在黄土地上来解决,就像工业中的机械化和自动化造成了许多产业工人的失业,不能靠回到手工生产来解决一样。这个问题的解决有两条路,一是进一步开发资源,二是节制人口和资源消耗度,并且使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前者是技术性的,最终还是要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而后者是社会性和政治性的,需要人类共同来面对。以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如果能解决好这个问题,人类完全可以过一个较为舒适幸福的生活。但实际情况是资源分配极不平衡,国际如此,国内各阶层也是如此。我们不应该要求那些本来已经所获甚少的人进一步节制。

家园 首先,我们承认中国农业机械化落后于发达国家

根据http://www.ers.usda.gov/AmberWaves/June08/Features/ChinaFeed.htm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中国估计占世界10%的可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世界30%的稻米,20%的玉米,25%的棉花,37%的蔬菜水果,50%的猪肉。所以,虽然机械化程度是落后的,但产量不落后。

我们知道,中国水稻产量提高,主要不是机械化的贡献,而是水稻良种的贡献。相比较而言,机械化更多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是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这个结论应该是我们可以同意的,即中国机械化程度不高,但中国产量高,结论只能是产量高与机械化程度高没有太强的相关性。

如果机械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人民生活就改善了,这当然是好。问题是中国人口还在增加,土地是很难增加的,而且荒漠化和城镇化还不断侵蚀土地。所以,不能一味把资本投入到机械化里,而要同时关注提高单位水耗和提高单位土地的产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目标,机械化是手段,而且不是唯一手段,并且要中庸,否则机械化投入太高会适得其反,降低人民生活水平(由于加强了人口资源矛盾)。

你认为制度好坏要以能否提高农业机械化为指标,我认为制度好坏要以那个减缓人口资源的矛盾为指标,这就是我们的分歧。我认为当今世界的所有矛盾冲突中人口资源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忽视了这个矛盾而片面追求机械化难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家园 这一块没看明白?

以前我下乡冬天帮助水利建设,以往是冬天农闲,农民都在家里休息,现代化了,结果是一年四季忙个没停。

》》》这个意思是现代化了,农民要搞水利建设,不搞现代化,农民不用修水利,很休闲?

要是这么理解的话,我想说,还是让农民忙点吧,不然,水利不修,灾害一来,现在悠闲的农民到时就成寓言里冬天的蚂蚱了。

家园 机械化造成失业恰恰是以资为本的结果

机械化一定会造成失业吗?不见得。不错,机械化会导致原先五个人干一天的活一个人一天就干完了。但是下一步怎样发展,就不是由机械化决定而是由生产关系决定了。

一种是,每人干五分之一,其他时间休息,工资平均分配,这就不会出现失业。

另一种是,让最熟练的那个人干一天,只给他发工资,于是其他人就失业了。

而选择哪一种,就看以人为本还是以资为本了。

资本主义的问题就在于,它以资本增殖最大化为目标,迫使生产者尽最大能力生产,最后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危机就来了。

家园 我再强调一下人口和资源的矛盾

我根据拖拉机比耕牛的效率还不止五倍,可能是十倍。但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十倍不等于人们就可以享受干十分之一活的舒适,即便你现在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的分配方式。

我再强调一点,我不反对机械化,而是反对盲目的以机械化为目的农业现代化。

用回您的例子。假设建国以来农村机械化确实使得一个人可以干五个人的活。假设单位产量维持不变,建国以来人口增加了两倍(按照从四亿人口增加到十二亿人口计算),即原来五个人吃饭,现在十五个人吃饭。耕地没有增加,因为城镇化用地和荒漠化使得耕地越来越少。按照您的以人为本,不以资本为本,就不是每人干无分之一的活,而是每人只需干十五份之一的活。但是,每个人粮食的消耗只能是建国初期的三分之一。这就是改善了生活了吗?

无论你用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地球陆地表面都不会增加,而人口却在增加。人口资源矛盾不是用社会制度来解释的,但是,社会矛盾是可以用人口资源矛盾来解释的。政治就是对资源控制的权力争夺,如果资源无限丰富就无需政治。经济是稀缺资源配置问题,如果资源无限丰富就无需复杂的经济系统。战争是赤裸裸地争夺资源,如果资源无限丰富就无需战争。人类社会的一切矛盾的原因都基本可以追溯到人口资源矛盾的根源。不解决人口资源矛盾而一切其它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都是缘木求鱼。中国三农问题也一样,出路是日照和淡水资源效率的提高。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机械化给人类带来的福祉才是现实的。再说一遍:我不反对机械化,我认为在人口资源矛盾解决了的基础上应该机械化,但是,我认为忽视人口资源矛盾而孤立的追求机械化是没有意义的。

唵啊吽:【物质循环的世界】国家所有制是当今全球普遍现象

家园 我也强调一下,1978以来人口和资源的矛盾不是主要矛盾

我不否认,人口和资源是存在矛盾。但是,1978年以来,人口和资源的矛盾不是主要矛盾。论人口,1978以后搞严厉的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大大下降;论生产,1978以后生活资料的生产迅速提高,价廉物美的中国货给欧美人民带来了优裕的生活,而中国民工却在血汗工厂里磨损着生命。面对这样的图象,你总不能说人口和资源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吧?

我不否认分田有某些局部的好处,例如促进了多种经营的探索。但是从总体上看,分田带来的是机械化的倒退和农民的无组织,使得他们在市场经济中彻底弱势,这用“忽视人口资源矛盾而孤立的追求机械化是没有意义的”是无法辩护的。

家园 有些观点我不能同意

但是,1978年以来,人口和资源的矛盾不是主要矛盾。

我依然认为人口和资源是主要矛盾。一今天中国环境恶化的程度来说,人口和资源矛盾基本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得到的。

1978以后生活资料的生产迅速提高,价廉物美的中国货给欧美人民带来了优裕的生活,而中国民工却在血汗工厂里磨损着生命。面对这样的图象,你总不能说人口和资源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吧?

实际上,正是欧美控制了国际资源的配置,使得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才使得中国农民难以脱贫。见唵啊吽:【原创】金融海啸的马克思套路解释

美国经济发达,是以雄厚的可耕地资源为后盾的。农业是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和国际竞争的基石。美国补贴农民让农民不种地,这是国际政治现实。

家园 我举这个例子

是说明人类社会的“进步”伴随着劳动强调的提高,原因是人类进步表现在吸纳越来越复杂的物质循环,需要越来越多的资本积累和越来越复杂的劳动分工合作。详细解释在/alist/799000

或者说,某些情况下机械化和现代化以后劳动强度没有降低,但不表明没有进步,进步的方向是没有降低劳动强度但增加了产量,吸纳了更多的物质循环。

家园 你这里混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口与资源的矛盾”

第一类是,中国范围内的“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也就是说,中国人民所拥有的资源、所创造的财富,其总量是否够中国人民全体享用。或者说,中国人之间的“不均”和中国总体上的“寡”,哪个更严重的问题。

第二类是,中国人总体在世界资源总量上拥有的分额,与中国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例,是否一致的问题。

要解决第一类矛盾,需要中国内部尽可能“均富”;解决第二类矛盾,需要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和美欧列强斗争。很遗憾,分田对这两者的作用都是负的。

家园 我觉得你说的不是真对我的

所以分田拆拖拉机是开历史的倒车。

我再三仔细看了我的原帖,没找到我有这个主张。

要解决第一类矛盾,需要中国内部尽可能“均富”

我主张解决人口资源矛盾问题,没有讨论过均富还是不均富的问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