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谈谈大学的变迁1 -- duhao

共:💬50 🌺3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看起来真是邻居了

我在国内的时候,专业不在神经发育上,但是有几个好朋友是神经发育的。国内的几个牌楼也都知道。正在想是不是遇到故人了。却原来不是。可惜了。不过电生理的倒真是邻居。

你竟然要学汇编,那么玩玩单板机,自己鼓捣个什么仪器之类的,应该是小意思了。

高人啊。是不是玩电生理的都是动手能力超强的,我知道的就有小炉匠前辈和您。

家园 你的总结说得非常好

的确是在这个领域里面的前辈了。

我觉得除了你所说的这两种模式以外,还有第三种模式,就是学生物的也学习一点计算机编程方面的知识,比如说我;而搞计算的计算机专长的人,也学习一些生物学的知识,比如说您,然后这两者之间进行合作。

我更看好这一类合作方式。比起第一种两者对于对方的领域都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的瞎提要求,然后放鸟枪,撞死耗子的做法,要好得多。第二种固然很好,但是人局限于自己的能力和时间,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你所提到的例子,都应该算是天才横溢的那种类型的人物。不是我们所能够比拟的。

我所说的,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和计算科学的合作。双方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长补短,这才是王道。

妖道以前学过一点计算机,包括fortune,c,汇编,数据库处理和单板机。但是我学习的重点,不是去自己编程,而是我知道其中的流程,计算语言的能力所及和能够达到的效果。所以妖道在跟计算机大牛们合作的时候,至少我知道能够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并且怯怯的说出一点自己的对于程序方面的主张。(我具体看程序是绝对不行的,但是流程图,以及算法,我还可以多少的插几句话)。

妖道也搞了几个有关计算生物学的合作,得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结果。再深究下去,就遇到了一些业界内公认的难题,我合作的那几位都打了退堂鼓。主要是他们觉得这几个课题非常好,但是难度和风险也非常大。有一两个如果真的鼓捣出来了,那么得炸药奖不敢说,但是在三大杂志上发几篇封面还是做得到的。问题是花那么大的时间和力气是不是值得,前面已经有过很多合作的例子了,大批的前辈都死在这些问题上了,最后他们觉得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他们都已经比较稳定了,觉得这样做是得不偿失。所以后来就放弃了。

我觉得这其中,主要还是一个积累的问题。这几个课题,如果花上十年去慢慢的摸索,把方方面面的可能性给穷尽了,绝对会有答案的。那个时候,在业界恐怕也就算得上是大拿了。但一是很少有人愿意去吃这个苦头,二是没有足够的基金支持,谁也活不下去(而这种纯基础的课题,尤其是两个实验室合作,很难生存下来的)。

而只有你所说的第二类人,有可能把这些个问题给深入研究下去。所以好多时候,觉得自己真应该埋下心去好好的把编程给拾起来。但现在在自己的领域里面,已经算是在挣扎着生存了,再给自己加这么重的担子,恐怕不等自己把编程给拾起来,自己就先完蛋了。我不是天才,也不是超人,只好叹息一声,乖乖的过生物学家的日子吧。

家园 客气,必修课

俺没用过这东西搞AD/DA,就写简单的C图形程序玩儿。

俺们系坚持下来做生物的,几乎全在做神经,也许不同的方面,但是都算这个大类的。这玩意儿就一狗皮膏药,贴那儿都行,从基础到应用。

家园 同意!

国内哪有什么生物产业?连做酸奶的都敢给自己起名“xx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内大学的“生命学院”除了几个老牌子的生物院系外(一个手够用了),其它都是骗子当院长。

家园 【能细说说清华73年招研究生的事儿吗?】

以前不知道大陆文革期间还招过研究生

不过清华于1973年招了一批研究生,很罕见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