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向《环球时报》的朋友们致敬 -- 萨苏
模糊的结果有利于大陆。我上面是对台海统一后的结果的看法,台海的结局到最后还是脱不了一国两制的框架。我觉得过了这段时间,到时会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气象。等到撩开面纱,就没有模糊的必要和可能了,统一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您放到水里呢?呵呵。
共价键和离子键键能是同一个数量级的。但从成键角度讲,无论你加多少水,单个糖分子本身的键没有多少改变,分子间力不能算键吧。作为离子化合物的硫酸钡再难溶,多少有一定的溶解度啊,只要加足够的水,还是要给溶剂化的。这时候的键能就差远了。
偏题了,老萨要生气了,呵呵。
想想确实如此,台湾从最初的想要反攻大陆,到要独立,到想要维持现状,这一切其实只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同胞情,不是民族义,而就是一个实力的角逐而已。
记得电影《虎胆龙威》系列之一《终极警探》里面,机场被恐怖分子控制,所有飞机在上空徘徊。那个飞机上的记者的真实报道引起混乱,便是一个很好的非常敬业但是没有人性的例子。
我对不沾锅是极其的不信任,不过搞不好这也是最后一任“总统”了。
再来说话不迟。
无知不是错误,只是缺乏了解。我希望您既不是无知,也不是错误而不是占其中之一。
以前比较喜欢《环球时报》,那会儿刚上高中,正处于饥渴寻求内幕消息的阶段,社会经验浅,分析能力差,别人说什么信什么。正规的人民日报,电视中当然不可能获得,《环球》刚好有些内幕,还有时政评论,所以深信不疑。
可是随着自己年纪增长,渐渐得有了自己的看法,特别是《环球》在改成一周双期之后,觉得文章有很强的导向性,特别是反日,反美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因此现在不怎么看了,另外《参考消息》也跟《环球》类似。
因为这都是些很普遍的看法,就不加链接出处了。
美国《华盛顿邮报》就忧心忡忡地说,“默多克新闻集团的拓张,会使在英国发生的一切在美国重演,这将影响媒体的未来。”
1981年收购《泰晤士报》后,默多克也曾保证不干涉编务,也成立了采编独立委员会。但不到一年,他就解雇了总编辑埃文斯,把中立的报纸变成撒切尔夫人和保守党的传声筒。
帮助撒切尔竞选,支持马岛战争,默多克换得的是撒切尔时代新闻集团在英国的迅猛发展。
直至1994年,《世界新闻报》《太阳报》等“默家媒体”一直都在攻击工党。但在这一年的9月,默多克和工党新领袖布莱尔共进晚餐后,一切开始转变,默多克成为了 “布莱尔内阁亲密一员”。
2001年布莱尔谋求连任时,默多克的报纸更助了他一臂之力。布莱尔也投桃报李:新闻集团在英国可以无视国会禁令,随意调低报纸头版广告价格,对抗竞争者;甚至在默多克有意收购意大利传媒公司时,布莱尔成了他的说客。
“商业社会中,金钱会说话”,《亚洲时报》预言,一旦默多克的利益倾向占上风,《华尔街日报》100多年来打磨的独立品质将荡然无存。
正是担心默多克会干预采编,让《华尔街日报》服务于媒体帝国的商业利益,收购消息刚传出后,在美国的200多名记者编辑就举行了罢工抗议。
5月中旬,《亚洲华尔街日报》驻华记者方凤美和6名同事给道琼斯董事会写信,对默多克入主表示担忧。信中写道,默多克在处理编辑决定时,向来注重商业利益,为实现个人目标或是涉及政治因素时,常常放弃新闻报道遵循的实事求是原则。他们认为,默多克会干预一些敏感题材的报道,“记者将被迫软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