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蒋介石的“论”持久战 -- 东方飞龙

共:💬309 🌺372 🌵1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蒋介石的“论”持久战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反对孤注一掷的作战方法,强调对日作战是一场长时期持久的战斗。他反对“一线配备”与“一次决战”,认为那样做,一败之后,将永无复兴之望。

  “关于抗日情势,假如本人要想全国国民拥戴我,是最容易做到的。只要对日本宣战,全国人民一定称赞我。我为什么不这样做,反给一般人疑我不抵抗呢?不是我怕死,而是我不能把国家的命脉断送;不能使民族的生命危殆。我要为国家前途打算;要为民族前途着想。不能为个人名誉而使中国灭亡!纵令不致永久灭亡,或者灭亡不过几十年或几百年,还是可以复兴的话。但是如果现在我们有方法可以使国不亡,使中国不致受几十年或几百年亡国痛苦,我们为什么不采用?为什么反而愿意冒几十年或几百年的痛苦!”——选自1931年9月28日蒋介石接见学生代表时的讲话

  “此次对日作战,其关系不在战斗之胜负,而在民族精神之消长,与夫国家人格之存亡也。余固深知我国民固有之勇气与决心早已丧失殆尽,徒凭一时之兴奋,不具长期之坚持,非惟于国无益,而且反速其亡。默察熟虑,无可恃也。而余所恃者在我一己之良心与人格,以及革命精神与主义而已。是故余志已决,如果倭寇逼我政府至于绝境,迫我民族至无独立生存之余地,则成败利钝自不暇顾,只有挺然奋起,与之决一死战,恃我一己之牺牲,以表示我国家之人格,以发扬民族之精神。” ——选自1931年10月7日蒋介石日记

  “以时间为基础,与敌相持,在久而不在一时……我们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作长期不断的抵抗,他把我们第一线部队打败之后,我们再有第二、第三等线的部队去补充,把我们第一线阵地突破以后,我们还有第二、第三各线阵地来抵抗,越能持久,越是有利…… ” ——选自1932年4月蒋介石在南昌军事整理会议

  “以和日掩护外交,以交通掩护军事,以实业掩护经济,以教育掩护国防,韬光养晦乃为国家唯一自处之道乎。”——选自1933年7月4日蒋介石日记

  “若为对倭计,以剿匪为掩护抗日之原则言之,避免内战,使倭无隙可乘,并可得众同情,乃仍以亲剿川黔残匪以为经营西南根据地之张本,亦未始非策也!” ——选自1934年12月29日蒋介石日记

  “就四川地位而言,不仅是我们革命的一个重要的地方,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 ——选自1935年3月18日蒋介石在重庆举行孙中山纪念周的讲演

  “对倭应以长江以南与平汉线以西地区为主要线,而以川黔陕三省为核心,甘滇为后方。” ——选自1935年7月蒋介石对面对即将来临的中日战争的讲话

  “四川在天时地利人文方面,实不愧为中国的首省 ,天然是复兴民族最好的根据地。” ——选自1935年10月6日蒋介石在成都国民党四川党部扩大纪念周的讲演

  “对日抗战是不能避免的。由于中国的力量尚不足击退日本的进攻,我将尽量使之拖延。……当战争来临时,我将在沿海地区做可能的最强烈的抵抗,然后逐步向内陆撤退,继续抵抗。最后,我们将在西部某省,可能是四川,维持一个自由中国,以待英美的参战,共同抵抗侵略者。”——选自1936年6月蒋介石对英国人李滋罗斯的谈话 (可见蒋介石早已经料到了后来战事的发展进程并为此作了准备。)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国家生存。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选自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著名的“最后关头”演说

  “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和敌人决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和敌入决生死。” ——选自1937年7月31日蒋介石发表的《告抗战全军将士书》

  “因为倭寇所恃的,是他们强横的兵力,我们就要以逸待劳,以巧制拙,以坚毅持久的抗战,来消灭他的力量。倭寇所有的,是他侵略的骄气,我们就要以实击虚,以静制动,拼死抗战,来挫折他的士气。他不能实现速战速决的企图,他就是失败,也就是我们的胜利。”——选自1937年8月18日蒋介石发表的《敌人战略攻略的实况和我军抗战获胜的要道》(这是蒋介石首次阐发了“持久战”是中国抗战的基本战略方针,是中国战胜日本的基本方针。蒋明确指出:“敌之最高战略为速战速决,而我之最高战略为持久消耗。”中国应该“举全国力量从事持久消耗以争取最后胜利”。)

  “战区以持久抗战之目的,限制登陆之敌发展,力求收各个击破之效。各个击破不能达成时,则依状况逐次后退于敌舰射程之外另设阵地,施行韧强抵抗,待后方部队到达,再行决战,而收最后胜利。”——选自1937年9月6日蒋介石发布的第二期作战计划

  “目前凇沪外围以苏常一带,战事日益紧张。暴敌继续增援,我们的军事应付,处于更难的地位。北方战场自敌人占领太原后,亦形成不利局面。但就全局来观,我并未失败,要知道此等情形原并非意外,而是为我方所预期的。军事上最重要之举,不但胜利要立于主动地位,就是退也要立于主动地位,然后一时的挫折,不致有全盘溃败之忧,而可以把握最后的胜利。今天我们主动而退,将来可以主动而进,大体上说来是不足虑的。”

  “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以中华民族之众,土地之广,人人抱必死之决心,以其热血与土地凝结为一,任何暴力,不能使之分离。外得国际之同情,内有民众之团结,继续抗战,必能达到维护国家民族生存独立子目的。”——选自1937年10月29日蒋介石在国防最高会议上所作《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与抗战的前途》报告

  “倭寇扬言3个月灭亡中国,现在打了近3个月,连我们一个上海还没占去,各位统帅所部努力抵抗,不惜以壮烈的牺牲给倭寇以绝大的打击,此种为主义为国家拼死抗战的精神,已经充分表现出来了,一般外人看见中国军队装备欠缺,武器不良,以为一旦对日作战,必不能抵御侵略。……近3个月来,我们虽没有取得大的胜利,但在我们预定的消耗战和持久战的策略之下,已使敌人受到意外的打击,在精神上我们已实在打败了举世共弃的倭寇。”——选自1937年10月29日蒋介石在前线淞沪参战部队师长以上会议

  “中国军队自上海撤退,乃战略关系,且为长期抗战之计。中国主权若一日受威胁,则中国军队即当赓续战一日。”——选自1937年11月12日蒋介石致电正在召开的九国公约会议

  “吾人坚信,公理终必将战胜强权,抗战到底,至最后一寸土与最后一个人,此乃吾人固定政府。” ——选自1937年11月24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的陈词

  “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寄予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诚能晓然于敌人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以制敌之死命。故我全国同胞,在今日形势之下,不能徒顾虑一时之胜负,而当澈底认识抗战到底之意义与坚决抱定最后胜利之信心。” ——选自1937年12月16日蒋介石的《告全国民众书》

  “广大的土地和众多的人民两个条件,就是我们抗战必胜的最大武器。……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决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决生死。……我们现在与敌人打仗,就要争时间。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选自1938年2月蒋介石发表的《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这就是被称为“以空间换时间,以小胜积大胜”的长期抗战战略。)

  “中国抗战前途日益光明,在各条战线上的中国军队,已退到山区,能阻止日军的形势更对我方有利。主要是抗战已使全国统一,国民团结,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无足为惧。”——选自1938年蒋介石国民党纪念周集会上的演说发言

  “此次我军撤退愈速,敌进将更迟缓。在长期战争中,不可以一时之进退定其胜败,战略之撤退,如能达到预期之结果,即胜利也”——选自1938年6月3日蒋介石日记

  “第一,武汉绝非日军指日可破之地,我军坚守至少5个月;第二。纵令武汉将来有不能守之一日,殊亦无损于抗战之豪末;中国的目的,固在长期作战以消耗敌人力量,而获得最后胜利,相信武汉保卫之战,必使敌人遭受重大损失。”——选自1938年7月18日蒋介石答英国《每日先驱者报》记者斯诺

  “余对防守武汉,决不作无谓之牺牲,必保相当兵力,待机应用,以作最后胜利之基础”——选自1938年7月18日蒋介石日记

  “此次兵力之转移,不仅我国积极取守为攻之转机,且为彻底转败为胜之枢纽,决不可误认为战争之失利与退却。盖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抗战持久之力量……自今伊始,必须更坚定,更塌实,更刻苦,更勇敢奋进以致力与全面之战争与抗战根据地之充实,而造成最后之胜利。”——选自1938年10月27日蒋介石发表的《为国军退出武汉告全国国民书》

  “我们一贯的根本方针,就只有持久抗战,抗战到底。所谓抗战到底究竟是怎样讲呢?抗战目的,如何乃能达成?率直言之:就是要与欧洲战争——世界战争同时结束。亦即是说:中日问题要与世界问题同时解决。现在欧战既起,我们已经获得一个中国问题将随世界问题之解决而解决的基础。” ——选自蒋介石1938年11月8日发表的《中国抗战与国际情势》

  “抗战一年多了,不少长官划分了抗战阶段,应该这样明确,从卢沟桥事变到武汉撤军、岳州沦陷为止,这是我们抗战的第一时期,以后的战争,为第二期。这两期战略方针,也是不同的,有区别的。第一期为诱敌深入,消耗敌人,可以说是纯军事行动;第二期则为转败为胜,转守为攻,政治与军事同时进行。在第二期抗战中,要政治重于军事,民众重于士兵,精神重于物质,游击重于正规,从而达到转败为胜,转守为功的目的。……

  第二期作战中,敌人兵力使用已经到了极大的限度。今后他再也不能有更多的兵力使用到中国来,他们派到中国来的这么多部队,随战区扩大而力量分散,已经疲惫不堪,今后他们只有随兵力之消耗减损而趋于失败。我们的挫折,客观上也只是到此限度为止。从今以后,由于作战经验的增加,战略布置的完成,以及军力的增加和敌我实力的消长,士气盛衰的对比,我们的把握和信心,一天天提高起来!……

  我们觉得第二期抗战策略应是变敌后为前方,积小胜为大胜,不使敌人利用我战区人力、物力资源。” ——选自1938年11月25日蒋介石在国民政府军委的第一次会议的讲话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讲演,期间发表了精心之作《论持久战》。但毛的《论持久战》并未在全国发表,更不可能在全民心中产生什么影响。1938年7月当毛泽东要求该文在《新华日报》刊登时,遭到身为中共中央长江局负责人王明的拒绝。还有博古、项英、凯丰等人都一致反对发表这篇文章,认为“该文的主要倾向是消极抵抗日本侵略,等待日本进攻苏联。这个方针既同中国人民的民族利益又同中共的国际主义相矛盾”。王明还写了一首小诗嘲讽毛的力作:“四亿弗凭斗志衰,空谈持久力何来?一心坐待日苏战,阶段三分只遁牌。”可见当时毛的《论持久战》即使是在共产党之中,也没有得到广泛宣扬热烈响应。到1938年11月25日至28日蒋介石在召集国民政府军委会议期间,白崇禧在会上对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十分推崇,建议蒋介石读一读,并说要全国人民都看看,蒋介石也没有表明态度。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虽然写得详细系统,怎奈是在野党派影响有限。蒋介石的“论”持久战,肯定没有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说得好。但他做得也比毛好得多。蒋介石是个实干家,他没有时间去总结写些论文。他几次亲自上抗日前线慰问中国军队、亲自指挥几次大的会战,彻底粉碎了日军扬言三个月灭我中国的狂言。给了日本统治阶级沉重的打击。使他们不得不从新认识评价中国。当蒋介石在抗日前线为国为民操劳日渐消瘦,毛泽东却躲在抗日后方日渐肥硕。

  由此可见老蒋的对日的持久战略思想形成及发表都要比毛的时间早,蒋介石在考虑如何对付日本的时候,毛泽东还在想着如何逃跑。等毛写出《论持久战》来,老蒋已经用实际行动彻底粉碎了日寇的速胜论,至于中国的速胜论当时只有异想天开者会这么想。所以说老毛的文章意义不大,说好听了是事后总结。不好听就是事后诸葛亮,马后客,用处不多……虽然蒋介石说得没有毛泽东的说得好,但他的影响却比毛泽东的大得多。蒋介石的这些宣言,使中国的军队和人民无论在正面战场还是后方战场上给与他们抗日的决心与必将胜利的信心。蒋介石的《论持久战》才是指导中国军民抗日的主要方针大计……

通宝推:tesst,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欢迎东方飞龙兄

飞龙兄是宋史大拿,还望多多捧场。

家园 吵架潜力帖,嘿嘿。
家园
家园 有这一句就够了

他几次亲自上抗日前线慰问中国军队、亲自指挥几次大的会战,彻底粉碎了日军扬言三个月灭我中国的狂言

说是说,做是做,当时能说出持久战的人很多,能做到的有几个?怎么叫速胜,怎么叫持久?

家园 没有四一二日本人能打中国的主意?

先总理如不早逝轮得到他个投机分子上台装君子?

家园 您是不是看了他和党人碑在宋史群里围绕老蒋的吵架?
家园 在西西河我不再谈论政治,谁也说服不是了谁
家园 举手发问。。。。

这新兵营为啥跟老蒋干上了 ? 有没有谁看过老蒋的手迹日记 ?

家园 蒋粉开始大举进军西西河?
家园 你都高年级同学了

还在新兵营混 ? 是不是来接新来的女同学 :)

可能是黄浦刚毕业一批 ? :)

家园 说实话,是“东方飞龙”4个字深深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想当初在天涯上常见到他,蒋哈国粉中的极品啊。

家园 哦,那你们是旧日相识了

说说老将可以,为啥哈他,不是俺世俗啊,再厉害毕竟是败军之将啊 :)

俺新来乍道,请高年级同学多提携一哈 :))

家园 【原创】我还不算地道的蒋粉

我还不算地道的蒋粉,只是早些年蒋的名声在新中国太坏,只是为这样一位民族英雄的遭遇感到不平,发些帖子,宣扬他的历史功绩与感慨一下。我已经好几年没写关于抗战的帖子了。至于进军西西河,那是因为这里的人才有魅力。

家园 【原创】我和党人碑是不会吵架的

我和党人碑在宋史群里还没正面交锋呢,就被共粉给提出去了。我和他或是别人是不会吵架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