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雷曼的破产谈起【6】曼哈顿工程 -- 定远麾下

共:💬47 🌺17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定远客气了,说是原理近似

但很多东西还是不一样的。以前玩儿过一段儿三维,觉得也就那么回事儿,不能当饭吃,现在改平面了。

家园 这次核裂变的起爆点是否可以理解为

大量廉价的中国制造产品拥入美国,而代表大财团利益的群体又默认或支持这一现象,导致部分行业受到冲击,造成了第一波的成规模的违约。

家园 这其实也是类似国内的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吧
家园 总觉得这些金融模型在现实的复杂度面前,

太过苍白。仔细想想,概率论起初本就是从赌博里出来的。

花定远的这个系列好文。

家园 想来想去不明白

而更聪明的人们想到了另一个办法。为什么不把这些结构化的债券再卖一次呢?这样自己也不用去承但这一部分的风险了。还记得债务抵押债券CDO吗?其抵押可以是企业的债券,也可以是ABS债券或者房贷债券,为什么不呢?这些结构化债券中的优质部分连社保养老金都当作AAA债券来认购,投行当然可以将其抵押来再发一次CDO,成为CDO^2,CDO的平方。以此类推下去,还有CDO的立方,CDO的四次方……所以,一个房贷的资产组合后面,理论上衍生物可以有无数层。

这种做法,用脚趾头想,都会明白,卖得越多次,越后接手的风险越大,根本不需要什么历史数据,什么模型。

为什么就偏偏有人买呢?难道就是贪婪这么简单?

家园 请进

CDO平方一般重组的是不同的资产池-如同我在闲话风险系列里讲的,任何金融产品必然有其合理之处,如果用脚趾都能想明白风险的产品,是断然过不了新产品审批这一关的。以下是一个简单的CDO平方的例子:

假设有两个普通的CDO甲和乙,甲的资产池均分为四家银行的债券:花旗、美人、JP和富国,其结构为:

A类:入损点75%,止损点100%(顺序下同)

B类:50%,75%

C类:25%,50%

D类:0%,25%。

简单的说,如果只有一家银行破产,D类CDO投资人受损,如果两家,C和D都受损,依次类推。

乙的结构和甲完全相同,但资产池里的债券发行人为google,yahoo,amazon和ebay。

当然,投资甲A或乙A是相对最安全的,但收益也较低。投资甲或乙的BC类则要承受相对较大的风险,因为一旦爆发金融危机或IT泡沫,有可能会引发连锁的破产。

但是,如果把甲B,甲C,乙B,乙C再放到一个新的资产池里(术语为“主资产池”),再按照同样的四级分类,就变成了CDO平方,新结构姑且称为超A到超D。

那么现在投资超B,即使银行全部倒闭,只要IT留下三家(反之亦然),则仍然是安全的。

CDO平方表面上看类似于基金的基金,风险管理的目的达到了,除非美国爆发恶性经济危机,超B是安全的-这是CDO平方的合理之处(最早实务里CDO平方就是为分散风险设计的,因为单一CDO的资产池不可能涵盖太多的资产或行业)。

但由于CDO实质上更类似期权,CDO平方等同于期权的期权,或者说杠杆的杠杆,极端情况下的尾部风险也被放大了:假设现在不幸的,四大银行去三,四大IT去二:

最传统的平均投资在八家企业债券上的投资者亏损5/8;

新潮的投资在甲B,甲C,乙B,乙C的投资者亏损3/4(损失放大一次);

最新潮的投资超B的全部亏损(损失再次放大)!

问题是投资CDO平方的是否正确地意识(和计算)了这种尾部风险?

请进
家园 谢谢解答

懒厨的问题也是我一直的困惑之一。

请进
家园 解释透彻,非常感谢

还有问题:

尾部风险真的能计算吗?以您的例子来看,真的能算出四大银行和四大IT公司破产的可能性吗?

我觉得要估算来年的公司盈利,还是可以的,破产的可能性实在太难算了。

家园 能算出来的话,LTCM也不会倒

goldman的alpha fund也不会有几百个西格玛

请进
家园 送花!

但是像您说的,CDO,CDO平方都可以购买吗?那这个资产不是重复购买了吗?会计作帐不是感觉一样东西买了两回的感觉?

正好还想请教厚大个菜鸟的问题,如果像雷曼破产前那样,CDS spread提高,保费是相应提高马?可是那会应该是卖出CDS不是才对嘛?

家园 没错

CDS spread提高等于说是保费提高-即使在几乎确定破产的情况下还有CDS交易的原因之一是买卖双方对100元面值的债券最终能收回多少还存在不同的预期。

家园 无法计算但必须计算

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完全正确(也不可能)给出答案(如尾部分布),一些简单的敏感性测试就足以揭示出风险。

雷曼其实写过很多很好的信贷衍生工具的文章,其中有一篇用很简单的模型揭示出CDO的senior tranche的损失函数 对correlation的假设有很强的依赖性,我们只想问:

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如银行决策者、交易员、风险经理、监管机构、评级公司、投资者、咨询公司、分析员等等,是否都意识到这种模型的脆弱性并进行了风险提示?所有的人是否也意识到correlation可能达到很高的程度,进而使得senior tranche也产生损失?

或许,我们可以认为后五类人是suckers in the market,因为不具备复杂的定量分析的能力(也因为“不了解”银行的猫腻,但我很怀疑诸如格林斯潘这样的难道如此天真?)但是,前三类人哪?

请进
家园 在中国有所不同。

当然,投资甲A或乙A是相对最安全的,但收益也较低。投资甲或乙的BC类则要承受相对较大的风险,因为一旦爆发金融危机或IT泡沫,有可能会引发连锁的破产。

在中国,投资甲A是倾家荡产,身败名裂。

没错
家园 送花感谢!
家园 再谢!

再问:不同角色的利益是不同的,还是怀疑这种计算的必要性。

举例说吧,风险经理根据计算结果否决多笔交易,交易员大吃一惊,佣金少了,这还得了?!于是投诉到银行决策者那里去,银行决策者一看,嘿嘿,反正这个计算不是那么可靠,搏一搏,先把佣金挣了再说,于是交易就批准了。

反复多次,于是就金融危机了。。。。

感慨一下,金融这行饭,真的不容易吃。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