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何谓“救赎”?——《肖申克的救赎》门外谈 -- 唐一介

共:💬42 🌺8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下页
家园 电影是电影,小说是小说

重新浏览完小说,不是扔砖,仅仅是探讨。

这部电影改编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说。好像小说前面还有一个按语-充满希望的春天。小说本身就是由雷德也就是摩根弗里曼叙述的。不能不说小说也影响了电影的叙事方式。

至于救赎,我的理解方式是这样的,小说写了肖申克监狱的种种罪恶和黑暗,并把人体制化。而且小说中也提到说肖申克监狱外面也是一样的。但是他们却找到了另外一个充满阳光的地方,一个没有记忆的地方,一个可以终老的天堂-齐华坦尼荷。小说和电影用的是希望这个词,电影本身体现的更多的应该是自由的可贵。大雨中安迪脱下囚服,象征了安迪的重生,或者说自我救赎。

电影本身就是童话的再现,小说和电影中设定的安迪本身就是精英阶层-一个银行家,我想要是用一个普通人作为主角,会让小说和电影都减色不少吧。

家园 欢迎探讨。另外小说我没看过

安迪的重生?怎么重生?如何重生?身体的还是心灵的?如果是前者,我看到了,如果是后者,我看不到。

“小说和电影中设定的安迪本身就是精英阶层-一个银行家,我想要是用一个普通人作为主角,”我的文章就是冲着这一点来的。你说是童话,我不大赞同,通常来说童话是给小孩子看(安徒生的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海的女儿》这类的除外)的,如果把它拿来给已经步入社会的成年人看,并且试图说服他们相信,这时候这童话称为谎言更为合适。

以一个普通人还是一个精英人士(身份上的,而不是实际上的)作为主角,这不是让电影减色与否的问题,而是导演想要把这拍成一部什么样的电影的问题:如果他有过要找一个普通人来作主角的想法,那不管是什么原因让这个想法在最后没得到实现,这部电影也不会拍成现在这个样子;如果他从来没想过用一个普通人来做主角,那这部电影即使用了一个普通人来做主角,最后也还是会是这个样子,这里的这个样子,指的是主角最后所谓的救赎,是因为他与生俱来的超人格这一点。

我所反对的,是精英主义,不是精英和精英现象本身。我所定义的精英,与身份无关,与行业无关,是指在其所在的行业展现出超出众人的能力,做出超出众人的成绩的人,三百六十行,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精英。

而精英主义者对精英的定义,则是他们的行业,他们的身份。在他们那里,成为一个精英只是因为他们挑对了所从事的行业,比如电影中的银行家。

这样的定义的不同,就是我想起来写这篇东西的原因,这样的定义的不可调和乃至针锋相对,就是我一定要写这篇东西的理由。

家园 如果这部电影的主题是“知识和信念可以创造奇迹”

那我就没必要写这篇东西了。呵呵

它的主题是超人格(天生的)可以创造奇迹,实在是与知识和信念可以创造奇迹差距太大乃至背道而驰,如果再深入一点还可以说是用心险恶。

家园 继续探讨

小说在新浪读书频道就有。这里允许发链接么?

“安迪的重生?怎么重生?如何重生?身体的还是心灵的?如果是前者,我看到了,如果是后者,我看不到。”

您在文章里面也说了,一开始安迪受到同性恋“姐妹”的侮辱,然后监狱长利用他来洗钱,这恐怕也不是安迪乐意的吧?,还有监狱长对于安迪羞辱,这就是安迪最后说去齐华坦尼荷-一个没有记忆的,温暖的地方的原因。而且,安迪本身是有负罪感的,他一开始自己也有几分相信是自己杀了妻子。

到了真相大白之后,安迪也承认负有责任。不过他是不是应该更渴望外面的自由?

关于精英主义,我认同您的看法,只是为这篇小说的人物设定可惜。小说中设定的安迪是一个意志坚强,有恒心有毅力的人-也许是不放弃自己理想的那种,要是随便一个人都能从肖申克监狱进进出出,那肖申克可就成了菜市场了。开个玩笑哈哈。

还有,我想电影的主旨更多的是在于对自由的宝贵和希望的力量,不是要让人走火入魔相信信念的力量吧。

家园 嗯,谢谢批评

这篇东西是四年前写的,在认识上的确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现在来写,会好一点吧。

我不反对巧合,但我反对一面强调真实性,一面却又用巧合来给一个根本不可能的荒谬结论抹上“合理的色彩”这样的骗人的做法,这样的做法十分卑鄙,再加上用心也很险恶,所以虽然在只要稍微眼力好一点的人就能看出他的这一做法是在自己打自己嘴巴,但我还是要反对。

家园 《阿甘正传》的盖过这部电影夺得奥斯卡

正是奥斯卡还没有完全堕落,没有完全为精英主义控制的一个证明。一部这样的电影盖过《阿甘正传》那样的电影夺得奥斯卡的那一天,就是奥斯卡彻底完蛋的那一天。

家园 我现在很少看小说

以前荒废了太多时间,很多该看的书都没看,现在正在恶补,暂时没给小说留出多时间,看的话,这样的小说即使能够上榜,恐怕也得排在很后面。

“还有,我想电影的主旨更多的是在于对自由的宝贵和希望的力量”

这话说的好啊,不瞒你说,我当初看的时候,也被深深的感动了。但是,正因为他得成功,让它的危害变大。缺乏独立分析力的人,就会因为这好的一面而被迷惑。结果是不好的一面(电影主要的一面)也跟着深入了人心,那些非要把它捧成电影史上最伟大电影前三名的人,除了极少数是别有用心外,其他的大多都是这种情况吧?

我的文章有所偏颇,基本没说电影好的方面,不是因为我没看到,而是因为说它好,把它的好说得远超了实际的人和文章太多了啊!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有些偏颇的文字,虽然肯定会遭到一些因为太过痴迷而完全丧失了理性看待这部电影的能力的人的不屑一顾乃至谩骂(这是这篇东西和我所遭遇的实际情况),但对那些在这个问题上还没有完全丧失分析力的人来说,还是会有所帮助的吧?

家园 明白您的意思

电影往往有时候被人拔高。

电影就是一部电影,让你在两小时之内看一个精彩的故事,如果你还能有所感触,这就很好了——起码电影院是这么想的。

除了导演没有人把电影当成真实的生活,给电影的任何评价都代表不了电影本身。

好多人看电影不喜欢一边看一边思考,这太累人了,也不是娱乐和休闲的主旨。

这本小说史蒂芬金可能自己都不太在意。他这本书名字应该叫四季怪谈,讲了四个故事,这是第一个。

家园 嗯,干脆说开吧

“电影就是一部电影,让你在两小时之内看一个精彩的故事,如果你还能有所感触,这就很好了——起码电影院是这么想的。”大多人恐怕都是这么看的,如果你跟他们说不是这样,他们还会反对。但实际上,他们中很少有人能不受电影的影响。这几年稍微好一点了,前些年网络还没兴起的时候,大多数普通人对美国的“了解”和“印象”,主要就在于美国的电影电视。

这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而往往也是根深蒂固的,非有重大刺激,不能改变(比如这次的奥运的风波、对藏独的态度)。更关键的是这种影响是不自觉的,为其在一般的形势情况下并不表现出什么危害性,所以少有人重视,也少有人能自我反省,但这样的影响一旦积累到某一程度来个总爆发,所产生的破坏力是一个国家乃至民族都难以承受的,苏联的解体,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吧。

上面所说的影响,是拉开了来谈的,不是单独说这部电影。

家园 花你,能不能就你所说地,分析一下这些年我们西方的进口片对民众的潜

花你,能不能就你所说地,

这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而往往也是根深蒂固的,非有重大刺激,不能改变(比如这次的奥运的风波、对藏独的态度)。更关键的是这种影响是不自觉的,为其在一般的形势情况下并不表现出什么危害性,所以少有人重视,也少有人能自我反省,但这样的影响一旦积累到某一程度来个总爆发,所产生的破坏力是一个国家乃至民族都难以承受的,苏联的解体,这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吧。

分析一下这些年我们西方的进口片对民众的潜移默化影响,看看是否能够从中

找到有关的“黑手”。

家园 。。。。。

黑啥啊 ?又阴谋论了。。。

家园 "诠释过度"也正是我想说的

就象小时候老师解释鲁迅的文章,这句有好多重意思,那句有多种意思,当时就想,鲁迅写文章时有这么多的想法吗?

家园 写影评,您老也得先把片名拼对不是?
家园 顺路提一个场景:主角爬过下水道在雨中的小河站起来

其实强烈地对应基督教的洗礼:你经历了人间的各种罪恶和污秽,最后得到上天降水洁净而获得新生。

昨天偶然拨到一个宗教电台听来的。很有意思,以前从来没有想到,大概因为我不是在宗教文化中长大的。

家园 同感。周围的人好评如潮,我就不知好在哪里。

俺还是喜欢阿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上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