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红衣大炮---曾经战争之神 -- 九合诸侯
如果是的话,怎么后来越混越差,混到包衣里去了呢?人家佟家可是后来抬了旗的
这段字码可是让俺辛苦了好一阵子,主要内容还是上高中时从哪里看到的,好一顿查……
英文中的开花弹一开始就是用shell这个词——现在泛指炮弹了,而开花弹后来又用了grenade这个词——就是现在的榴弹。由此你也可以看出榴弹其实就是开花弹的现代版啦。
因为随着弹药的发展,实心弹丸退出了炮弹的序列,开花弹威力的增大又逐渐顶掉了霰弹的位置……
于是乎shell——开花弹一统江湖,正式成为了炮弹大家族的杰出代表和代名词
球形开花弹外观(含弹托)
球形开花弹剖视图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就是实心弹。当目标机动性越来越强时,霰弹又回来了-集束炸弹。
对付航母这样的高防护+机动的兵器,采用了高速实心弹+霰弹结合的攻击形式。
明代开花弹被广泛使用于同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在此摘录一条新闻: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者日前在托克托县境内发掘出土了20多枚明朝早期地雷,据称,这是我国首次出土明朝地雷。这次出土的地雷为铁铸球体,大小规格分为两种,大的直径11厘米、重1.7公斤,小的直径为8.5厘米、重0.8公斤,球体表面有一突出台体,高约0.6到0.7厘米,直径约3厘米,台面中间有一直径约0.4到0.5厘米的圆型小孔,用以装火药和引爆火药捻,当打开已经锈蚀的小孔时,还能倒出里边的火药。火药均为黑色,其中有一枚较大的火药为土灰色,且部分火药呈米粒大小的颗粒状。
据新华社,出土地雷的内蒙古托克托县(古代称之为东胜州)地处黄河岸边的山梁台地,起着雄踞高地、扼守黄河的重要作用。当时这里水陆交通便利,边界贸易繁荣。元朝末年,各地纷纷爆发农民起义,公元1368年元大都被明军攻破后,为了荡平北部元军,明军曾在这里与元军发生激战。该城出土的地雷正是这时明军攻城用的武器,在出土地雷的附近还出土了十几公斤铁弹丸,这是当时明军使用大炮发射的弹丸。”
明朝的“地雷”?根据《武经总要》记载,当时的地雷是先在敌人的必经之道上挖一大坑,埋入火药,上面覆以碎石,以盘香引爆。这些所谓“地雷”根本就是开花弹!“在出土地雷的附近还出土了十几公斤铁弹丸,这是当时明军使用大炮发射的弹丸”就是证据,他们挖到的是一个火炮的弹药库!“铁铸球体,大小规格分为两种,大的直径11厘米、重1.7公斤,小的直径为8.5厘米、重0.8公斤,球体表面有一突出台体,高约0.6到0.7厘米,直径约3厘米,台面中间有一直径约0.4到0.5厘米的圆型小孔”这些数据也表明了开花弹的本质,试想,地雷需要两种规格,并且铸造精度在一毫米以内?只有火炮才要求炮弹有如此的精度,因为大家知道:如果炮弹大于火炮口径就无法发射,而小于火炮口径会造成火药气体泄漏,射程和精度都无法保证。感谢这些数据让我们知道当时那里的火炮至少有两种,一种是口径为85毫米的,另一种是口径为110毫米的。从这些数据我们还知道了东西方的开花弹有一个区别:西方的开花弹是在铸铁弹体上开一个口,以木制的“信管”塞住,在“信管”内装上缓燃火药来引爆;而明朝的开花弹则是“球体表面有一突出台体,高约0.6到0.7厘米,直径约3厘米,台面中间有一直径约0.4到0.5厘米的圆型小孔”,估计是在小孔里插上“药捻”来引爆。因此“信管”、“药捻”都是现代炮弹引信的始祖,也证明了东西方是各自独立研制出开花弹的。
http://news.ifeng.com/history/2/200710/1012_336_256187.shtml
如果在附近还有同口径石弹的话,朝鲜仿造中国碗口炮制造的大碗口、二碗口臼炮及其开花弹、石弹都有实物存世,口径也是11厘米、8.5厘米左右。
老奴被炮打死那一部分现在有争议
加农炮的开花弹我记得是要到19世纪才开始装备的
参见李如松的抗倭援朝,有说法说李如松是最早使用马拉炮车进行跑步协同前进的
其实明朝使用火器的作风很激进,沐英在建国初就使用了三线射击法,朱棣在征鞑旦瓦剌的时候火铳也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包括可以去查一下土木堡之变得明军军械损失,就会发现火器占到了非常大的比例
但是因为当时火器的局限性(装弹慢)和对发射技术的要求,在遇到战斗意志强盛的敌人的时候还是白刃战更有效果,所以戚继光更看重白刃战
明军在火炮上更加重视虎蹲,弗朗基炮一类的便携小型火炮,在大型长身管高膛压火炮上就是借鉴的以红衣大炮为代表的西方火炮了
而到了明末,一方面火器的建造款项被贪污,火器及其不可靠且威力小(可到历史博物馆对比一下明中和明末的火铳粗细),另一方面在主力被萨尔浒和后面辽阳沈阳广宁几次战役被剿灭,剩下的部队战斗意志薄弱最后战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