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贴图】??民党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将军 -- KHC

共:💬1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贴图】??民党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将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凑个热闹:74军战史

74军(上):抗日铁军

光亭 4月11日 21:50:17

--------------------------------------------------

很多网友想知道74军的情况,那我就献丑了,不确之处还请指正。先发上部,主要是74军

在抗战中的情况简介:

第74军是在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组建,由王耀武第51师(辖周志道151旅、李天霞153旅)

和俞济时第58师(辖吴继光174旅、邱维达172旅)合编的,俞济时任军长,冯圣法继任第

58师师长。全军共8个团,2.1万人。其中第58师炮兵营有6门105毫米榴弹炮,在当时可是

相当具有威力的重炮了,曾在凇沪会战大显神威。俞济时是黄埔1期毕业,浙江奉化人,

蒋介石的外甥,是标准的嫡系,历任蒋介石侍卫大队排长、连长,侍卫大队扩编为警卫团

后任营长、团长,后任第6师31团团长、南京国民政府警卫司令兼警卫1旅旅长,警卫1旅

扩编为第1师后任师长,后改任第58师师长,而74军的骨干就是58师。

74军成军不久就参加了凇沪会战,51师在罗店,58师在蕴藻滨,都是战线的关键之所,浴

血奋战,尤其是51师无论在阵地防御还是在撤退中,均表现非常出色,当时有名的《申报

》和《大公报》都曾报道过51师的英勇作战。

74军从凇沪战场撤出后,还来不及补充休整就投入南京保卫战,在湖熟镇、汤山镇、熟化

镇等地与日军展开激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南京沦陷后51师奉命突围,全师撤至浦口仅

有4000人。

74军经过补充先后参加徐州、兰封会战,在兰封会战中74军重创日军第2师团。

1938年7月德安战役(又称万家岭战役)中,74军作为主攻部队多次猛攻张古山,均未得

手,后305团团长张灵甫献计从山后偷袭,并亲率突击队从山后袭占张古山。74军攻占张

古山,为突破日军106师团防线立下头功,此役国军一举收复九江以南失地,日军第106师

团几乎被全歼,连师团长淞浦中将都险些被俘,74军居功至伟。田汉和任光曾以此战和张

灵甫为原型编写了话剧和74军军歌。

1939年6月俞济时升任第10集团军副司令兼86军军长,51师师长王耀武升任军长,74军下

辖51师(李天霞)、57师(余程万)和58师(廖龄奇)。王耀武黄埔3期,历任排长、连

长、营长、团长,在第四次围剿战中率部孤军死守宜黄24天,受到蒋介石的接见,并升任

第1补充旅旅长,1934年11月率部与红军北上先遣队激战,将其主力击溃,红19师师长寻

淮洲阵亡,红2师师长胡天陶被俘。后任51师师长。

1941年3月,74军参加上高会战,在云头山、白茅山阵地74军与日军反复争夺,先后7次与

日军白刃肉搏,为友军赢得了集结的宝贵时间,在随后开始的全线出击中74军又作为先锋

,乘胜追击,收复官桥,击毙日军日军第34师团长岩永少将。整个上高会战,共毙伤日军

1.5万,74军战功显赫,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被誉为抗日

铁军。

1941年9月,日军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目标之一就是寻歼国军主力74军。战役开始后74

军奉命开赴沙市街增援,结果被日军情报机关侦悉,日军立即提前发动攻击,集中两个师

团夹击74军,74军猝不及防与日军激战两日,57、58师伤亡过半,遭到了巨大损失。尽管

此战74军失利,但在与日军遭遇之初,74军在华春山一线仍颇有斩获,并以凌厉攻势一度

迫使日军第3师团后退,也显示了中国王牌军的威风。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中,74军57师8000人坚守常德城16天,顽强抗击了日军陆、空、坦的

协同攻击,在日军猛烈炮火甚至释放毒气情况下仍死战不退,日军不得不围三阙一,放74

军一条生路,此时全师不足600人只有师长余程万率180人突围,其余官兵自愿与常德共存

亡,与突入城内的日军逐屋争夺,全部壮烈殉国。6天后余程万就随反击部队又杀回常德

,收复常德。此役正逢美、中、英开罗首脑会议,罗斯福总统听取了蒋介石的战况介绍,

特意将余师长的名字记在备忘录上。著名作家张恨水就根据常德之战写出一部名叫《虎贲

英雄》的小说。常德人民为纪念74军为国捐躯的牺牲将士,自发募捐,于1944年3月在市

青年路东侧修建占地达30000平方米的阵亡将士墓地,作为永远的纪念。

1944年1月军长王耀武升任24集团军司令,施中城接任军长。下辖51师(周志道)、57师

(李琰)、58师(蔡仁杰)。

1945年5月,在雪峰山战役中,74军再次显示出抗日铁军的雄风,给予日军以重创,获得

两面“飞虎旗”。

八年抗战中,74军几乎参加了所有正面战场上的重大战役,尤其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

次战役中表现最为突出,以其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被誉为抗日铁军,连美军顾问团曾有

过“中国只有74军能打”的赞誉。

1945年8月,日本投降,74军空运南京受降,并担任南京守备,因此被称为“御林军”。

(中):内战先锋

1946年3月,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全师3万余人,全副美械装备,师长张灵甫兼任南京警

备司令,下辖整编51旅(陈传钧)、57旅(陈嘘云)、58旅(卢醒)。驻扎在南京孝陵卫

,拱卫首都。被誉为天下第一师。张灵甫黄埔4期,在嫡系第1师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

、团长,1936年因枪杀妻子入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被释放,官复原职,戴罪立功,任74

军51师153旅305团团长,在德安战役中因献计奇袭张古山而一举成名,后任153旅旅长、5

8师师长、74军副军长。并经蒋介石特批,成为陆军大学将官甲级班里唯一的少将。张灵

甫在俞济时、王耀武的大力举荐下,才坐上这个被誉为五大主力之首的师长宝座,因此得

罪了竞争对手李天霞,对此李一直耿耿于怀,日后的孟良崮李见死不救,就是原因之一。

全师装备计有12门105毫米榴弹炮(卡车牵引)、36门75毫米山炮(吉普车牵引)、108门

105毫米迫击炮(骡马牵引)、108门81毫米迫击炮(骡马牵引)、108门37毫米战防炮(

吉普车牵引)、486门60毫米迫击炮、255具火焰喷射器、324具火箭筒、324挺7.62毫米重

机枪、1080挺轻机枪、2400支9毫米卡宾枪,无线电报话机配备到连,共有机动车约300辆

、骡马1000匹。

淮阴之战

1946年7月,国军集中58旅的重兵进攻华东解放区,其中主力31个旅进攻苏皖解放区,另2

7个旅进攻鲁南,牵制山东解放军。而整编74师作为主力中的主力负责主攻淮阴,淮阴是

苏皖解放区首府,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意义,即使在解放军采取积极防御,

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的战略下,也是属于不到万不得以绝不轻言放弃的要地。当时华东解

放军主力有山东野战军(简称山野,陈毅指挥,共约7万余人)和华中野战军(简称华野

,粟裕指挥,共约11万余人)。

7月淮南战局恶化,解放军除留第6旅16团和地方部队外,主力撤出淮南。9月,国军兵锋

直指淮阴,第7军进攻泗阳,掩护74师侧翼;74师配属工兵第15团沿运河主攻淮阴;整编2

8师之192旅为预备队,在74师后跟进。此时华野主力正在苏中作战(即苏中七战七捷),

山野主力则在沭阳以南。在国军发起攻势后,解放军以华野9纵在运河与洪泽湖之间设置

三道防线,作为防御正面。

9月12日,经三天激战国军第7军突破9纵第一道防线。9月13日,第7军和74师同时展开攻

击,于当日下午突破第二道防线,陈毅山野主力无法及时南下,只好急电粟裕:五内如焚

,力图挽救!粟裕见形势危急,急调第5、第13旅星夜北上驰援,粟裕亲率主力第1、第6

师也随后北上增援。

9月15日,双方在淮阴外围杨庄、马头、小桥一线激战,9纵及第5、第13旅拼死抗击。18

日张灵甫亲临一线督战,并与午夜发起猛攻(敢于夜战的国军可没有几个),74师终于从9

纵与5旅的结合部成功突破,进占淮阴南门。华野主力刚到淮阴城北,立足未稳无法顶住7

4师的猛攻,被迫于19日撤出淮阴。74师继续南进,又于22日攻占淮安,至此,国军基本

控制两淮,张灵甫获三等云麾勋章。两淮和华中解放区基本丧失,华野主力只得北撤山东

,华东局势日趋严重,解放军在华东只剩下了山东解放区,对于兵力补充、后勤补给和部

队回旋都造成了很大困难。

一战涟水

国军攻占两淮后,稍加休整,于10月开始进攻涟水、益林地区。解放军在涟水外围集中了

第1、6师、第9、10、11纵队共23个团的兵力,另以第5旅守涟水城。10月4日粟裕在涟水

以北15里盐河北樊卜庄的前线指挥部里亲自召见了5旅15团团长李士怀,由15团担负城防

。之所以选择15团,是因为在前2、3个月里,15团和74师在六合、天长、马坝、淮阴先后

多次交锋,对74师的战术有所了解。

10月15日,15团接管城防,以第1营担任城南守备,这里是废黄河故道,视野开阔,最关

键的南门渡口由第1营第2连第3排配属营直属60炮班(3门60炮)防御;第2营部署在位于

盐河和废黄河之间的带河镇,构筑了3道野战工事,扼守通向涟水城的大路;第3营部署在

城西关,其中第9连为团预备队。此外涟水、涟东两县成立了后勤司令部,由县长陈亚昌

任司令,县委书记胡启奎任政委,组织民工2万多人支前。

10月19日,74师兵分三路,以宽正面向涟水攻击前进,东路57旅,由淮安经席桥、顺河集

向茭菱镇前进;中路51旅由淮阴东马厂经钦工向涟水前进;西路58旅由王营沿盐河河堤攻

击带河镇。

20日下午3点左右,74师先头部队与15团在汤庄遭遇,74师51旅前卫连遭到伏击,51旅在

第二天中午才推进到涟水城南的废黄河南岸。

10月22日,74师集中全师炮火猛轰南门渡口,然后连续3次组织强渡废黄河,均被击退。7

4师毫不气馁,继续发动了第四次进攻,解放军南门渡口守军伤亡殆尽,终于被74师突破

。解放军1营预备队和从茭菱赶来的增援的5旅第13团迅速赶到,苦战之后封闭了缺口,74

师也因伤亡惨重后继乏力而被迫退至废黄河边的沙滩上,重新收拢集结部队,在沙滩上建

立了阵地,并冒着解放军的炮火搭建起了浮桥。同时,解放军也在废黄河的第二道大堤和

城边构筑了新的工事。

74师在猛攻南门渡口时,还对带河镇和西关两地发动攻击,带河的进攻被15团2营击退,

西关战况也相当激烈,3营伤亡很大一度形势危急,投入团预备队后才勉强守住阵地。同

时在东路的74师57旅一部企图在茭菱镇附近强渡废黄河,也被解放军击退。一天的战斗下

来,尽管解放军守住了阵地,但城防主力15团几乎死伤殆尽,才只经过一天的战斗一个主

力团就基本丧失了战斗力,这在以前还从未曾有过。当晚15团因为实力大减被迫缩小防御

正面,南门渡口至杂姓庄的阵地由13团和独立第5团接替。入夜后13团在城内西南角的妙

通塔上建立了重机枪阵地,以火力控制了全城制高点。

10月23日,74师在5架B-29空中堡垒轰炸机和7架P-51野马战斗机的空中掩护下,强渡废黄

河,上午8点,解放军在74师强大压力下被迫放弃第一道大堤,退守第二道大堤,74师后

续部队开始渡河,这时妙通塔上解放军的重机枪开火,用火力封锁了74师后续部队,但是

解放军已无力组织反击,夺回桥头阵地,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一个白天。

入夜后,解放军5旅14团在旅长成钧带领下赶到涟水,立即发起反击,经过一夜激战,14

团重新夺回了第一道大堤,将74师已过河的部队压缩到河边沙滩上。然后14团接替了独立

第5团的阵地,这时沿废黄河从东向西的守备部队是:13团、14团、15团。

24日夜,在14团与敌人激战的同时,解放军神速插入74师背后,收复了顺河集和带河镇,

切断了敌人的后路。

25日早晨,74师经过一天休整,直叩涟水城下,城关上下激战竟日,74师51旅主攻重点是

14团阵地,战况殊为激烈,多次发生白刃战。14团1营400多人只剩下50多人,只好缩编为

一个连,团里的勤杂人员也全部组织起来投入战斗。

下午,74师57旅170团投入战斗,该团以士官和老兵组成“敢死队”配备自动武器,经炮

火准备后向南门阵地发起总攻,并在解放军14团3营阵地上取得突破,然后一鼓作气,接

连冲过第二道、第三道大堤,其中有一个连甚至突入涟水城内。解放军5旅组织了所有部

队坚守涟水城垣,从突破口两翼组织反击。就在此危急关头,解放军6师、10纵增援部队

赶到,这两支生力军以一部加强防御,一部实施反击,才将74师击退,74师进入涟水城内

的一个连也因被隔断了与主力的联系于当夜被歼。

26日,整编28师192旅和74师并肩发起攻击,双方在大堤附近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解放军

主力第1、6师、第9纵队和第13旅相继投入战斗,74师经多日苦战,兵锋已疲,主力被迫

撤回废黄河南岸。入夜,解放军发起反击,2个小时便全歼黄河北岸74师57旅2个营。同时

解放军一部在淮阴东20里处的老垛、新渡口一带渡过废黄河,并与收复顺河集的解放军一

起击退在钦工、茭菱之间的敌人,歼灭74师58旅172团一个连和28师192旅一部。

27日早晨,解放军彻底肃清了废黄河以北的全部国军。当天解放军全线出击,第5旅配合6

师从正面反击74军;皮旅、9纵继续攻击带河镇附近国军;1师、10纵从涟水东南越过废黄

河,向钦工出击,配合正面作战。

30日晚,经过一夜激战,解放军收复了茭菱镇。

31日在茭菱镇西南,解放军歼灭28师192旅和74师57旅一部。

11月1日,整编28师192旅残部向淮安溃退,张灵甫预见到有被解放军合围的危险,于是收

缩各部连夜退往淮阴东的马厂,至此第一次涟水保卫战结束。此战74师元气大伤,其不可

战胜的神话从此被打破。根据新华社华中前线11月6日电讯:从10月19日至11月1日,共毙

伤俘敌军9000余人,解放军自身伤亡也在6000以上,10纵司令谢祥军也在战斗中阵亡,这

是华东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阵亡的职务最高的将领。

二战涟水

12月,国军卷土重来,投入整编74师和28师第192旅以及新7军一部共5个旅,由74师师长

张灵甫统一指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华东解放军以27个团围攻鲁南临沂、郯城,另以24

个团阻击华中北上之敌。担负涟水防御的是华野6师和淮南独立6旅。此次张灵甫吸取了教

训,改变战术,12月3日首先以74师57旅和192旅向解放军6师17旅阵地作正面攻击,解放

军沿涟水以南层层设防,4日占领解放军一线阵地。5日解放军6师分路出击,企图夺回失

守的一线阵地,但均告失利。6日国军继续推进,解放军退守顺河集一带节节阻击。双方

激战十日,解放军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涟水以南。

12月14日,张灵甫集中74师51旅、58旅和第7军一部共3个旅由王营、悦来直扑带河镇、大

关,从西面攻击涟水,这支奇兵一举奏效,当天便突破了淮南独立6旅在带河的阵地,傍

晚就已打到废黄河大堤。解放军这才察觉74师的主攻方向,从正面抽调6师16旅急返涟水

,配合淮南独立6旅阻击敌人。

16日拂晓,74师集中全部炮火轰击涟水城,炮击一停,即以营、团发起集团冲击,而且一

波连一波,前赴后继,经白刃肉搏于上午8时突破大堤进逼城垣,中午时分便攻入城里。

接到涟水以西告急华野第6师奉命兼程回师增援,结果在涟水外与已攻取涟水的74师接战

,6师几次反击均被74师击退,6师伤亡超过5000人,被迫撤出战斗。

二战涟水,74师终以出奇制胜攻占涟水,并给予粟裕华野三大主力之一的第6师重创,电

影《红日》里开头讲的就是二战涟水。

由于两淮、涟水接连失利,苏皖解放区绝大部分地区被国军占领,华中野战军主力北撤山

东,华东地区的主要战场已转到山东,在这种形势下,1947年1月山野、华野两野战军进

行了整编,合并为华东野战军,共约27.5万人。并于1月下旬在临沂附近召开师以上干部

会议,史称鲁南会议,以统一思想。这样,解放区面积缩小,而部队和机关相对集中,加

剧了解放区人民的负担,给以后的作战带来了新的困难。

(下):孟良崮

1947年2月,国军撤消徐州、郑州绥靖公署,组建徐州司令部,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亲自

指挥,统一指挥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此时国军在山东地区的总兵力为24个整编师(

军),60个旅(师),约45万人,占进攻各解放区总兵力的27%,重点进攻兵力的64%。以

整编74师、第5军和整编第11师这三大王牌部队为骨干,组建三个机动兵团,担负主要突

击作战,另以第2、第3绥靖区共7个整编师(军)担负守备和配合,采取“密集靠拢、加

强联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术,计划第一步打通津浦路徐州至济南段,占领鲁南

;第二步主力继续推进至泰安、莱芜、新泰、沂水一线,迫使华东解放军与之决战或压迫

解放军北渡黄河,占领整个山东。

3月下旬,国军开始全面攻击,至4月上旬,基本实现第一步计划,打通津浦路徐州至济南

段,占领鲁南,随后继续向鲁中进击。其间解放军进行了高度机动回旋,以求调动敌人捕

捉战机,并五次求歼来犯之敌的决心,除4月24日至26日在泰安歼灭整编72师主力(川军

)外,均未实现。

5月3日,华东野战军决定以第6和第1纵队穿插至鲁南,第7纵队南下苏北,以调动分散敌

人,创造战机。5月上旬中央军委指示:要诱敌深入,要有极大耐心,要掌握最大兵力在

手,不要性急,不要分兵。据此,华东野战军决定原定插入敌后的第1、第7纵队停止南下

,已经南下鲁南的第6纵队隐蔽潜伏待机,野战军主力撤至莱芜、新泰、蒙阴以东待机。

解放军主力东撤后,国军迅速跟进,于5月10日占领莱芜、蒙阴、河阳,顾祝同判断解放

军主力正节节后退,国军主力应跟踪追剿,第1兵团向坦埠、沂水推进,第2兵团向博山、

张店推进,第3兵团则集结于新泰、蒙阴,在第1、2兵团得手后发展进攻,实现第二步计

划。

国军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被解放军行动所迷惑,一改稳扎稳打的战术,不待与友邻兵团协

同,立即命令整编74师、25师为主攻,从垛庄、桃墟北进,限令12日攻占坦埠;第7军和

整编48师各一部向沂水行动,主力集结于汤头、葛沟,策应主攻方向;整编83师一部向马

牧池攻击,掩护主攻部队右翼,主力为兵团预备队;整编65师担负蒙阴地区防御。

5月10日夜,解放军发现第7军和整编48师有进攻沂水迹象,考虑该部位于第1兵团侧翼,

比较孤立,决心集中主力实施围歼。

5月11日,国军各部按计划发起攻击,74师于当日攻占重山、艾山,25师攻占黄斗顶山;8

3师进至孤山以南;第7军向沂水方向推进。当晚解放军掌握了第1兵团行动计划,陈毅、

粟裕认为歼灭74师更为有利,因为其一该师正位于解放军主力正面,不需要作较大的兵力

调整即可形成5:1的兵力优势;其二74师虽为全美械装备,但受山区地形限制,重装备难

以发挥作用;其三该部为嫡系精锐,素来骄横,与其他国军(如83师)矛盾很深,在解放

军顽强阻击下不会全力援救,而且目前该师态势突出孤立,两翼空隙较大,易于被分割;

其四正因为该部是国军精锐主力,战斗力强,一旦被歼将对国军造成实力和精神上的双重

打击。退一步,即便不能将其全歼,给予重创也将大大挫伤国军锐气,振奋解放军士气。

因此决定按照原计划正向东机动准备围歼第7军各部立即重返原地集结待命,12日下达围

歼74师部署命令:第1、4、6、8、9共5个纵队担负围攻,其中第1、8纵队从74师两翼穿插

迂回,第6纵队从鲁南兼程北上,断其退路,这3个纵队负责割裂74师与友邻联系,第4、9

纵队从正面出击;第3、7、10纵队阻击国军第7军、第5军、整编48师和11师,第2纵队保

障第8纵队侧翼安全,并策应第7纵队;特种兵纵队集结于沂水、下位之间;鲁南军区部队

截断临沂至青驼寺公路,并以一部袭扰临沂,牵制国军。定于13日黄昏发起攻击。

5月12日,国军第1兵团继续推进,74师攻占黄鹿寨、三角山、杨家寨,25师占领旧寨,83

师攻占野猪旺。

早在11日国军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命令整编83师派出1个旅(2个团)部队进至沂水西岸,

掩护74师侧翼。但83师师长李天霞与张灵甫矛盾很深,他对此命令阴奉阳违,只派第19旅

57团出动1个连携带报话机冒充旅部(有不少人把这一行动误以为是83师后来救援74师,

特此更正),而且57团曾在苏中战役中被歼,刚由收编的伪军改编,装备差士气低,战斗

力最弱,李天霞这样做就是为了保存其主力。结果导致74师侧翼被解放军攻击,57旅一度

与主力被隔开。12日李天霞一面命令57团占领现阵地,并听从74师指挥,确保74师侧翼安

全,一面又暗示57团团长罗文浪一旦发生战斗可以后撤。当晚57团就遭到解放军猛攻,损

失过半,团长罗文浪想如果率部后撤,必成为李天霞的替罪羊,不如向74师靠拢,还有一

线生机,便指挥余部于13日凌晨调头杀入包围圈,占领垛庄以东高地,向74师报到,与74

师58旅172团并肩防守西南阵地。

5月13日,国军继续攻击前进,74师经激战攻占马山、迈逼山、大箭,距离坦埠已不到6公

里。黄昏前后发现坦埠附近有解放军重兵,恐夜间遭袭,便除了在前沿要地留置少数部队

警戒,主力收缩至杨家寨、马牧池、重山、艾山地区,准备次日拂晓总攻。而就在这两天

里,解放军各部已完成了战役各项组织准备,并达到预定集结位置。

13日晚,第1、8纵队主力寻隙向敌纵深穿插,至14日上午,1纵以攻占曹庄、黄斗顶山、

天马山等要点,割裂74师与25师的联系,并占领285和330高地,切断了连接垛庄的急造军

路;8纵攻占桃花山、鼻子山,割裂了74师与83师的联系;6纵也连夜急进,于14日晨到达

垛庄西南观上、白埠地区;正面之第4、9纵队连夜猛攻,夺取黄鹿寨、马牧池等地。面对

解放军的夜间进攻,74师最初还以为是解放军的局部反击,仍在为次日进攻坦埠进行准备

,当马牧池失守后,才决定查明情况再行定夺。14日上午10时,74师师长张灵甫得知天马

山等要地均被攻占,而且垛庄附近也发现解放军,意识到解放军有围歼全师的企图,立即

向垛庄南撤,并组织力量向1纵迂回部队发起反击。粟裕见其南撤,也随即指挥各部发起

攻击,74师在解放军各部侧击、尾击下,只得于当晚退守芦山、孟良崮以北地区。

此时,解放军已基本完成战役设想,形成了对74师的围攻态势。但合围还不严密,外围国

军距离也不远,近者还不到10千米,远的也不过50千米,凭74师的战斗力,如果内外合击

,突围应不成问题,即使做不到全身而退,至少大部分主力还是可以保存下来的。但是蒋

介石认为74师占据着制高点,享有地利之优,加上其强劲的战斗力,附近又有兵力雄厚的

外围部队,正是与华东解放军主力决战的大好时机,于是命令74师坚决固守,吸引解放军

主力,来个中心开花!同时严令新泰之整编11师、蒙阴之整编65师、桃墟之整编25师、青

驼寺之整编83师、河阳之第7军和整编48师火速向74师靠拢,并急调第5军、整编64师、20

师和9师兼程驰援,集中外线10个整编师(军)与解放军决战!74师副参谋长李运良力主

坚守孟良崮,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配合外线友军与解放军决战,参谋长魏振钺认为此

地孤山绝地,为兵家大忌,不宜坚守。师长张灵甫认为自己部队建制完整,战斗力又强,

外围友邻相距又近,虽然弹药、粮食、饮水都很缺乏,但坚持一两天没有问题,而一两天

足以实现中心开花的战役企图,正是建立殊勋的时候,因此立即调整部署,依托孟良崮等

险要山头进行防御,同时要求空投粮、弹、水接济。

海拔600米的孟良崮是芦山山区的主峰,芦山山区位于蒙阴东南60千米,南北长约30千米

,东西宽约40千米,孟良崮、万泉山、雕窝等山峰起伏相连,山势险峻,草木稀疏。74师

决定依托孟良崮坚守后,将58旅部署在孟良崮、雕窝和芦山一线的核心区域,51旅防守西

北的540、520和285高地,57旅防守北面的石旺崖、大碾,这些山峰全部是石头山,石质

坚硬,无法构筑坚固工事,只好用石头垒成围墙,以山沟和石头缝隙为隐蔽所,并在山路

上设置鹿砦和障碍物。但是12门105榴弹炮无法上山,只好抛弃在山下。

解放军也察觉国军正在组织庞大兵力来援,形势非常严峻,一面命令阻援部队坚决顶住外

线国军,一面要求主攻部队不惜一切代价,以“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胆略在外线国

军到达前,消灭74师。

14日天黑后解放军发挥夜战优势,连夜组织连续攻击,经彻夜激战至15日拂晓,6纵在1纵

协同下攻占关键要点垛庄(垛庄是74师的前进补给基地,储存有大量弹药和近百辆汽车,

全数被6纵所获),8纵攻占万泉山,3个负责穿插割裂的纵队联成一气,正面的第4、9纵

队也攻占唐家峪子、赵家城子一线,并一度攻占当阳、雕窝。至此5个主攻纵队打通相互

联系,形成了对74师的合围,并构成了对83师和25师的防线;与此同时,解放军阻援部队

10纵迫近莱芜;3纵到达新泰东南阻击整编11师;2纵在界湖地区压迫整编83师,并阻击第

7军;7纵在河阳地区攻击第7军和整编48师侧翼;鲁南和滨海军区部队迫近临沂,威胁国

军后方。粟裕率领前指进至艾山脚下张林村的一个山洞里,于当晚23时下令:明日拂晓3

时发起总攻,以期尽可能于明日上午解决战斗!

15日激战全面展开,1纵除以4个团抗击25师的增援,其余部队全部投入对74师的攻击;4

纵猛攻西北的540高地;9纵主攻西南制高点雕窝;在各阵地上,均展开了激烈的反复争夺

。国军第1兵团的战斗详报这样描述:“匪军陆续增加,不断扑犯,枪炮如雨,火光冲天

。战斗之惨烈,素所未见!万泉山失守后,匪即猛攻雕窝。同时东北麓之匪军蚁聚麋集,

于其炽盛火力之下,逐波冲锋,势如潮涌。午间,垛庄方向匪之6纵沿西麓进犯,战况更

为紧迫。午后至夜间,匪军更番迫近,我军抵死搏斗,反复冲杀,战斗殊为惨烈!”由于

孟良崮山区全部是石头山,无法构筑工事,74师人员、马匹和物资全部暴露在解放军炮火

之下,炮弹落地碎石头随着弹片四下迸飞,无形中大大增加了炮火杀伤威力,而且弹药、

粮食、饮水俱无,国军空投物资一来因为74师占领地区狭小很多落在解放军阵地上,二来

74师唯一的对空联络电台又在14日战斗中被毁,无法进行准确指引空投。74师官兵伤无医

,饥无食,渴无水,仍不失王牌军的风范,丝毫未见溃乱,每一阵地都经过数次乃至数十

次争夺,防御相反顽强,反冲击仍是相当凌厉,战况之激烈为解放战争以来所罕见。张灵

甫预感到已处绝境,于当日下午决定突围,首先在飞机掩护下兵分两路向垛庄突围,被6

纵击退,再向西突围又被1纵打退,继而向东,虽然夺回雕窝高地,但突围还是被9纵所阻

战至黄昏,74师非但没能突围,而且因伤亡惨重被解放军乘势反攻,所占阵地相继失守,

被压缩在孟良崮、芦山南北不到2千米、东西不到3千米狭小区域,只控制着几个山头,74

师师部退到600高地的一个山洞里,汤恩伯通过报话机指示张灵甫向万泉山突围,以求与

距离最近的83师会合,但74师此时已无力组织突击了。

孟良崮地区激战正酣,外线国军也在全力进击以解74师之围。上午10时起,整编25师以2

个团的兵力向覆浮山、界牌、天马山一线猛攻,25师师长黄百韬确实尽了全力,没有像其

他国军那样保存实力,他指挥所部在炮火掩护下,以连营规模连续发起集团冲锋,战至午

后,已连下覆浮山、界牌,只剩下天马山一处。担负该地阻击的是由1纵1师指挥的4个团

,其中2个团还是刚由地方武装升级而来的新部队,下午16时许,4个团的守军几乎已经伤

亡殆尽了,25师则攻到天马山的山腰,1师师长廖政国投入了最后1个连的预备队和师部警

卫排,手里只剩下师部的警卫班了,而1纵主力此时正在阻击74师的突围根本无法抽兵支

援,眼看天马山即将失守,而天马山之后就再无险可守!就在此危急之时,4纵10师28团

一个营正巧路过,廖政国立即拦下这个营,将其投入天马山阵地,25师此时伤亡已经近万

,这时就是增加一个连都会产生压倒性的优势,何况一个主力营呢,25师最后的攻击被击

退,其援救功亏一篑。

与张灵甫有着矛盾,惯打滑头仗的83师师长李天霞此时也不敢怠慢,在坦克掩护下全力向

桃花山一线猛攻,攻占鼻子山,距离74师仅5千米,但仍未突破8纵的最后阵地。

整编11师从新泰南下驰援,推进10多千米,3纵拼尽全力,白天阵地失守,夜晚组织反击

,终于将其阻遏于蒙阴以北。

第7军和整编48师则受到7纵侧击,无法全力攻击,前进迟缓。

国军其他部队第5军已到新泰,64师到青驼寺。

全天,国军驻济南和徐州的第5大队27中队的P51、第1大队的B25和第3大队的P51,频频出

动,倾尽全力空中掩护,由于战区狭小,双方战线又是犬牙交错,空中掩护很难奏效。

当晚22时,陈毅与主攻的几个纵队司令叶飞、许世友等通电话,通报了外线战况,指出如

果不能在16日拂晓前拿下孟良崮,那华野全军就将陷入被敌合围的险境,因此必须不惜一

切代价,务必在16日拂晓前拿下孟良崮,陈毅重申了追究失职者责任的“撤职、查办、杀

头”的三大战场纪律!为了防止部队有保存实力之嫌,特意保证在战役结束后补足各部伤

亡,打掉一千补一千,打掉二千补二千,这在解放战争中是绝无仅有的!随后粟裕下达总

攻部署:9纵以6个团攻击520高地;4纵以6个团攻击540高地;8纵以4个团攻击芦山;6纵6

个团和1纵7个团分别从南、西两面攻击,然后围攻孟良崮。总共投入29个团由1纵司令叶

飞统一指挥,预定于16日凌晨1时开始总攻。

16日1时,解放军集中全部炮火猛轰74师阵地,由于74师人员猬集在狭小地区,又没有工

事掩蔽,一发炮弹就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战斗队形开始混乱,但当解放军攻击开始后,

74师余部仍顽强迎战,与解放军拼刺刀拼手榴弹,很多阵地都是经过白刃肉搏之后才被攻

占。天亮后,520高地和540高地接连失守。

8时,蒋介石亲自向外线援军下达手令:“山东共匪主力今向我倾巢出犯,此为我军歼灭

共匪完成革命唯一之良机。凡我全体将士应竭尽全力,把握此一战机,万众一心,共同一

致,密切联系,协力迈进,齐向当面共军猛攻,务期歼灭共匪,以告慰总理及阵亡将士在

天之灵。如有萎靡犹豫,梭巡不前或赴援不力,中途停顿,以致友军危亡,致共匪漏网逃

脱,定必以畏匪避战,纵匪害国延误战局,严究论罪不贷!希望奋勉勿误。”陆军总司令

顾祝同、第1兵团司令汤恩伯也相继电令各部加速前进。在这种情况下,外线各部哪里还

敢保存实力,无不全力赴援,距离74师最近的25师和83师,25师在前几天的战斗中大伤元

气,已是强弩之末,再难有进展。83师李天霞知道现在可不是打滑头仗的关头,连预备队

也投入了战斗,但在2纵、8纵顽强抗击下,直到当晚才占领孙祖、桃花山,可惜为时已晚

外线阻援激战不休,孟良崮地区战斗也紧张进行,陈毅、粟裕对战况非常关心,几乎每隔

5分钟就打电话向各主攻纵队询问,主攻各部也意识到情况紧急,奋力突击。中午前后,

张灵甫用电台发出遗书:“十余万之匪,向我围攻数日,今弹尽援绝,水粮俱无,我决定

与仁杰(74师副师长蔡仁杰)战至最后以一弹饮诀,上报国家领袖,下对部属袍泽。老父

来京,未克亲侍,希善待之,幼子希善抚之,玉玲吾妻,今永诀矣。”

13时,8纵23师在6纵一部协同下,攻占芦山。随后解放军各部从多个方向向孟良崮、600

高地展开攻击,战至15时许,攻占孟良崮和600高地。74师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

阵亡,74师参谋长魏振钺、副参谋长李运良、51旅旅长陈传钧、57旅旅长陈嘘云被俘。关

于74师师长张灵甫之死则是个谜,一直没有权威的结论,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是自杀

,这是一个侥幸突围的74师副团长向国防部报告的;二是击毙,张灵甫和警卫坚守师部所

在山洞,解放军攻击时多人伤亡,只好投入手榴弹然后乱枪扫射将其击毙,这是5月30日

陈毅、粟裕向中央报告的;三是被俘后被杀,4纵30团曾于16日报告华野司令部俘虏张灵

甫,后又告失踪,据查押解途中6纵特务团副团长何凤山因自己部队伤亡很大,气愤不过

将其枪杀。这一论点的根据是陈毅曾于5月29日在团以上干部会议就此进行过严肃批评,

陈毅说:“此次对俘虏政策的破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对放下武器的自由杀害,各级

干部不加责备,不追究责任。”此战由于74师顽强抵抗,解放军参战各部伤亡都相当严重

,战斗结束后枪杀俘虏以报仇的事情屡屡发生,因此张灵甫被杀也在情理之中。粟裕在解

放后接受《红日》的作者吴强采访时被讲到,张灵甫的致命伤口是汤姆森枪从左脑后打进

,右下颚穿出(与张灵甫杀妻之弹道如出一辙)。而张灵甫身材高大,这样的弹道只有在

他下蹲或弯腰姿态才有可能形成。――张灵甫的尸体被掩埋在沂水县野猪旺村后山冈上,

解放军还在坟墓前树立一木牌,上书“张灵甫之墓”,以便其家属认领。蒋介石为其颁发

第3号旌忠状,在南京玄武湖畔为其修建纪念碑(解放后被拆毁),将山东蒙阴县改名为

灵甫县,并将英国援助的1艘驱逐舰命名为灵甫号。1949年国军退至台湾,建军人祠,张

灵甫为“烈士”第一人。

14时许,战斗基本平息,各部正在打扫战场,华野指挥部电台监听到孟良崮地区还有国军

电台活动,立即判断74师还有残部没有解决,粟裕随即严令各部清查毙伤俘虏战果,发现

所报数字与74师编制数目尚有数千之差,马上命令各部加强搜索,果然在孟良崮、雕窝之

间的山谷中发现约7000多人,这些官兵不开枪不走动,静静等待解放军撤走后与增援部队

会合,大败之后还能如此,其战力之强军纪之严可见一斑!解放军先前曾发现过,但见其

既没有开火也没有奔跑,以为是友军而未注意,解放军第4、8、9纵随即组织兜剿,将其

全歼。

17时,孟良崮战斗彻底结束。这时电闪雷鸣暴雨如注,这场雨要是早下一天,或是半天,

74师也就不至于饱受缺水之苦,不仅士兵可以再坚持作战,而且74师营团火力骨干是美制

M1917重机枪,是水冷式的,必须要靠水冷却,由于孟良崮没水,74师很多重机枪都无法

正常使用,其火力大受影响,似乎冥冥天意?

接到战斗彻底结束的报告,陈毅、粟裕都如释重负,陈毅后来坦言:“打张灵甫这三天,

我的脑子简直要被压碎了!以后儿子长大了,不能让他带兵,这不是人干的。”其压力之

大,可想而知。

原来解放军还计划在歼灭74师后再扩张战果,攻击83师或25师,但一来部队经过多日苦战

,已相当疲乏,又没有预备队;二来国军几支部队都已经相互靠拢,队形密集难以分割,

因此16日深夜,粟裕下令各部脱离战场,撤至坦埠、马牧池以北地区休整。

此役,解放军歼灭整编74师和整编83师19旅57团,毙伤敌1.3万人,俘虏1.9万人,合计3.

2万人,缴获山、野炮28门,步兵炮和战防炮14门,迫击炮235门,轻重机枪987挺,长短

枪9828支,火箭筒43具。解放军阵亡2043人,伤9300人(不包括阻援伤亡),几乎相当于

74师伤亡数。损耗迫击炮6门,轻重机枪153挺,长短枪531支,消耗炮弹3.3万发,子弹19

9万发,手榴弹2.9万枚。作战地区为老解放区,不仅实行了坚壁清野,还出动7.6万随军

民工,15.4万二线民工,69万临时民工,运送弹药、粮食和伤员,为战役胜利作出巨大贡

献。

74师在孟良崮的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第一是地形不利,山区不利于重装备部队行动

,74师无法将105毫米榴弹炮拉上山就是明证,而且孟良崮是石头山,既无法构筑工事,

又没有水源,是标准的绝地;第二是轻敌冒进,认为解放军没有力量吃掉74师这样的王牌

,即便在这样的绝地坚持一两天也没有问题(确实,74师坚持了3天),如果在14日就坚

决组织突围,应该能突出包围;第三情报不力,对于鲁南地区有解放军6纵活动的情报,

也未加以重视与核实,结果正是该部袭占垛庄,切断74师南撤之路。

国军战后召开军事检讨会议,25师师长黄百韬自知难过此关,便主动承担责任,顾祝同、

汤恩伯均表示张灵甫骄傲自大轻敌冒进才是主要原因,况且25师在后来救援作战中确实相

当卖力,伤亡逾万,因此黄受到撤职留任的处分。汤恩伯因指挥不力被免去兵团司令。83

师师长李天霞一开始就有意保存实力,没能有效掩护74师侧翼,念在74师被围后还算积极

救援,免于一死,但被撤职送交军事法庭,后靠其家人花费巨资(据说是花了十多条金条

)上下打点,才逃脱牢狱之灾,于一年后复出,任73军军长。

附:

双方作战序列:

解放军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委谭震林

一、攻击集团:

1纵(叶飞):第1师(廖政国)、第2师(刘飞)、第3师(刘亨云)、独立师(即皮旅,

方升普)

4纵(陶勇):第10师(张震东)、第11师(谭知耕)、第12师(彭德清)

6纵(王必成):第16师(张云龙)、第17师(梁金华)、第18师(饶守坤)

8纵(王建安):第22师(孙继先)、第23师(陈宏)、第24师(周长胜)

9纵(许世友):第25师(聂凤智)、第26师(刘涌)、第27师(孙瑞夫)

二、阻援集团:

2纵(韦国清):第4师(朱绍清)、第5师(姚运良)、第6师(滕海清)

3纵(何以祥):第7师(贺健)、第8师(王吉文)、第9师(郭廷万)

7纵(成钧):第19师(熊应堂)、第20师(殷绍礼)、第21师(谢锐)

10纵(宋时轮):第28师(王德贵)、第29师(肖锋)

三、特种兵纵队(陈锐霆):榴炮团、野炮团

注:攻击集团中1、6、8纵均以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兵力担任阻援。

国军:

徐州司令部(顾祝同)

第1兵团(汤恩伯)

第1纵队(黄百韬)

整编25师(黄百韬):第40旅(陈章)、第108旅(杨廷宴)、第148旅(廖敬安)

整编83师(李天霞):第19旅(杨萌)、第44旅、第63旅(徐志勖)

整编74师(张灵甫):第51旅(陈传钧)、第57旅(陈嘘云)、第58旅(卢醒)

第2纵队(李良荣)

整编65师(李振):第154旅(张一中)、第160旅(温淑海)、第187旅(李明)

整编第28师(李良荣):第52旅(葛先才)、第80旅(李万斌)(未直接参战)

整编第57师(段茂霖):第117旅(罗觉元)、预4旅(龙云骧)(未直接参战)

第3纵队(张淦)

整编48师(谭何易):第138旅(李英俊)、第174旅(王景宋)

第7军(钟纪):第171师(刘?P)、第172师(朱乃瑞)

其他兵团参战部队:

整编64师(黄国梁):第131旅(张其中)、第156旅(刘镇湘)、第159旅(韦德)

整编20师(杨干才):第133旅(周熙翰)、第134旅(伍重严)

整编11师(胡琏):第11旅(杨伯涛)、第18旅(覃异之)、第118旅(王元直)

整编9师(王凌云)):预2旅(杨宝谷)、第9旅(陈克非)、第76旅(刘平)

第5军(邱清泉):第45师(廖慷)、第96师(黄翔)、第200师(熊笑三)

后记:重建74军

1947年夏,国军在74师未参战的3个新兵教导团和1个榴弹炮营基础上,加上该师归队

的伤愈官兵,再补充新兵(最大一批补充兵员是广东航空警备旅),重建整编74师,师长

邱维达,下辖第51旅(旅长王梦庚)、第57旅(旅长程有秋)和第58旅(旅长罗幸理)。

邱维达黄埔4期,抗战中在74军担任过团长、旅长,后任第24集团军参谋长、第4方面军参

谋长,后来又回到74军任51师师长,孟良崮战役时任台枣警备司令,所以没有参加战斗,

因他是74军的“老人”,便由他来负责重建,此时的74师,80%是新兵,装备也是日式和

美式混杂。1947年11月,解放军释放了一批国军被俘的连、营、团级军官,其中一些老74

师的一些军官又被派到新74师,而且多数官升一级,这些军官将老74军的训练和传统沿袭

下来,加上还有一些老兵,可以说还有一些74师的骨干,所以新74师战斗力虽然与老74师

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但比一般的国军要强。

经过半年多的紧张训练,整编74师于1948年1月列入徐州陆军总部序列,并于1月底开

赴安徽阜阳、蒙城。从2月开始,便与当地解放军地方武装发生过多次战斗,使部队得到

了实战经验。

初战阜阳

1948年3月底,刚转出大别山的中原野战军集中第1、2、3、6和11纵队以及华东野战

军第10纵队,对阜阳发起攻击,因为阜阳守军比较孤立,同时打下阜阳可以为当时计划粟

裕率3个纵队南渡长江扫清侧翼。阜阳当时是国军第14第14绥靖区公署所在地,但是守城

的只有整编74师58旅,约9000人,得知解放军逼近后,立即进入临战状态,连夜抢修城防

工事,加紧构筑工事,并在西南城墙上设置山炮阵地,市内拐角楼到大东门的城墙上设置

迫击炮阵地。四门主要街道上各修筑了两座钢筋水泥碉堡,密布铁丝网和障碍物。国民党

第14绥靖区公署设在城隍庙,58旅旅部在马公祠,国军决心死守阜阳,必要时放弃南半城

,死守北半城。

解放军以1纵为主攻,第一步以第2旅攻击南关,第20旅攻击东关,然后第1旅攻击城

垣。11纵则在北关助攻。

3月29日晚,1纵20旅59团在阜阳外围东三里湾歼灭守军1个连,随即59团派出3营4连

担任警戒,全团在东三里湾休息备战。由于战斗很顺利,59团比较大意,第二天中午,国

军222团1个营突然发起攻击,4连伤亡过半,59团在国军猛烈冲击下被迫退出东三里湾,5

9团民运股长吴明也在战斗中被俘,前天战斗中的国军俘虏也被尽数抢回。59团退出东三

里湾后立即重新组织力量,发起反击,同时11纵也赶到助战,这才将反击的国军消灭,把

吴明又夺回来。

3月30日晚,20旅58团派出尖刀连大胆穿插,一举占领了东关与阜阳城东门之间的吊

桥,切断了两处国军的联系。随后58团主力跟进,占领了东关部分地段,但是58团在冲击

途中遭到国军猛烈火力拦阻,伤亡很大,其中穿插的尖刀连只剩下一个班,无奈之下只好

撤出东关。59团派出1个营前来增援,经过数小时激战,这个营也伤亡过半,同时国军组

织1个排的突击队以火焰喷射器开路,猛攻58团在东关的出发阵地,危急之中,20旅旅长

吴忠果断决定以攻对攻,下令58团全线出击,58团投入全部力量发起冲锋,这才击退国军

反击并乘势占领东关。当夜,双方在东关外南北两侧彻夜激战,解放军在重机枪掩护下,

接近吊桥西部的两座碉堡,使用炸药包将其爆破,随即攻进东关,不久守城国军反攻,夺

回了碉堡,用机枪火力阻击解放军后续部队,并以反冲击将攻入的解放军压出城外。随后

解放军接连发起2次进攻,终因后续部队跟不上而功亏一篑。据解放军58团团长战后回忆

,阜阳之战是该团在解放战争中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战斗,全团伤亡600余人,只毙、伤、

俘敌300余人。

东关战斗中,国军设在阜阳城文峰塔上的炮兵观察所,居高临下不断指挥炮火轰击东

关和东三里湾的解放军,给解放军造成很大伤亡。1纵司令员杨勇命令第2旅尽快占领该塔

,2旅4团团长晋士林亲临一线指挥,爆破手将炸药送到塔下,不料该塔结构坚固爆炸后居

然没有倒塌,可是塔上的国军被吓坏了,不敢再战缴械投降。

东关激战之时,国军孤悬在城外颖河东岸七里铺的1个营在222团团长蔡鄂亚率领下,

猛冲猛打竟从南关东侧解放军第2旅和第20旅的结合部,杀开缺口突入城内,颇有老74师

的风采,令解放军吃惊不小。但这个营伤亡过半,团长蔡鄂亚也几处负伤。

3月31日,伤亡惨重的20旅撤出战斗,由第1旅代替进攻。同时11纵占领北关准备攻城

,国军竟然组织力量反攻,把解放军准备攻城的主攻团击溃,其战斗力不容小视。

58旅全力坚守了6天,邱维达率74师主力迅速自蒙城增援,整编第5师(即第5军)之96旅

、21旅也赶到蒙城,在邱维达统一指挥下一同赴援,同时调集胡琏兵团和张轸兵团分别前

往增援,准备围歼攻城解放军。4月3日解放军见国军有20个旅的援军正在陆续赶来,短时

间里又无法攻占阜阳,便只得放弃攻城,分路撤出战斗。蒋介石和顾祝同均发电嘉奖,一

致认为74师重建后初试锋芒就能有此战绩,说明其战斗力已经大有长进,可堪一用。

豫东战役和济南战役

1948年6月底,解放军发起豫东战役。战役第三阶段,解放军对帝丘店地区黄百韬兵

团组织围歼,74师奉命驰援,从阜阳、蒙城地区兼程急进,于7月5日进至宁陵以西,与中

原野战军第11纵队接战,74师的迅速增援,有力策应了邱清泉、胡琏两主力兵团的增援,

在多路国军迫近,而难以迅速解决黄百韬兵团的情况下,解放军被迫于7月6日晚撤出战斗

,由于仓促撤出战斗,加之缺乏足够的运输工具,有近千伤员和一些缴获物资未及撤走,

被国军所获。此役,74师作为援军的一路偏师,行止迅速,对主力的增援行动起到了积极

的配合作用。

1948年9月,济南战役打响,国军防守济南的第2绥靖区司令王耀武飞赴南京求援,蒋

介石考虑到王耀武是74军的老军长,便命令74师9月17日开始从徐州空运济南。但是空运

才进行了一天,解放军就攻占了城西玉皇山、簸箕山等地,以炮火封锁了飞机场,仅仅空

运了58旅172团的7个连就被迫终止。

这7个连后来被王耀武派往商埠,担任第2绥靖区司令部的守卫。9月20日,解放军猛

攻商埠,22日开始攻击第2绥靖区司令部,74师凭借坚固的钢筋水泥大楼和四周明碉暗堡

组成的工事,负隅顽抗。与解放军逐楼、逐屋、逐层争夺,力战不降,解放军称之为“打

死不缴枪”,这7个连即使在军官大半死伤的情况下,士兵也极少投降,秉承了老74军的

顽强战斗意志,最后全部战死。

淮海战役

1948年9月,国军恢复军师番号后,整编74师改称74军,下辖第51、57和58师,移驻

商邱,隶属邱清泉指挥的第2兵团。

11月,淮海战役爆发,74军随第2兵团参战,首先作为第2兵团预备队,移驻徐州机场

和潘塘。潘塘位于徐州东南8千米,毗邻徐州机场,是徐州东南的门户。

11月10日,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地区被围,徐州国军主力向东增援。战至14日,由于解

放军阻击部队的顽强抗击,增援国军进展迟缓。第2兵团司令邱清泉决定投入预备队74军

迂回到解放军阻击部队侧背。

15日,74军配属1个坦克营和1个榴弹炮营向双沟迂回。巧的是,解放军也同样在实施

迂回,由苏北兵团司令韦国清和政委吉洛(姬鹏飞)指挥华东野战军第2、第12纵队和中

原野战军第11纵向徐州东南侯集、赵圩迂回,攻击第2兵团侧背以减轻正面阻击的压力。

当晚74军从潘塘出发,向双沟方向前进。晚10时,其先头团进抵房村以南周楼地区

时与解放军先头部队2纵4师12团、11团和6师17团遭遇,双方发生激战,74军先头团损失

过半。74军51师师长王梦庚以为是解放军小股部队,仍想将其击退继续原定迂回任务。战

至午夜,国军51师发现情况不妙,遭到三面攻击并陆续发现解放军2纵、11纵、12纵和苏

北兵团四种番号,此时74军军长邱维达来到51师师部,认为当面解放军绝对不是小股部队

,因此立即决定收缩阵地,与解放军在刘塘、前后谢庄、卢楼、赵洼、班庄、贺楼一线对

峙。

此时粟裕正在酝酿一个大胆的计划,欲全歼邱、李两兵团于林佟山、东贺村以东、大

许家以西地区。苏北兵团迂回进攻就是要切断邱、李两兵团返回徐州的退路。

16日天亮后,解放军先是开始小规模试探性攻击,下午2纵6师通过战斗查明当前敌情

,投入主力向王塘、李村两地攻击,经过激战于次日凌晨攻占这两个村庄。邱维达鉴于自

己孤军深入,比较突出态势不利,立即抽缩兵力,以潘塘为核心,在二陈集、张集一带转

入防御。

16日中午,74军以2个师的兵力,在密集炮火和坦克掩护下向2纵阵地发起攻击,其中

51师一个团向4师11团阵地猛攻,以郭湖镇战斗最为激烈,炮火将镇中房屋全部摧毁。同

时58师向据守李村的解放军6师17团进攻,在猛烈炮火和7辆坦克掩护下连续冲击,数次突

破17团阵地,但是都被解放军击退。直到下午3时,74军才终于突破2纵前沿阵地,但解放

军6师派出预备队18团增援,将国军击退。同时,邱清泉接到邱维达遭遇解放军主力的报

告,惟恐后路有失,派70军32师赶来增援。

16日晚,解放军展开3个纵队主力,全力发起突击,双方在二陈集附近地区反复争夺

,很多阵地多次易手,74军投入总预备队和配属坦克营,并集中全部炮火支援,战至17日

凌晨才勉强稳定了战线。邱维达因为已经使用了全部预备队,担心如果解放军夜间继续攻

击,恐怕无力支持,所以接连向邱清泉告急。邱清泉也担心潘塘失守,危及徐州,便抽调

精锐第70军96师288团和286团2个团乘汽车前去增援,这2个团于黄昏到达潘塘。

17日深夜,解放军再次发起攻击,由于国军援军已到,实力大增,2纵4师、6师激战

一夜毫无收获。

18日凌晨2纵先锋部队突入国军阵地纵深达4千米,但是孤军深入三面受敌,部队伤亡

很大,被迫后撤到出发阵地。此时国军在潘塘不到5千米正面上,已集中了5个师又1个旅

的兵力,粟裕见潘塘方向国军力量增强,迂回第2兵团侧背难以达成,便下令放弃迂回计

划,苏北兵团脱离接触,主动撤出战斗。

18日晨,国军见解放军有撤退迹象,立即在装甲车掩护下发起追击,略有俘获。邱清

泉夸大战果,谎称徐东大捷,获得青天白日勋章,第2兵团还获得20万银元的奖赏。

11月25日,第2兵团奉命向南攻击,企图重占宿县打通津浦线,74军领受向宿县攻击

的任务,当天8时,在飞机掩护下向南猛攻,解放军阻击部队为1纵、两广纵队、鲁中南纵

队和冀鲁豫军区部队,尽管这些部队连日战斗,已相当疲劳但仍全力抗击,与国军逐点逐

村拼死争夺,很多阵地都是拉锯反复,少者4、5次,多这6、7次。经一天的激战,74军推

进3千米。

26日,74军继续猛攻,此时解放军已调来第4、8、9纵队加强防御,并构筑3道防线,

而74军因昨天激战,一线部队伤亡颇大,战斗力已有所下降,邱维达亲赴前线督战,也不

过只前进了1千米。

至28日,第2兵团被阻于四堡、褚兰一线。

11月29日,徐州国军开始撤退,74军于晚9时向当面解放军发起最后一次攻击,便脱

离接触,沿徐萧公路南撤。

12月4日,徐州国军在陈官庄、青龙集地区被解放军包围,74军作为全军先锋,当晚

向南突击,以求打开缺口。此时解放军刚刚到达,还未在正面构筑坚固工事,所以74军51

师进展很快,连续攻占5个村庄,但由于两翼部队进展迟缓,致使51师侧翼暴露,遭到解

放军反击,损失不小,攻势受挫。

12月5日,74军和70军并肩向南猛攻,前进了4、5千米。

6日,解放军防御逐渐增强,74军的攻击进展甚微。

8日,74军在坦克团和榴弹炮团支援下,倾尽全力猛攻刘集,企图为全军打开缺口。

在邱维达督战下主攻的58师经六小时激战,付出巨大代价才攻占刘集西南的小刘集,至此

,74军的实力已消耗近半,但突围仍未成功。

9日,解放军发起全线攻击,74军与友邻部队的结合部多次被突破,74军使用了全部

预备队才勉强守住了阵地。随后解放军开始围而不攻,战斗也就随之沉寂。

1949年1月6日晚,解放军经过二十多天的休整围困,发起总攻。

9日上午,被围国军开始突围,但在解放军阻击下突围未果。解放军攻击集团乘势发

起攻击,激战至午夜时分,邱维达接到邱清泉自行决定的电话,知道情况已十分危急,便

决定58师坚守阵地掩护主力突围,51师于次日凌晨首先突围,撕开口子后再掩护58师突围

10日凌晨3时,邱维达亲率51师向刘集以西猛攻,突破了解放军阵地,但就在部队冲

出缺口时,侧翼遭到解放军的反击,51师师长王梦庚率部反击,中弹身亡,部队因此发生

混乱,无法继续前进,解放军随即发起冲击,51师随即被歼灭,邱维达被俘。而坚守阵地

的58师负隅顽抗,一直坚持到10日下午14时才被解放军第4、10、9纵消灭,58师师长王昌

奎被俘,但旋即逃脱,该师是淮海战役中最后被歼部队之一。至此,重建的74军再次被全

歼。

最后的74军

1949年2月国军又在浙江第三次重建74军,其兵员基本是第9编练司令部征招的浙江籍

新兵,劳冠英任军长,该军下辖第51、57、58、暂1、暂2师共5个师(各师主官不详),

虽然有着5个师的番号,但都是未满员的,由于缺乏骨干,战斗力比前2个74军都下降很多

4月才组建两个月的74军隶属京沪杭警备司令部,驻扎在浙江兰溪,作为长江防线的

二线部队。渡江战役发起后,74军迅速南撤福建,侥幸逃脱了被歼的命运。

5月,国军对福建部队进行整编,74军、85军和第9编练司令部直属部队合并为74军,

下辖3个师,军长仍为劳冠英,全军仅1.5万人,隶属于第6兵团。

7月,国军对福建部队再次进行整编,此次74军缩编为2个师,第23师和第216师,负

责福州以东罗源、连江、澳头地区防御。

8月初解放军发动福州战役,此时的74军已不堪一击了,23师大部和216师一部均在福

州外围被歼,74军军长劳冠英率残部退往平潭岛。9月中旬,解放军攻占平潭岛,74军残

部被彻底消灭,劳冠英仅率少数随从逃往台湾。

1949年8月底,蒋介石为了拉拢云南地方实力派时任云南省主席的卢汉,允诺给予云

南保安部队2个军的番号,其中就有响当当的74军这一番号。1949年10月滇军新13军(原

云南保安团扩编)就改番号为74军(隶属8兵团,实际上只是纸上文件,该军从没有归第8

兵团指挥),军长余建勋,下辖184师(瞿琢)、259师(保如光)和260师(尹集生)。

12月12日,卢汉发动昆明起义,74军作为他的嫡系部队也随之起义,改番号为暂编云

南人民解放军第12军,军长仍为余建勋。后经过教育改造,补入云南军区部队。至此,在

抗战中名震天下的74军画上了最终的句号。

家园 不救张灵甫的李天霞

后来好像因为擅自从平谭撤退被处决,不知道有谁能证实一下。

我的看法这还不能说是千钧一发或者势均力敌的战斗,因为后来解放军还可以回过头来抓7000隐蔽的74师残部,如入无人之境,完全不把周围的国民党部队放在眼里,国民党的失败是惨败,斗志之差,除了张本部以外,连悲壮都无法说得上了。

家园 那时候战斗还未结束,打扫战场也算战斗的一部分吧

作战部队还没撤出战场,所以很快就可以去清剿残部。要是真撤走再转回来那就真的很悠闲了。

家园 李天霞后来的情况兄弟找不着,抱歉。

“我的看法这还不能说是千钧一发或者势均力敌的战斗,因为后来解放军还可以回过头来抓7000隐蔽的74师残部,如入无人之境,完全不把周围的国民党部队放在眼里,国民党的失败是惨败,斗志之差,除了张本部以外,连悲壮都无法说得上了。”

歼灭这七千余部这么顺手我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历来战场上最大的伤亡都不是发生在激战中,而是追亡逐北的那一刻。无他,兵败如山倒。

这7000人要是逃跑还是可以试一试的,可要他们重整旗鼓,再战共军,就有点勉为其难了。

救援部队中确实只有黄百韬的部队最卖命。

家园 【文摘】从孟良崮战役中读出点启示

从孟良崮战役中读出点启示

青近军

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有很多败仗都是输得糊里糊涂,从战略战术上一开始,就注定

了他们的败局。但1947年5月间的孟良崮战役,却是一场双方的战略意图及战术方案都已

互相明明白白的硬仗,双方的主将也都是指挥高手,没有哪一方是糊涂虫;而从整体兵力

上看,当时,国军有24个整编师(有的师相当于军建制)共45万人,比在山东的解放军多

十几万人,且装备精良弹药充足,还有坦克与飞机助阵。但,孟良崮一役,国军却仍败于

解放军,其精锐之师整编第七十四师遭全军覆没。

1947年4、5月间,国民党45万大军,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统率,一字儿摆开,步步为营,

稳打稳扎,向山东的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解放军(九个纵队、一个地方军区共27万人)

推进,意欲将陈、粟部逼至胶东海边,先予以包围,尔后相机剿灭。为了打破国军的进攻

,避免被围歼的危险,并且打击一下因国军占椐了延安而生的嚣张气焰,华东解放军副司

令、全权负责军事指挥的第一主将粟裕,策划了几次部队调动,以寻求战机。最后,决定

了“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战略,即全力围歼敌之精锐、王牌的第七十四师,从而既能

威震对方,又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撕开敌人的合围圈。

当解放军在正面以五个纵队即以十多万兵力对国军第七十四师施实围攻,以四个纵队分别

从左、右隔开其与国军第八十三师、二十五师的接壤,再以一个纵队从后面堵住其退路时

,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很快就明白了粟裕要围歼自已的计谋。不过,此时解放军对其虽

已有合围之势,但,张灵甫凭其七十四师32000人的兵力及该师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只要

向左或右方转进,便可与国军八十三师或二十五师靠近会合,因他与这二个师都只相距10

多公里。一旦与其中一支会合,张灵甫的危险便会解除,粟裕指挥的解放军便不是那么容

易能围歼七十四师了。更何况,国军45万兵力大部就都在周边100多公里范围内,随时都

会开了过来。

然而,对党国颇为忠心且尽职军旅的张灵甫不但没有迅速撤离,面对险情,他反而作出了

“将计就计”的决策,将部队拉上了就近的孟良崮山麓,主动让解放军来包围自已,从而

,使自已的七十四师做一个“钓饵”,在解放军十多万兵力围住他的同时,周边的40多万

国军则有了从外面又反包围解放军的机会。张灵甫相信,周边几十万国军,近则只有10来

公里,远也不过100多公里,他们开到这孟良崮,最多不过是半天、一天的时间。而凭七

十四师的强大军事实力与孟良崮的险要山势,他张灵甫在此坚守一天二天都不成问题的。

他认为,只要四面的国军一围过来,他的七十四师不但能解围,而更能实行“中心开花”

的效果,使国军创造出在孟良崮围歼陈毅、粟裕的华东解放军的大捷奇迹。

确实,张灵甫将部队一拉上孟良崮,国共双方的主帅主将便一下子明白了此时战役性质的

重大变化及其意义。

蒋介石立马知道了张灵甫的用意,看清了这个歼灭陈毅粟裕统率的华东解放军的机会(因

为平日国军想找解放军决战,却往往找不到解放军主力),连忙飞到徐州,亲自敦促顾祝

同赶紧指挥各路国军开往孟良崮,对解放军实施反包围。

而陈毅、粟裕呢?原想在运动中歼灭七十四师,却没料到张灵甫主动受围,还上了孟良崮

,坚守待援。

危险与战机同时产生。

摆在华东解放军面前便一下子只有两种结局了:不是赶紧消灭七十四师,就是被七十四师

粘往,反遭周边围过来的40多万国军的重创。

战况到了这个阶段,在孟良崮,虽说华东解放军对张灵甫的七十四师握有了绝对兵力优势

,但从整个山东战局来看,40多万国军却正在获得一个战机优势。

进攻张灵甫的战斗是在5月13日下午七时开始打响的。经过14、15日两天的生死激战,虽

攻下了孟良崮一旁的几个小山头,但张灵甫的主力尚在顽守主峰,战斗仍进行得异常惨烈

,方圆仅1?5平方公里的孟良崮,已躺下了数以万计血肉模糊的尸体。而攻山的解放军各

纵队的伤亡也相当大了(此战役解放军共伤亡12000人),并且弹药补充都出现了困难。

加之,周边国军向孟良崮进发的情况,也令军心很有些紧张。因此,华东解放军总部与下

属纵队有些指挥员提出:久攻不下,又是如此境况了,是否忍痛从孟良崮撒退,以保大军

不落入周边国军的包围圈?

亲处前线指挥所进行指挥的粟裕,自然透彻明白当前战势的严峻:获胜与战败这两种可能

,都已接近了胜负概率的临界线,此时,唯一能让战局偏向胜利或失败的因素,就是对战

双方的军心了,而其中最重要的却又是指挥官们的决战信心与指挥效率。

于是,粟裕下令:任何人不得言撤退!(陈毅也宣布了追究失职者责任的“撤职、查办、

杀头”的三大战场纪律)并严令各纵队务必不顾一切牺牲,限在24小时内攻上孟良崮,歼

灭七十四师;各纵队伤亡多少人,战役结束后,保证给予补足建制;同时,打破解放军历

来只在夜里打大仗的传统(为躲藏敌飞机、坦克),16日白天也继续进攻,直至于16日下

午三时完全攻占孟良崮主峰,击毙张灵甫。

而向孟良崮进军的国军呢?

只到16日下午七十四师被消灭、张灵甫阵亡之时,除了国军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为着逃避

蒋介石指责其援张不力,象征性的派了一个连,带着报话机躲在孟良崮附近一个山洞中,

蒙骗张灵甫谎称他们“来援救”了外,整个孟良崮就再没有其他国军的影子了。张灵甫按

常理推断,只要他坚守一、二天,周边国军是无论如何都能开进来的,他也的确死守了近

三天。然而,可悲的是,就是他守到第三天,不说远处的国军磨磨赠赠而没有开到,就是

近在咫尺(不到5公里)的“战友”八十三师与二十五师都没有赶到位,从而使解放军不

仅有时间攻上孟良崮全歼七十四师主力,而且还有时间在已撤出战场后,因清点被歼的敌

人人数不够32000人(七十四师兵员数),又重返战场,再抓获躲藏的敌散兵7000余人。

然后,解放军才浩浩荡荡从容撤走。

一场双方原本都有资格可能获胜、或都有危险可能战败,而在战机上双方又几近相同的战

役,终于,以陈毅、粟裕赢得胜利、张灵甫则惨遭失败身亡而记入史册。

历史已被铸就,人们不由自主创造自已新的历史画页的活动,却永不会停止。今天,从孟

良崮战役那陈旧的往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领悟些什么有益的东西呢?

至少有这么三点吧:

(一)真正去做一件大事,而不是仅仅说说而已的话,计谋、战略、策划类层次东西,常

常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做”或“实行”的效率才是第一位的。

这里,并非否定计谋、战略、策划这一类高级智力活动及其成果的重要,相反,任何大的

事业的成功,都要起始于计谋、战略、策划,都是离不开计谋、战略、策划。

之所以说它们常常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有二层意思:

第一,一般来讲,真正想干大事的人,基本上都属于高智商群体。对于高智商的人来讲,

基本都会拥有干某大事所需的有关文化与知识。因而,在高智商群体中,谁拥有这些有关

文化与知识,并不能构成他的一种特别优势。因此,这些高智商的人们之间的较量、比斗

、竟争,都不会是在来源于有关文化与知识的计谋、战略、策划等方面,而只会是如何有

效地实施这些计谋、战略、策划了。

当张灵甫将他的部队拉上孟良崮之际,不仅陈毅、粟裕顿时明白了张的战略意图,就是远

在南京的蒋委员长也一下子懂得了此举的深谋大计。然而,决定胜负结局的却不是张灵甫

“将计”而来的妙策。

当然,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弱智者,那么你的高智商派生出来的计谋、战略、策划,相当

多的时侯则会起获胜的关健作用。不过,在能有成千百万的人(包括来自山沟里的青年人

)受过高等教育的今天,在知识的传播快得令人目不暇接、信息量也如海如洋之际,尤其

在已进入市场竟争机制社会的今天,你最好是认为:没有人的智商会比你低!这才会使你

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任何聪明的计谋、战略、策划、理论,都不能孤立地来评价其正确与否,而必须将

它放到它所要发挥作用的整体范围中去考察,才能决定其高明与否。

有些计谋、战略、策划、理论在局部时、或在纯理论推断时、或在某一段时期时,是正确

无比的。但若将它投放到某一个周期较长的很大的实践领域中,可能就显出了它的片面、

甚至是错误。例如,高智力集中的电脑软件业的企业,常常能获得超常的暴利与超常的发

展,这无疑是这些企业的CEO们,在其包括产品价格等企业决策上的正确。然而,这些CEO

们的正确决策却绝不是可以照搬到所有企业、尤其是照搬到那些规模巨大的传统产业的企

业中去的。若照搬,结果就只能是失败者为多。

张灵甫在孟良崮将计就计而布下的“中心开花”战术,从军事理论上说,应该还是很不错

的。只是他没有想想,他这一战术在当时国民党派系林立、各军师主官心目中都以保存实

力为上、而蒋委员长的权威对战场上的将领常常鞭长莫及无可奈何的大环境下,会能有什

么正确的获胜结局吗?

前段,有些经济学家对深沪股市发表了很多指责性论述,仅从他们的论述本身来看,当然

是正确无比。但,若想想中国目前的整体情况与深沪股市发展的历史,那么,他们的指责

性论述是否正确,显然就得打上问号了。

(二)一个人的性格,的的确确是决定他能否做成一件大事(或也包括不大不小的事?)

的关健。

“性格决定命运”一话是培根说的。说了几百年了,看来还真是颠补不破的大真理!

对有些事情,尤其是对人们较大的社会活动中的某些问题,如仅在理论层面上来争争议议

,不是往往分不清高下,或就是常常让能说会道善写的人占了便宜。这,在古代已有纸上

谈兵的赵括与当代的各种大学生辩论会,做了此理的根椐。

然而,事情若一进入到实践的层次,仅凭理论的武器,就往往会显出它的苍白与底气不足

,而很大程度上会让“性格”高居行事的首位。很多的事,并非理论的错误,而实实在在

是人们没有做好它。很多明明都懂得了的东西,在实践中,人们就是不能或不敢照“理论

”行事。

为什么不能或不敢按本认为是正确的理论行事了呢?

害怕出错。

因为,理论一进入实践,它就不再是孤立的一种“理论”了,而将有无数的其它因素伴随

着它,去影响实施这种理论的人,从而使他会处于茫然之态,并再无纯执理论时的潇洒、

坚定。

所谓性格,其实,就是人们的人生经验被锻炼、凝变后成为的某种下意识的习惯行事本能

华东解放军总部及下属纵队的某些司令们,虽然都身经百战也各具特长,但是能象粟裕那

样做到,面对泰山崩裂压顶而仍能沉着行事者,却不多有。连陈毅在战役结束后,都坦白

地说:“打张灵甫这三天,我的脑子简直要被压碎了!以后儿子长大了,不能让他带兵,

这不是人干的。”

如果不是极具大将风度的粟裕,在最后一天以钢铁般意志指挥着战役的继续进行,孟良崮

战史与张灵甫的命运,可能就会是另外的模样了。

“性格决定了命运”的真理,在这里已被典型的诠释。

在激烈博奕的股市,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对某一只飚升猛涨了的股票,你明明

早在其启动之时就已经分析得知其上涨的概率极大,但你却偏偏不敢买入它,而只留下日

后的遗憾;对某一只你已赚了钱、而其走势已露“头部”之态时,你却往往仍对其依依不

舍,不能果断卖出,导致结局反赢为亏。

这是为什么?

显然,不是股市知识的障碍所致,也不是操作技能的缺乏造成。

有人说,是因为“怕”,因为“贪”。而这股市中的“怕”与“贪”又是人的什么东西呢

?不就是性格吗!

所以,我们切切要听从培根的告戒:注意你的性格,它将决定你的命运。

虽然古人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这只是说它“改”的艰难罢了,人的性格并非绝

对一成也不变的。因为,除了人体内的某些物质能先天的决定人的某种程度的个人性格之

外,大量的后天因素更决定了人的独特性格。

对此,请参考培根关于性格的另一段论述:注意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言论)行动;

注意你的(言论)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

(三)千万不要将自已的命运,寄托于那些自已无法控制、而其变数又很大的因素。

一个人工作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当然不可能只单枪匹马闯天下,真当一个孤家寡人,你总

得有自已的朋友、同事、亲人,还有上级。你要做成一件稍大点的事,虽然自力更生是你

的主要基调,但也不可能不依靠他人与外界的帮助。此条,完全是不言而喻的公理。

但,依靠旁人的帮助来发展自已的事业,那“依靠”的范围实际是有个“度”的。

这“度”就是:

第一,要么你能控制住那主观或客观在帮助你的因素,使其不能随意中断你对它的依靠与

信赖;

第二,要么那些能帮助你的因素,本来就具有很强的全面长期的稳定性,并不会因你没有

掌握它而发生改变。

上述第二个“度”,我们都经常感受而且还永远能感受到。例如,氧气,是我们生命不可

缺少的东西,不依赖它,生命就无法维持。但除了你爬上了几千米的高原,在平日,我们

是不需另备氧气,而完全可以依赖大气中天然存在的氧的。对于这个“依靠”,我们不用

控制它,它也会帮助我们的。

对上述这第一个“度”,我们可就要注意、重视与警惕了。

张灵甫没有想清这一点,他也就栽倒在这一点上了。

张灵甫以自我牺牲之态主动让其32000人马受解放军来围攻,他那战术的整个核心要求,

就是寄希望于其他40多万国军能迅速也围攻过来,从而不仅使他的七十四师可轻易解围,

更能使国军获得一次消灭解放军的大捷。因此,张灵甫此役的成功与否,主要不在于他及

其七十四师奋斗得如何,而在于他那些不受他控制的因素能不能实现,即那40些多万国军

会不会开过来。结果,一旦用于反包围的“自已的国军兄弟”不到位,张灵甫本人及其战

术便只有死路一条。

平常,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气愤万分地抱怨,他被或朋友或同事或同学或亲戚、甚至被上级

“给出卖”了,他帮人家过了河,人家过河后却将桥给拆了。出卖他、过河后拆了桥的人

,并不一定就是人品大有问题,而往往是或自私些,或因某种急情而只顾及自已去了。但

,无论是哪种动机的出卖、拆桥,对他的工作事业命运都已造成打击与损失。

经常有些企业家与人联手进行某项目时,中途,合作者突然退出,结果导致不仅所合作的

项目半途而废,更使这些企业家损失惨重。

这一类经常出现的痛心之事,虽然责任大都在对方,但从举措方面来讲,你将自已的工作

事业命运的成功,系于那不受你或事业本身控制的对方因素身上,不就是从一开始,你便

立于了危墙之下吗?

为什么任何合作,不论对方是多么好的朋友同学亲戚,都要事先莶定法律性的合同、协议

为什么你借钱给别人,不论对方是多么好的朋友同学亲戚,都必须要硬着头皮让他给你出

具借款条?

为什么你做的很多重大事情,在事前,必须连对自已最好的朋友同学亲戚都应该保密?

。。。。。。

这一切,都是为了使你的工作事业命运不致被那些你无法控制的因素搞坏,或者使你能通

过法律等手段的压力相对稳定那些有可能出变数的因素啊!

如果我们的工作事业命运是因为自已的努力不够,或是因为某一大环境条件太差,而导致

了失败,对此,我们应该认栽,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后努力再战就是。

但,如果我们的工作事业命运是因为别人的错误,而造成了悲惨结局,那么,我们则要先

煽自已几个大耳光,再说下文。

2002。3。15。

家园 有些地方是这么说的

83师师长李天霞一开始就有意保存实力,没能有效掩护74师侧翼,念在74师被围后还算积极救援,免于一死,但被撤职送交军事法庭,后靠其家人花费巨资(据说是花了十多条金条)上下打点,才逃脱牢狱之灾,于一年后复出,任73军军长。

.

.

.

.

.

后因失守平潭岛,被蒋介石以“擅自撤退,有亏职守”下令扣押,交付军法审判,已开

审多次,行将判决……

家园 那倒不是要这7000人玩命

后来的资料表明他们已经没有弹药了,想打也不可能。问题是解放军是清点俘虏,看到人数不对,又返回来搜山,发现这7000人,抓俘虏,带走。

要是周围国民党军队已经泰山压顶,怎能如此从容?张灵甫显然错误的估计了国民党其他部队的积极性和能力,就算他再多守三天,只怕结果还是一样。

这就像甲午海战,一般的看法北洋水师损失了五条船,但是日军先退,也不能说北洋水师完败。实际上这个先退大概意义不大的,因为北洋损失的五条船里面,致远经远战沉不提,超勇扬威广甲都是搁浅,也就是说并没有沉没(一说扬威后被济远撞沉)。北洋水师如果还有余力,至少把这几条船救回去,那损失小多了,但是叶祖硅根本就不敢在战场停留。只有回到港口后派了济远去拖广甲,结果日军第二天回来,从容把搁浅的几条船送上西天。。。

势均力敌,千钧一发,萨感觉有的时候更是文学家创造出来的悬念,特别是孟良崮这一仗,国民党窝囊透了。

家园 这是本文的一段交代。

老萨说的“从平谭撤退”应该是另一个战役的吧。

没查到。

家园 同感,国军这战确实窝囊透了。

不过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做人不要太嚣张。

张灵甫确实能打仗,但和同僚之间的关系很差,这也是大多数友军都不肯奋勇向前的一个原因,除了保存实力以外。

他另一个大错就是把自己的王牌军解困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其实他完全可以以另一支稍差一点的部队守山头,即使战斗力差一些,地利也可以弥补很多了。然后以74军为首去反包围。可能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不过他只是74军军长。不是总指挥。

家园 没错没错

这个是绝招,要是把黄百韬放上去大概最合适阿,这老小子还是个特别能坚守的家伙。

家园 关于李天霞的一个链接。

http://www.yhfh.net/modules.php?op=modload&name=News&file=article&sid=616

...

胡宗南的黄埔一

期同学、担任过胡宗南部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后又调任第六兵团司令与福州绥署

副主任的李延年与第七十三军军长李天霞,因失守平潭岛,被蒋介石以“擅自撤退,

有亏职守”下令扣押,交付军法审判,已开审多次,行将判决……一时间,台湾岛

上,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

好象还是没说清楚,“行将判决”,到底有没有处决?

相同的情节还可见于“胡宗南逃台后的弹劾风波”from 《民国春秋》2000年第6期

http://www.shuku.net:8080/novels/zhuanji/wltcegyhkcs/054.html

家园 李天霞在台湾

根据台湾国史馆提供的「雷震案史料汇编」之「雷震狱中手稿」,国民党军监检查雷

震服刑期间的日记审查表中,罗列了雷震不少“罪状”,民国51年4月22日的“罪状”

【诋毁政府:以偏概全诋毁政府。】只是因为雷震当天的日记写道:“李天霞诱女

成奸,后又将该女送给参谋总长杨英为,因杨老丑,该女不愿意,且该女与一团长

好,李与杨认为团长是匪谍,将团长暗中枪决,将该女害死,尸首丢到河中,他们

随便用匪谍的帽子,过去不知陷害了多少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