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中国产生世界级企业的路径选择(一) -- 陈经
国内呆着太舒服了,每天应酬应酬,搞定有用的官员的负责采购的人员就能来钱,谁受每天呆在车间厂房的罪啊.
归各省管的不同地区同行业的企业,直到现在,要整合还是基本不可能。
社会上象任正非这样的狠人很少很少,就不说那些国企官僚了。
看到这篇,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不靠谱。陈经讲了三个观察:韩国经过危机,或了过来,并且逐步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看韩国500强企业的营收和利润规模,得出韩国的企业战略;第三个是中国的战略是以小养大。陈经自己看重的,作为经济研究的要点是能从实践中观察。对此,我十万分同意,没有先天的理论,除了数学,都是观察多了,大伙总结总结,牛人提高提高,上个层次,抽个象,弄个理论出来。所以观察很重要。
另外,有了出色的观察,仅仅如此还不行。必须要有严密的逻辑,以便能把观察的要点串起来,成为一个可靠,牢固的体系。逻辑也很重要。
有了这两点,我来说说为啥觉得陈经这篇东西不靠谱。第一,没有看见一点逻辑在里面。韩国有大企业,小企业没有看到数据,陈经变从500强几个最干巴巴的数据里面得到一个战略,就是以大养小。我猜陈经的意思就是韩国靠这个战略渡过难关。那真是天方夜谭,这样的观察到结论也未免“直觉”加“粗糙”了些。韩国真正具有竞争力的,我没有研究。但是看看他们工程师的队伍和质量,我感觉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当然其他可能还有很多,比如紧抱大哥的腿,锐意进取开拓市场以及这个过程里相对弱小的阻力。但绝不是什么以大养小就能概括的。如果我猜错了陈经的逻辑,那我不知道谈论这些韩国企业的甘巴数据的用意何在。至于后来得出结论,从1998-2008这十年,是韩国抓住了机会,而中国错过了。那么到底中国错过了什么?总不能屁股决定脑袋地说,中国没搞好,所以错过了。关键是为什么?到底是我们缺了什么东西。这里没讲,而且,这十年,我看祖国发展的挺好了呀。韩国人偏执所以就发展几个产业?这如果也是理论或者道理的话,那偏执的波兰人还不得成中欧明珠?而且世界上还真不少偏执的民族。
第二,中国的战略是以小养大。首先,我注意到哪里说这个是条战略了。我估计陈经想说的是,据观察,中国的企业组成是中小企业为主。这个不能说是战略。重复建设难道还是战略不成?况且,政策里面,除了碰到困难了,没有见到什么是刻意扶植中小企业的。
第三,收尾又来了机会错过了。然后再说一次,是因为大家的眼界有问题。然后又杂七杂八的扯一通,大家没有诚意搞技术。摆事实,讲道理,道理是要摆了事实才能讲的,这牛头不对马嘴的突然又跳出来说这些,前面的几段都在干吗?眼界的问题,我上篇说过了,绝对不是那么回事。高技术的问题,还是那句话,技术壁垒技术壁垒,不是瞎扯的。没钱没实力哪能攻克壁垒,小企业国内昏昏边角地带可以,让他搞底层技术?要讲个风险回报把。把全部剩余资金砸了也不一定能搞出来,要他们自杀啊?所以,这段总结实在是莫名其妙的跳出来,没有基础,没有前奏,而且结论本身内容也非常不靠谱。
我的看法还是,这东西不靠谱。不过也不一定,陈经有可能接下来会有上面问题的回答。那我继续等待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很有自知之明,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而是方式方法、尺度把握的问题。我们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都在食物链的最低端,那大部分没富起来的怎么办?我想趁乱向食物链上端爬是对的,只不过政府大部分的办法是逼、赶,小朽窃以为与其拼命地抽打牛赶路,还不如拿着一把胡萝卜,抑或兼而有之。也许TG早就准备着胡萝卜,只不过先看看牛能抗住几鞭子。
孙正义面对两个员工,就站在苹果箱子上谈50年规划,刘邦,一个小流氓有什么打天下的技术?五十几个空有革命理想的共产党人不硬是一步步把中国带到了今天吗?有眼光没技术的有可能成不了500强,有技术没眼光的连想也不要想。
船舶工业的这个中长期规划,它有几个特点。显然它是政府主导的,具体是由几个央企来实施,但任务是政府给的,资源配套也是政府安排的,很难想象民企做得下来。再一个,投入大、决心大,不再象以前那样保守,财力不比从前了,不讲困难了。最后,目标具有终极性,毕其功于一役,这次就奔着世界先进、世界第一去了。我认为,这是中国产生真正世界级企业的第一种路径:央企集团的突击。
在朱镕基90年代中开始抓做大央企的时候,当时的国营大企业集团可以说是弊病从生,生存都有问题,大量的坏账由此而出。技朮水平落后太多,包袱重,经营机制不明。加入WTO的时候,很多人担心,怕产业挡不住,一个原因就是央企集团的战斗力不行。但是十年中,通过“以小养大”战略,进步非常大,不仅生存问题完全解决了,还有了不错的发展,利润从接近0变到了9969亿,年均增加1000亿。央企的主要利润来源,号称有“12豪门”,我们对2007的净利润数据统计一下。银行与证券保险这样的金融类企业比较特殊,不是央企,也在后面列出。
我粗略统计了一下,2007年净利润超过100亿的央企有以下12家。有些央企旗下公司分头上市不报总利润,不好统计,否则也是有的。
中石油 1346亿 中国移动 871亿
中石化 565亿 上海宝钢集团 339亿
国家电网 329亿 中海油313亿
中国电信 266亿 神华集团 232亿
中国远洋 191亿 南方电网 113亿
中国网通 106亿 中国铝业 102亿
净利润超过100亿的金融企业有10家,接近100亿的还有不少。可以看出,金融企业的利润总额不比央企集团差多少。
工商银行 823亿 建设银行 691亿
中国银行 582亿 国家开发银行 296亿
中国人寿 281亿 招商银行 152亿
中国平安 151亿 中信证券 124亿
农业银行 119亿 浦发银行 108亿
其它利润大户: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78亿 五矿集团 68亿
中煤能源 60亿 上汽集团 46亿(不在央企名录中)
东风汽车集团 38亿
粗略地看一下,这些利润大户的行业就是,央企集团的“煤、电、油、运、通信、钢铁、有色、汽车”,另外金融企业集团也有同等规模的利润。可以想见,金融企业的利润来源的基础是实体企业。统计可能有遗漏,但排得上的大企业,大致就这些了。
其中的“煤、电、油、运、通信、有色”是基础设施与采掘业,利润来源基本靠垄断,已经大部混入500强。这些企业大局己定,地位稳当了,利润增长疯狂期也过了,会稳定下来。规模和地盘够大了,以后就算开放民资外资来竞争,也没有太大关系了。接下来主要是三个特殊任务。一是要保障经济运行,本次宏观调控就看得出,减利润保供给可能也要做。二是要到境外去不断收购,保证资源供给,主要油、通信、有色三个行业。中铝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不仅是铝,铁矿铜矿都收,因为中央派它出去当打手。最后,要给政府创造巨额税收,还要上交越来越多的红利、暴利税等等,总之给政府强大的财力支持,而不是以前那样的大包袱。
把这类央企做到现在这个程度,是政府经济工作十余年的主要任务之一。问题解决了很多,成绩很大。1998年,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亏损50亿元,到现在这个盈利水平,表面上靠的是油价,但远不是这么简单。到海外找油就一堆事,中石油副总周永康组织到苏丹找油立下大功,现在成了常委。十年间,靠做大央企,政府财力有了极大好转,就有时间、有力量去狠抓其它事了。做大央企的任务已经完成,回过头来看相对较容易,但当时谁想得到,能做到这么大,利润这么多?那时觉得情况危急得很,国企问题太大,活不下去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体制问题太多,研发只是问题之一。为此,付出了时间代价,错过了机会,也是没办法。我回头评估,有现在这个局面算是很运气了。
宝钢集团2007年299亿美元营收,连续第五年进入500强,排第259位。上汽集团销售额226亿美元,第四次进入了500强,排第373位。这十年,制造业企业就是这两家进了500强。是少了些,但想想十年前的局面,也实在不能奢望。宝钢与韩国的埔项制铁大致可比,上汽要追现代汽车,还有造船、电器、电子都在追。所以,中国下面十年与韩国较上劲是不可避免了。最多也就这水平了,想直接与美日欧全面竞争还早。
大约在2006年左右,十一五要开始了,各方面进展不错,中央觉得大局已定,就开始盘算更宏伟的任务了。《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就是那时出台的,同期发布的还有《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文件。2004年初的《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发布稍早,准备到2020年投2万亿元,后来发现钱多任务多,十一五期间就准备投1.5万亿了,可能还会继续加码。其实2006年2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是最根本的一个。这一系列中长期发展规划,新闻里都说了,但关注的人就不太多,其实很有意义。
(待续)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这就是政府主导的规划,就像博弈论里的如果没有一方站出来主导,只是各方自己在那里利益最大化,结果是总体的利益是无法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