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庖丁解字 之 殷书汉说----说文解字中的意识形态之扰 -- 丁坎
看来我没把我所想的说清楚。就再烦丁兄一下吧,绝对没有找碴的意思。这么说吧,在我看来,如果是"挥兵讨伐",就是主动出击,是我们拿着弋杀到别人家。如果是"就弋而战",是别人杀上门来了,我们跑去拿家伙自卫。虽都是抄家伙,一是杀人,一是自卫。如果搞清了,是不是有助了解上古的战争型态呢?是有计划的军事行动,还是偶发的冲突。
我又有了一个想法,算胡思乱想吧,"武"字可不可以解释为"以弋驱人而行"象抓俘虏一样。所谓"允文允武",就可以解为"告诉你们老实干活,不然用弋赶你去了"。见笑。
你的意思我前面已经清楚,而我的意思如果在前面说得不够清楚,这里在重复一下:
武的含义,武力行动,来源于足形符与戈行符的组合。戈形标志暴力,而不标志位置。
无论是打上别人的门,还是被别人打上门,都要运用武力。武字的字义对这两种情况并没有做出区分。
字义与位置无关,所以字形不包括反映位置的构件。
而字义与位置相关的,
如正,各等字,在其原始字形中都拥有一个方框形作为表现位置的构件。
我不明白的是,在以上两个事实确立的情况下,
你坚持要在武字中寻找位置的想法是从何而来?
这实在让我遗憾,难道提出想法后不需要到上下文中验证一下?
敬慎威儀,維民之則。
允文允武,昭假烈祖。
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很明显,红字部分均为对鲁侯的赞颂。允文允武就是赞扬他文武双全,这在上下文中没有可怀疑的余地,你的想法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如果就根据武字的字形就这样任意推断,我说了,一辆汽车与一头野山羊站在一起,你也可以任意推断,甚至可以说是二者在赛跑。可是,一个字的字形和那幅画一样,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上下文的。所有的推断,都必须考虑上下文与图形之间的相互吻合,如果忽略了这一点而任意猜测,除了锻炼发散思维,我看不出任何价值。
好了,打住。本想通过争论发掘些自己的知识盲点(老实说,好多东西我都是一番强辞夺理后,再看看别人看问题的角度,才有所获的)。难为丁兄了。现在这个目的基本达到,我闪了。多谢指教。
允文允武本是我的玩笑话,但丁兄拿来批,可惜批错了。允文允武在《鲁颂·泮水》中的意思不是赞扬鲁侯文武双全,而是鲁侯祭祀先人前的六舞之谓,分为"文舞"与"武舞"。所谓《云门》,《大夏》,《大武》等。看上下文就很清楚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我觉得最最最开始,这个“王”应该是来自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