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历史离我们很远么 -- 萨苏

共:💬63 🌺18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历史已是过眼烟云,活着的又有几人能知当年的音容笑貌?

当年(八十年代)和家父去看望沈醉,只记得是一个很和蔼的老人。因当时年少,却也记不清老人的模样了。只记得给沈醉带去的礼物,是我爷爷给他的一小盒西湖龙井,以及一小包口香糖。近几年家父提起当年在上海滩沈醉时常陪伴戴笠去我爷爷家拜访,特意提到戴笠的一撇小胡子迷倒了众多的青少年,而当时的沈醉却也是威武挺拔,一身戎装,腰插双枪,称得上是英气逼人了。可如今又有几人能见到当年这些人物叱嚓风云的形象呢?我只是听说过,而真正的影像,也只是在家父的记忆里了。

家园 其實當熟悉的人與物,在你不刻意追尋時,

突然發現了他們過去曾經留下的痕跡,都會有這樣的感慨啊。

宋丹丹的《幸福深處》裡面,有一篇提到她一次去美國時,竟然在親戚從附近圖書館借來的老舊《時代雜誌》裡,發現自己的父親四十多年前當民兵的一張照片。

這樣的靈犀可遇不可求。。。

但放開來想,縱然求不了也遇不著前人的痕跡; 但是我們抬頭看到的日月星辰,不也是前人曾凝望過的? 我們曾踏足的山嶽百川,不也是前人曾造訪過的?

天地者,萬物之逆旅;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

萬物百代在悠悠天地,荏苒光陰裡,離現在的我們,一點也不遠呢。

而老舊的書卷,發黃的照片,之所以帶來快樂與憾動,應是我們發現又還原了一分萬物在百代中曾經呈現的樣貌吧。

家园 小弟曾经在图书馆里发现了民国十八年的全国纳税清账

纸张全部都是赫黄色的,上面用工整的馆阁体书写的文字。坐在靠窗边的大沙发上,翻着这本厚厚的账册,心里五味杂陈

家园 想起了万岁爷的一元龙票以及被干没的手谕……
家园 没有必要做历史的追星族

我们生活在现实中,我们也生活在历史中。历史人物当然在尘世留下了他们的痕迹。但是坐了郝建秀坐过的教室位置,借到了顾颉刚曾经借过的书,曾经被鲁迅抚过顶,那又如何?是不是就此沾上了“仙气”,就与众不同起来了呢?

从老萨的文章里我可没看出来。猴二后来干啥了?比郝建秀更高明还是更差?老六的室友后来怎样了?是不是取得了比顾颉刚更高的学术成就?那老店员看起来倒也就干了一辈子店员就是了。

不是说他们这一辈子就过得没有意义了。我认为无论是做了店员或者是做了别的什么,他们的人生并不比那些名人来得逊色。

借到了顾颉刚借过的书,不过说明顾颉刚和那位同学有相近的兴趣。坐过郝建秀坐过的教室位置,不过说明那位同学上了人大附中(当时叫速成中学)或是华东纺织工学院罢了。其他又能说明啥呢?就好比我小时住的房子曾经也住过孙中山,难道我就和国父有了莫名的联系?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历史的确离我们很近,甚至就在我们中间。但不必拘泥于历史,更没有必要做历史的追星族。

家园 这个不叫追星族吧

有些人总是值得我们景仰,

有些人总是能够作为榜样

难道很多东西不都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么?

所以有薪火相传的说法啊。

我想您还是会错了老萨的意。。。

家园 一个异常深刻的大题目,几段酸酸甜甜的小故事,可惜啊。
家园 这个有同感

特别是书架上一排看过去,一部期刊从最左边破旧的十九世纪到最右边崭新的2008年,特别有感触,忍不住就抽出最左边的那一本翻看历史留下的痕迹,说不定还有不知那个年代的借阅者留下的记号。

不过现在科技期刊都在线了,这些旧书也都进了储藏室,估计等待他们的命运就是销毁,这种感觉恐怕再也不会有了。

家园 握手.
家园 有时候表示同意也挺难得。

就好比我小时住的房子曾经也住过孙中山,难道我就和国父有了莫名的联系?

如果是真的,还真的“有了莫名的联系”,呵呵。

家园 近来经验值常常不足,所以比较吝啬啊。

看来还是沾了温总的光。

家园 允许人有一点多愁善感的空间

和名人接触并不只意味着“仙气”。人类的历史毕竟主要是以名人和重要历史时间为框架和节点的,通过和这些历史名人的接触,我们凡夫俗子突然找到与历史叙述的接入点。我们该是猴二的还是猴二,该是室友的还是室友,该是书店职员的还是书店职员,只是我们同然通过同一个教师,同一张借书卡,同一个书店职员,突然看到所谓“历史坐标”中的自己。就象一座普通的平房没有什么,一万座平房也没有什么,可是你站在山头一望,看见千千万万的人家,看见城市之外的山川,看见山川之外的大河,你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虽然你只不过站在高处罢了。人是有感情的。

家园 俺也想揍老六

抒情就抒情吧,偏偏插叙的两段爱情故事看得俺想哭,分别在读书和泡妞的碎片里,勾起了俺两段深刻的回忆

家园 我也有两个萨兄所述这样让人称奇和感慨的经历

就象去博物馆,忽然发觉自己是其中一部分,虽只是个不相干的陪衬,却也值得回味,大家也看着好玩:

其一:小时看家里摆着一张照片,是毛主席与一位中年妇人握手,妇人怀中抱着一个婴儿。我问爸爸,这不是娘娘(浙江话奶奶)吗?爸爸:对,是娘娘,那婴儿就是你。你说这能不让人目瞪口呆、浮想联翩吗?尤其是在那跳忠字舞的年代?原来,58年毛主席去杭州民间视察,刚巧进了娘娘的家,而我是父母太忙抛给她照看的。

其二:大约8、9年前,一天看报纸说小肯尼迪开飞机坠海失事了,唏嘘之余读到同机遇难的还有其妻子和妻姐Lauren Bessette。Lauren Bessette?这个名字好象在哪儿见过呀!哦,想起来了,读商学院时候有个同学似乎叫这个名字,后来一看照片,果然是她!想到几年前与她同组做功课的情景,现已香消玉陨在鱼的世界,而且是与这王子哥一起,又是一番莫名感慨。

这种与历史转弯抹角的巧遇想必很多人都有,除了惊奇,还有什么意义?也许什么意义也没有。然而Lauren Bessette这件事倒是提醒我:人生难料,福祸旦夕,只有当下最真实,权把每分钟当最后一分钟吧!这样想,活得多几分滋味。

各位河友,把你们与历史交臂的故事也说给大家听听、乐乐吧!

家园 老兄是沃顿的,花一个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