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应试的教育的极品老师(一) -- 代码ABC

共:💬238 🌺107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幸碰上好老师的好学生,花。
家园 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确实能够受益终生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这朵花要认认真真地奉上!

您碰上的老师是真老师,确实教学生学习,不仅是知识,还有方法:

“当我们习惯了画画之后,老师告诉我们这实际上是一种快速阅读和记忆的方法。他要求我们在阅读这些画过得课本是不要逐字逐句地默读,而是要训练自己快速扫描 关键词,利用余光辅助把关键词串联起来。通过这样的训练来提升我们的阅读速度和记忆力。同时他告诉我训练到一定程度后,画书的过程可以省略,我们将能够获 得自动寻找关键词的能力”
,乃至作人:
“是啊,为什么?我相信很多人(如果不是所有人的话)都曾经有这种感觉,为什么明明会的东西还能做错。其实老师的回答暗示了一个令我吃惊的事实——你还不会!

真的,不是粗心,是不会!你不会完完整整的推导过程;你不会一字不漏、一字不错的抄写;你甚至不会写字!

既然不会,那么只有使用最笨的办法,重复练习直到会为止,直到这一切都成为本能反应!这时候我们才能说:我会了。

真是毕生难忘的经历啊!”

现在很多老师(可能不恭了,但我确实遇到不少)自己没有这方面的能力,而是把素质教育作为挡箭牌,对学生采取放任的态度,遇到家长有时间、有能力的还好,否则就要看学生自己的天分了。

其实我看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分类方法并不科学。应试教育是否损害学生的素质,看你考试的内容,看你应对的方法,降低大纲要求、减少作业量只是治标不治本,学生光学习不行,可有空就有素质了么?不一定,要是去玩游戏更麻烦。再说,像LZ的老师那样,培养学生自动寻找关键词的能力,在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岂非重要之极?缺乏这种能力只能被汹涌而来的信息淹没,而无法运用。至于“使用最笨的办法,重复练习直到会为止,直到这一切都成为本能反应!”更是解决许多学生浮躁病的良药,太多的人说起孩子的学习时会说:“我这孩子脑子不笨,就是粗心!”现在知道了,不是粗心而是不会。是啊,没见过几个学生会把自己的名字写错的,无他,熟能生巧耳。通过“应试教育”能让学生提高这些素质有什么不好?像有的河友讲的小学入学考试题目,会做了就是素质高?不见得,我看更像是在另一个极端的变态!说到家,在目前的中国,通过选拔性的考试选取人才,仍然是我们可以找到的最公平的方式,在这个环境下,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可以不考,高中升大学还要考,既是普及了大学教育,名校的竞争仍然激烈,应试还是免不了。

家园 应试教育的极品老师(六 完)

给挖出来了,我都忘记还有一个小坑了。

进入大学后,我认为考试、作业、习题什么的已经不再重要。我可以比较自由地分配时间,要怎么学习都可以。不过有一个老师,我们的系主任——李于凡教授告诉我(们)另一种学习思路。

李教授是教我们《电路分析基础》的。这是我们无线电系学生最早的专业课之一。那时候我们正逐渐摆脱从公共基础课的纠缠,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等等。大多数同学都被这些枯燥的科目搞得身心疲累,昏昏欲睡。满怀希望专业课有点带劲的东西来提一下神。毕竟初略地翻了一下课本,我们发现了电路图——这可是我们千辛万苦考这个系要学的一样东西啊。

不过很快我们发现,电路分析基础这门课和电相关的知识只有基尔霍夫电流和电压定律,以及我们在中学早就搞得滚瓜烂熟的欧姆定律。剩下的都是我们刚刚考完,好不容易挣到学分的高等数学!更加令人郁闷的是李教授的课几乎就是高等数学的复习课,我同宿舍的一位无线电大侠对着黑板上一个个积分符号,托着下巴,努力瞪着眼睛,脖子和肩膀则不听话地总想趴下来。也难怪,这位大侠在中学就会自己焊无线对讲机,凭着万用表就可以修彩电和录像机,但是凡是和数学沾边的科目总是过得异常辛苦。

应该说,李教授的课讲得还是很好的。他总是能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电路分析的各种计算方法。听听他是怎么介绍复数在工程计算上的用处的。“当我们要挑一头猪去市场卖的时候,聪明的就会同时在扁担的另一边绑上一块石头,这样扁担平衡挑起来好挑,等他从市场回来的时候,猪已经卖出去了,自然那块石头也就扔了。就像我们在计算中用到的复数那样,我们实际上要的是复数的实部,虚部就是那块石头。由于复数在计算上的方便性,所以我们加上了那块石头,当然计算完之后我们就不再需要那块石头了(虚部)”(中学的复数知识忘记的,就当我没说,跳过),以后他在讲课的时候就不时用“石头”和“猪”这样的词来代替复数实部和虚部的概念,非常幽默。

李教授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每天做一道高等数学的习题,一年后你看任何专业书都象看小说一样简单。”,这是我在大学中碰到的唯一强调习题的老师。

习题,当时可真是一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熟悉是因为我们和它一起度过了12年的时光,大半的人生。陌生是因为我们已经有1年多没再和它亲热了。大学还要做习题?

李教授不止一次重复过这句话,经常地对我们这些曾经的尖子学生发出感慨。“你们做题的能力很强,为什么不去做点高数题呢?如果你们每天做一道........”,在他的疲劳轰炸下我开始复习高等数学,虽然我没有象他所说的每天做一道,但是翻翻箱底的高等数学课本的确让我觉得这门课并不困难,而且慢慢感到课本上的公式有点亲切。更重要的是后来看其他专业书,不管是不是我的本专业,只要有积分符号的都不太困难。虽然做不到李教授所说的象看小说,但至少不会比看英文小说更吃力。

大学教育不是应试教育,至少不强调应试。李教授的考试也很轻松,按我们师兄的说法,李教授不是“杀手”。但是他提倡的学习方法却有点以前我们“应试”的味道,并不时拿我们这群曾经的“应试”高手调侃。最重要的是他所提倡的方法实实在在地有效!从我的经验来看,他说的那句话是正确的,而且他说他自己以前就是这样学习的。

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要掌握一门知识不花时间和精力是不行的,一天做一道高等数学的题目其实已经是一件很轻松的任务了。当社会上大多数人在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减轻学生负担,减少考试,呐喊着取消高考得时候,有没有人记得古人说过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严师出高徒”。大概大家都认为这些东西已经过时了吧?

通宝推:airman,匿名:1
家园 送花,不过

话是说一天一题不难,但是做基米多维奇时,经常一题要1个小时还做不出来啊。

家园 政治课其实就是意识形态

熟悉之后,你完全可以看得清楚官面上文章的逻辑和思路。那时我看报纸讲政策的,只要是平时知识覆盖到的,看了开头就知道下面是怎样的了。

当你明白这套意识形态,各类意识形态的套路都很容易看透。

家园 ABC可还记得吉米多维奇的名字?

电路分析基础这门课是感觉简单而实际内容很深,记得偶们学这门课的时候,是一位年老的女老师,说起di/dt,或者du/dt的时候,i和u的音调总是拖长且上扬。。。每次一碰到电容电阻,就想起那声调。

毕业这么久还能谈起基尔霍夫,ABC的功底真是扎实,佩服一下。偶现在连KCL和KVL恐怕都用的不熟了。。。当年在学校,印象中的两个最极品的名字,一个是吉米多维奇,还有一个是胡寿松。。。

家园 汗颜,没听说过

我呆的是一个很普通的工科大学。父亲对我最不满意的就是这点。说实话我的数学也不怎么样。

在大学里除了我提到的这门课之外,其他专业课计算推导过程都是极不规范的。曾经有一个清华应用数学系的本科过来考我们系的研究生,对导师发给他/她的专业复习题极不习惯,称那些推导都是不讲道理的,导师同意,但是补充说如果严格推导的话,那么考试的时间绝对不够用。那位牛人说这根本不是问题,在考试的时候硬是靠自己过硬的数学基础做出来,并且比使用专业公式的人要快。

这个故事就是上面那个李教授告诉我们的。意思是告诉我们数学是多么地NB,但他还给我另一个感觉,那就是我们系的研究生水平是很烂的。

家园 怎么偶们老师也讲过这个故事。。。

被用来形容数学系的人多么变态。。。

家园 别告诉我你不是华南理工的

否则我有种被骗了十几年的感觉

家园 哎呀,方向搞错哩。。。

偶是北理滴。。。

华南理工很好啦,在广州可以算是理工科的第一名了。你父亲还不知足。

当年偶上北理,自己长出一口气,多多少少终于也算是去北京读书了。。。

当初很想去萨苏的母校的说。。。

家园 做高数不知道吉米多维奇有点奇怪呢
家园 我明白我老爸为什么对我不满意了

真不知道,我们用的高数课本是自编的。除此之外再没其他资料了。数学有关的课程就剩下线性代数和数理方程,后者就一薄薄的小册子,而且开卷考。也都是自编教材。高数后来还是自己再练过一阵的。

家园 胡寿松那是大名鼎鼎,学自控的恐怕都不敢忘记。

KCL和KVL是只记得大概了,具体也用不来,呵呵。

家园 概率哩。。。

偶到家啦

电类的还应该学复变函数、积分变换和数理方程吧。。。否则那些后面信号里面那些F变换Z变换L变换怎么学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