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毛派同志被“空警一号”轻轻拍打了一下脸部 -- laska

共:💬207 🌺574 🌵2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兄弟不是台湾人,倒也知道面有菜色

饿殍遍野没见到,确也听到不少,倒不是从什么宣传渠道。三年困难时期,称为困难,总不是随便说说。

我所了解的,所说的,可以被猜测是真是假,这很正常。

民运有人胡说八道,并不代表除去夸大部分的真实也不存在。以今日中国依然的政治情况,除非是真豁出去了,谁会认真讨论此事给政府坐实某个罪名?更重要的是,以个人的看法,今日中国政府与那个时代已经完全是两回事,这种事情坐实了只有那些愿意把它们看成一回事的人高兴,把它当炮弹来用。如此去坐实它又有什么意义?纵然是喜欢追究历史真相的人,也没有谁执著到柏拉图的境界,去做历史研究的殉道士。所以,讨论这件事到深入,“政治正确”的一方经常会发现不同意见者要么沉默了,要么就常常剩下民运。

这根本是不公平的讨论,一出现政治倾向问题,就根本无法进行下去,因此真相如何,我不主张在这里讨论,还是回去问问当年走过来的人,那个年龄段的人大多还在世,寻求真相并不是费力气的事情。

不要急于断言某某事情不存在,也不要急于攻击别人,这样做自然不会有什么责任,但正是在不需要负什么责任的时候,能不能约束自己尊重别人,认真地审视事实,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是否对自己负责任的标志吧。

家园 你说得对,不该挑出最遭的三年,是我唐突了。这个没有普遍意义

先帝治国28年,1949-1959是黄金十年,先辈们的成就不可否认也不容否认。1959年以后呢,三年自然灾害。灾害完了没几年是该死的文革,“伟人”们的丑恶不可否认也不容否认。现在偷渡的是多了,但偷渡客占一地总人口的比率却是在下降。邓公不是天使,他和毛主席的区别是:邓公使毛公时代领袖、红色贵族才拥有的东西(汽车、空调、冰箱、彩电)走向千万家。说句实在话,邓公没有毛公清廉、无私,但他却让寻常百姓利益均沾。虽然沾得有多有少,但也比沾不着强。

家园 我经历过整个70年代,不知道算不算你所指的"当年走过来的人"。

如果九合河友说3年自然灾害时期如何如何,我没有经历过,即使不同意也不会冒然发表意见。但是,整个70年代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没有吃不饱的时候。我父母只是一般的知识分子,虽然出身不好,

但也没有被打成另类。

那个时代面有菜色的人我还真没见过,不过你说有我也信,因为即使是现在,要找也能找到,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日本。

家园 靠,说话就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的事,太方便了。。。

知道“均沾”的“均”字怎么写吗?

“均”字是用社会财富的平均程度来写的。现如今社会发展成基尼系数从全球较低到全球人民都看不过眼的高度,还叫“均沾”真叫人无言。

这世道,连我这老资与马明哲一“均沾”都到了很羞愧的地步,遑论民工是个什么感受了。

可见,说话其实还是要用点数据的,至少在心里要有数嘛

家园 说实话,每人每月凭票2斤肉。能吃饱,营养就谈不上了吧

没有完整走完70年代,只是沾上70年代个尾巴。还是颇能记起家母每月月底四处找人借钱借肉蛋票的情景的,至今小弟还不敢过于浪费,也是童年的阴影。

70年代中期以前,据说每月还供应不到2斤肉;中期以后每月供应2斤。除此之外俺们那里大米白面量也不足,粮站一般供应一些荞麦面作为替代,极其难吃。吃饱饭能做到,营养什么就谈不上了吧

家园 还有鱼票,蛋票,油票,糖票。统计一下各种票证,我觉得营养

还是有保证的,和现在比吃得不好,不丰富那是肯定的,浪费是想都不敢想的。重点是确实能吃饱,更何况至少在老百姓能看到的范围内,当权者们吃得也好不到那里去。不至于就只是老百姓得没完没了地"阵痛"一下。

家园 每人每月凭票2斤肉。能吃饱

要是全部都有这条件,可以说实现社会主义了

我家也就不用拿小块火柴盒大的连皮肥肉擦锅当油,我也不用巴巴看着别人早餐有馍了

家园 没错,文革后期人口已经太多,需要节育了,饿殍遍野明显谎言。

这种有意无意的谎言,在有些人中,经常不过脑子就会脱口而出。

家园 貌似近代以来除毛以外的时代都是人民吃得满嘴流油的时代

谁给谁打下的基础?

家园 那是在城市里~

农村的老百姓哪里来的各种票证呢?啥都没有~想养头猪都要担心被打成资产阶级~看来你还是过这种日子比较合适

家园 "看来你还是过这种日子比较合适,移民北朝鲜吧",帮你把话说完。

别的地方不知道,我所在的浙江的农民有自留地,养猪,养鸡也很普通。

家园 完全支持
家园 你应该看看那些中部地区的农民的生活

要不是过不下去了,小岗村的村民会豁出去?

家园 主席是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的新中国领导人,时间是五十年代。

新中国直至六十年代才解决节育工具的问题,没避孕药没避孕套,医疗手段也是明显不足,由周总理亲自抓节育工具的生产,主席提出要工作人员亲自送节育工具上门。

没节育工具怎么解决节育问题?叫人家夫妻俩长期分居?

文革后期的人口出生率已经保持在一个相当低水平,不料改革开放后的好几年不降反升,于是有人一不做二不休搞出一个闯下大祸的一胎化政策。

洗脑洗出一堆无知者。

通宝推:戴口罩的画眉,
家园 人口增长和饿肚子又不矛盾

看看非洲,饿着的多了,照样人口高速增长。

旧中国战乱不断,人口还是在长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