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善与恶及伪善的思考 -- 润树

共:💬62 🌺3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一样

我要承认下错误,当时回复的时候,忘记了自己当年早就想过的社会在生产力的作用下,激变原理。

或者说在理想壮态下,人的道德应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匀速进步。

可受制于人认识世界的能力限制,他只能是间断的发展。

爱因斯坦当年认为是间断不连续的,只不过是人只能 间断不连续的认知世界的错觉呢?

一样
家园 笑,我们这么说下去就越来越玄了

召唤宇宙学家和哲学家ing

家园 所谓“伪善”本身就是一种伪提法

善就是善,恶就是恶,这是站在一定的价值观立场上对某一具体行为的评价,你提到的三点所谓伪善:

1) 在善行的掩护下作恶。

2) 口头认同或宣扬某种善的价值观,却有意行与这个价值观相反的恶。

3) 口头上竭力宣扬某种善的价值观,但自己却不打算也从未切实地去实行。

对于这所谓三种所谓“伪善”,我认为善行和恶行是可以区分的,肯定善行并不代表肯定恶行,否定恶行并不意味着连带善行(宣扬善的言论也是一种善行)也要一起否定。把这三点归于“伪善”其实是以同一个人身上的恶行否定他的善行。说到底,就是儒家问心论罪的流毒。

尤其是第三点,是典型的诛心之论,这一条被范跑跑之流运用得炉火纯青,每当他们受到指责时候,他们就会跳出来问如果地震发生指责的人会不会先跑。很显然的,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地震的考验,如此反驳,其实是企图用当事人可能发生的违背自己言论的恶行否定他们已经做出的善行。所谓无赖莫过于此。

我认为对于任何一个人口头上竭力宣扬某种善的价值观,那么应该表示欢迎,并睁大眼睛看他身体力行。但如果他违反了他所宣扬的价值观,无论是否有心无心,就该批评,但这批评仅限于他违反善的行为,而不能以此否定他所宣扬的善的价值观,顶多是认为他没有资格再宣扬这种价值观而已。

你的

“然而,当社会大众一旦意识到这种价值观的宣扬者是伪君子,他们就会有受骗的感觉,从而降低对他人的信任度,其社会效应将是非常负面的。”

我感觉这个降低的是宣扬善而作违逆之事之人的信用,而并不涉及到危害善本身。

如某前总理要倘地雷阵最后倘得儿女升天盆满钵满,我们否定的是这个人而不是反腐败的共识。

在一定价值观立场上判定善与恶是有客观标准的,而你的伪善(尤其是你定义的第三种伪善)这个概念却建立在他人的主观意识上,所以在思维探测仪发明以前,所谓这种“伪善”只是一个伪概念,没有任何实践意义。

家园 你的任务很艰巨

因为你根本否定伪善这个由来已久并且至今被社会广泛使用的概念,而这不是简单几句话就可以做得到的。

我说的第三种伪善,是就伪善者竭力宣扬善但却不打算自己去实行的整体行为而言,把这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拆开,当然就不再有伪善。举个例,中国字的十是在一横加一竖,如果有人拿出一横说这是横的直线,拿出一竖说这是竖的直线,哪有什么十,我们该怎么反驳呢?我不会否定任何人宣扬善的行为本身,就像我不会否定十里面有一条横的直线一样。一个人今天写文章说开四缸的小车可以节省能源,减少污染,人人都应该尽可能实行,我和你一样也会赞扬他说得对。可是明天他就去买了一辆八缸大车,当然也有自己的理由,说这样更舒适,也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安全,此时我们该怎么评价他呢?我会说这个人在应该买什么车这个事的整体表现上是伪善的。而你会说,他说的是善,也是在行善,该赞扬,但行的是恶,该批评。我的说法是伪提法,而你的说法很有意义?

你说“尤其是第三点,是典型的诛心之论,这一条被范跑跑之流运用得炉火纯青,每当他们受到指责时候,他们就会跳出来问如果地震发生指责的人会不会先跑。很显然的,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地震的考验,如此反驳,其实是企图用当事人可能发生的违背自己言论的恶行否定他们已经做出的善行。所谓无赖莫过于此。”

我们最好不去假定“每个人”怎么样,那样永远也说不清楚,而可以看一看“这个人”怎么样:一个教师,竭力宣扬教师负有保护学生的责任,谴责范没有尽到这样的责任,但当有人问他今后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办时,他说我打算自己跑。你认为应该把这个教师称作什么人呢?我想不到有比伪善更好的词来描述。你可能说,没人会蠢到这个地步。那么你认为该这么回答呢?是回答“不知道”,“不回答此类假设性的问题”,还是以“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地震的考验”来打马虎眼?在我看来,只有“我当然会尽保护学生的责任”才是唯一合格的回答,这里来不得半点含糊。

我原贴反复强调判断一个人善恶及伪善的依据是看他的行为和其社会效果,因此我认为不需要任何人去发明什么思维探测仪。但你还是派给我一个诛心的罪名,看来我要好好反省自己。

家园 “一切持久的事物都是善”,原来是柏拉图说的,还以为是我发明的呢。

对人类社会进化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说是“胜者为王败者贼”,能引导人类在过去与未来的历史中成功的就是善的,不会导致社会健康发展的就是恶的。当然,其实善恶对于任何自以为真理在手的个人来说都是没那么容易分清楚的。所以最好不要轻易对别人下判断,而是做自己的主人,让历史去给别人下判断吧。

家园 以伪善作为武器者,通常都习惯性的“搞错”攻击点

伪善是来源以久,但并不意味着这个概念一定有进步意义。伪善不过是儒家问心论罪一种扩展而已。其重点是不在于你做什么而在于你想什么。这个东西已经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了,但这丝毫改变不了他作为儒家经典糟粕的性质。

问题时当用“伪善”攻击别人言论倡导的价值观候,攻击者通常都会故意的借此否定这种价值观

你的这段话:

而可以看一看“这个人”怎么样:一个教师,竭力宣扬教师负有保护学生的责任,谴责范没有尽到这样的责任,但当有人问他今后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办时,他说我打算自己跑。你认为应该把这个教师称作什么人呢?我想不到有比伪善更好的词来描述。

不知道你意识到没有,其实“教师负有保护学生的责任”是不因该因此而否定的,真正能被这否定的是违反自己宣扬的价值观这种恶。

但范跑跑们就是以将来可能存在的心口不一否定“教师负有保护学生的责任”这种价值观。

至于你下面的分析:

你可能说,没人会蠢到这个地步。那么你认为该这么回答呢?是回答“不知道”,“不回答此类假设性的问题”,还是以“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地震的考验”来打马虎眼?在我看来,只有“我当然会尽保护学生的责任”才是唯一合格的回答,这里来不得半点含糊。

不知道你意识到没有,“我当然会尽保护学生的责任”这一在你看来是唯一和格的回答,仍然只是一种外在言论,至于真正会怎么落实到做上,仍然是不可知也。你如果认为这种回答就说明了他的善,那么恭喜你,你赞同了我的观点,即不去探究他内心到底如何,而是按他客观外在表现去判断善恶。

最后虽然你

“反复强调判断一个人善恶及伪善的依据是看他的行为和其社会效果”

但你的

口头上竭力宣扬某种善的价值观,但自己却不打算也从未切实地去实行。

显然提出了对对方思想洞悉的要求或者提了对未来预知的要求,因为自己打算本来就是个人思想甚至是个人都无法体察的潜意识,未到面临客观选择前谁也不知道选择的结果是怎样。

当然如果你辩解说的这些都是事后判断应该可以回避要思维探测仪或时间机器的问题,因为所有不确定的可能已经塌缩,确定的客观现象已经浮现,也就不需要对思想的探知和对未来的预见。

但问题是,实际使用中,范跑跑之流往往会进行事前判断。也就是以伪善作武器行诛心之论,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发明,古往今来的腐儒们无不照此行事罢了。我想我们讨论的应该是概念客观使用的情况而不是你所定义的立于不败之地的理想概念把?

家园 金刚经说无相布施,孔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都是这个意思
家园 这个对联只合作个人修养目标,不宜作社会道德共识

社会道德共识不能用这么苛刻的标准。对于社会道德共识,应该用下面这个对联的方法。其举出的具体例子今天看来不合适,但对于善恶的态度我认为是更合理的。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家贫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好人。

家园

法律是为了限制恶,心里怎么想不能作为标准。这个流毒一直到文革还在被广泛使用。

家园 说得很好,所以系统有所报答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那现在的有意和过失又如何呢?
家园 引一段印光法师文钞

老法师话说得太重,也有冬烘的地方,我不完全同意。但我以为其对真伪的见解一针见血。

复(俞陈)慧(郁昶)二居士书

盗跖聚徒数千,横行天下而为盗,反自命有道。而痛斥尧不仁、舜不孝、禹淫佚、汤武暴乱、孔子虚伪,为无道,正与此二种人之知见相同。又如近来废经、废孝、废伦、裸体游行,以为禀天地自然之德,不假造作。然夏则竞裸,冬何不裸?谓禀自然,不假造作。掘井、耕田、纺织,方有饮食、衣服,非造作乎?恶人阻破人为善,每每如是。谓善须无心为,有心即非真善。然古之圣贤,无不朝乾夕惕,戒慎恐惧,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有心乎?是无心乎?

家园 好问题

暂时想不明白。

有一点很明白。一个人产生了伤人的念头,但因为客观或主观的原因没有实施这样的行为。不该因为其有伤人之心而论罪。当然,这不代表同意他有伤人的念头是正确的。

另一点,当伤害行为发生之后。有意与过失与否可以从实际的证据来显示。从证据判断一个人是过失伤人还是有意伤人。在明确了是过失还是有意之后,对于后者不作有心与否的判断,是血亲复仇,还是受人指使,不予分别。这点有点糊涂。

家园 正是如此

所谓这种“伪善”只是一个伪概念,没有任何实践意义。

思维探测器可不可以用,还是个问题。

家园 闲聊几句“善与伪善”及“个体与社会”

我赞成楼下swordi说的

最好不要轻易对别人下判断
。但当一些行为被当作支持“伪善也是善”的证据时,难免被拿出来剖析一番。窃以为这里有一个个体行为和社会价值取向的问题。

记得圣经里有一句话,大意是“Do not judge, you shall not be judged”。我也是时刻提醒自己。但生活中想一直做到,并不容易。价值观的冲突是随处可见的。

我的理解是,圣经的这句话的前提是假定所有人或者社会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也就是基督教的价值观。在这个共同点下,大家都各行其是,不要去评判别人,把这个任务留给上帝。在现实中这个假设不完全成立,即使真的有上帝,也是有人信有人不信。

我直观地想,作为个体,我们还是会经常地去评判别人的行为,不管是谨慎地还是轻易地,通过这样的评判,来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价值观。长此以往,一个社会会逐渐形成一些比较主流的价值观。

如果说“善和伪善”的问题太复杂,可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Team work的问题。可能大家都有过和别人共同做一些事情的经历,都知道分工协作对集体来说是有利的。但是,对个体来说,未必能达到利益的最大化。于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有人会出于个人利益考虑,破坏事先定好的分工计划,虽然嘴上说他认为这样做对集体也有好处。如果是一个没有强制约束的Team(可能是几个人的小组),一旦有一个人这样做,每个人都会开始只追求个人的目标,往往最终就分崩离析了。这时候,单打独斗就成了这个小组的共同价值观。

为了尽量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即使是很小的小组也又要有很好制度,另一方面,我想,还要大力宣扬Team Work的观念,让这个观念深入人心。现在找工作,写简历,面试,大家都会强调自己是个很好的Team Player,不管真假。各个公司里的各级主管也都把Team Work挂在嘴上。

回到“善和伪善”的问题。“善”是对社会(或他人)有利的行为,“伪善”也可能被包装成对社会有利,但主要是有利于个人目的,本质上是自私的。我想,模糊“伪善”和“善”,或者说宣扬“伪善”,对社会的影响,大体上和前面Team Work分工协作解体的例子差不多。

这是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的问题。我们确实不应该轻易评价别人的行为,即使是疑似伪善的行为。(正确的)主流价值观和制度会约束人们的行为。在社会上宣扬“伪善”,试图使其成为社会的主流,大概不是人们所希望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