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奥匈帝国军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系列 -- 蒂罗尔射手
这种疯狂的自杀冲锋好像法国佬也搞过,《西线无战事》里有一段马克沁机枪狂扫的镜头...
好像这是当时挺流行的一个讲究,叫啥“进攻主义”-- 找到了,杜皮克上校的《战斗的研究》,鼓吹精神力量... 后被福煦元帅发扬光大之...
“进攻学派”最后的门徒是... 二战中的日军
为什么它不能去阻止协约国在地中海补给呢?
河里有,搜搜能找到,就是关于音乐之声里面海军上校的故事。
作战区域局限在亚得里亚海,就是意大利和巴尔干之间夹着的那片海域,晨大前不久还坐着游轮和领导去看风景来着。
阿尔巴尼亚已经是在亚得里亚海出口的地方了,以奥匈帝国海军的实力跑那么“远”有点儿太危险……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莫非楼主是其中一员
占领塞尔维亚之后,奥匈终于完成了其发起战争的最初“目标”,这使得奥匈参谋总长霍申道夫上将终于感到了一丝满意,他终于可以说为挚友斐迪南大公夫妇报仇了,1906年,正是因为斐迪南大公的举荐,他才从驻因斯布鲁克的第8步兵师师长越过军长和集团军司令两个级别一跃成为奥匈帝国参谋总长的。
霍申道夫对东线的进展也十分满意,奥匈军跟随德军在东线节节推进,俄军丢盔弃甲,华沙,布列斯特,维尔纽斯等俄国西部名城接连失守,德奥联军推进到俄国本土。
受到胜利的鼓舞,霍申道夫于1916年元旦发布命令:第3集团军向黑山前进。
占领黑山,不仅可以对意大利的布拉佐和瓦罗纳两个桥头堡构成威胁,而且还可以从侧翼威胁当时还防守着萨洛尼卡的法国东方集团军。
为了加强第3集团军的实力,霍申道夫将波斯尼亚军管区的后备部队,包含3个后备步兵旅,7个独立守备营,黑塞哥维纳军管区后备部队,2个后备步兵旅,5个独立守备营,达尔马提亚军管区后备部队,5个后备步兵旅,9个独立守备营,3个海军基地警卫营,全部加强到第3集团,可以说把整个帝国巴尔干地区的部队全部编入了第3集团军。
黑山国内仅存的部队唯一能够作的就是坚守已经要塞化的黑山最高山Loven(塞尔维亚语:Ловен)山,该山位于Kotor森林和亚德里亚海岸之间,山顶有黑山最著名的诗人Petar II. Petrovi-Njego的坟墓。
1月8日,在亚德里亚海上的奥匈舰队的炮火支援下,奥匈军开始对Loven发动总攻,奥匈军的炮火十分猛烈,1月10日,Loven山大部分要塞化阵地全部被摧毁,然而残存的黑山军仍然坚持着抵抗,一直到1月17日,奥匈军才肃清全部山地阵地,歼灭全部黑山部队。在10天的战斗中,奥匈军的炮火将山顶的坟墓前部摧毁,1925年才被重建。
1月19日,霍申道夫下令第3集团军继续向阿尔巴尼亚推进,并将意大利军包围在布拉佐地区,然而,围困占用了大量的兵力,使得奥匈军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整个阿尔巴尼亚地区,也使得阿尔巴尼亚的奥匈军和位于马其顿的德保联军之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空洞,然而被限制在布拉佐地区的意大利军并没有力量来利用这个空洞。
芭芭拉塔奇曼的《八月炮火》里对法国在一战前迷信“进攻主义”进行了深刻批判。为了进攻,法军甚至不主张发展重炮,过于迷信75毫米速射野战炮的威力。这种过分强调精神力量的做法其实是一种对自己实力的不自信。普法战争对法国的震撼和打击实在太大了,法国人骨子里不大能接受拿破仑的子孙居然会输的那么惨。
一战期间的意大利军队根本就是一团乱麻,陆海军完全没有任何联席会议机制,只有国王和首相能够决定外交,对谁开战,何时开战差不多最后一分钟才告诉军方,焉能不败。
按比例恐怕比塞尔维亚都高
经济上讲,黑山的黄金时代似乎还是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时代,现代的黑山,则终于因为与塞尔维亚联邦所付出的巨大经济代价而选择独立。
黑山虽小,对塞尔维亚而言,是个出海口。
塞尔维亚战役的胜利结束和俄军在东线的惨败终于使得奥匈军能够抽调出部分主力部队用于意大利前线,奥匈参谋总长霍申道夫决定,在意大利前线发动一次大规模反攻,以边境上所谓“七村社”地区为出发阵地,突击方向为帕多瓦-威尼斯,争取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
奥地利皇亲欧根大公被任命为意大利战线总司令,此人身世显赫无比,是利奥波德皇帝的曾孙,曾经击败过拿破仑的卡尔大公的孙子,还是本代条顿骑士团的大团长(该大团长位置在哈布斯堡-帕尔马家系中世袭),然而军事才能不过了了,但是他很明智,从来不给自己的参谋长,实质上的总指挥博罗耶维奇添乱。
博罗耶维奇对于霍申道夫不切实际的战役目标嗤之以鼻,他于1916年4月31日向所属部队发出秘密训令“本部本次战役目标为,从目前漫长而不利防守的位置上推进到一个适于防守的较短战线上,从而节省出更多的机动预备队。”
早在意大利投入战争之前,奥匈军就侦察到,意大利人并没有完成边境上“七村社”地区的工事,这是边境上从帕多瓦到威尼斯一线横向面对奥地利的地区,总共有7个村庄,这里工事潦草,防御松懈,是良好的突破口,这次,博罗耶维奇决心将攻击方向选在此处。
然而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正当奥匈军调兵遣将,摩拳擦掌准备进攻的时候,5月24日,意大利军抢先在这个区域发起了进攻,在大炮的掩护下,意军猛攻奥匈军卢瑟恩,菲尔勒和文扎拉等3个要塞化的山头,尽管防守的奥匈军是由地方后备队和动员营等拼凑起来的杂牌部队,不过仍然能够击退意军的攻势,意军付出了血淋淋的代价后一无所获。
5月27日,奥匈帝国总参谋部下达训令:“本次进攻争取取得决定性胜利,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为了西线战场解放出兵力。”当然博罗耶维奇对这种狂想并不感冒,他明白,没有大量的德军投入,这种战略目标是无法实现的,早在1915年冬,奥匈帝国参谋总部就向德国参谋总部通报了这个计划,然而德国参谋总长法尔肯海因对此没有任何兴趣,正在准备在凡尔登“让法国人把血流干”的法尔肯海因没有任何兵力能够用于意大利方向,在这个保守的标准普鲁士军官团军官看来,世界大战就是欧洲大战,而欧洲大战就是德法对决,只要如同普法战争般迅速击败法国,则无论是传统上陆军不强的英国还是虽然人多如蝗虫然而毫无质量的俄国都将无法继续战争,则不难以一个极为体面的和约(甚至对英俄也是,当然是从德国人的视角出发)来结束战争,至于意大利嘛,在他的思维里面是排不上号的。
当然,法尔肯海因还是批准了奥匈军为了准备攻势而从东线和巴尔干战线大量抽调部队的计划,因为无论在东线还是在巴尔干战线,目前都是由一位德国元帅在指挥,奥匈军被置于德军东线总司令兴登堡元帅和巴尔干集团军群司令马肯森元帅的指挥之下,没有法尔肯海因的同意,霍申道夫甚至无法调动部队。霍申道夫玩了个小花招,他和保加利亚秘密签订了协议,在部队调遣的时候,将大量的保加利亚部队以小单位混杂进奥匈军调到意大利前线,而德军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量保加利亚单位的加入固然增强了奥匈的兵力,可是却使得本来就很多民族混杂的奥匈军变得更加混杂,真正能打的奥地利,克罗地亚和马扎尔单位更加被稀释。
1916年1月,奥匈组建了所谓“蒂罗尔地区防御指挥部”,作为兵力集结的掩饰,这种没有番号也没有野战军单位的指挥部通常只能指挥几个地方上负担防卫的营级部队,然而,这个蒂罗尔地方防御指挥部却地位高得惊人,司令官是陆军上将丹克尔,部队包含从东线抽调来的3个军12个步兵师又2个骑兵师,独立炮兵3个旅。这些部队隐蔽在罗尔将军的第5集团军第14军后面,准备开战后以第11集团军番号参战。
奥匈军又从巴尔干调回来了第3集团军,隐蔽集结在第10集团军后面,该集团军刚刚参加完对塞尔维亚和黑山还有阿尔巴尼亚的征服作战,士气旺盛,但是士兵来源混杂,指挥不便。
第3集团军序列
司令:陆军上将科维斯
第3军,军长:步兵上将克劳特瓦尔德
军直:军炮兵旅,辎重团,工兵团,战地猎兵第7营,第22营,第24营
第22王家和皇家地方防卫军射手师(王家和皇家地方防卫军射手第1团,第2团,第3团,保加利亚补充团)
第6步兵师(第96步兵团,第87步兵团,第47步兵团,保加利亚补充团)
第28步兵师(第37王家和皇家地方防卫军步兵团,第38王家和皇家地方防卫军步兵团,第39王家和皇家地方防卫军步兵团,保加利亚补充团)
第8军,军长:施罗伊辛斯图伊尔中将
军直:军炮兵旅,辎重团,工兵团
第57步兵师(第52步兵团,第90步兵团,第92步兵团,第93步兵团)
第59步兵师(波黑步兵第1团,波黑步兵第3团,第48步兵团,保加利亚补充团)
第20军,军长:陆军中将,皇储卡尔大公
军直:军炮兵旅,辎重团,工兵团,第59步兵团
第3步兵师(蒂罗尔射手第1团,第2团,第3团,第4团)
第8步兵师(第7步兵团,第14步兵团,第21步兵团,第50步兵团)
第17军,军长:步兵上将克雷提克
军直:军炮兵旅,辎重团,工兵团
第18步兵师(第73步兵团,第3射手团,保加利亚补充第一团,第二团)
第48步兵师(波黑步兵第2团,第4团,保加利亚补充团,阿尔巴尼亚志愿步兵团)
第181独立步兵旅
第17军由于素质太差,并没有参加第一阶段的进攻作战,在第二阶段扩大战果的追击战中才参战,负责保护第3集团军右翼。
我们从编制上可以看出,奥匈军所有师,不足4个团正规建制的都拿保加利亚部队填塞,皇储所指挥的第20军全部精锐部队,不是蒂罗尔射手部队就是战前常备军步兵团,甚至还奢侈的有一个战前常备军步兵团作为军直部队,实质上是皇储的警卫部队,奥匈估计再也死不起皇储了。
有点像是普法战争的法国人,别人在准备打他,他却自己先冲上前,只想进攻,不准备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