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继续关注中国的经济问题 -- MRandson
我们公司在珠江三角洲和长三角地区的公司都反映招不到工人,招工比较难。
根据万宝盛华公司(Manpower)的雇佣前景调查(http://www.manpower.com.cn/meos_CN.do?menuId=5-1-1),今年到第三季度为止,雇佣前景指数保持增长的态势,但低于07年同期的指数。整体表现为稳健乐观。
还要想想钱从哪里来
再想想,这些钱进入流通领域后,意味着什么?
现在的情况,和当年发大水时不一样了
现在是全世界都出问题,又不是中国一家。相比来说,中国还是好的。
中石油,中石化不涨价就要亏,亏的部分只能靠财政补贴,财政的钱不还是人民的钱吗?一个企业哪承担的起国计民生这样大的责任,到最后还是人民买单。
很多金融机构还在大规模招兵买马,即使受次贷危机影响严重的几家,也还未出现大规模离职的情况。该区域外资机构的人员流动率保持在20%左右。
不光是长三角的有钱人在杭州买房,其它地区的有钱人也在杭州买房。杭州本身又地少山多,房价能不高嘛
中石油和中石化这种时刻不打算承担国计民生的话,平时就不要搞垄断经营。小炼油也关了,走私成品油也抓了。OK了,没有竞争对手了。
石油赔钱?怎么照样待遇好?
涨工资?企业就要关门了。不涨,招不到人。
另一方面,现在招收的都是熟练工,很少招收新手,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呵呵,都要熟女,处女怎么办?熟练工的需求超过大学生,就是经济萧条时期的表现。这个可以看风中虎的分析。
我也对今年很悲观。虽不至崩溃的程度,但一定是让老百姓够得受的了。
还有一个定时炸弹没有提到:银行的坏账。银行一出乱子,整个经济就会全部乱掉。日本如此,美国也如此。
1)最近有老同学抱怨,一些外企开始裁员,一个人干2-3人的活.
2)油展上和国内来的同胞们攀谈,都觉得生意难做,人工,运费,金属原材料的价格...总之,风险很高.
3)楼下有同学说金融行业还在扩容,没有稳健的第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能否立足的稳还是个问题.以大跃进做比,放卫星容易,要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轨道则难.
如果姑息纵容,通胀形势在2008年恶化,那么到2009年,一场经济崩塌或将难免,你比他还提前啊,是形势有了新的恶劣变化吧。
他开列的“药方”如下:
——尽管通胀在恶化,但推动通胀预期的是资产价格。中国家庭的银行存款达到了20万亿元人民币。而货币主要是用于资产购买,因此,资产价格对货币价值的评估有相当重要的影响。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中国政府必须改变公众对资产价格涨幅仍将高于工资收入的预期。就这一点而言,政府仍有相当大的操作空间。
中国政府对房地产价格拥有全面的控制力。它控制了土地供应,为房地产开发和购房提供融资。最好的政策是增加供给,最快的办法是提高建筑容积率。这方面,现行的监管可能过于严格。中国的城市将会是庞大而拥挤的,旨在于降低人口密度的监管可能是不切实际的。如果把容积率提高50%,它将迫使价格预期很快下落。中国当前的土地政策主要是为了打击投机需求和土地的囤积。短期内,增加供给与提高容积率的办法都是有效的,但长期而言,惟一有效的措施是前者。
——其次,政府必须保护居民银行存款价值不受通胀侵蚀。当前的存款利率明显低于未来两年内可预见的通胀水平。若维持利率不变,存款人有充分的理由怀疑政府对其银行存款缩水置之不理,从而引发更高的货币周转率和进一步恶化的通胀局面。目前的存款利率需要提高至未来两年平均预期通胀率之上。
——中国是否会将汇率作为反通胀的一项工具呢?他表示,对此仍不敢确定。中国经济规模巨大,进口在整体消费中占有的比重很小。货币升值所带来的进口商品价格下降的直接影响很有限。但升值的一个更为重要的理由与货币供应控制有关。较高的汇率水平将减少贸易顺差和热钱流入引发的通胀,进而减缓货币供应增长。
——就短期的流动性控制而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是现行环境下的最佳政策。存款准备金率能有多高并无限制,它可以达到20%甚至更高。尽管对银行系统来说,其资产中如此大比例的部分存于央行,看起来似乎有些奇怪,但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
他说,当通胀抬升时,选取适当的政策工具将其控制往往并不容易。就通胀上升这一简单事实而言,它证明了此前政策的失败。现在,中国政府仍然可以通过控制资产价格、提高存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通胀预期,引导通胀逐步回落。
尤其是这种大型国有企业
美国3大汽车公司及属下一大票的大型供应商也赔钱,汽车工人福利不是照样牛X?
这个和产业结构
企业愿不愿意做研发有关
和经济萧条无关
根据晨枫老大的文,请恕我大胆推断一下:
今后,随着能源价格上涨,运输成本不断提高。从发达国家外逃的传统型产业将回归。中国以低廉劳动力成本为主的“世界工厂”将失去部分竞争优势。而另一部分由于大陆的法制完善,劳动成本增加,将面临其他国家的竞争。
人家自己国家制造也需要能源和运输。国际贸易主要靠海运,而海运是成本极低的。发达国家的劳动成本仍旧太高,等他们降到墨西哥或土耳其的准发达国家水平,还要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