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今天BBC说,印度的饥民超过非洲饥民的总数 -- 晨枫

共:💬308 🌺32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家园 印度1857年起义的主力恰恰不是印度人民而是印度土邦主们

印度东印度公司的总督达尔豪西勋爵(Lord Dalhousie)为了继续吞并全印度,推行所谓的“无嗣失权”(Doctrine of Lapse)政策,即土邦王公在无直系继承王位的情况下,土邦直接纳入东印度公司的统治之下,拒绝王公在无嗣的情况下选择继承人。而之前按照当地的传统,主要土邦诸如萨塔拉(Satara)、坦加布尔(Thanjavur)、桑巴尔(Sambhal)、詹西(Jhansi)、捷普尔(Jetpur)、乌代普尔(Udaipur)和巴加特(Baghat)等地,由王公直系或由其指定来继承王位一直活得普遍的认可。另外,东印度公司在没有任何借口的情形下,先后于1843年直接吞并了信德富庶的小土邦,1856年吞并了奥德。奥德为富有的土邦之一,每年可以带来极为丰厚的财富,同时也是莫卧儿帝国最后的堡垒。

此后以詹西为首的中北部各邦为反抗吞并企图而各自集合自己的土邦军队,策划了此次起义。

1858年5月,英国殖民当局将莫卧儿帝国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流放到缅甸仰光,随后处死了其家族的大部分成员,从形式上完成了对莫卧儿皇帝的清算。皇帝的三位皇子都在奥德邦加入了此次印度的独立战争,他们战败被俘后被不列颠印度军队的英国统帅威廉·霍德森(William Stephen Raikes Hodson)处死。

英国政府撤销了东印度公司,取而代之的由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并向印度邦王公、酋长、印度人民宣告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即印度女皇,承诺在英国法律的管制下享有和英国人同等的待遇,并保证不会吞并剩余的土邦。此外英国也承认了在镇压中出了大力的6个土邦(瓜廖尔、海德拉巴、迈索尔、查谟-克什米尔和巴罗达)为独立的英国保护国,与当时的埃及地位相当。

家园 俺们一年五亿吨粮食还觉得不够吃 人家一年两亿吨还出口

印度人真是世界上最有忍耐力的民族

不过 印度人的农业也太垃圾了

两倍于中国的耕地 而且水热条件也比中国好得多 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的地方

平均亩产才中国四分之一

全改让俺们中国人去种得了 到时候产量分一半给他们还比他们自己种吃得饱些呢

家园 可算看到一个年纪差不多的人了

我是98年小学毕业,应该比你还小,呵呵.

家园 这两天在看一个印度中国教育对比的文章

也是很有意思,过两天贴一个感想上来。印度啊,印度,真是叫人说什么好呢?要不是共产党,中国很可能也成为一个印度。

家园 复旦,白饭+免钱的汤.

90年代中复旦食堂的汤是免钱的,几桶汤放在食堂里自己打,里面是榨菜或者咸菜和少许蛋花.我看到好几个人就是白饭加那个汤.

家园 搬小板凳等上包子
家园 老广竟然经常去印度?

能够囫囵个回来,强悍,佩服,花。

家园 国内就是不均衡

我也在河南,比小二还痴长几岁,70后的。我上学的时候,农村的同学也好,城市的同学也好,生活最苦的,也就是一个馒头就一份菜,偶尔开开荤。这应该是我们那儿的一般情况。

可是即使在我上大学后,有一次去边远山区,居然还看到有孩子上学带的午饭就是一个苦咸苦咸的大馒头。饿是饿不着,但是生活水平绝对不能说好。这个,可能跟我的生活经历有关,见到的比较少,不知道真正在全国还有多少地方是这样。

家园 记忆中粮票应该是92、93年废除的吧?

您那儿怎么到96年还能用?

家园 此粮票非彼粮票也。。是我们学校自制的。。

学生家里拿小麦去学校换粮票。。一斤兑一斤。然后学校拿小麦出去卖。学校每年在这上面的收入可是相当可观呐。。

家园 哦,那就是“饭票”了

拿粮食交学费,恍若隔世……

您那里当时真的是比较苦的。敬佩您。

家园 呵呵。。好在现在家乡开始好转了。。
家园 你研究生同学说的基本属实

我老婆家山东莒南的,一样的情况,甚至更夸张,因为当地主食煎饼,而煎饼又可以存放很久,于是大部分同学考虑到还有车费的问题都是几个月不回家,回家一次就带几十百把斤煎饼过来,然后还有一两瓶咸菜棒,然后煎饼搁床头,每天就是煎饼卷咸菜棒,一直吃上好几个月,煎饼放得越久就越硬,最后基本上干得硬度跟铁皮差不多,吃煎饼的学生,两个嘴角经常会被硬煎饼割得血淋淋得,这说的还是白面的煎饼,往下还有玉米、小米面的煎饼,很多人家里条件不好,只能吃最差的地瓜干煎饼,那硬度就更夸张了。

我roomate是河北唐山的,他们那儿上中学住校就是给学校食堂交多少斤麦子多少斤米,然后学校帮他们把这些粮食弄熟,他们每顿也是咸菜下白饭或是馒头吃,我roomate还很满足,因为他在家的前些年主食还是吃玉米糊糊呢,现在有馒头白饭吃,很满足了。

前头这两个说的都是本科96级的,自己算算时间吧。我研究生宿舍的老大生得早些,76年生人,95级入学,安徽人,他清楚的记得他们家里第一次能吃饱饭(玉米糊糊)的年份是84年,他8岁的时候。

我一直很困惑我那些农村同学,在青春发育期天天都只能吃咸菜下干粮,是怎么补充维持身体必要的维生素的,我现在也没想通。

国内的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生活差距过去是很大的,很多东西我们这些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根本就想象不到,我原先初次听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根本就无法相信,因为在我的思想中,小时候身边过得最惨的一个同学就是喝不上牛奶而已,85、86年的事情吧,每次推车买奶的人过他家门前的时候,他妈都得把我那同学的耳朵捂上,怕他听见叫卖声,我妈把这事情当成特悲惨的事情跟我讲,骗了我不少眼泪。可后来当我把这个事情作为悲惨遭遇跟我所有同学讲的时候,遭到几乎所有人的一致鄙视,因为他们中间大部分人,都是上大学后第一次才喝上牛奶的;我老婆更夸张,在上大学之前她甚至一直以为可乐是热饮,因为那玩意儿是黑色的。

当然,现在国内农村的生活好得多了,可是我们不能否定原先农村人受过的苦,愿那些日子永远不要再发生在中国人身上。

家园 嗯,咱们这儿确实各地方差别挺大的

特别是平原和山区

都好了才是真的好了

家园 看来我知道的还是不错的

回家一次就带几十百把斤煎饼过来,然后还有一两瓶咸菜棒,然后煎饼搁床头,每天就是煎饼卷咸菜棒,一直吃上好几个月,煎饼放得越久就越硬,最后基本上干得硬度跟铁皮差不多,吃煎饼的学生,两个嘴角经常会被硬煎饼割得血淋淋得

你说的只比我高一级,那可以看作是同时的事情。您说吃煎饼这个太夸张了,超出了我的想象,看来我那同学还算是生活不错的,山东好像不同地区差异很大。比如,我今年上半年去了一次河北吴桥,要在德州下火车在打车,德州给我感觉破破烂烂的。好像海滨以及以种植蔬菜为主的地区经济很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