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合着过着不错的都是少数 -- 梦涛

共:💬34 🌺4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来这样啊

我对两人没有什么了解,但我还是对一个叫学术规范的东西有了解,现行的学术规范,即使不能完全杜绝,也可以将个人倾向对文章的影响降到最低,或者退一步讲如果过于的操纵数据的话,也很容易被发觉。

其实我在这里只引用了他们两个工作,就来简单分析一下就好。

一个是说他们嫌以前的那个1美元1天的标准太高了一点,就推倒重来,把这个贫困标准降了,在这个新标准下估计中国贫困人口。 这个恐怕不好说是恶毒攻击党和人民政府吧?

第二是讲中国2005年的时候有两亿人的消费低于这个标准(456美元一年),我想你恐怕不同意的也就是这个结论了。 不过,我确实觉得中国在2005年的时候有两亿贫困人口并没有什么过于离谱的地方。在网上很容易就找到类似的说法。这些人都是共谋吗?

http://162.105.182.16/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97&Itemid=91

就算是共谋好了,但是有一个数据总不能造假,就是2005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3255元。这个数据再提供一个来源好了。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60219/16292354565.shtml

这3255按照当时的汇率也就是400美元,用PPP换算一下,翻一倍800美元,很多吗?(当然这里人均收入和上面定义的每天消费1.25美元还是有差别,但并不会有太多) 所以即使不算城市里的贫困人口,说中国有两亿贫困人口我觉得都不离谱。

再举一个例子好了。 去年广东提出要大力扶贫,提高贫困线标准,一时间媒体上炒作的也是沸沸扬扬。

http://news.sina.com.cn/c/2007-11-03/142814227861.shtml

但仔细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就算这个计划得以完成的话,到2020年广东农村每年不到1200块的低收入人口还有6%。 广东已经是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了,其他更穷的省份又是如何呢?

所以,还是回到我一开始讲的,中国在今后十几二十年内都还会是一个很穷或者比较穷的国家,这个不是你在街上看两眼自我感觉良好就能改变的事实。中国现在的社会矛盾也很多,说实在的,这次奥运安保搞那么紧张,真是就那几个东突? 他有那么大能量?

当然另一方面问题摆足,成绩也是要看到的。 根据最新的数据,由于农产品价格的普遍上涨,今年上半年中国农民人均收入有2528元。也就是说今年大致可以突破5000元人民币,所以还是有不错的增长。

http://gb.cri.cn/18824/2008/07/24/3785s2160636.htm

家园 【讨论】农民纯收入是什么意思?

2005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3255元。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报报道的是两个数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例如2007年公报说:外链出处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实际增长12.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3.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标准低于785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147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69万人;按低收入人口标准786-1067元测算,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2841万人,减少709万人。

现在的问题是这两个指标是怎么定义的。按照统计局的解释:外链出处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 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 指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包括从事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经营收入,取自在外人口寄回带回和国家财政救济、各种补贴等非经营性收入;既包括货币收入,又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银行、信用社和向亲友借款等属于借贷性的收入。

令我觉得奇怪的就是这一点:农村居民纯收入中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问题是,统计局怎么知道农民吃多少粮食?又按照什么比例把这些粮食折算成金钱?这两点估算造成的误差是偏高还是偏低?

家园 del
家园 这个很容易理解

现在中国的统计还远远做不到精确到个体或者家庭。这里人均的数字在统计的时候是以村为单位统一计算后再除以人头得出,所以就包括了口粮。

也就是说一个村里面统计这个村有多少农地,又种的是什么作物,产量如何,再估算一下可以卖出什么价钱,得出农业产值多少,再算算有多少人出去打工,估算一下有多少收入过来,减去各种支出税费后除以村子里人口数得出人均收入。

也就是说正因为没办法统计才统计成这样。

这里面的估算肯定有偏高和偏低的地方,但是只有这个数据,你用不用都是它了。

另外说一点,上面引的贫困和低收入人口数,应该是偏低的。前面已经讲过广东的例子,广东实际上已经提前完成了邓小平当年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人均GDP去年大致达到4500美元,贫困低收入人口仍然有几百万之多。全国只有几千万是不大可能的。

家园 这两人文章的毛病就是死算数据,经济直觉太差

他们的数据来源是国家统计局的8万多个家庭的历年收入明细。但是2000年以来,中国的变化极大,这比什幺静态数据都要厉害,一年之间情况都会变化好大。他们不考虑变化,静态外推,推出一个政治正确的结论就好发文章了。总之是中国农民与低收入人群在改革中受损,因为入世受损,扶贫成果不行。

你可以看到2008年和2005年相比,农民人均纯收入涨了多少?这是静态估算能解释的么?但他们不管,文章写出来违反直觉照样发。

家园 2000年以来,中西部没有太大的提高的。

从直觉上讲,这些地区的贫困人口恐怕不会有太大的改善。

另外有时候所谓经济直觉恐怕不是那么可靠,尤其是,我们接触的环境和数据都不是那么全面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对于中国这个差异性极大的国度中,我们的经济直觉恐怕只能最多代表自己所在省的情况。

关于中西部的情况如何,我想樱木恐怕知道的更清楚。

家园 这样就明白了。

你本身也没有什么来说他们得出的中国2005年贫困人口有2个亿的结论有什么不对的证据来。

至于什么2008年和2005年相比的增长,我已经说了,主要是由于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导致,这种一百年才一次的事情,恐怕更不能作为常态来理解吧。如果要深究的话,恐怕更应该讨论的是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价格上涨了多少,农民收入又上涨了多少, 两个到底是谁多谁少。只不过这样恐怕又要被你说成是政治正确挂帅了。

其实说实在的,说“中国农民与低收入人群在改革中受损,因为入世受损,扶贫成果不行”并不是一个很反动的观点,这里很多人恐怕都有类似的感觉。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中央也是很重视这个问题,这才有近年来对农民和低收入者的各种帮扶措施的出台。

家园 你把他们想得简单了,他们是搞眼球效应

他们的结论如果是“底层民众利益提高不如富人多,相对受损”,那我也觉得可以接受。但他们喜欢造哄动效应,得出的结论非常离谱。

例如说2001年入世后,预测到2007年,中国农民的收入会下降1%!又比如说,根据一套数据,中国最穷的10%的人比过去更穷了!这两个结论显然是错的。

虽然是错的,但结论惊人而且政治正确,吸引眼球,引用的人多,就出名了。说“穷人利益相对受损”已经不容易抓眼球了。

家园 我已经说了。

他们人品如何,搞什么效应我都不管,我这里只引用他们2005年中国有两亿贫困人口的结论。你如果有什么不同意他们这个结论的话,就拿东西出来说一说好了。

家园 这两位连中国的统计数据都没看懂

中国的统计数据,说农村居民收入,都是“纯收入”。

而消费,当然是包括自产自用的部分。

一个很低级的统计错误——非同口径比较。

家园 有关纯收入的问题见下。

包括自产自用的部分的。

家园 如果凡事靠直觉的话,

那还要数学和统计学干什么

家园 取消农业税+农业补贴

一进一出每个人头上就是几百元的变动,还有投资的扩散效应等等,中央砸钱的力度还是很大了。

举一个例子,湖北搞了个村村通公路计划,平原地区每个自然村直接拨10万元自己去修,按李昌平的概念中这种搞法是不可想象的。

家园 送花得宝,赞!!!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每月100工资

国家贫困县的标准是人均年纯收入低于700元(92年标准)。

如果说工人每月工资100元,我实在很难相信。我农村老家的亲戚,小学文化没毕业,年龄快50,前几年年春天到沿海当两三个月建筑工人,包吃包住每月400,就干点杂活,还不愿意多干,说出去看看就算了,年纪大了老想家。

我在老家农村看到的家贫如洗一穷二白的,几乎都是孤寡老人吃救济粮的。家里但凡有一两个劳动力的,起码温饱不成问题,再愿意出去打打工,基本家里电灯电话彩电都是有的。干的好的,基本就离开农村长期待在沿海了。我老家的村子当然可能属于特例,小村子差不多过去二三十年都没多多少人,也许属于地多人少的吧。

我记得在我第一年开始工作春节回家的火车上,碰上几个湖北农民工,随便聊了聊,大意是建筑工人挺苦的,不过比待在农村强太多了,家里的地少,老人就能照顾过来,就算荒了,也罚不了几个钱,大都打算把老婆也接出来打工多争点钱。聊起收入,在乎攒钱的一年差不多也能剩个六七千。当时我工作半年几乎月光,一脸羞愧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