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周末经济观察】正常的中国社会 -- 陈经

共:💬205 🌺34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请教详情

其实义务教育比以前要执行得好。

家园 义务教育是个大原则,但以前力量不够

2003年,免去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

2008年,免去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以前,都是要收“杂费”的,虽然不是很多,但在农村也是一种负担。再比如,民办教师的关系和工资

现在才算有点钱,把村办小学向乡集中,民办教师的关系都转到乡里.

城市入学高峰已经过去,以我家乡为例,已经由14中缩编为9中,大批离岗教师被“推荐”到下面县一级的中学任教

家园 其它收费如何?

学杂费,俺上学的时候是5块;现在免了,但是家长的负担是更重了还是减轻了,还是要考虑的。

变着法子收费,当然不能仅仅指责教师与学校;但如果社会良心的标范:教师与医生,其行为准则混同与社会一般大众的话,这个社会的道德状态一定会勘郁的。

类似与“高薪养廉”,对社会良心的负担者,医生和教师,也应该保证其收入在中上水平;而这笔钱,应该由政府来出而不是任由其从社会上“搜刮”。

家园 变着法子收费就不好说了

家里是职业教育这一块的,从父母以前谈到的情况看,我家乡,初中以下,基本是不收钱的,包括班费、搞活动的钱,大部分是不收的,春游还是收车费,饮食费等等。初三、初四可能会収补课费什么的

如果要择重点,择校费还是收

高中,每年学费在1500到2000,进重点分不够的话,还是要交钱

职业教育,现在最赚钱的是企业和学校签合同,委托培养的18个月,甚至12个月的中专文凭,钱是由企业付的。

家园 我来个偏激点的看法

中国的“高等教育”,不上也罢。我在国内时上的大学,一般在国内的大学排行榜上名列40多名,读的专业是全校理工科分数最高的两个专业之一,但是现在想起来一直都觉得后悔。当年太小了,没有现在这么独立的思想,要不然就不读大学了。。。

除非特别优秀的学生在某些学校的某些专业里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否则我认为上大学是不值。我另外一个在同济大学的高中同学(现在德国留学),也持这种观点。这个想法虽然有点不符合主流,但是我觉得还是有些合理性的,但不知道有多少人对此持有相同看法?

家园 想问陈兄一句

今日之中国经济靠什么拉动?

出口看来前景不会好,上次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较快的摆脱了不利影响,老美的过度消费是帮了忙的。那几年美国经济整体很差,但消费热情就是不减,消费者信贷(包括房地产信贷)在低利率环境下急剧扩张,可这次信贷危机之后,美国的过度消费恐难维持。

投资一直是中国的强项,可除了房地产投资直接生产消费品(房子可看作长期消费品)之外,其它投资都是生产中间产品,其价值只能向最终产品转移,否则必然产能过剩。现在如果出口前景不好,投资产出的产能如何有用武之地?是否生产消费品出来我们自己用,但现在中国的消费能吃掉这些产能么?

家园 希特勒经济学

有产能与市场竞争力,就创造相应的货币,人人有工作。一战后世界经济大萧条,德国还欠债,但产品有竞争力,就这么发展起来了。计划经济在应对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很厉害。如果外需不行,就把人组织起来干活,强行创造需求,挖坑都行,生产军火也行。中国甚至不需要搞军备胡创需求,大搞民生与基础设施就可以了,没有什幺重大阻碍。

现在是世界外需还过得去,如果一旦外需增长不行了,我确信一定会强行创造需求。如各地会推出无穷多项目,无论如何要把失业率降下去。国内消费也会疯狂增长,会有很多促进消费的政策出来。其实我更喜欢这种发展,搞外需没多大劲,创造内需才更有发挥的空间。其实中国以前干经济的办法就是先建成完整的工农业体系,再按需分配一样快速提高消费。

家园 希特勒经济学?

你不会真的以为不停挖坑再填上就能拉动经济吧? 要讲纳粹德国经济的话,还是多了解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再说。

德国别的不讲,通过22年和29年两次经济危机,就把以前的内债和外债基本上都赖掉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苏联通过改朝换代,干的更彻底),这才有纳粹上台后扩张经济的本钱,可不是像你说的那样。

就算是这样,纳粹的扩张经济,到二战爆发前也几乎到头了(事实上也没几年),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创造了这个经济奇迹的沙赫特被迫靠边站,戈林来接手了。

目前国内的投资,也基本上到头了,下一步也就是消费还有点希望,不知道能不能撑得住了。

家园 强烈赞同搞内需。

中国是有很强大的内需需求的,但是以前很多企业并不是很重视国内市场,投放国内市场的产品质量也差强人意,不把国内消费者当回事,结果造成负循环。

出口有一些问题,长远来看是件好事。

家园 投资也到头了?这怎么可能?

还有那么多东西要建,人均钢铁消费还早。城市化离完成还早得很。

家园 投资到头了恐怕还早的很

别的不说,大量的基础设施还需要大量的继续投入呢。

其实抛开环境污染,能耗等等因素不说,这个方式是很不错的。

尤其在基础设施总体上还是匮乏的情况下,新建的基础设施绝对不是北海道修个狗熊高速那样浪费,而是会很快的发挥作用。

家园 我的意思是投资的增长到头了。

中国2000年来在基建上面的投资超过中国之前一个世纪的总和。你真的认为这样的投资增长是可持续的吗? 至少我不这么认为,相反,我认为正如房地产一样已经是透支了很多。

家园 大拿们喜欢用理想社会替代正常社会

社会正常与否,很大一方面就是普通老百姓日子过得好不好?而好不好的标准并不是和"地产商,公路大王,山西煤老板,上海帮,垄断国企"的生活比较,而更多的是和自己之前的生活比较。生活水平十年一档的往前看,这完全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不是总是用不正常的标准来衡量我们自己,这样即无意义,又容易使人失去信心。没有利益集团,没有垄断,没有阶级的社会不是正常的社会,是理想社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不是判断目标,但是实际生活还是以自己每一阶段的表现参考评价标准。

家园 什么事情如果抛开一些现实限制条件的话,确实是很不错的。

但问题是不可能抛开罢了。就拿资源来说,我去年就讲过了,本身不是很大的问题,但不能在短时间内聚集那么大的量,制造这种SHOCK,对己对人,都没有什么好处。

家园 增长到头了?固定资产投资哪年都是20%-30%的增长

外需可以说是操之在人,增速大降是可能的。投资的增长是绝对靠得住的。中国有力量去增长投资这么多,为什幺不做?数量不是关键,反正还有很多要建。投下来了,不正好早些过上好日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