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经济学读书心得 -- 科大胡不归
大概是准确的。
东东山的建议其实是有合理之处的:希望几年内能调到“两个好”为宜。计生办政策需有所调整了:城市、农村过两个严惩;除去人口年龄的结构问题之外,我们还有人口素质的结构问题,这边厢白领们不敢要孩子,那边厢流动民工无法监督。双独生子女能生两个孩子,可是城市小康白领多半也只会选择生一个,养育费用不可低估,大家谁愿那么辛苦或者委屈孩子?中国地方大,地方差别太大,一刀割,必有种种弊端。白领生子,将来恐怕需要降税鼓励。这些人既自我又现实,生两个孩子的动力实在不大。这几年推向底层的保障,是下一步人口政策调整的基础。
另外,亨廷顿在《我们是谁》关于美国国性的种种思考中,直接了当地说美国的危机亦在于“美国宗教”在全球化时代能否对抗整合种族及移民离心力问题。苏联解体证明思想价值观整合共和国也会有力竭的一天;中国没有崩溃却因为其大一统的传统和主体民族的力量。
他的一家之言聊备参考。70-90年代这些人注定是承重的一批人,上有四老下有一小,若为将来和国家计,最好生育两个,帮助国家熬过人口结构忽然断层的危机——就这样,养老金种种,还是不要指望太多。50年代的人大半辈子吃苦,不过倘在城市的话,晚年倒也平和;70-90年代的人却是要渐知人生种种压力滋味的。中间60-70年代初的一批出头者,趁着教育断层把握机会,命运倒是颇为不错的。
单以投胎学来说,可不仅仅是你投胎在什么样的人家那么简单;你投胎的年代也是很要命的。有一本小说《红与黑》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于连投生在拿破仑时代和他投生在后拿破仑时代是大有不同的。他适宜生活在疾风劲草时代的野心,最后却消耗在情感纠葛之中。司汤达这家伙太锐利也太狠了。:)
首先欢迎陈郢客先生造访!革命群众:长时间热烈的鼓掌
你说的不错。人口问题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严重的大、大、大问题。我觉得,有且仅有一个理由可以使我成为现在的政府和现行制度的彻底反对者,就是人口政策(含民族政策)。现行的人口政策有两大弊端,一是总人口要减少,二是民族比例急剧变化。我很愤怒地看着计生委,如果将来缺劳动力养老了,你们好意思开口去引进菲佣、黑人、阿拉伯人吗?!
苏联、南斯拉夫搞斯大林式的民族政策,人为固化民族区别、阻止民族融合进程,结果把自己都玩解体了。亨廷顿忧心忡忡美国也在这条路上。欧洲不久就要发生回乱,似乎是有第一手资料的人的共识。日本经济乏力,大家都说是因为老龄化和人口减少。普京把人口下降称为俄罗斯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有这么多现成的例子放在眼前,计生委还改不过调子来,实在罪不容诛。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希望是:拿中国去作人类历史的实验,这挺好;可是首先请你把中国保住,别把基础玩没了!如果共产党体制证明它无法克服计生委这么一颗自己制造出来的毒瘤,那我实在没办法,只能站到它的对立面去。
当然,在经济方面,共产党已经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就。这才是我对它抱有希望的根源。保持希望,提高警惕,--存在主义还是有用的,不能“砍旗、丢刀子”啊。
投胎的年代确实很要命,所以我强烈呼吁兄弟姐妹们:尽量多生,尤其是国外的,生得越多越好!
计生委的思维模式严重滞后,只怕中国人四处逃难变成黄祸,没成想第三世界的兄弟们已经抄到我们老窝来了。我们经常嘲笑美国对黑人的歧视,忽然发现自己身边就有大量的黑哥们的时候,我倒想问问计生委希望我们怎么与人为善:自己不生腾下地盘请穷朋友们来?
我觉得,除了PPP和GDP外,主要应该考察第一第二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还有科技生产总值。后者以第一第二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乘以产品的增值率。这样,可以反应总体的科技水平,避免盲目乐观。
不能照搬。欧洲人口基数少,属于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变化会很明显。而中国一直处于劳动力过剩的状态。国家发展,靠人口红利是维持不了的,一个美国的存在就使得世界资源紧巴巴的,中国人如果要改善生存条件,只能靠减少人口。该结束人口红利的时候就应该结束,前提是用科技的提升来弥补。靠打工,解决不了老龄化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的矛盾可以部分通过延长退休年龄来缓解。不太公平?没办法,中国就是面临数量和结构的矛盾,而中国乃至世界的资源对于发展的支持是非常有限的,将来的发展,是要可持续的,不能依照现在扩张型的模式来衡量。
俺不主张国外的多生,两个就可以了。俺觉得国家应该悄悄地创造机会给大家移民。一进一出,多了就平衡了。总量不变,但转移压力。趁早占领加拿大和澳洲,有机会向北方发展。这是上策。但移民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关键还是引进人才,提升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养活十几亿人。
计生委的活,不是好活。吃力不讨好。我觉得不应该过份指责。(PS:我和计生委没任何利益关系。)中国的国情和西方也不一样。文化传统不一样,生育观念各地差异也很大。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还是能调整过来的。这一点与西方不同。该取消或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国家会取消的。我觉得现在取消为时过早。中国的人口目标,不是维持在十五亿人口,而是十亿。到十二亿时(大略估计)刹车还来得及,刹车晚点也没关系,人口到七八亿也不是大不了的事。这不会是成倍的变化,会是一个长期逐渐的过程。何况,现在农村的生育政策有所松动,将来的调整,会逐步进行,而不是一下放开。
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变化的问题,由于汉族基数很大,暂时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是应该考虑作出适当的政策引导的时候了,不过不应该是强制性的。
现在的国情,注定七八九十年代的人要承担很大的压力。但愿能转化成发展科技的动力吧。
至少我认为,称呼陈小姐为mm,好过称她先生。
她学问没得说,但是为人很平和,也很女人,所以还是称mm更贴切。
我记得以前看王安石传的时候,提到当时其他士大夫对经济的认识都远不如王安石深刻。例如苏东坡就写过一篇文章,意思是国家的实力不取决于贫富,而取决于道德。请问谁知道苏东坡的原文是什么?
还请问谁记得1990年代初中国汇率GDP在世界上的排名?我都不敢肯定在不在前十位。谁能找到近十几年来的汇率GDP排名?中国的汇率GDP是如何赶超一个又一个国家的?
谢谢!
咱中国的事情其实挺好解释:原本我们看上去比别人矮是老毛带着我们几十年里都猫在田里整田埂来着,后来老邓领着大家爬上了田埂修路基这个时候这个世界的经济界才注意到原来边上还有中国人来着(也就撇一撇嘴那么一瞅罢了),现在是我们开始想喝牛奶想吃肉了,其他人玩的闹的也够突然发现自己口袋里的份子突然少了.基本就是这样了.
有的主张80年代中期就开始做了
现在看还是有成效的,不过,这次一闹,恐怕暂时会有点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