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暴利或有理,低价可成罪 -- 山远空寒
先声明,这里的“暴利”是指在公正、公平的市场经济,非垄断条件下的暴利,只是相对来说。
通常大家一听到暴利,便心生不平,听到为暴利翻案更是恨之入骨。且慢喊打,待到看完,或有改变。不知道暴利翻译成英文是不是“high price cost margin”,或是用中文的高毛利率来理解。眼下凡是高端市场品牌,或是高科技品牌,基本上都是暴利。没有暴利何来品牌,哈哈!有学者发现研发费用和暴利有明显的正比关系(Frangouli, 2002,p.62),也就是说,研发费用投入越大,(或加上周期长)越需要暴利。这些年媒体喜欢宣传核心竞争力,大致是希望企业多投入到研发上,殊不知这核心竞争力与暴利有这么强的正比关系。假使知道,会不会大喊——暴利有理!另一种暴利模式:钟楼小奶糕曾是美好的回忆之一,也曾是古城冬天的一景——冬天钟楼附近,大部分的行人和游客都手持一个小奶糕。它的成功是很低的毛利率加很高的资金回转率,也属于暴利。投入很少,赚钱很多,且品牌扩张很远,后来就不说了。这两种暴利模式咱们应该追求,选第一种,就多投钱在研发上,重点建设物理品牌;选第二种,就多砸钱在推广上,重点建设心理品牌。
低价,这儿的低价不是指粮食,蔬菜,而是指某些行业,例如高能耗,高风险,高污染,高劳动强度等。前面说的暴利,或许某些行业谈不上,比如电视上见到过的葡萄罐头,要童工剥葡萄皮,手都腐蚀坏了。几乎所有的人都谴责黑心老板,少有人想到一个罐头老板赚多少钱?谁买了这些罐头?谁拿到了最大的利润部分?没有调查,先假设大致一个葡萄罐头会经过工厂,进出口公司,进口商,销售商,最后到消费者手中,而通常利润的最大部分在进口商和零售商那里。这只是一个例子,出口商品如衣服,鞋子,电器等等,进口商通常会使劲寻价,他们压价是本能,那么工厂的价格低了,只好拼命压低成本,工厂逐渐成为血汗工厂。再说一个电视机行业的例子,长虹电视追求低价,不仅压低电子元器件厂家的价格,阻止他们投入研发,发展;而且使自己的研发投入不够,只好一再购买国外的生产线和技术。这种模式从80年代中国进口日本的彩管生产线就开始了,彩虹厂当年多牛,可以轻易买下海信和海尔。后来到上世纪末不强了,也死撑着要面子。那会问他们三星已经是显示器销售全球第一了,还拼命做广告在国际市场推广CRT显示器,你们为啥不推。答:国际上都知道我们!彩虹给长虹签协议低价,不愁卖,长虹给消费者低价,也不愁卖。当时挺好,以后不管。再举一个之前说过的例子,高尔夫球杆,钛合金的,挺贵。据说国内有十几家工厂可以生产,不过是相对低的价格卖出去,都是定牌。这能耗在中国,污染在中国,资源,人工都是中国的,那大部分利润为啥在外面!这些不至于死罪,该有点内疚吧!媒体知道了,会不会大喊——低价有罪!
写这些不是说暴利好,低价不好,而是呼唤科学合理的价格和销售模式,少点血汗工厂,少走长虹,彩虹的弯路。还有,不要总听媒体忽悠,他要是明白,早成默多克了。
最后,个人喜欢低价,尽管知道这不好。
注释
Zoe Frangouli, Capital Structure,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Monopoly Power: A Panel Method Approach, 2002, Managerial Finance, Vol.28, Number 5 2002, pp59-65.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国家提出自主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主要的目的,我认为就是促使国内企业实现从产业链低端向相对高端的过渡。
从价值链来说,中国目前处于投入高、产出低、回报少的阶段。
如果说企业不想向高端走,赚更多的钱,那绝对是有点胡咧咧了。问题恰恰是,企业自身现在没有能力或者说,由于各种问题导致不能,加大更多的研发投入、向价值链高端走。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才能解决企业所不能的问题。这就是关键所在。
但是, 产业链高端的垄断利润是你想就可以得到的吗?
企业想不想,跟实际行动想不想——结果能不能,有区别。
还用彩虹做例子,他还可以的时候,老天给他机会,1998年,市场预测出液晶,平板显示器2000年的产销量,以及未来趋势。他就是不动,等全世界都将14寸CRT生产线都拆了,他没有,暗喜,这下低价没人竞争。每一届领导就管自己当下,不考虑以后。
至于说政府的责任,窃以为企业自己更重要些。格力空调,开始质量,价格都不怎么样,现在呢,恐怕不是当地政府帮他的结果。政府要解决企业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肯定不是关键,因为不知道哪个世界前100品牌是靠政府站起来的。当然,政府也要有职责。至少在方向,政策上给予帮助。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这就需要品牌出场了。品牌是什么,怎么建立,如何扩张,怎样维护,。。。。
我们一起努力,为中国制造获得应得的利润!
确实很多企业是该自强,有志气和图长远发展.但整体看,现状就是如此.优秀的企业和人才,需鼓励其创新和长远发展.而对于普通的资质,则应该允许他们庸庸碌碌,解决大多数人的温饱问题.
发展是个长远的事,一下子所有人都想去吃个胖子,那是不现实和激进的,对经济和人文社会都会有毁灭性的打击.以中国之大,不可能短时间内在获取附加值上有所突破.想想以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都在从事LV之类的高附加值行业,这可能吗?
中国领导人一贯有多少件衬衣才换一架飞机的说法,但殊不知,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是不允许专门生产飞机这类能换来无数衬衣的高附加值产品的--单只失业问题就会恶化到极端.
用失业来说似乎并不妥当,产业升级就是创造机会,整个中国制造的升级和扩张就是创造更多的劳动机会。不仅是制造业,而其包括建筑,服务,金融等等。别人能,咱为啥只能做定牌呢?做定牌的目的不是永远做,而是不断升级。康师傅之前在台湾也就是个给食品厂供面粉的中间商;95年的格力空调还没啥优势可言;海尔当初也不大嘛。说这些不是别的,意思是生产可以进步,产品可以更新,甚至行业都可以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知识来武装头脑,抓住问题的核心。。。。。。
至于如何去做,如何去打造品牌,这里说不清,尝试以后说明白。
花!
追求最低价格是人才是“理性的人”~~
没这个假设,亚当斯斯密,李嘉图等等等等都喝西北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