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闲扯影视剧里的盒子炮 -- 忘情
我就是搞解剖和结构生物学的,业余玩枪。呵呵,我认为盒子炮侧手连发从解剖稳定力学上解释可以,但还是巧合。认识很多部队的老人根本不懂什么力学,因为参军前字都不认得几个,“突突大扇面,甩手最方便”,有教没人教几乎打过盒子炮的都懂。
我们用的比赛运动步枪都栓动的,在小的靶场比赛,为了不让弹壳右抛影响别的选手,有些人(包括我)退壳会左倾枪身,弹壳上跳,落枪身弹开。有时最后一粒可以摆酷,侧身,退壳,右手接住。
有些太子党也真的是好样的,象苏宁。我有个同学家里长辈是军区副司令,一样从排长干起,一级一级往上升,军事素质没得说,一点没给家里丢人。
看到最后,“转自。。。”
照样花
我也记的是往弹仓里压弹,当时还奇怪居然可以这样直接装弹。这驳壳枪比想象的要沉的多,不过样子真是威风。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盒子炮在中国流行是因为中日战争之后,国联对双方进行了武器禁运,而盒子炮作为一种手枪不在禁运范围内,而它的威力却类似于冲锋枪因此而受到中国人的亲睐。
而在其它国家,这种枪的四不象特性让正规部队无法装备它,警察部队则威力又大了,所以没有普及。
效果不足,没有造成我军伤亡,仅打穿带路大爷的头巾。田大榜的生活原型是湘西晃县悍匪姚大榜,该匪身手不凡,年近花甲仍能追狗确有其事。《乌龙山剿匪记》堪称剿匪影视的超经典之作,百看不厌。
我军指战员想出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解决方法——把枪身扭转约90度射击,跳动的枪口就在水平方向形成了散射面,具有冲锋枪扫射的杀伤效果。而这个易如反掌的办法,西方竟无一人想出。据此,欧洲的轻武器评论家说,中国是唯一会使用冲锋手枪的国家,中国人积累了真正的战斗经验。http://www.talkcc.org/thread/1673381
河里面的众多文章都说明盒子炮成名在tg之前阿
英文里也管这枪叫Box Cannon
不过也可能是中国人传出去的,没有考证,不敢瞎说
当年的射击教员讲手枪射击,分解了动作。
一只手拿着枪,持枪手掌的四指并拢,大拇指自然展开,垂直着虎口对顶上去,然后是握住。食指自然伸开,落于枪身上。要求很严的一点是顶的要实,让力的传递沿虎口、腕部、小臂这样一条线走。这样练,可以避免伤到虎口。同时,射击的精度提高有好处。
P7是只很不错的枪。人体工学设计出色,短后坐,无击锤,枪管轴线和握把中心点距离很短。在208所试射过,和日本的南部十四手枪的感觉很像,指向性好。这个小家伙的精度高是因为采用了气体延迟后坐方式,很少见,弹头跑了后,气体才推动复进簧动作,其他手枪上后坐力的影响就相对减少很多了,所以精度上去。还有一点就是P7的撞针是平移的,不是击锤动作诱发,这个对精度的提高也有好处。 而且上述两点可以保证把枪做小。(77式的撞针动作也是这个方式)
不过这个气体延迟后坐对枪械保养要求高,可是P7在使用中却很少听过这样的问题出现。
P7和我们77很像,因为都互相借鉴过,短后坐,撞针平移式击发。77的单手上膛,在P系列里也采用过。
可是在电影里看到的,似乎只是中国人斜着抡。第一次看西方人用这种枪,印象深刻是阿尔巴尼亚的《地下游击队》,玩驳壳枪的那位当街玩“恐怖”,击毙意大利司令时,就是直握手枪。
我玩盒子炮的时候,和我哥们(枪主)都是把身体藏在掩蔽物后面,毕竟枪比较老,又是买来后第一次射,怕出事。这样一来枪伸出去自然就是斜的,加上又是单手,和当时打得其他几只枪比起来,感觉枪跳得是厉害。
估计要是松井站在对面,还能活着回到日本。
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那就不是太子啦,可以依靠,可以做兄弟,也就是普通劳动人民啦!
子弹出膛后,火药燃气对弹头的作用力急剧减弱,只能起一个减少头尾压力差的作用,而且这个作用既使是机枪也在0。5米之内,手枪恐怕在0。1米之内。据你说,枪口离地面仅几米,那么弹头速度衰减并不明显,几乎和初速相差无几,应该是穿透力最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