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别创】萨苏儿时趣事回忆 By 揭老底儿阿姨 -- 萨苏
最后一张老萨穿棉猴站在预制板上照得真可爱。
那时北京每大院里好像都摆一堆预制板。 印象中却没建过什么楼,也不知干什么用。小孩最喜欢在预制板上爬上,爬下玩打仗之类。俺哥有一次从上面掉下来, 摔破了鼻子,缝了十几针。现在仔细看还能看出的印记。
花揭底阿姨。
在当年可是稀罕的很.俺家(其实是俺爹娘家)第一台电视机就是黑白,九吋,不是自己装的,可也不记得当时市面上哪儿有卖的,只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老爸某天用个大书包提回家来.有了这台黑白小电视,家里成了全楼的娱乐中心,到有节目的时候(好象那时文艺节目不是每天有)男女老少的文艺爱好者们自带板凳到我家报道.一开始心里那叫一个得意,后来却嫉妒不以----别人到我家看电视而我却被赶到另一间屋子里,我得作功课!
现在的五十二吋FLAT PANEL LCD比九吋黑白小电视先进不知多少倍,可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啦.
也是硬纸卷成炮筒,也是粘上各色零碎...
不同的是萨兄喜欢自己设计,我比较呆板,喜欢严格照<<舰船知识>>上的图纸按1000:1的比例去做.开始的时候选择这么小的比例是因为手头硬纸不够多,后果是某日某阿姨对着我的某条潜艇说"这个鱼雷好可爱"~
记性也好,那么远的事儿都记得。
真是个好阿姨。
居然特地买了个差不多大的放大镜放在前面,好让奶奶看清楚画面。
我记事的时候,早换成彩电的了。
居然还记得什么牌子.我家后来也有过那种有机玻璃作的放大镜,可印象中好象没有人用过.有彩电是八十年代的事,我家第一台彩电好象是十二吋或者十四吋.还别说,这台彩电好象还模糊地记得是"北京"牌的,好象用了很多年才退休.
她也叫你小萨么?难道萨苏不是笔名是小名?
这个也能玩?
看文章的笔法,明显还有当年的印迹。不光学习了当年的知名作家,似乎还有当年大辩论的痕迹,或者说,是参加过当年的某个写作班子的。当然不排除作者有职业习惯,比如说是语文老师?
老萨不愿意评论文章内容,不知可不可以评论一下文章作者?
又记,老萨做编辑还真有一套。老萨的编辑,为文章增色不少。
骨头像,肉不像.
大家刚刚搬到一个新开发的油田住宅区的时候
一个王大爷看到我了
问我叫什么名字
我说 我大名叫姜骅 小名叫姜二宝
人家大爷就问了 呵呵 那你还叫什么呀?
我很严肃的告诉王大爷 我还叫
姜五岁 姜白话 姜好看.....
小学时候 因为写字不好 被同学叫得最多的名字是
姜马华
姑爷你就知足吧,我小学一个邻班的同学名字叫马好,高大男同学,名字经常被念做“马女子!”
当然三小在一小旁边。
我原来住的地方,二小就在楼下。
和老萨还是同年,俺咋就对他一点印象没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