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德国教授招聘过程 (一) -- 冰雪迎梅

共:💬100 🌺35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信不信由你

我们这只是个很普通的德国学校,貌似还没出过什么太牛的人。而且根据我的经验,真的牛人还真就没有纠缠于分数的。德国学生也多是德国小姑娘比较在乎分数,德国小伙一般没为了0.5分较真的。而且德国人习惯于有事儿直说,与身份是学生还是教授无关。

德国大学里的教授们没咱国内的教授牛,国内的那套不适合这边,你没经历过就别抬杠了。德国任何一个学生被挂掉和补考都是要通过系里教授的全体会议审议的,决定权不是在单独哪个教授手里,更何况每门课有三次考试机会。

德国大学的风气总体上和国内的大学差别比较大。说个小事儿,一次系里接待外校来访,我过去帮忙布置会场什么的。活动结束以后把杯子什么的收拾了送去清洗入库(德国这种活动少不了香槟果汁之类的饮料),我装箱子,我们系主任在旁边操作洗碗机并帮我擦杯子。

在国内你能想象得到哪个院长西服革履的送走客人以后转身就和一个帮忙的学生一起钻进地下室里洗杯子么?所以找教授吵吵架改改分至少在我看来似乎不是什么大事儿,当然,在国内恐怕不行。

家园 单说学校的

社会上的当然不一样,德国人确实有些很守旧的等级观念,但在学校里要比我们国内好的多。

家园 哥门对德国不了解呀。

1。德国大学里的教授们没咱国内的教授牛

你知道 C4的教授算什么吗? 那个是算政府官员的。

2。国内的那套不适合这边,你没经历过就别抬杠了

都是两条腿的人,为啥就不合适。你觉得不适用,那是人家,不和你玩这个。 科技农民工,就老实做事,其它的,你想抄心,都没机会给你。至于有没有经历过,你觉得呢。

3德国任何一个学生被挂掉和补考都是要通过系里教授的全体会议审议的,决定权不是在单独哪个教授手里,

平时小的klausur,有个狗屁的评定呀。不是教授一个人定,谁定呀。

算了, 5年, 只要5年以后,你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生活。

家园 印象中柏林工大有一位中国女教授

外国人要在德国当教授的确不是很容易,不说中国人,就是其他国家的老外,英语再棒,在德国要申请一份教授职位也很难。

花一个。

家园 国内的调查表也是匿名的

我上大学那会儿,这种匿名调查表就很普及了。而且国内的大学生都会找教授理论的,要是他们对你给的分数不满意。

分数可是比什么师道尊严重要的多啦。分数不够不能毕业,一门课的老师再牛,教完这学期也就一辈子不见面啦。谁怕谁啊?国内国外大学生都不是傻子!

家园 我看你国内也没怎么经历过

你说的那些差别根本不能叫做中国和德国大学风气的差别,顶多是你在德国的经历和你在中国经历的差别。

家园 90%都去慕尼黑?

南部经济发达一点,一般是找工作,不是工作找你。

那有工作就去那里。

家园 工作是好找,也很稳定,但是没前途(也没钱途)

毕业的基本岁数一大把,我在德国的时候税后3200欧(税前近6000欧元算算应该一年72000欧元,换成人民币应该算不少)。没老婆孩子就要交重税据说这样的收入已经算偏高简直逼着你结婚生孩子。一月杂七杂八费用下来剩下不到一半。据说还没那时候专职当导游的来得多。 跟中餐馆老板也没办法比。整天忙的要死。最讨厌还经常要四点钟起床,跟国内联系。出差多(虽然津贴很好,但是绝对累人,ICE一天坐8个小时接着干10几个小时那是常有的事情,我最厉害有过3天睡7个小时的)我负责的说无论隐形还是绝对值收入绝对没在中国的同公司工作人员高(当然不是指招聘的国内大学生)。生活水平就更加不是一个层次了。(哪有半分悠闲,简直是搏命,相比较国内才是天上人间).

升职就看造化了,属于小概率事件。和干的好不好有关系,但绝对不是必然关系。学数学的其实挺吃亏。虽然好找工作,但是往往主要经营上面轮不到你,辅助,技术部门多。这就很难出决定公司未来的成绩。唯一的办法就是转行(我就是的)但是能不能转也是看运气,同样是小概率事件。

总之这个世界太现实。

家园 不太一样吧

国内学生找教授多是为了保及格,而我的德国同学们找教授是因为得到的分数低于自己的预期,比如自我感觉考的很好却得了“中上”,那么就跑去和教授理论自己为什么不是“优”。

家园 不争了吧

没什么意思。

可能是我那个德国学校的教授们太nett了吧,别的学校来的交流生们也这么说。

至于什么C4不C4的,不可否认的是德国教授身上的官僚气比国内大学少的多。

家园 其实在国内上学时还好

那时候“叫兽”这个称号还没出来,所谓教授还是个公认的挺穷的职业。留校对大部分毕业生也是没什么吸引力的选择。不过那时候的师生关系总体上显然比现在的高校好些。

只是讨厌现在国内教授身上透出的官僚气质,发发牢骚而已,没打算系统比较中德大学差异。

家园 真是这样,

国内那套‘礼仪’,这边还真没有。

我在的学校是德国的精英大学

系里的教授很看中和低年级学生的一对一交流。学生和教授坐在一起谈一个小时是很常见的, 我看到的,学生或立或坐,或着把屁股搁在教授的办公桌上那么斜吊着腿的,都有。

教授称呼学生Frau/Herr xxx. 关于这个,我这里还流传一个故事。每当有国内男留学生过来,教授会问负责接待的人员(大多也是学生),是Herr 还是 Junge

家园 总算有呼应偶的了

我们系里自己开的中文课,老师讲的比较有趣,挺受学生欢迎的,考完试就经常有学生急不可耐的跑来问分。一次赶上一个德国女生得了1.0分,高兴的她在中文老师办公室里跳起来在空中转了一圈,然后砸的楼板咚的一家伙——这个德国女生身高一米八还多 那是相当的壮观啊 结果搞得隔壁的系主任跑来看这边闹出什么幺蛾子来了

我不知道楼上驳我的弟兄到底怎么了,至少我自己感觉德国高校里的气氛比国内随和的多。跟系主任一起刷盘子洗碗的经历还是比较难得滴

家园 国内有些大学也开始注意这个了

我知道厦大不鼓励留本校毕业的博士的,不过并不是死规定,只是留校比较难了。

家园 说的太武断了吧

我认识的在德国读了七八年博士的中国人也不少了,还有一个读了5年后坚持不住了,放弃了。博士论文哪里那么好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