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游牧民族的天敌 -- 凌云雕龙
对中国来说,游牧民族并不足为惧,特别是中国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武器,那就是文化,简言之「汉化」。
因此契丹取燕云十六州后,用汉人农业而舍游牧畜牧时,辽国也就逐渐汉化下消失,不只是军事无力,而且全盘汉化后,契丹人变成汉人。
时人多有「金以儒亡」的谚语,即使金世宗与金章宗发起女真文化复兴运动,但是仍然敌不过汉化的威力。
《三朝北盟会编》提到:「当时止知杀敌,不知畏死,战胜则财物、子女、玉帛尽均分之,其所以每战辄胜也。今则久居南地,识上下之分,知有妻孥、亲戚之爱,视去就死生甚重,无复有昔时轻锐果敢之气。故前日罢榷场之后,沿淮置巡铺,每两月一替,当其出军,其金人与亲戚泣别,自谓极边,有往而不返之虑。其军畏怯如此。」
尤其是放弃马背习俗,而改用礼乐典章,如:「舍戎狄鞍马之长,而从事中州之习。」熟于骑射的民族变得不谙骑射,尚武的精神转变成崇法之思想。虽然军事上可能是游牧民族战胜农业民族,但是文化上却是农业民族征服游牧民族。
这就是变相的文化侵略,优秀文化可以消灭及并吞其它文化。
再比较蒙古,强盛时入主中国,建立四大汗国,但是后来元朝变成中国的历史正朝,忽必烈变成元世祖,采用中国的宗庙称呼,皇位继承也采用汉人的「父死子继」而不用蒙古的「库利尔台」制度。其它四大汗国不是伊斯兰化就是波斯化。可见蒙古不是被宗教同化,就是被汉化融合。
这也是为何五胡乱华而居然消失无踪,正是因为汉人文化的强大。当游牧民族舍牛羊而就五谷时、不穿皮革而改穿汉服时、不吃烤肉而改食中餐时、不住草原而改睡房子时、不骑牛马而改乘车船时、看的是汉文、用的是汉物、若再习汉人语言及汉人思想,生活习惯已经汉化,游牧民族也就摇身变成汉人。
任何游牧民族都无法避免这个过程,除了反对汉化,就是接受汉化。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五胡乱华的说法,现在早已不提了吧,都改称“五胡十六国”。甚至有柏杨这样的勇者,干脆就直说是“华乱五胡”......历史的恩恩怨怨,我们这些后人也只有指指点点感慨一番的份儿,当时的流血灭族换到我们现在人身上,肯定要受不了的。
不安定,老搬家
应该说他们极力抵抗汉化。蒙古诸帝似乎连汉语不会说,汉字不会写,而且根本不认同汉族的文化。
将汉化游牧民族当成是汉族的一大武器,当成是胜利,俺觉得多少有点精神胜利法的意思。汉族付出的代价也太惨重了,变成了蒙古治下的第三等、四等人。
记得以前和查理辩论唐宗宋祖的问题时,查理说当这些北方的蛮族由“行国”变为“住国”时,国力会强很多,所以唐面对的突厥比宋面对的辽,金要差很多,所以唐太宗的武功不如宋太祖。
我却以为,当蛮族由“行国”变为“住国”时,军队的战斗力会急剧下降,辽,金的历史都说明了这点。蒙古则在相当程度上保持了游牧民族的“行国”本色,战斗力也就一直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所以我认为就外战而言,唐太宗是远过于宋太祖的。当然,内圣的方面,可能宋太祖是强些,他的宽容大度确实首屈一指。
总而言之,赞同凌云兄的观点。
不说战争中的大屠杀了,单就汉化而言,有时汉化别人的同时,我们也被胡化着,这是不是好事就难说了,任何文化都是有精华和糟粕的,最怕的是被化去的是精华,留下的是糟粕。
当然,现在的世界西化是主流了。
汉化有时意指「使远人柔怀」,不一定要打打杀杀,文化虽有高低,但是没有落后的理由。
尼采对进化有很多申论,包括著名「落后就要挨打」的《超人论》,但是生活毕竟只是文化的一部分,达尔文也有优胜劣败的描述,就怕掩耳盗铃而自欺欺人,阿Q式精神胜利。
「新君主如果不向被征服地区殖民,而是派遣驻军,那么花费将堪称浩大,因为维持驻军将会耗尽那个国家的全部收入,得不偿失;而且由于军队到处调动,他将因为士兵们到处为非作歹而损害整个国家。对此,人人都会感到恼怒,结果将世人人都与君主为敌。他们虽然受着压迫,但仍然守着自己的老家,因而是能够危害的敌人。」
以上出自马氏的《君主論》,虽然是陈年老调,但是读起来何其熟悉。正如马背上民族一再重演对农业民族的冲击,但是相同的历史下场,只有得到一件事,那就是「人们永远无法从历史中学习到任何东西」。
司马光的大作叫《资治通鉴》,也就是把历史当成借镜,可惜很多人出门总是不多照照镜子,往往不知到穿得不得体。
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
到底是谁消失了啊。知道杀胡令和杀汉檄是怎么回事吗?北地无汉人,当年的汉人是现在的福建客家人。
就算是客家人,就算是黄帝嫡系子孙呢,黄帝以前还不是游牧民族
蒙古建立元朝后本来是已经汉化了不少。从忽必烈开始就开始汉化,真金太子的汉化程度相当高,可惜死的太早。元英宗硕德八剌已经完全汉化,如果不被刺杀,加以时日便是元朝的魏孝文帝。而到了元顺帝时期在汉地的蒙古人已经基本汉化,并不比后来的满族程度低。而蒙古政府从组织形式到意识形态都已经是传统的外儒内法了。
元朝被推翻后,退回草原的只有不多的皇室、贵族和一部分普通蒙古人。大部分的蒙古人留在了明朝。元朝统治全国时号称有“四十万蒙古”,退回草原后就只剩下“六万”。这里是指万户行政单位。所以后来的北元统治之下的蒙古人本就是汉化不深的本地游牧部落。而北元和明朝是敌对关系,自然汉化程度不断降低。而留在明朝的蒙古人则基本汉化或融入了其他少数民族(例如在西南地区的蒙古驻军),现在的汉族中很多都是这些蒙古人的直系后裔。
各种政治经济政策就已经非常“汉地”了。当时铜钱流通量不足,忽必烈和南宋均发行纸币。南宋成了滥发,忽必烈发行的《中统钞》却很有节制,大受好评,这不是游牧文化能做得到的事情。
借任老师宝地说一句,这次从日本来美国,把中国历史的一套都放在北京了。今后有关中国历史的事情恐怕无法多发言,只能听课了。唐朝那个坑暂时挖不下去,告个罪。
如果赵兄是在美国的两海岸,或是大城市,听说中文的图书在大学图书馆里还是不少的。如果是在首都地区,国会图书馆就有大量的中文藏书。在下以前旅游时去参观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