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提问】即便药的成份千差万别,为什么西药中药大多都是苦的 -- 还是不懂

共:💬69 🌺9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是毒植物被淘汰,而是喜欢吃毒植物的动物被淘汰了

活下来的都是不喜欢吃毒植物的。问他为啥不喜欢呢?愁眉苦脸的回答:“苦!”

有很多东西大人喜欢吃而小孩不喜欢,也是因为小孩的防御能力差,大自然设计了这种预防机制。孕妇对很多东西以“恶心”的形式进行抵制,也是一样的道理。

家园 他的意思是为什末毒植物都苦,不苦的哪儿去了?
家园 "苦”不是毒物的本质属性,而是人的感觉

植物没变,一直都是那些植物。变的是动物们的感觉。感觉的形成机制,从化学物质到脑中“苦”这个概念,这我不懂。感觉之所以这么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或许当初有些动物把毒物判为甜的,死了。最后的结果是人脑把大多数毒物判定为“苦”。这个判定当然不可能精确,所以有漏掉的,也有冤枉的。

家园 那可能不只是人类吧, 很可能是所有对“毒”敏感的生物

至于“不苦”的毒物,似乎还是有的,只是不多而已。

因为多数毒物的味道是“苦”的那种,所以生物们就形成对这种味道的

反感。

这一点,即“为什么有毒的东西都是苦的”的解释,应该是有科学根据的,具体从哪里看来的我也不记得了

但我上面那个帖子中“凡药皆毒”的部分,是我自己的“引申”。

这里有一小段相关的文章:

家园 【文摘】驱逐作为一种防御手段

《我们为什么生病――达尔文医学的新科学》

驱逐作为一种防御手段

为了呼吸、摄食、排泄和生殖,必须有一些开口。这些开口都是病原可以入侵的途径、门户,也都备有特定的防御机制。

口腔不断地被唾液冲洗,唾液还可以杀死一些病原菌,把另一些赶到胃里让胃酸和消化酶把它们杀死。眼睛被含有防御性化学物质的泪液所冲洗。呼吸系统富含有抗体和酶的分泌物,它们不断地向咽喉移动,然后被吞咽掉,使入侵者在胃酸中被杀灭。这些酶蛋白和粘液还可以再循环使用。外耳道分泌一种抗菌的蜡质。鼻内的鼻甲,以巨大的表面积把吸入的空气加温加湿,滤除尘埃和病原菌、病毒。用口呼吸的人得不到这种保护,因而容易被感染。鼻孔和耳朵里毛发排列的顺序,可以防止昆虫的入侵。

这些开口处的防御能力都会在发生危险时迅速增强。眼睛受到刺激立即大量流泪。鼻子被病毒感染,立即排出大量粘稠的鼻涕,使你一天能用掉一卷卫生纸。很多人用喷鼻剂去阻止这种似乎是讨厌的反应,却很少有人研究查明这是否会延迟感冒的痊愈。如果真是几个有限的资料所说的那样并不延迟痊愈,就可以认为这是病原操纵调理宿主功能以达到播散目的的一个例证。打喷嚏肯定是一种防御反应,但也不是每一次都是必要的,当然也是有利于病毒播散的机会。

下呼吸道的刺激引起咳嗽。咳嗽是一个复杂的机制,它涉及对异物的察知,大脑对这些信息的处理,位于脑底部的咳嗽中枢的启动,然后有横膈、气道、胸壁等许多肌肉协调一致的收缩。呼吸道内壁的纤毛以恒定的规律运动,把沾住尘埃和病原体的粘液向上送出。在尿路,周期性的尿液冲洗,把病原赶离尿道壁细胞的表面。当膀胱或尿道感染时,为什么会尿频就可以理解了。

消化系统有它的防御机制。食物中细菌的分解和霉菌的生长产生令人厌恶的气味,我们憎恶这种气味,使我们不愿意把它吃进去,已经吃进口里的也要吐出来。有毒的东西多半是苦的,苦味也是我们不喜欢吃的。已经吞进胃里的毒物,有时能被察觉而呕吐出来,尤其是细菌毒素。许多毒素被吸收进入循环之后,在大脑的一些细胞旁边流过,这些细胞察觉了毒素便刺激恶心、呕吐。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药物,特别是用于肿瘤化疗的有毒药物容易引起呕吐反应的原因。

血液中的毒物几乎都是从胃里吸收的,所以呕吐的用处是容易理解的。恶心呢?恶心阻止我们吃下更多有害的东西,恶心的记忆使我们将来也不吃类似的有毒的东西。在尝过新的食物引起恶心呕吐之后,老鼠会在几个月里不再吃它。这种特别强烈的一次性学习能力,被马丁?西格曼(Martin Selgman)称作“酒醉综合征”(sauce bearnaise Syndrome)。他是一位精神病学家,他是在深思一次丰盛的宴会的害处之后认识到这种一次经验教训的学习的意义的。为什么接触一次引起疾病的食物就有这么强烈的记忆?只要稍微设想一下:反复吃有毒的食物会有什么结果就可以理解了。

消化系统通过腹泻加速排除有害物质,也是一种防御手段。人们要求制止腹泻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减轻腹泻的结果如果是阻断了这种防御,就很可能造成不利的后果。田纳西的传染病专家杜邦和荷立克(H.L.Dupont & Richard Hormick)发现了这种情况:他们使25名志愿者感染志贺菌,一种引起严重腹泻的痢疾杆菌,观察用止泻药治疗的结果。发现用止泻药制止服泻者发热和中毒症状的恢复时间比不用止泻药的要延长一倍。吃了Lomotil(地芬诺酯与阿托品合剂,它能减少肠蠕动)的6个人中5人大便中仍有志贺菌,而服安慰剂的 6个人中只2人仍有该菌。他得出结论认为Lomotil忌用于志贺菌感染,腹泻可能是一种防御机制。病人当然有权知道自己应当还是不应当吃这种药治疗普通腹泻,但是必需的研究还没有做,我们还不能作出肯定的答复。有一些关于止泻药安全有效性和副作用的研究,但是很少考虑阻断一种防御机制可能造成的后果。

生殖系统也要有一个开口。男性是与尿路同一出口,其防御担负双重任务。女性有一个分开的出口,于是对防御感染有了专门的问题。已知女性生殖道有许多防御机制,诸如宫颈粘液及其抗菌物质。还有一个重要的尚未被充分理解的防御机制是腹腔分泌物的正常外流。这种分泌物从腹腔经输卵管、子宫腔、宫颈和阴道经常地流向体外。但是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例外,精子是向上游动的,从阴道通过子宫腔、输卵管进入盆腔。与人类其它细胞相比较而言,精子是很小的,但是与细菌相比还是非常大的。病原菌和病毒可以附着在精子上进入女性生殖道的深处。

最近才认识到精子携带病原细菌的危险性。生物学家普罗费注意到月经付出的代价相当大,从而推断其应有一定补偿性利益。她分析了一些证据之后认为,月经似乎是为了作为对抗精子携带感染原的有效防御而设计的。周期性地排出子宫内膜与皮肤表层的脱落相似;月经血比循环血在破坏病原方面更加有效,而营养丢失较少等支持这种观点。与其它哺乳动物作比较研究,提示各种哺乳动物月经的失血量与它们的精子携带感染的危险程度相关。有发情周期的动物,在相隔很久的受孕期间限制其性行为者中危险较小,女人不间断的性吸引力和接受性交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排卵周期无关的。这种特别频繁的人类性交活动有它的好处,但增加了感染的危险。普罗费认为这种危险可能是人类比其它哺乳动物月经量多的原因。

我们已经多次提到进化论假说必须经过,而且可以经过检验。斯陶斯迈(Beverly Strassman)就对普罗费的抗感染假说提出质疑。她指出,月经前后生殖道内的病原荷载并不发生变化,感染时月经量并不增加。各种动物雌性接触的精子量与月经量之间并无密切相关关系。她认为子宫内膜脱落或者重吸收的程度是取决于保持它还是脱落它的代谢代价。她的假说得到了哺乳动物之间,以及女性月经量与其本身和新生儿体重成比例的比较研究的支持。显然,我们暂时还不知道这个争论的最后结论。

家园 是这样的

西药的药片分为以下几个成分,填充剂,凝结粘合剂和有效成分。打个比方,就是我们吃过的各种风味的果冻,真正的风味来源于其中微量的香精,但是主要的成分却是水和琼脂。

药片中起作用的是有效的化学成分,为了保证其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均匀的分散到每一个药片中(每个药片只有几毫克,甚至几微克,搞错了可是要死人的),并能快速被吸收。需要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来充当类似果冻中的琼脂一样的填充剂,这种物质必须容易提取,基本上是化学惰性(不跟绝大多数的有效成分反应),还要容易溶解,不吸附。这种物质要溶解在提纯的有效成分中,(还有极少量的粘合剂),然后一起烘成粉末,再在模具中压制成片。

因为填充剂占了药片中90%以上的重量,所以除了极少数的具有特别的味道的药片以外(例如,酒石酸钾钠),大多数药片我们尝到的是填充剂的味道。现在绝大多数制药厂家所用的填充剂是一样的,所以大多数药片吃起来的味道也是一样的。

这种物质味道虽苦,本身既不会被吸收,也没有任何负作用,会很快从尿中排泄掉。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来如此,长知识
家园 解释的有道理,有没有美味的填充剂?那么中药为什么苦哪?

是不是某种苦味化学物质在中药中占主要成份?

家园 中药则要复杂得多

首先说明一点,中药并不仅仅是苦,还有其他的几种味道,酸甘辛咸,等等。对于不同的疾病,当然是有不同的治疗了。

按照中医的平衡理论,我们的身体就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中,如果某个方面出了差错,那么就会导致整个身体的不适。中医药的用途就是利用药物来调配这个平衡。我想好多人小时候都玩过调冰糕杆的游戏,就是一把竹棍,洒在地下,好多都是叠压在一起的,如果你想取出甚至移动一下特定的某一根,那么就会牵连到其他的许多根。那堆竹棍就好像是身体里面的平衡。牵一发而动全身。

那么中医用什么来调控呢,根据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金木水火土和阴阳各自形成相互压制,相互生成的循环平衡。身体里面的脏器,也依照五行分为五行的根源。比如说,肝属木,心属火,肾属水等等,心火是人的活力源泉,但是要心的功能健全,就必须要生火的木健康,就是说肝功能一定要好,但是肝功能的本原是来自于土就是脾胃,说到底还是人是铁,饭是钢。如果其中的某一项过强或者过弱,就会造成疾病。那么怎么补救呢,中医认为吃什么,补什么。就是,吃木属性的药物,就会增强本身中木的力量。

但是中医的高明之初就在于一种辩证的认识,以肝木为例,如果仅仅是稍微有些不适,那么吃一点木属性的事物或药物,就可以把肝木给激活。但是吃得太多就不行了,因为肝木的源泉是土属性的脾胃,加上肾水的浇灌。如果不培养土和肾水,仅仅强制性的补肝,就好像拔苗助长一样。所以补肝的根源还是要调剂肠胃,并固本肾水。

但是开药不能仅仅针对一方面,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要同时针对多个方面作出调节,所以中药必有君臣佐使,君是主药,起主要的作用,臣是辅助药,但是起一定的作用。佐使辅助性的,用于提高君药的作用,使药是沟通连接的作用。

现在大家知道了中医开药的根据是什么,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对于食物和药物的划分,五行学说除应用於脏腑外,亦推而广之,将人体的组织、情志、药物的性味,以至大自然的变化,都纳於其中。

  五行的木、火、土、金、水。对应于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就是说,酸味性的药物就是属木的,苦味性的药物就是属火。如此说来,如果要治疗心病,轻微的要补心,药性君药就是苦,那么药的主要味道也就是苦的。如果是以补肝为手段,那么药的味道就是酸的。

一点陋见,欢迎专家不吝指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个普及国学,好!中医是不是都该把了脉后再开方,每个人都不一样的呀,

现成的丸剂可以用么?

家园 美味的填充剂却是没有

根据人类的味觉感受,甜味的基本都带有羟基,那是比较活跃的化学集团,可以跟很多种药物进行反应,不符合填充剂的条件。另外鲜味,酸味等具有刺激性或良好感觉的味道都是由某些活跃的化学集团产生的,也都不符合要求。

那有人要问,那些甜的药片是怎么来的,其实前期的工作都是一样的,只是在有效成分和填充剂被烘干之后,先凝聚成小团块,然后再跟甜味的食品或者药物添加剂混在一起,压制成片。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有效成分跟非填充剂的接触。

填充剂苦是因为带有一些惰性的化学集团,因为这些集团在人体中大多不可以被利用,甚至会被转变成有害的集团。所以进化过程中,就逐渐把他们划归不受欢迎的苦味了。

家园 当然可以了

中医的汤剂和丸剂是经过千百人千锤百炼,在经过千万人人体试验后得出来的,基本情况下都是适用的。

至于说把脉,中医的望闻切问四法缺一不可,但是其中对于经验的要求极高,(什么,你才二十级的见习骑士,快滚,不要耽误我砍人)所以一般人,(天才也不行)至少要在名师带领下混上十年八年,才可以自己开方的原因(错误肯定少不了)。这是为什么,在四十岁之前,中医都是学徒,五十岁之前都是跟班,六十岁上下,才算出徒,等七十好几才算是风华正茂。

说句实话,我对于中医学院毕业的从来不瞧一眼,至于看中医,五十岁以下的我掉头就走。宁肯再交一份专家门诊费,决不妥协。

家园 中医难以普及就在这吧?要是哪天老中医把他的经验烧成CD就好了。

那中医学术还有进化么?还是就用老祖宗传下来的书就行了?

家园 关于中医,深表赞同!

中医缺的是一套完整的然人信服的理论,基本上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中医的研究应该需要一场革命,但这并不代表中医全是糟粕,但中医由于理论没跟上,造成经验成为决定作用的因素,可是真正有经验的中医又实在是太少了,庸医的大量涌现又造成人们对中医的极度不信任。

借问一句,水风兄是否对穴道的作用有所了解。我相信穴道也是有其作用的,因为我自认为受益于眼保健操!

家园 水风兄的很多回帖都言之有物,见解非凡。

让我加精加到手抽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