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秦一统华夏---之一灭赵之战(上) -- lj远竹

共:💬40 🌺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大秦一统华夏---之一灭赵之战(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推其致合之由,殆始于秦孝公。罗老先生的三国千古流芳,反正已入土为安几百载,大概不会找我打版权官司,用不着给他老人家上版税,我可没钱给,哈哈,就挪用一下。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贾谊老先生的《过秦论》虽然是这么写的,可是秦孝公的野心没有那么大,贾老先生是委屈人家了,你看看我们秦孝公是怎么讲的:“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古人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这秦孝公也是个英雄人物,却好意思阔谈二百六十多前的十五代祖宗的光辉伟业?

皆是因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你瞧此时的秦国:国家内忧,结果就象孝公痛哭流涕所讲的“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让各国把自己当成夷狄,象看外星人在耍猴似的,浑身上下当然不舒服了。於是孝公发狠道:谁能让我在诸侯面前NB一把,“与之分土”,看看把地都裂了,您就不用担心乌纱帽小啦,不过车裂来得可比扛枷锁猛烈的多了,当然爬的高,您就不能怕摔的狠了,呵呵。

别说,秦孝公这一招还真管用,商鞅横空出世,叫这位商君也可,喊卫鞅也对,反正公孙鞅还是这位。从此天下诸侯担惊受怕的日子就来了。哎,您说何苦的呢,各位王爷,这以前要是对秦孝公不是鼻孔朝天,斜眉歪目的话,想必那秦孝公也是不会下那么大的本钱,也就没有后来的事情了,我也省得乱涂鸦了,网友就可以看点别的了。面子真的害死人呐。

祖上留下这么份基业,孝公的后代就野心勃勃啦,这不废话吗。有道是:脾气随着能耐长,国王的野心当然就随着国力长了。孝公留下这么份财产,你说后代还能怎么着,干!轮到我也得当一回败家子,大树底下乘着凉、花着钱多舒服啊。於是“君臣固守,而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啦,司马昭之心--我都知道了,不劳贾老先生写啦。到了我们秦始皇帝这里,那就是“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喝,好吓人。

秦始皇攘外要先安内,要不然蒋先生为何当年那么理直气壮的喊,这有历史为榜样啊,安好内,我们始皇帝已是二十三岁正,这一年是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这里还得先提一下李斯大人,没有此先生的胡咧咧,我们始皇帝也许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呢。本来我们始皇帝一朝被蛇咬,就烦外国人啦,那时大概没有什么移民法的,只要下令就行了,就象法国年轻人满大街叫:法国是我们法国人的,外国人滚出去。皇帝当然不用上街游行啦,玉笔一挥就成。我们李大人本是楚国人,可就是感觉秦国好,忘了本啦,就同有人喜欢把头发染成金黄色,不过弄过来弄过去,也就是个香蕉罢了,有点四不象啦。

李大人就上了道“谏逐客书”,过去看文章先看字写的好不好,现在就不是啦,敲敲键盘而已,故古时出大书法家,现在就出玩家。李大人的字那是天下一绝,谁要是有幅李大人的小篆,您就睡不着觉啦,我睡得着。始皇帝一见那字,心里就乐了,子孙后代不愁没饭吃了。 再一读那文章,引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就不说第二句啦,先生怎么说的?如此:“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两千年后的今天, 鲁迅先生都折了腰,那亲眼所见的秦始皇大概膝盖都跪到地上了。总之李大人目的达到,官也升了,一高兴嘴就没把门的了,献出灭六国之计。始皇帝被其“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打得砰然心动,就同大学生刚刚跨出校门一样,眼空四海,我们始皇帝刚好就处在此年龄上。

始皇帝的家业是从爷爷爸爸那继承的,当然其作战指导思想上就一脉相承了即:必亲中国而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不过这里的中国是指当时位於中原中心地区的韩、魏而言。外加上李大人的“先取韩以恐他国”,打仗讲的就是士气,所以要先吓爬下对手,山姆大叔就经常这么干,原来是跟我们祖宗学的,呵呵。主席真英明,看出来了,于是就教导我们说:一彻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唉要是他老人家还健在,台海肯定就不是这个样子啦。

一统之战,具体就是先中央突破、由近及远、逐个歼灭。即以韩国为主攻方向,控制中央战略地带,切断六国之间的策应,再两翼。先破赵、燕,再灭楚、魏,最后吞齐。灭韩必先“威楚赵”,故灭六国的战争是先从赵国打起来的,而且又以秦、赵之战最为惨烈,所以我们的故事就先从赵国侃起。

那赵国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诸位凭此就可以想像出来了。要说这始皇帝的统一之战,大体是从始皇帝十一年开始的,当然序幕已经拉开百十余年了,就那秦孝公和卫鞅一人往左,一人往右拉的。其前的不能算,是因为我们主人公--秦始皇还没化好妆呢,就是那吕不韦忙着出春秋,弄个一字千金,到底是作买卖的出身,没心事管我们的始皇帝化的好不好,出得了场不。於是始皇帝只好自己动手把吕大管家赶了出去,重新安排跟班的,耽误了一些时间,望请各位体谅。时间是始皇十一年冬,公元前236年。序写的够长了,该入正题啦,呵呵。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我曾经以为您的文章是要写公子嘉

看来恐怕长平之战也会包括进去,一定非常有趣阿,拭目以待。

家园 原来萨苏兄在这里....

怪不得一统三国那里不见君面呢。长平的事情,君有佳文在先,眼前有景道不得,哈哈。

家园 玩笑呢

我老家燕赵之地,故此多所关心一些,等着看您的好文章阿。

家园 写的精彩,看的痛快。
家园 秦赵尝五战,赵三胜而二败。

这个战绩是相当骄人的了。

要不是赵王自毁长城,捕杀李牧,真还不知会鹿死谁手。

我就奇怪了,这些吃屎长大的国君们怎么总喜欢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自宫,赵末是这样,明末也是这样,也许还要算上宋朝,虽然可能会有人说岳飞死的时候南宋已有力量和金国划江而治。

难道这些国君脑袋里真的装的是屎不成?

家园 北宋不也是贬了李纲才。。。
家园 赵王就是不杀李牧,赵国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李牧最后一次战胜的时候,赵国连追击的能力都没有了,可以说是惨胜,完全靠李牧的军事才能来支撑,但是这样下去,李牧最后也只能够做项燕。

核心问题就是长平之战将赵国的国力消耗殆尽,它已经没有多少本钱挣扎了。

家园 没错,俺早说过,国弱思名将

秦王还逼白起自杀了呢怎么啥事没有。赵国就一顽强的小强。其实所谓多慷慨悲歌之士不是什么好事,没国破家亡唱什么悲歌呀?而且这个小强也不是特别的顽强,后来反秦的人中没赵国人什么事,就是最体现个人性格的恐怖袭击中也没赵国人参与,虽然赵国被秦国搞得很惨,阿房宫里塞满了燕男赵女,燕国本来就弱,男人都被割了抓走不反秦也是没办法的事,赵国女人都被抢了还那样可见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

家园 反秦的时候赵好像还是有地位的

赵国复国的很早,最早的赵王是陈胜部将武臣,率军北伐,赵人反秦心切,群起拥戴,立下数十城,在张耳陈余二人拥戴下称王

武臣是个粗人,因为姐姐好酒闹事引发混乱被杀,陈余拥戴赵宗室后代赵王歇为王,赵正式复国。

燕国的复国其实也是出自赵,因为燕王韩广也是武臣部下,功下燕国后自立。

赵国没有楚国那样的威风,始终没法成长起来,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重要,对秦军首当其冲,军事压力太大,而楚国偏在东南,受到的压力小些。

而反秦战争的转折点就是秦军围攻赵军,赵军在首都邯郸失守后不屈,坚守巨鹿,即便援军在宋义统率下故意坐山观虎斗也不肯轻易投降,才引来霸王破釜沉舟,如果赵军不堪一击,也就没有项羽发威的机会了。

后来的赵军是被韩信背水为阵破得干干净净,但是韩信这种天才,你是拿他没办法的。

家园 【贴图】秦铠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如果赵军用李左车又会如何呢?

估计又可以演绎一把历史了。

家园 遥想李牧当年...(转篇旧文)

文章标题:战国良将话李牧

文章作者:弯弓搭箭

发表时间:2001-11-23, 01:30:10

文章内容:

战国后期,赵国北部经常受到匈奴蟾褴国及东胡、林胡等部骚扰,边境不宁。赵王派赵国北边良将李牧镇守北部门户雁门,准许他自设官吏,统辖军政,边境及市场关卡税收,全由他调配支用。李牧不愧为良将,他知道匈奴来去飘忽,尤其是骑兵的攻击力和机动力都非赵军所能比,于是他施行“坚壁清野”之计,告诫属下各将,凡遇到匈奴来袭,立即进入壁垒自保,有敢擅自接战、贪功抓俘虏的,杀无赦!他每天只是杀牛宰羊犒赏士卒,加强迫射训练,多派间谍和搜索部队,广设烽火台和预警设施。

 每当匈奴来袭,立刻下令全军退入壁内自保防守,匈奴摸不消底细,也不敢贸然进犯。这样过了几年,匈奴每次来袭都是空手而归。但匈奴认为李牧胆小看不起他,边关将卒也埋怨主帅缺乏勇气,让他们无法建立功勋,在赵国军中没有面子。

  于是赵王数次派人责备李牧,李牧仍然自行其是,赵王发起脾气来,将他召回,派其他人代替他的职务。过了一年多,匈奴每次来袭,新主帅就率军迎战,但每次作战都不利,而且士卒伤亡惨重,民间遭到掳掠,损失太多,赵人在边境也不能畜牧和做生意了。因此,赵王只得登门请李牧复出,李牧称病,赵王说:“又不要你服劳役,到边境上去养病都好,非你去坐镇不可!”李牧开出条件说:“大王一定要臣去,必须准许臣用以前的旧战略,臣才敢去。”赵王答应了,李牧这才去复任。

  到了任上,李牧告诫部下一切照旧,加紧训练部队,养精蓄锐,经过几年,匈奴多次来犯,又和以前一样毫无收获而归,匈奴始终认为他胆小,很轻视他。但赵国士卒天天杀牛宰羊,多所赏赐,弄得自己都不好意思,于是全军表示意愿,愿和匈奴决一死战。

  李牧准备出击匈奴,这才挑选精兵,淘汰老弱,共选得车军一千三百乘,骑兵一万三千人,富于战场经验、曾经立功受赏的步兵五万人,能用强弓劲弩的优良射手十万人。他将挑选出来的人另行编组,针对匈奴的游击战术进行布阵、迎战及追击训练。

  等军队训练完成,可行决战的时候,李牧再用“品敌骄兵”之计。他派民众出关畜牧,人民满野,牛羊遍地,却只派少数士兵保护边寨百姓出去放牧。匈奴得到消息,派出小股骑兵前去劫掠,李牧命前军装败退却,丢下一些人和牲畜,匈奴满载而归。匈奴人占得便宜,得胜而归,匈奴单于认为发大财的机会到了,于是率领全国徒众倾巢而至,大军直逼雁门。

李牧得斥侯秘报匈奴单于亲率徒众来犯,已料到“品敌骄兵”之计已经奏效。于是严阵以待,采用口袋战术,兵分三路,中间诱敌深入,而左右包围奇袭。匈奴军轻敌冒进,被李牧分割几处,逐个围歼,单于兵败,只身而逃。此一战李牧大破匈奴,斩首十余万(也不赖吗!),匈奴意褴族因之灭亡,东胡族溃不成军,林胡族投降,匈奴单于只得带着残存部众逃亡到更远的北方。李牧用小小的损失,换得了全局的胜利。十多年间,北方悍敌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长平之战后,李牧奉命南下阻挡白起的攻势,当时山西已无青年可以为兵,李牧只好再次祭出坚守不战,养兵疲敌的法宝,在这段时间,白起告病触怒秦昭王,让李牧稍微喘了口气,可是秦昭王并未闲着。秦昭王四十九年,赵成王九年,既公元前258年,既秦赵议和,赵割六城予秦,秦在正月退兵。秦赵虽然在秦昭王四十九年正月达成和议休战,但在该年九月,秦又撕破和约,再度派五大夫王陵率兵攻赵。五十年正月,王陵攻邯郸,久久围攻不下,伤亡惨重,秦军由国内及各地调兵增援,损失高级将领五员,仍攻不下。

  秦昭王此时想起了告病在家的武安君白起。他希望能派白起去替换王陵,将邯郸攻下来。可是白起覆呈意见是:“邯郸城高池深,防守坚固,实在是很难攻。而且诸侯纷纷来救,救兵都已在途中,这些诸侯各国对秦的怨恨都不是一天两天了,抓到这个群攻的机会,必然不会放松。目前秦国虽然已歼灭赵国的长期军,但秦军本身也已伤亡过半,国内已成空虚状态,却还要越山渡河,千里迢迢地去争别人的国都,一旦赵从内冲,诸侯军由外攻,来个里应外合的夹攻,秦军就会遭到被歼的命运,这场仗是不能打的。”

  秦王自己请不动,又派宰相应侯去请,白起始终不肯,干脆又再请病假。秦王于是命王翦替换王陵为将,八、九月间又再围邯郸,但仍是久攻不下。这时候,楚国派春申君率领的援军,以及魏公子无忌率领的大军全都已到,数十万大军合攻秦军外围部队,秦军颇有伤亡。白起这时候又说话了:“秦王不听我的话,现在看怎么样了!”这话传到秦王耳中,秦王大怒,下令白片刻日赴前线指挥作战。

  白起自称病重无法领兵,应侯又再亲自到家里去请,白起仍然不奉命。秦王大怒,削革白起的一切官位爵位,贬为普通兵卒,并谪放到阴密去。这时白起却真的病得很重,不能赴谪居地。又过了三个月,诸侯军围攻秦军更为猛烈,秦军支持不住,接连撤退,每天都有军中使者到咸阳来告急。秦王越想越气,派人赶白起出咸阳。

  白起抱病而行,才出咸阳西门十里,抵达杜邮时,秦昭王又与群臣商议说:“白起受到谪放,看起来是不心服的,将来一定还会乱发牢骚。”于是,秦王又派使者赐剑白起,令他自裁。白起在自杀前,仰天长呼:“我有什么事得罪了天,竟落到这种地步?”过了很大一会,他才省悟地说道:“我是该死的,这种凄惨下场是罪有应得!长期之战,我欺骗赵国降卒,坑杀了四十万,这就已经足够死罪了。"于是自刎而死。当时是秦昭王五十年,既公元前257年,十一月。

  公元前236年,秦王赢政乘赵攻燕、国内空虚之际,分兵两路大举攻赵,拉开了统一战争的帷幕。此时提拔李牧的孝成王已死,在位的是窝囊废赵王迁。秦王赢政十三年,既公元前234年,十月,秦大举攻赵,秦将桓?t率二十万大军攻赵平阳,赵派扈辄领军三十万来救,两军在汾水以东进行会战。

  秦军背水列阵,置之死地而后生,拼死而战,大发神威,个个奋勇向前,以一当十,以百作千。一场会战下来,赵将扈辄阵亡,秦军斩首级报功者达十万,伤敌不计其数。数万赵军残余退入太行山区,才免除遭歼的命运。消息传到邯郸,只会寻欢作乐的赵王迁,惊吓得差点从宝座上掉下来,赵国群臣更是束手无策。秦国方面情形正好相反,报捷请赏的军使不绝于途,魏、韩迫于情势,也不得不派使前来道贺。

  赵王迁虽无能但并不傻,只得又以李牧为大将军,率兵抗秦。赵良将李牧以八万精兵在平阳附近的宜安(今河北石家庄东南)大破秦军。他采取大胆前进包围战术,以三万人利用地形列阵,吸引十万秦军攻击,另以两万步兵在侧翼攻击秦军,再以三万骑兵以雷霆万钧之势,攻击并席卷秦军后背,形成三面包围,只留下南方缺口。

秦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历来作战都是采取速战速决的闪电战术,以局部绝对优势一举歼灭当前之敌,造成战场震撼,促使敌人丧失斗志。绝大部分敌人不是投降,就是溃退,所以秦军已养成轻敌的习惯,对侧翼之后方警戒不太注意,因为很少有敌人像李牧这样,敢以三万轻装骑兵深入秦军后方。

这样一来,乃是李牧造成了战场震撼。十万秦军主力部队尚未攻下赵军壁垒,后方战败的消息已经传来,锐气一失,兵败如山倒,壁垒中赵军乘胜出击。秦军只觉得四面八方都是敌人,真个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往西撤退的秦军遭到汾水阻挡,只有沿着汾水向南撤退,一直到曲沃才算稳往阵脚,廿万大军只剩下了八万人。李牧为了怕遭到上党方面王翦部队的夹击,在追击一段时间获致最大战果后,回守平阳、宜安之线。

 赵秦历年交战,除了几十年前马服君赵奢曾大破秦军以外,赵国是连战连败,最后的结局都是赔款、割地议和。而李牧以八万劣势兵力击败二十万强秦常胜军,聚歼十二万有余,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胜,不但整个赵国鼓舞欢腾,全天下都为之震惊兴奋。李牧为赵国带来信心和希望,也为诸侯各国建立了联合抗秦的愿望。于是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同时也干了另一件大蠢事,将李牧调回朝中任右丞相。说也奇怪,两个武安君都是遭君主猜忌而死!

 秦王政十四年既公元前233年,四月。秦王政亲率十万大军分水陆两路前往曲沃增援。得到增援的桓?t先一举攻占宜安,赵将郭信弃城逃亡,带着部分赵军沿汾水北上,其他赵军则逃往太行山。赵将郭信逃亡途中遭到秦将李信三千轻骑兵的拦截,与桓?t亲自率领的轻装部队的追击。郭信被杀,三万人被歼,两万余人投降。杨端和与王贲的拦截部队则围歼赵军万余人,其余逃至太行山区。秦军与赵残军峙于太原及番吾之线。此战后,秦将桓?t的告老请退,荐杨端和自代,并力推王贲、蒙恬(又一冤死鬼)和李信(李广他祖宗)为不可多得的将才。

  在形式对赵国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又是李牧临危受命,他仍然是以劣势兵力绕过番吾,与秦军在番吾西方二十里处进行会战,以五万不到兵力,击溃杨端和十万大军,杨端和不得已引军退至魏境邺城。赵王迁大喜,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沿太原汾水以北地区、阏与、番吾布防,抵御秦军。秦王政再征卒二十万,分别增援杨端和及王翦,秦军总计前方可用兵力达四十万。杨端和军驻原地邺城,王翦率军十五万进驻太原,积极作直接攻赵都邯郸的准备。

  迫不及待欲灭亡赵国的秦王政,命令杨端和与王翦两面发动攻击,结果全遭到李牧巧妙的击退,而且用的都是极弱势的兵力。秦军想找赵军主力会战,就是难以找到,一个不留神,李牧的部队却突然集中,歼灭了秦军的小部队。他用品兵来真如«孙武兵法»上所言――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身则首尾俱至。

赵军骑兵更是飘忽,急速无定,防不胜防,连最善用敌后突击战术的秦将李信也大感头痛。李信是王翦麾下的骑兵都尉,率领三万轻重骑兵,但遇到李牧神出鬼没的骑兵运用,他也是一筹莫展。这些和赵军接战多年的秦军老将,也全都奇怪起来,原来怯懦、行动缓慢、动不动就整批投降的赵军,在李牧的指挥下竟脱胎换骨地完全变了!不但个个骁勇善战,而且都宁死不降了。

更可怕的是,李牧将边境上的农民都组织起来,每隔段距离就设置一座烽火台,事先规定好的信号不但能报告有敌入侵,而且连敌军的兵种和兵力,都能以烽火的种类和数目报告得清楚确实。只要秦军有任何行动,李牧就能很快发现敌踪。

秦军只要一进入赵境,就像进入泥淖一样,随时会遭到民兵的攻击,其中甚至有很多老人、儿童和妇女,水源遭放毒更是常有的事。以前秦军喜欢到赵境作战,因为赵国民间普遍较富裕,攻占以后可以饱掠一番,如今进入赵境,随时有遭到袭击和中毒的可能,秦军人人视赵境为鬼域。

连次遭到挫折的结果,秦王政只有下令停止攻击,秦国经过数年连续攻赵,极大地削弱了赵国实力,但一时无力灭亡赵国。于是秦国转攻韩国,秦王政十六年,公元前231年,九月,秦发兵接收韩国南阳地区,将这个地区改成诸县,正式成为秦国的一部分,男子全编成年籍册,抽丁至秦军服役。同年十月,魏王在秦军的压迫下献出雍地,秦置为郦邑。次年,秦王政十七年,秦内史滕率军北上攻韩,攻占韩国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俘虏韩王安,整个灭了韩国,将所有领土收为颍川郡。

  秦王政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秦大举攻赵,王翦挟破韩之势再至,率军由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出井陉(今河北井陉县),端和由河内进攻赵都邯郸。赵国再派李牧为大将军迎战,仍困于秦军于坚壁之下,秦赵陷入僵局,相持一年之久。秦用重金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诬其拥兵自重。赵王谴使命李牧出战,李将军抗命不遵,被加谋反之名而腰斩。

李牧死后三月,王翦向赵国发起总攻。王翦率军十五万,攻上地,下井陉,直取东阳;杨端和率河内军二十万陷番吾,进围邯郸;羌??率轻装步骑五万追击溃败赵军,并组织占领区地方政权。李牧一死,赵军已失去斗志,又恢复以前一战即走,未见胜负就大批投降的老样子。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王翦、羌??起定东阳地区,杨端和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赵遂亡。

  要说的是,名将李牧的死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赵国首都邯郸,在长平之战前的二十多年来从未直接遭到战火的蹂躏,邯郸城内的新生一代早已忘了战争是怎么回事,但边境上不时传来的战争消息,促使这些年轻人有了"不知明天"的颓废,他们信奉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信条。

同时赵国有能力赚钱或贪污搜刮的巨贾显要,拼命想法子赚钱搜刮,得到的钱有的在穷乡僻野另用姓名购置产业,准备赵国亡国,就躲到乡间养老。有的怕国内不可靠,就到国外置产。其中部分人认为齐国和秦国一向友好,秦军不会打到那里去,纷纷到齐国买盐田,投资矿产。部分人觉得齐国人畏战,将来赵亡以后,秦军顺势就可轻易灭齐,所以齐国并不可靠,而楚国强大,民性强悍,兵强马壮,可与强秦一拼。因此他们又将用尽各种恶劣手段搜刮来的钱,转投资到楚国的土地、木材和矿产上。这些巨贾显要们,他们人在赵国,心早就放在凄楚,一心只打算怎么亡国,亡国后该怎么办,却从未想赵国仍然完整。

  富者越富,穷者越穷。巨贾显要们在不遗余力地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大肆敛财,可邯郸城的贫民窟依然肮脏杂乱,范围依然愈来愈大。伤残士兵仍然流浪街头乞讨,只是其中参加过长期之战的都已白发苍苍,近三十年来的日子,不知他们怎么活过来的。大户人家的声色犬马、丝竹笙歌,市井的灯红酒绿、寻欢买醉,夜夜处处,不夜的邯郸依旧。

 尤其是赵王迁登基以后,他母亲原为歌伎,他血管里流着母亲音乐的血液,他不但喜欢音乐,而且是深通音律,谱曲填词,所得新作,莫不在邯郸家家传歌,随之传遍天下。君子德风,小人德草,风吹草偃,上行下必效,赵王喜欢音律声色,赵国朝野上下也就莫不嗜声色若狂。大敌当前,除了前方士卒外,全国听不到抗秦的言论和呼声,满耳都是凄凉的赵曲和靡靡亡国之音的郑风。

  其实在当时的赵国来说只要在上者不贪污要钱,武将不贪生怕死,大商巨贾不囤积居奇,操纵市场,不投机炒地及垄断土地,使得农村破产,贫者连食糟糠都求之不得,赵国仍然是有希望与秦一决雌雄的。因此,李牧连破秦军,并没有给这些人带来真的信心和振奋,潜意识他们还讨厌李牧,因为他扰乱了他们的移民计划,在将资金转出去的时候,又会多一份考虑。而且赵国要是不亡,岂不是显得他们以前的高瞻远瞩都是仆人和吓唬自己的,岂不是会突显他们的愚蠢?

所以,赵国下层的民众将李牧看作是英雄,是上天派来救赵国的神人;而在这些身处上层的巨贾显要眼中,李牧只不过是一时侥幸,突击冒险,战败了永不可败的秦军,他实际上只是一只奋臂挡车的螳螂而已。(悲乎!)

家园 这历史变态可否称为。。。

强*历史呢。

家园 好文!错别字也多。从文中看,李牧骑兵战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

很象卫青霍去病的风格,而游击战更是令人吃惊,是否可算游击战老祖宗?李牧不死,赵国可能也象北宋时于阗一样打了无数大胜仗还是亡国,除非李牧自己当赵王,等待秦国久败而衰,趁机联合各国反击,那还有一线生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