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圆梦西西河 _ 我的追星路 -- 雪莲

共:💬33 🌺12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圆梦西西河 _ 我的追星路

儿时,在外公的描述中,他们的老军长,是这个样子:

“江西老表,老红军,瘦高的个子……家里没什么人了,爱人后来改嫁,精神失常;一个弟弟丧于车祸,也葬在他身边不远处。”其他的,只剩下依稀不清的记忆片段。

大了,想知道更多一些,想串起我儿时那残破的记忆,可是外公却因病丧失了思维和语言能力。

“煌煌烈士尽功臣,不灭光辉不朽身。

鸭绿江南花胜锦,北陵园畔草成茵。”

是啊,现在可说是鲜花胜锦,绿草成茵了,可是那长眠的英烈,却逐渐成为了我们这一代残缺的记忆,残缺的梦。

因萨苏,我认识了西西河。我找过,可那时,下一次河可比于上一次天,难。链接出处

在这里,见到双石链接出处。想起了《百战青锋劈泾渭》,莫非是作者?还没等到回答,我已顺藤摸瓜,找到了线索。

在这里,找到了高戈里,一个穿过黄棉袄的山东汉子,心路沧桑,人间沧桑,

高戈里 | IP地址: 218.6.195.* | 2007/09/06, 16:54

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的战斗意志和牺牲精神,举世公认。对此,西方不少政治家和史学家将其解释为“洗脑”的结果,归结为纯意识形态现象;而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著述抗美援朝战争史的名家,基于精英主义立场,则把目光聚焦在“国家利益”这一点上,企图用地缘政治的理论工具,诠释能凝聚几亿曾一盘散沙的民心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群众运动。对于上述两说,我均不认同,因为这两说或抹杀或回避或忽视了一个基本史实:……

详见:《壮怀激烈50军13:血为谁流——起义官兵战斗力探源》

http://gaogeli.blshe.com/post/1892/32429

最后,找到了我曾数次在墓碑前鞠躬、敬花的,崇仰已久的英雄。

点看全图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五十军副军长蔡正国将军

并知道了更多……

元宝推荐:MacArthur,
家园 2.几张图片

蔡军长牺牲后,有一遗腹子,叫蔡小东。在当时知道此事的人不多,我外公等中、下级指战员自然不可能知道此事。据说直到蔡小东长大参军后,老军长的几位战友,才郑重地向蔡小东叔叔本人揭示了他的身世秘密。

这是蔡小东在父亲墓前的留影。

点看全图

“爸爸,您的儿子、解放军战士蔡小东看您来了!”

2006年9月,《为了和平》大型雕塑在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断桥桥头落成。群雕最前面的塑像是彭德怀司令员,彭总左侧是毛泽东长子毛岸英,右侧是志愿军第50军副军长、江西永新籍的老红军蔡正国。

点看全图

2006年9月,落成于鸭绿江边断桥公园的《为了和平》群雕

点看全图

蔡小东在父亲塑像前

补图一张

点看全图

家园 3.土豹子看坦克_依稀记忆

回忆很乱,难免错讹,欢迎拍砖。

外公不是原国军60A的起义人员,他是从军政干校分配到该部队的,部队原驻湖北,正修水库堤坝。一声令下,就开拔到了吉林,然后是紧急换装。出发的日子,肯定是10.25之前。穿的是人民军的军服,夜行昼宿,秘密开进。是从鸭绿江的上游集安进入朝鲜的。

当时,一路上,基本见不到几个百姓,一是行军路线大部分是钻山入林,二来很多村落都被炸光了,三呢,为了保密,禁止和居民随意接触。

一次在山上休息,班里的一个战士说:“班长,山下的公路上有坦克,咱们去开开眼。”土包子们没几人见过真坦克,在大家的怂恿下,身位班副(班长不在)的外公带领三五个弟兄就偷偷跑到公路开眼界,还没等稀罕够,远处山后飞出来一架“油挑子”,二话不说,翅膀一侧歪,对着这几个土包子就是一串机枪子弹,磨回头,顺着公路,又是一梭子下来,直打得坦克上的钢板火星乱蹦,那跳弹,带着“日……日……”的刺耳尖啸,把一个新参军的小兵吓得直哭“完了,完了,今天要交代在这里了”。幸亏外公还算沉着(他也没打过仗),弟兄们也听指挥没有乱跑,带着赤手空拳的哥儿几个隔着坦克和飞机藏猫猫。

三梭子下来,估计是没子弹了,“油挑子”的小膀一扇乎,和哥儿几个“Bye Bye”了。哥儿几个如蒙大赦,灰头土脸地跑回了山。自然,首恶必办,外公乖乖地背了一星期的行军锅。但是一没因此暴露部队,也没造成伤亡,二是估计小“油挑子”肚里没货,没给哥儿几个下个蛋蛋,三呢没因此而背个处分,还暗自侥幸不已。那几个难兄难弟,因后来外公二次战役前离开了连队调到团部,就再也没见到他们,只听说,连队在四次战役的汉江阻击战中打光了。50军入朝时三万多兵马,汉江阻击战后撤回丹东整补时只剩六千余人。当时有“三十八军是一只虎,五十军是一头熊”的说法,说的是五十军在汉江阻击战中的英勇和韧劲。

50军整补后,再次入朝,就没参加大的血战。外公在整个入朝期间,谈不上什么英雄事迹,也没和美国鬼子面对面比试,至多是随大溜放了几枪,后来就到后勤“蹲”着去了。但后勤也不轻松,身边不少战友,牺牲于敌机轰炸扫射、自然灾害和敌特的破坏。

家园 花敬英雄
家园 4.青龙里、后方_依稀记忆

这些都是根据外公从前的回忆整理的,现在也无法与老人家核对,只能算是依稀记忆吧。

1951年3月15日,50军回国整补换装。同年7月,第二次开赴朝鲜。1953年4月,50军作为西海岸守备部队在反登陆作战的预设阵地进行阵地建设和抗登陆训练,外公的驻地与军部驻地青龙里只隔了一座山。12日晚,隔山都可看到青龙里被炸的火光。当时的情形,网上有许多资料描述,比较准确的,应是军部作训参谋郑竹书口述《蔡正国将军牺牲经过及其教训》外链出处和申春的《志愿军五十军副军长蔡正国牺牲前后》外链出处,据外公讲,听说蔡军长中弹后,当时就不行了。事发前,有人发现附近山上有特务打信号弹,之后还曾派出部队进行过搜山,当时后方的特务活动很猖獗。军部在一个山坡小松林里举行的牺牲将士追悼会,外公也参加了。

朝鲜战争是中国军队第一次直面空、地一体化,无严格前、后方区别的现代战争。土八路们迅速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并取得最后胜利,但也付出了巨额的血的学费。

53年4月,50军军部驻地青龙里被炸原因,说法纷纭,我设想应是先有特务通风报信,后有美军侦察机数次照相核实,直到这时,仍未引起足够警觉,真是惨痛的教训啊。志司也为此通报了这次轻敌的失误。

朝鲜的民房,进屋就是大炕,人在炕上,通常是盘腿而坐。咱们中国人,没经过那个锻炼,坐的时间一长,难免腿脚就发麻。一天的傍晚,外公与几位同僚正在一间民房内办公,毫无征兆地,一位欠身跪起想伸展一下胳膊腿的伙计就一头栽倒在炕上,随后才听到呼啸而过的飞机声和机枪扫射声。等大家跑出屋子朝天望去,飞机早就无影无踪了。屋子只中了两三发子弹,牺牲的那位,中的是一发穿甲弹,从头顶打进去从后背穿出来又射进炕面的土坯里,也没流太多的血,一声没吭,人就没了。当时的飞机,只要发现有完整的房子,不是投弹就是扫射,也不管是军人还是平民。虽然有防空洞,坑道等防空工事,但待久了,怎么也比不上在屋子里待着舒坦。从上到下的侥幸心理(包括毛岸英的牺牲,彭总被警卫员强拖进防空洞的故事),随后就是血的教训。谁叫你没有制空权来呢?那一仗,咱们吃飞机的亏吃得太多了。

外公的上司,也是间接地牺牲在飞机的轰炸上。那年,他和外公一人押一台车为部队送开山的炸药,回程中因下雨引发小河涨水,河水太急停了下来。水一过,外公惦记坑道里的器材,就冒雨先开车赶回了部队,而那位想等雨停了再走的主任和他带的车,从此就生不见人死不见车。停战以后,志愿军帮助地方建设,兄弟部队在清理河道时,挖出一台嘎斯69,经核实车牌和情况,认定是美军飞机为破坏志愿军后方交通线(称为绞杀战)炸毁上游水库,正巧主任的汽车在下游涉河,结果连人带车遇难牺牲,连遗体也没找到。前后,也就差了十五分钟。

国内宣传抗美援朝,在外公的家乡放映露天电影,当时太姥(外公的母亲)看到飞机轰炸,炮火连天的场面,在祠堂(通常都有广场)就坐地大哭“我家壮牯仔(外公乳名)就是这样打仗啊……菩萨要保佑啊……”,弄得乡社干部忙乱一团,煞是热闹。50军是第一批入朝参战的部队,56年才回国。停战前, 外公只是四次战役之后部队在丹东整补期间与家里通过一封信,告诉在朝鲜一切都好。以后战事频仍,音信阻断。老人思子之心,不难想象。

也可能是托了太姥日夜的祈祷,菩萨显了灵(本莲座可是个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哟)?总之,外公在朝鲜几年,前线上过,后方钻过,飞机炸过,大炮挨过,回国时却丝毫未损,实乃“洪福齐天”也。可一同参军的百十名乡党战友,却大半长眠在那连绵的三千里江山。

家园 雪莲,在下正是《百战青锋劈泾渭》的作者,该书现名为《开国第一战》

已于2004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在河里有连载。

谢谢鼓励!

家园 花敬英雄!

抗美援朝的英雄将士,功勋永垂千古!

家园 谢谢中校,代我外公,给您敬个军礼,献上老兵后代的一束鲜花

要不是您的大作,我至今还不知道到底是哪支部队先进入汉城。

替我外公给中校献花 [ 雪莲 ] 于:2008-04-24 06:38:24

您是否是“百战青锋劈泾渭-中国军队援朝战史”的作者?

【1月4日晚,第五十军第一四八师一部首先攻入汉城。随即,第五十军第一四九师、第三十九军第一一六师、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第八师团和第四十七师团相继进入汉城。】

很多史料上都说是39A首先攻入汉城。但以前听老人(我的一个亲人,50A老兵)讲,是50A先打进的汉城,但是由于50A是国军起义的老底子,再加上一路也确实补给辛苦,所以就光顾着占仓库,找吃穿,等想起来向志司报战果时,39A的报捷电报早已放到彭总的面前了,148D的那位团长懊悔得直想抽自己的嘴巴子。

如果允许,为此,我要献99朵玫瑰!

现在弄清楚了,当时打进汉城的50军部队,身边没有电台,无法和上级联络。

我真想在病床前告诉外公:“姥爷,是你们五十军,先打进的汉城……”

可惜,外公他老人家现在,已经听不懂我的话了。

望着他看我的那双失神的眼睛,我的心,像针扎一样的疼,就是疼……

家园 坦克的归属

外公讲,小战士以为山下的是美国坦克。

其实那是辆被美空军击毁的人民军的坦克,因为坦克上有人民军的军徽。

我也没打草稿,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在网上边写边改。本来只想写“弄清50军援朝战史”的历程,所以就冠名为“追星路”。但写着写着就跑了题,弄得很乱。请大家将就。

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写点东西。谢谢大家的鼓励。

家园 在这里,还要向逸云三洲表示我迟到的感谢

五十军的一些历史 [ 逸云三洲 ] 于:2006-02-14 21:40:32

偶不是斑竹,情人节也要好,响应楼下配合配合的号召,简单写一点五十军历史,祝您过节好。

解放军第五十军系由长春起义的原国军第六十军改编组成。该军系滇军,抗战中累有战功,日本投降时随卢汉入越南受降,时龙云在昆明被逼下台,卢汉遂受命回滇主政,六十军则于四六年四月被海运投入东北内战战场,辖一八二师、一八四师和暂编二十一师。一八四师在潘朔瑞带领下于海城起义后,该师曾三次重建,但屡建屡毁,四七年十一月以吉林保安司令部第四区(辖保安六、七、十二、十九团)部队升编之暂编五十二师拨入六十军建制。四八年三月该军从吉安撤往长春,时军长为曾泽生,下辖一八二师、暂编二十一师和暂编五十二师。同年十月十七日在长春起义,随后开往吉林九台地区待命,次年一月二日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隶属东北军区,原六十军军长曾泽生任军长,政委徐文烈,副军长叶长庚,参谋长舒行,政治部主任王振乾;以原一八二师改编为一四八师,原一八二师师长白肇学任师长,政委陈一震;以原暂编二十一师改编为一四九师,原暂编二十一师长陇耀任师长,政委李桂林;以原暂编五十二师改编为一五零师,原一八二师副师长李佐为师长(暂五十二师原系被逼迫起义,起义后即由六十军任李佐代长),政委李冠元。三月,东北军区将一六七师划入该军建制,该师系由营口起义之国军五十二军暂编五十八师改编而成,初番号为东北军区独立第五师,四八年十二月改变番号为一六七师,均以原暂编五十八师王家善为师长,政委张梓桢。

五十军组成后,经过大改造,调出2800多名士官和军官受训(后派回来500多人),从东北军区机关及各部调入干部466人,云南籍解放干部460多人,从各校招学生600多人,并补入东北新兵5400多人。四九年六月十四日入关,归第四野战军建制。九月到达湖北当阳后,一五零师部队奉命并入一四八师和一四九师,师长李佑转任军副参谋长,将一六七师改番号为一五零师。五零年五月,原国军二十兵团三个军的残部,被改编为一六七师,归入五十军。九月由湖北开往东北吉利,再隶属东北军区。期间撤消一六七师和军炮兵团,改编为三个师属炮兵营。

http://www.talkcc.net/article/652795

该军五零年十月二十五日入朝参战,参加了一、二、三、四次战役。蔡正国不是六十军滇军老干,湘赣苏区出来的老红军了,抗战时在山东,入东北后当过东野四纵的十师、十一师的师长,从四十军副军长位置调五十军代军长,后在空袭中牺牲。抗美援朝中五十军其他主要战将也都换班了,不是起义将领,三个师长中,赵鹤亭、赵国泰是老红军,金振钟也是老八路。赵鹤亭是四方面军,后在晋冀鲁豫二纵;赵国泰是三军团出身的,抗战时和金振钟都是在晋察冀,进入东北后,赵国泰当过辽宁军区第一军分区的副司令员和安东保安旅长,后是一六三师师长,金振钟当过辽宁军区副参谋长。留在军中的原滇军老干,军长曾泽生大名鼎鼎不用说了,李佐后来在成都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任上退下来的。

家园 作为《百战青锋劈泾渭》的忠实读者,冷酷觉得……

  那是很早的时候了,冷酷是从网上看的《百战青锋劈泾渭》。看到的并不全,可能当时双石没有写完吧。感觉文章虽然很振奋人心,也不乏幽默,可是总体上笔者把战争写得有点儿过于轻松,或者说太好玩儿了——这就是冷酷当时的真实感触。可真实战争虽然确实有笑料存在,却绝对不可能是轻松或好玩儿的——那是以命相搏的地方。

  因此,即便后来冷酷知道了《百战青锋劈泾渭》的作者(那时还不晓得具体的人名,但网名是知道的)是个军人,还是个校官。冷酷还是认为,《百战》可以“作为消遣”看看,但是千万不能全当真,否则可害人了。尽管冷酷也是很喜欢《百战青锋劈泾渭》的。说来好像自相矛盾:)

  双石网友曾经是军人,对战争应该比冷酷有更深体会,不会介意冷酷的一点浅见吧。

家园 谢谢先生提出的意见,不过兄弟似乎并没有刻意回避“残酷”……

河里有全文连载,而且将来再版时还会有诸多修订。先生完全可以就具体内容赐教点拔于兄弟。比如哪些内容是只能供“消遣”而“不能当真”,哪些内容不能供“消遣”可以“当真”……

家园 请教一下。

我对50军在朝鲜战场的表现有着很深的敬佩。有件事想请教一下,50军的老149师后来被改编成52山地旅,那么447团去了哪里,这个团在汉江阻击战中荣获“白云山团”的称号,这是志愿军唯一一个团级单位赢得荣誉称号。要是裁掉了有点可惜。

家园 冒昧,插一嘴。

《开国第一战》是我见过的关于朝鲜战争的书籍中可读性最强的,小成在帖子中也给河友们推荐过。但我也觉得冷酷到底的话是有道理的。倒不是双石在史料上有什么缺陷,而是感觉因为这本书完全站在志愿军的立场上记叙战争,材料上有取舍是难免的。举个例子,双石在书中对于上甘岭战役的描写是非常成功的,但和叶雨蒙的书相比,缺少对于12军和15军之间的矛盾以及战场上很多亲历者对于战争细节的残酷的描写。而且文章可读性强,自然就让人觉得真实性就差一些,尽管文中的内容都是真实的。我觉得这不是作者的错,因为你不能要求作者的同一本书面面俱到。对于朝鲜战争,想看记述最完整可读性最强的书,看双石的《开国第一战》;想宏观把握和深刻反思,看徐焰的《第一次较量》;看各军的表现,有辽宁人民出版社的各军战史。。。。。。想只看一本最好的书,对不起,个人口味不同,自选吧。

家园 不知有用否?

本人军史知识贫乏的可怜。这是在网上找的

外链出处,不知有否帮助。

河里的老虾们可能有知道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