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杭州湾跨海大桥,你不知道的故事(一) -- 月色溶溶
2008年4月28日的中央台新闻联播里,播出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即将于5月1日正式通车的消息。大桥长36公里,投资140亿,宁波和上海之间的交通由半圆改成差不多直线,缩短距离100多公里,宁波到上海将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最近的新闻热点奥运圣火传递也没忘了它,圣火5月19日在宁波传递时,也将穿越整座通车不久的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要是不熟,猛一听像在杭州。可它确确实实是属于宁波的,或者说南岸在宁波,北岸在嘉兴。只不过,大桥跨越的海湾,就是有世界最壮观海潮“钱塘潮”的“杭州湾”,所以定名为“杭州湾跨海大桥”,倒也不算过分。
新闻报导里这样的内容很多,却不是我要说的事。
杭州湾南岸,是我十分熟悉的地方,去过多次。包括大桥正在建设的时候都去过几次,可惜那时候没有“西西意识”,没有拍下照片。那儿也是我爷爷年轻时的“领地”,他在世时“忆往昔峥嵘岁月”,那里的海潮海湾海风海滩海货甚至海盗,都是他爱讲的(爷爷的故事我曾在河里发过一个《浙东往事----海盗绑票案》,大家可以看看:链接出处)。他跟老朋友们讲,跟亲戚们讲,也跟我和哥哥讲。虽然那时候我还小,多半是心不在焉地听着,可是慢慢地,那地方的风情也就如在眼前。也有不少亲戚仍住在那里,走亲戚免不了家长里短,来来往往去过好多次,那更是老家的感觉了。
第一次去那里是我六七岁的时候,爷爷的一个表弟,我叫“公公”的,娶儿媳妇,十分热情,一定要我们去做客,我和爸爸就成了代表。“公公”家就是“海里人”,紧挨杭州湾住着。一路上,也许是因为季节问题,没看见爷爷说的“晒盐”的壮观景象,有点失望。可还是看见了“白地”和“盐板”。白地就是晒盐的盐田,晒出的海盐是白的,所以叫“白地”。晒盐的时候把潮水引进来慢慢漫灌,地面特别细腻平整,简直跟镜面一样,我忍不住伸手去摸。“盐板”则是一种晒盐的工具,据说“抬盐板”是一种十分辛苦的工作,又湿又重。台风来了抢收海盐,要两个人抬着比一般人家大门还要大几倍的盐板跑,十分沉重。所以在海边,“抬盐板”是“命不好”的象征。
“公公”家果然“海边”得不能再海边了,他家屋后就是“八塘”,八塘几乎可以说是他家的后墙壁。
什么叫“八塘”?这就要说到杭州湾南岸特有的一个现象,“涨潮淀”。那个“淀”字是不是这样写我不确定,只是听爷爷说过。它的意思是,杭州湾南岸一直在长大。照爷爷的说法,涨一回潮水就会给杭州湾南岸海边带来一个铜板厚的泥土,潮水一日有两回。所以,陆地不断在往海湾里延伸。那些多出来的地,人们就用筑“海塘”的办法,慢慢圈出来。这么做,也是为了安全,虽然海水一般不会冲进湾内陆地太深,可是谁也保不齐台风加大潮汛的时候,它深入内地。有海塘挡着,虽然还是有可能被冲垮也曾经冲垮过,可是毕竟多了一道屏障。
这项筑海塘的工作一直没有间断过,应该是明清就开始了,你看有这么一本书:
海塘曾经十分简陋,泥土沙石的堆积而已。现在则差不多是这个样子,成了一条条海边公路:
“筑海塘”曾经是那儿农村每年“义务劳动”的主要内容,直到现在仍在继续。早年海边有一座山叫“晾网山”,渔民在上面晾晒渔网,现在快成慈溪市中心了,离海边有不短距离。而海塘也从“一塘”开始一直在修新的,据说现在有的地方在构筑“十一塘”了。我不知道这么一直下去怎么得了。。。沧海桑田,总有一天,这杭州湾是不是要不存在了啊?南岸会不会跟北岸长到一起闭合了呢?
八塘的外面是什么呢?那就是波涛汹涌的杭州湾。那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杭州湾,黄涛滚滚:
海边废弃的小渔船边,我对着这样的杭州湾看了半天,有点失望。怎么不是电影电视里那样的金沙碧浪呢?这么脏的水。。。后来才知道,这世上的海滩,本来就有两种:沙滩和泥滩。
沙滩就是由沙子组成的海滩,被海水淘洗得十分干净,海水当然可以碧蓝。很多风景区就是沙滩,比如舟山的百步沙千步沙、夏威夷。泥滩呢,由海泥组成,自然不如沙滩感觉好。但却另有一样好处,虽然海水看起来是黄泥水,可是物产丰富,泥滩里生存着泥螺、沙蟹、黄蛤等等各种海产品。杭州湾南岸就是典型的泥滩。你要沙滩还是泥滩呢?你要看风景还是吃海鲜呢?
第一次看见杭州湾,留给我的印象不仅是“黄”,还有“黑”。我跟爸爸在那儿住了一晚,晚上要睡觉了,一拉灯,我却睁大了眼睛:天哪,怎么这么黑?我眨眨眼,周围没有一丝变化,是浓得一团墨似的黑。我的呼吸越来越紧迫,心也跳得越来越厉害。再伸出手在自己眼前晃晃,这下明白了什么叫“伸手不见五指”。。。终于忍不住吓得哭了起来,爸爸听见了,赶紧拉亮电灯走过来,我却哇一下吐了一地。。。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据说你要来日本了?
月色mm要去日本了是吧 [ 张七公子 ] 于:2008-04-24 03:57:34
记得在长野高唱几句秦腔,省得日本人唱能剧的时候显得我们无人FFF
不过还得花一个。谢谢月MM的照片。看到熟悉的泥滩,好象又闻到扑面而来的咸咸的海风。
挑个小错(看来你没有仔细看那本书,呵呵)。钱塘江海塘历史很久了。土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有史可考的,始于汉朝《水经注.浙江水》。石塘最早的相传始于吳越王錢镠,近的始于明代。由于北岸潮水比较凶猛,钱塘江北岸的海塘修得比南岸的要好,用的是石料。海塘始于跨海大桥北端的郑家埭,绵延数百里直至杭州。海塘由大块条石垒砌而成,每块条石长一米有余,约有千斤,从下至上,有十八至二十三层。条石间用糯米浆拌石灰相砌,用铁扣锁定,非常坚固。远远望去,状似鱼鳞,故称为鱼鳞石塘。又如海上长城,很有气势。垂直海塘方向,还有拦水坝,伸入海中,减少海水对海塘的冲击。设计非常巧妙。与长城、运河并列为我国古代三大土木工程。如果去南北湖或县城里的绮园(非常精致小巧的私家园林)玩,路过时,不妨停车驻足一看。
知道海塘历史悠久,咱还是谦虚点嘛.
只好看你的报道了。记得多拍几张。
有点想不通那个水是怎么流的。
说到海塘,的确是很壮观。你说的那个伸入海中的拦水坝,以前没了解是什么作用,现在明白了。说起这个拦水坝,想起一次看钱江潮,眼看着浪还远远的,有不少人还在拦水坝上,结果转眼间就到了眼前,没来得及跑的,当时就被卷了下去,好在当时看潮的地方是个小弯,浪虽然大的吓人,也基本上是在原地打转。掉下去的人还是被救了上来。
对这个跨海大桥,我比较担心的是,万一中间出了什么事故,这交通怎么办?桥实在是太长了,在上面开着都不太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